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怕,孩子会帮你找到解决办法

来源 :家庭百事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zapric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刚步入中学那段时间,我简直是每天默念“谢天谢地”!但一想到刚入幼儿园的女儿,心情就会顿时复杂起来。如果说儿子小时候是把我拖向了水深火热的可怕的“生活1”,那女儿现在正把我拖向水深火热的可怕的“生活2”了。
  带女儿下楼玩儿的一路上,我常要按照她的指示先给她吃零食、带她荡秋千、陪她坐摇摇马、带她去小区池塘边看鱼……一圈下来后牵着她的小手开开心心地回家去。可往往是还没走到电梯口,她就光速变脸,一进家门就开启了嚎啕大哭模式。
  这是常常发生的事情。0.01秒对她来说可能就足够“世界崩塌”:有时是因为困了,有时是因为饿了,有时是因为睡醒了看见我们对着她笑,有时是因为摸了一下她的玩具,有时是因为多看了她一眼……所有你能想到的以及想不到的原因都可能成为导火索,以至于我整天都在神经兮兮地察言观色。可是,再怎么小心翼翼也还是无法减少女儿发作的次数。
  于是,我像往常一样先让她哭喊了几分钟,然后强作镇定地抱起她尝试跟她沟通对话。在她震耳欲聋的哭声中我根本连自己说话的声音都听不清,而她也像往常一样直视着我的眼睛无所畏惧地挑衅我。
  哄了几分钟完全无效,我把她拎到了卧室里让她单独待一会儿,自己则走出来冷静冷静。真希望时间走得快一点,把这场戏赶紧翻篇。
  时间没有让我失望,女儿发泄完之后又变回好宝宝,那可爱的小模样足以抹掉她刚刚在我脑中留下的所有不良影响。可是,我对自己有些失望。
  那天晚上吃完饭带女儿下楼散步的时候,我跟她说:“妈妈想要跟你说件事,你以后哭闹的时候还想不想被关在卧室里?”她坚定地说:“不想。”我说:“那妈妈就使劲抱着你。不过,你要想个让自己不闹的办法。哥哥小时候有很多办法的,比如他去找东西吃就不哭了,或者去间洗手玩会泡泡,或者去拿本书让妈妈讲个故事……”
  女儿一边听一边看着别的地方。我也不知道她能听懂多少,毕竟她现阶段的可怕就在于根本不理解大道理。其实,她之前发脾气时,我也曾按书本上说的玩游戏、转移注意力等方法,结果统统不奏效。目前,我只能试试这个方法,而且是抱着鸡同鸭讲的打算。
  第二天早上,趁女儿心情好,我又聊起了这个话题,也顺便测试一下她对我之前所讲的听懂了多少。
  我问她,如果她再无理发脾气要妈妈怎样做,她说:“不能关屋里,要使劲儿抱着。”
  我说:“使劲儿抱着也不管用怎么办?”
  她说:“那就抱着唱个歌。”
  我说:“抱着唱歌也不管用呢?”
  她说:“那就抱着去讲个故事。”
  我又说:“要是抱着讲故事也不管用呢?”
  她说:“那我就像哥哥一样用泡泡洗手!”
  她对答如流,让我大为惊喜。而更重要的是,惊喜之余,竟有一种久违的豁然开朗之感。我发现,这将我从之前的只会一人一屋分开冷静的困局中解救出来,顿时有了力量。
  不过,不管清醒时候的女儿给我多少惊喜,大脑一旦糊涂她该闹还是会闹。可是,那次对话之后,再抱着哭闹不止的她,我的感觉大为不同——之前满是焦灼无奈甚至无助,现在却觉得:“不用怕,孩子会帮我找到解决办法的!”
  其實,之前跟女儿讲她哥哥小时候怎样怎样都是瞎编的,因为时间久远,我根本记不得儿子那时具体是怎样操作的。可是,当我有了“她会帮我的”这种想法时,一瞬间好像从前的一切又都回来了,很亲切很熟悉。我这才明白,和儿子“斗智斗勇”的那些年,与其说我在解决孩子的问题,不如说其实是孩子一直在帮我寻找答案,带我成长。
其他文献
我小时候生活在北达科他州的一座私人孤儿院。  1860年秋天的一个早上,院长把我们召集在一起,她告诉我们说因为经济危机,她失去了所有的赞助商,所以她的孤儿院要倒闭了。她拿出一个名单,宣布她给所有人做出的安排,有的去了工厂,有的被人领养。我当时13岁,想领养孩子的人嫌我太大,工厂里的人嫌我太小,只有一个名叫卡洛迪的老人愿意收留我,他是一个在街头卖艺为生的人。“我不应该把你交给一个卖艺的人,那不会有什
约翰洛克是美国著名的思想家,他是一个非常喜欢读书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随身都会带上几本书。  有一次,约翰洛克去外地讲学,在路过一个黑人贫民窟的时候,他看到那里的孩子都没有书读,全身又脏又臭。约翰洛克非常同情他们,就蹲下来用小木棍教他们写字,等他想要离开的时候,那些小孩子都非常舍不得,而且都想要他口袋里的书。约翰洛克并不是舍不得把书送给他们,只是他只有三本书,这里的孩子却有十几个,把书送给谁好呢?他
我在办公室养了一大盆绿萝,每个新来的同事,都要从我这剪几支养……春去秋来,人来人往,我的绿萝现在已经快秃了。@祝海霞  以前我们有一个同事,他外表看起来“放荡不羁”、粗枝大叶,桌面更是凌乱不堪。直到他离职后的某天,我们在他的桌上找到了各自消失很久的橡皮擦、签字笔、发稿单……我才明白他当年留下的一句颇有深意的话:“别看我桌面乱,它就像哆啦A梦的口袋,什么都有。”@饶春垚  办公室的笔是統一采购的,我
这天晚上,米多多准备写作文。他喜欢看书,脑子里的故事不少,写作文是小菜一碟。  妈妈送来一杯热牛奶,说:“多多,你把这杯牛奶喝了。”  “谢谢老妈,你先搁这儿,我马上就喝。”米多多打开电脑,准备在电脑上先写出草稿,然后再誊到作文本上,这挺麻烦,但没办法。  米多多曾经给老师提过建议:能不能无纸化作业,作文直接在电脑上完成,网上传给老师批阅。老师笑笑,问:“省事倒是省事了,但几年后,你们离开电脑就不
1992年出生的美妆主播李佳琦,是个每天都要用几百支口红的男人,有着“铁唇哥”的称号。其实,在成为超级主播之前,他只是一名普通的美妆导购员,过着很平凡的日子。那么,从普通的彩妆师到拥有众多“粉丝”的“口红一哥”,李佳琦都经历了什么?  李佳琦上大学时学习的是舞蹈专业,从南昌大学毕业以后,他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很迷茫,父母劝他说:“我们希望你能够从事和舞蹈相关的工作,毕竟你擅长这个。”但李佳琦自己心里清
老夏开了一家面馆,生意挺兴隆。  这天早上,邻居王阿婆带着六岁的孙子小宝走了进来,点了两碗面。很快,小宝那碗端上来了,王阿婆拿起筷子,想夹一些在空碗里。谁知小宝大叫起来:“为什么吃我的面?”  王阿婆笑眯眯地说:“小宝面太多了,奶奶帮你吃掉一点!”  小宝将筷子一扔,气呼呼地说:“我不要吃奶奶的口水!”  王阿婆尴尬地说:“筷子还没用过,没有奶奶的口水呀!”  小宝倔强地说:“就有就有!奶奶脏,我
大多数人习惯用右手来完成日常动作,但也有一些人习惯用左手。据一些机构统计,全世界约有6%~13%的人习惯用左手,这些更喜欢用左手的人也被叫作“左撇子”。  左撇子在以前漫长的岁月中常常遭遇不公平的对待,但事实上,左撇子并不是一种疾病。有些人习惯用左手,只不过是他们的生理构造和习惯用右手的人不同,或者个人的习惯使然。  1975年的8月13日,美国的一群左撇子建立了名叫“左撇子国际”的组织,设想把全
丁某和柴某是同事关系。4个月前,丁某搬家,找柴某无偿帮其整理打包。柴某脚踩扶梯取墙上的相框时不慎跌落,造成两处骨折,后经司法鉴定构成十级伤残。柴某住院期间,丁某拒绝支付医药费,事后也拒绝赔偿。请问,丁某应否承担赔偿责任?  柴某無偿帮丁某整理打包,双方构成了义务帮工关系。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规定:“帮工人因帮工活动遭受人身损害的,被帮工人应当承
2020年8月,一部华语电影《八佰》拯救了低迷的电影市场,仅三周就获得年度票房冠军,打破好莱坞大片笼罩全球电影市场的格局,被媒体评价为“为国争光”。在这部没有主角的电影里,有一个人的身影格外醒目,被外界一致认为是“扛起这部戏的大梁”,他就是演员王千源。演戏不过混口饭,感谢生活往碗里加的苦  王千源1972年生于辽宁沈阳,原名王锦鹏,虽然父母盼着他“锦绣前程,鹏程万里”,但他自小就是一个不让人省心的
他上中学了,成绩并不是很好,因为他喜欢画画,总是急着做完作业就画画。父亲看在眼里,很是无奈。有一天,父亲就问他:“你不好好读书,将来长大了干什么呀?”他说:“我当画家呀!”是的,那个时候他就有自己的理想了,他想当一名画家。父亲听了付之一笑。当画家,谈何容易。不过,看到他那坚定的样子,想到这些日子他一门心思想着画画,父亲实在不忍心打击他。父亲也希望他真的能成为一名画家,作为他的父亲,也会感到很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