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好莱坞大片中不乏这样的桥段:孤胆英雄勇揭政治丑闻,力挽狂澜阻止政府恶行。但影片《官方机密》用近乎百分之百还原真实事件的剧情告诉你:那是不可能的。
2004年1月19日,凯瑟琳·甘恩在她的律师本·艾默生的陪同下从法院走出来——她虽然躲过了叛国罪的指控,但没能阻止一场残酷的战争。有人为她送上鲜花,这位在精神上被折磨了一年的女士,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
《官方机密》2019年在各大电影节上映,并获评西雅图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口碑尚佳。但是,这部有着精彩故事和出色演员的影片却没有受到大力宣传,全球票房仅600多万美元,这与其敏感的内容有关。
由著名影星凯特·奈特莉扮演的凯瑟琳·甘恩,2003年供职于GCHQ(英国政府通信总部),这是个情报机构。有一天,凯瑟琳的邮箱收到一份来自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邮件,发件人是一个名叫弗兰克·科扎的主管。邮件要求GCHQ协助NSA监听、搜集联合国成员中几个“摇摆国”官员的“私人不利信息”。美国试图利用“黑料”向这些国家施压,最终令联合国通过美国入侵伊拉克的决议。
2003年2月3日,凯瑟琳将邮件打印,寄给一个朋友。她希望把邮件交给记者公开,拆穿美英的谎言,战争就不会爆发。然而,她太天真了。
马丁·布莱特是英国《观察者》报的记者。2003年2月15日,他从一个朋友手中得到了凯瑟琳发出的“猛料”。他明白,这份邮件一旦曝光,英美两国政府将遭到强烈谴责。但邮件难辨真假,即便是真的,一旦发表,马丁和报社都可能被告上法庭。执着的马丁四处求证,在证实NSA真的有个名叫弗兰克·科扎的主管后,马丁决定报道。
3月2日,凯瑟琳在《观察者》报的头版头条看到了报道。她知道,游戏开始了。第二天,凯瑟琳遭到GCHQ的审讯,她否认了一切,并请了病假。由于《观察者》报将邮件原文的美式拼写改成了英国人习惯的拼写方式,一些英国主流媒体抓住这一点帮美英政府说话,称“这是捏造的假新闻,并非来自美国NSA”——没有爆料人证实,新闻就是个笑话。
正当马丁和同事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凯瑟琳·甘恩接受了电视台的采访,承认自己就是“爆料人”——为了阻止战争,她决定不惜冒着被判处叛国罪的风险,对抗美英兩国政府。
紧接着,凯瑟琳被关押。伦敦警察厅的人审讯她的时候问:“你难道不是为英国政府工作吗?”凯瑟琳回答:“不,我不是为政府工作。政府会更替,我只为英国人民工作。”
3月20日,凯瑟琳被捕后的第15天,伊拉克战争爆发。两个月后,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发表讲话称“伊拉克战争的主要战斗已结束”。几乎同时,凯瑟琳被起诉,罪名是“违反《官方机密法案》,涉嫌叛国”。
著名律师本·艾默生决定无偿为凯瑟琳辩护。他指出,凯瑟琳违反法案的初衷是为了阻止一场不合法的战争。辩方要求政府证明伊拉克战争的合法性。在法庭上,英国皇家检察署最终以“证据不足”为由当庭撤销了对凯瑟琳的起诉。
凯瑟琳失去了工作。后来她离开伦敦,与丈夫一起定居土耳其。
2009年,英国在经历近7年调查之后宣布:在美英入侵伊拉克时,萨达姆政府并未构成即时性威胁。至今,美国也没有在伊拉克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在《官方机密》的首映礼上,导演加文·胡德说:“许多人每天任由错误行径继续发展,无动于衷,而凯瑟琳选择赌上自己的一切去改变世界。虽然最后她失败了,但我们仍然应该感谢她!”
编辑:姚志刚 winter-y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