浅议回归的曾伯克父青铜器

来源 :文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归的曾伯克父甘娄青铜器[1]有鼎1、甗1、簋1、■2、壶2、■1,共8件,保存较好,器上均有器主名及“甗”“■”“■”等器物的自名,十分珍贵。现介绍如下。鼎〓1件。直口微敛,平折沿,方唇,两方形立耳微外撇,深腹球形,下腹弧收,圜底,三蹄形足。上腹部饰重环纹,其下有一周凸棱,下腹部素面无纹(图一∶1、二)。
其他文献
阔腊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吾县盐池镇阔腊能阿亚格村西南约3公里处,东距伊吾县城30公里。遗址分布于喀尔里克山北麓山前坡地及冲积扇上,平均海拔约2195米(图一)。遗址于1988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调查发现并建档[1]。2017年至2018年7~8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与伊吾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伊吾河流域史前聚落遗址开展了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其中阔腊遗址是伊吾河上游喀尔里克山山前地带中保存完好、结构清晰、规模最大的大型聚落遗址。现将本次调查情况简报如下。
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为配合基本建设,荆州博物馆在胡家草场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M12出土了大批简牍。从出土器物特征和简牍内容看,M12的年代为西汉早期,不早于文帝后元元年(前163年)。简牍保存状况较好,大部分完整,共4642个编号。经初步整理,可将文献分为岁纪、法律、历日、日书、医方、簿籍、遣册等7类,内容相当丰富[1]。本文择要公布阶段性整理研究成果,以飨同好,更希望得到指正,以提升整理水平。
张家山M247汉简《二年律令》自公布以来[1],学界在文字考订及竹简缀合、编联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2]。但因“受到淤泥及其他文物的挤压,竹简已有损坏,卷束已散开,并有不同程度的移动”[3],《二年律令》简序仍有较大调整空间。如《二年律令·赐律》现存23枚简,包含1枚律名标题简(简304)及22枚律文简,出土时散布在F、C两区[4]。整理者释文按赐衣、棺及官衣裳、赐不为吏及宦皇帝者酒食、赐吏酒食的顺序排列,韩厚明则把赐吏酒食诸简(即简297~301)移到赐不为吏及宦皇帝者酒食诸简之前[5]。
绿松石作为我国古代传统的玉石种类,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被先民加工成装饰品而使用。考古资料表明,我国新疆地区从公元前两千纪早期开始出现绿松石珠,到了公元前一千纪晚期出现一种玻璃材质的仿绿松石珠,这种特殊的玻璃珠在其他地区尚未有报道。本文以新疆吐鲁番胜金店墓地出土的仿绿松石玻璃珠为研究对象,采用超景深显微观察、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等技术,确认这批仿绿松石珠均为玻璃材质。在此基础上,对仿绿松石珠的成分和工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具有显著的中原玻璃珠特征,进而对仿绿松石玻璃珠出现的原因及功能等问题进行
墓葬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经济开发区穴湖村黄家山南坡,西南距余姚市区约6公里(图一)。2017年4月,当地村民发现该墓被盗。2017年7~8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余姚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编号2017YXM1,简称M1)。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荆州胡家草场西汉墓出土简牍中包含病方、祝由、辟兵等内容,共约450枚,分为两卷,每卷皆有目录,记录方名及其编号,暂统称作医方。这部分简中有数则辟兵方,对认识古代辟兵之术有重要价值,本文选取简1039加以讨论,敬请方家指正。
中七汲墓地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上三汲乡中七汲村与中山王■墓之间西高东低的岗坡地带,东距中山国灵寿城遗址约1.6公里(图一)。1998年5~6月,为配合朔黄铁路建设,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石家庄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平山县中山国古城遗址管理所的配合下,对中七汲墓地铁路沿线进行了发掘,共发掘战国时期中、小型长方形竖穴土坑墓65座。这些墓葬分布在四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由东北向西南依次编为Ⅰ~Ⅳ区,其中Ⅰ区4座、Ⅱ区18座、Ⅲ区31座、Ⅳ区12座。现将此次发掘的M11、M37简报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