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贝芸接到博通公司试用通知的时候,是在下午3点多钟,尽管办公室小姐在电话里尽显甜美温柔之气,可还是让贝芸紧张得手心出了许多汗,说话都有些结巴,哦,好,一定一定。
博通公司是S市著名的外企,当初贝芸面试的时候就不知道有多少同学羡慕,因为在他们中间有句话,就是能被博通公司通知面试的都算得上精英了,何况试用﹖这个消息对于刚刚毕业没有多久的贝芸来说简直就是兴奋剂,去公司的前一夜,她翻来覆去地老也睡不着,那种感觉很复杂,紧张得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因为试用并不是正式聘用,能不能成为它真正的员工还是个问号,可她又巴不得天快点亮,好早一点开始她的职场新生活。
第二天去了才知道,跟她一起在企划部试用的还有另外两个人,叶秋和方文瑾,而这所谓的试用其实只不过仍是考核的一种手段,因为策划的能力不是仅凭一两次面试或笔试就能衡量出的,这意味着,试用期结束后,她们三人之中只能有一个留在这里。
叶秋是名校出来的优等生,举手投足都透出优越感,这让贝芸自叹不如,可不,自己的学校只能算是二流,虽然在校时候的成绩不算差,但总也没有拿过一等奖学金。再说说那个方文瑾,半工半读的几年也算是有了一些工作经验,哪像她,除了实习之外,就没有在哪儿干过。贝芸这么一对比,心里突然没了底,可想想既来之,则安之,就算不成,也好歹有这么一次锻炼的机会,这么一想,整个人轻松了许多。
2
早就听说博通很给人机会,贝芸算是真正体验了,才来两天,企划部长Judy就派给她们“重任”——替新品打进东南亚市场做一个策划方案。
拿到case的第一时间里,叶秋便把一条拓展思路整了出来,并且以绝对领导的姿态替贝芸和方文瑾分了工,贝芸是没有什么意见的,因为她觉得一个小团体里面有个这样的人物不错,起码可以起到宏观调控作用,而且,叶秋在学校就是宣传部的主要干事,这种事情对于她估计也是习惯了的。
而方文瑾就似乎有些不太乐意,当叶秋从部长那里拿来一摞资料,堆在她们面前说要研究时,方文瑾把不满表现在了脸上,叶秋刚刚出去,她便从鼻子里面轻轻地哼了一句:“出头的事情她来,杂七杂八的事情就让我们上。”话虽然轻,但还是被贝芸听到了,她又不好辩驳,只笑笑拍拍方文瑾:“这也算是大事啊!”方文瑾耸耸肩,用一种奇怪的眼光打量她,大概觉得这样阿Q的傻妞已为数不多了,末了也跟着笑笑,只顾看着那些资料,不再说话。
花了几天的工夫去研究新产品的特性以及东南亚市场,又把近两年的一些成功案例翻来覆去地看,三个人总算有了一点头绪。
3
星期三上午,叶秋突然提出一个建议,说是每个人回去都拟一份计划,这样从三个不同的方面着手,然后再淘汰融合,做出来的策划方案才是最接近完美的。贝芸和方文瑾立即答应下来,叶秋又确定了一下时间,周五下班之前就得把讨论的事儿给结了。等叶秋离开,方文瑾脸上露出了一丝不屑的表情,转身对贝芸:“她呀,要不是真遇到了难处,恐怕所有的都得揽下来。”
贝芸却不是这么想的,她觉得叶秋有时候真的有当领导的天赋。
关键时候,有经验跟没经验的就显出反差来了。周五下午,贝芸她们三个人拿着各自的策划方案搁到一起一比较,贝芸就看出方文瑾的实力来了,方文瑾不但系统地分析了东南亚市场的现状,而且能从一些似乎不太重要的数据上发现潜在的问题。
当她看完了方文瑾的整个文案,差点尖叫起来:“太棒了。我怎么想不到﹖”叶秋摇摇头对她说:“大惊小怪,这有什么!”
话是这么说,但整个会上,叶秋是有点蔫儿的——也许她也知道自己在这上面的不足,只大致讲解了自己方案的出发点就没有再做声了,而贝芸,她虽然没什么经验,却也不乏一些个性化的亮点。大部分时间都是方文瑾在说,说她的思路、过程、想法、预期结果等等。除了方文瑾,说话最多的就是企划部长Judy,他倒公平,虽然着重表扬了方文瑾,但也从细节上赞了赞贝芸和叶秋,整个讨论会上他都不住地点头和皱眉,似乎对谁都满意,又似乎不那么十分满意。
Judy的提前离开,使得这个小小的讨论会在不愉快中结束,原因就是方文瑾不同意让叶秋做最后的总策划。方文瑾的理由很简单:这三份策划中,应该是她自己的最完备,而其他两份充其量不过是对它的扩充,主次是很分明的,所以怎么也该由她完成总策划。而叶秋倒也理直气壮:整个过程都是她在做宏观工作,现在自然该由她做统括,再说她做出来功劳也是大家的,又不是说据为己有。两个人争到最后,方文瑾把方案砸在桌子上,头也不回地离去,临走的时候抛下一句:“你这么喜欢做就去做好了,话这么多。”叶秋尴尬地站在那儿,半天缓过劲来,自嘲似的对贝芸笑笑:“这人脾气可真倔,我没怎么样吧﹖”又说,“贝芸,还是你比较好。”
出会议室门的时候,贝芸突然感觉叶秋走得离她格外近。
4
刚开始以为是错觉,但几天下来,贝芸真觉得叶秋比刚开始进公司时少了许多傲气,想当初,她是不屑与她们交谈太多的,连走路都将下巴略略抬高。难道她终于也认识到了自己这一点不太好﹖
而那个策划最后还是由Judy修改完成。看到部长最后的成品,贝芸觉得这经验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得到的,真正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且增加了许多当初她们想都没有想到的东西,看叶秋和方文瑾的样子,估计也在佩服之中。
从Judy的办公室出来,快要走到电梯口的时候,方文瑾突然摇了摇头:“想不到我的一些得意之处全都给删了,真没劲。”叶秋撇撇嘴,做了一个很不屑的表情,似乎在说:“什么得意之处﹖真是自以为是。”
“一个方案从策划到执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贝芸在休息室问叶秋,什么时候才能看到这个策划成功,叶秋这样回答。
她停了停又反问:“贝芸,你以前在学校是怎么学的,这么一点常识都不知道﹖我看过一些很有名的案例,常常都是在半年甚至一两年后才会收到效果的。公司是在做大生意,又不是小摊小贩,卖一件商品就有一点薄利。”贝芸突然给她戗了一下,虽然觉得有些尴尬,但还是嘿嘿笑了两声,算是自嘲。她知道自己在这方面是比叶秋逊色的。
随即,叶秋又把头摇得像什么似的,说:“你跟方文瑾真是两种人。”
贝芸笑着说:“要是我有方文瑾的那些经验就好了。”这句话似乎又引起了叶秋的不满,她呷的一口奶茶差点喷出来:“我觉得就是因为那些杂乱无章的经验害了她,总是搬来别人用过了的东西再用,我是不觉得那有什么好的。我跟你说,像这种大公司,才不要什么经验的,关键是底子好,他们有自己的培训系统。打个比方吧,咱们算是玉,他们就是刻刀,你想想,他们是要一块已经刻上几笔的,还是要一块没动过刀的呢﹖”没等贝芸回答,叶秋便自问自答地说,“当然是要一块没动过刀的,但是前提条件是这块玉石有好底子。我这么说你明白吗﹖”
贝芸当然明白,她也承认她们三个人当中叶秋的底子最好,可她总觉得事情不应该这么简单,方文瑾的优点谁都看在眼里。
但是,她什么也没有说,她想也许完善自身才是最重要的吧。
5
Judy一通电话把贝芸叫了过去,此时是2003年11月6日,距她们第一天来报到差不多一个月,她想,试用期结束,估计自己是没有戏了,虽然很想在这里继续待下去,可凭什么呢﹖
果然,Judy一上来就切入正题,说马上试用期就要结束了,你有什么想说的没﹖这多像临刑前跟犯人说的话呀!贝芸咽了咽唾沫紧张极了,但很快就平静下来,既然这一天迟早要来,那就坦坦然然地说说呗。
“我想说这个月我学了不少东西,虽然并非我曾经想像的那么完美,但我还是很高兴,起码是一种体验。”
贝芸刚准备顺着这个再说点什么,Judy突然话锋一转:“这样吧,你说说跟你一起试用的另外两个人都有些什么优缺点。”
叶秋和方文瑾就那么活生生地跳到了贝芸的脑海里,她想到了叶秋扎实的基本素质和方文瑾运用灵活的实际经验,干脆把这些想法全说了出来,Judy听着也不表态,只微微地笑。
一出门,贝芸就有些后悔了,哪有在总结时只顾说对手的优点的﹖自己真是太傻了,这下不玩儿完才怪。
两天后,人事部通知贝芸签订正式聘用协议,而叶秋和方文瑾却意外地被淘汰了,这个结果估计是她们谁也想不到的,叶秋很有些不服气。还是在Judy的办公室里,Judy解释了理由:“既然你们能被试用,这说明无论在潜力还是在技能知识方面,我觉得你们都是差不多的,但是你们之中只有贝芸在总结时说了别人很多的优点。一个人再优秀,如果不能看到别人的长处,也不算是人才。”
告别了叶秋和方文瑾,贝芸若有所思地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原来,欣赏对手居然也是一种能力,自己又学会了一项。
贝芸接到博通公司试用通知的时候,是在下午3点多钟,尽管办公室小姐在电话里尽显甜美温柔之气,可还是让贝芸紧张得手心出了许多汗,说话都有些结巴,哦,好,一定一定。
博通公司是S市著名的外企,当初贝芸面试的时候就不知道有多少同学羡慕,因为在他们中间有句话,就是能被博通公司通知面试的都算得上精英了,何况试用﹖这个消息对于刚刚毕业没有多久的贝芸来说简直就是兴奋剂,去公司的前一夜,她翻来覆去地老也睡不着,那种感觉很复杂,紧张得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因为试用并不是正式聘用,能不能成为它真正的员工还是个问号,可她又巴不得天快点亮,好早一点开始她的职场新生活。
第二天去了才知道,跟她一起在企划部试用的还有另外两个人,叶秋和方文瑾,而这所谓的试用其实只不过仍是考核的一种手段,因为策划的能力不是仅凭一两次面试或笔试就能衡量出的,这意味着,试用期结束后,她们三人之中只能有一个留在这里。
叶秋是名校出来的优等生,举手投足都透出优越感,这让贝芸自叹不如,可不,自己的学校只能算是二流,虽然在校时候的成绩不算差,但总也没有拿过一等奖学金。再说说那个方文瑾,半工半读的几年也算是有了一些工作经验,哪像她,除了实习之外,就没有在哪儿干过。贝芸这么一对比,心里突然没了底,可想想既来之,则安之,就算不成,也好歹有这么一次锻炼的机会,这么一想,整个人轻松了许多。
2
早就听说博通很给人机会,贝芸算是真正体验了,才来两天,企划部长Judy就派给她们“重任”——替新品打进东南亚市场做一个策划方案。
拿到case的第一时间里,叶秋便把一条拓展思路整了出来,并且以绝对领导的姿态替贝芸和方文瑾分了工,贝芸是没有什么意见的,因为她觉得一个小团体里面有个这样的人物不错,起码可以起到宏观调控作用,而且,叶秋在学校就是宣传部的主要干事,这种事情对于她估计也是习惯了的。
而方文瑾就似乎有些不太乐意,当叶秋从部长那里拿来一摞资料,堆在她们面前说要研究时,方文瑾把不满表现在了脸上,叶秋刚刚出去,她便从鼻子里面轻轻地哼了一句:“出头的事情她来,杂七杂八的事情就让我们上。”话虽然轻,但还是被贝芸听到了,她又不好辩驳,只笑笑拍拍方文瑾:“这也算是大事啊!”方文瑾耸耸肩,用一种奇怪的眼光打量她,大概觉得这样阿Q的傻妞已为数不多了,末了也跟着笑笑,只顾看着那些资料,不再说话。
花了几天的工夫去研究新产品的特性以及东南亚市场,又把近两年的一些成功案例翻来覆去地看,三个人总算有了一点头绪。
3
星期三上午,叶秋突然提出一个建议,说是每个人回去都拟一份计划,这样从三个不同的方面着手,然后再淘汰融合,做出来的策划方案才是最接近完美的。贝芸和方文瑾立即答应下来,叶秋又确定了一下时间,周五下班之前就得把讨论的事儿给结了。等叶秋离开,方文瑾脸上露出了一丝不屑的表情,转身对贝芸:“她呀,要不是真遇到了难处,恐怕所有的都得揽下来。”
贝芸却不是这么想的,她觉得叶秋有时候真的有当领导的天赋。
关键时候,有经验跟没经验的就显出反差来了。周五下午,贝芸她们三个人拿着各自的策划方案搁到一起一比较,贝芸就看出方文瑾的实力来了,方文瑾不但系统地分析了东南亚市场的现状,而且能从一些似乎不太重要的数据上发现潜在的问题。
当她看完了方文瑾的整个文案,差点尖叫起来:“太棒了。我怎么想不到﹖”叶秋摇摇头对她说:“大惊小怪,这有什么!”
话是这么说,但整个会上,叶秋是有点蔫儿的——也许她也知道自己在这上面的不足,只大致讲解了自己方案的出发点就没有再做声了,而贝芸,她虽然没什么经验,却也不乏一些个性化的亮点。大部分时间都是方文瑾在说,说她的思路、过程、想法、预期结果等等。除了方文瑾,说话最多的就是企划部长Judy,他倒公平,虽然着重表扬了方文瑾,但也从细节上赞了赞贝芸和叶秋,整个讨论会上他都不住地点头和皱眉,似乎对谁都满意,又似乎不那么十分满意。
Judy的提前离开,使得这个小小的讨论会在不愉快中结束,原因就是方文瑾不同意让叶秋做最后的总策划。方文瑾的理由很简单:这三份策划中,应该是她自己的最完备,而其他两份充其量不过是对它的扩充,主次是很分明的,所以怎么也该由她完成总策划。而叶秋倒也理直气壮:整个过程都是她在做宏观工作,现在自然该由她做统括,再说她做出来功劳也是大家的,又不是说据为己有。两个人争到最后,方文瑾把方案砸在桌子上,头也不回地离去,临走的时候抛下一句:“你这么喜欢做就去做好了,话这么多。”叶秋尴尬地站在那儿,半天缓过劲来,自嘲似的对贝芸笑笑:“这人脾气可真倔,我没怎么样吧﹖”又说,“贝芸,还是你比较好。”
出会议室门的时候,贝芸突然感觉叶秋走得离她格外近。
4
刚开始以为是错觉,但几天下来,贝芸真觉得叶秋比刚开始进公司时少了许多傲气,想当初,她是不屑与她们交谈太多的,连走路都将下巴略略抬高。难道她终于也认识到了自己这一点不太好﹖
而那个策划最后还是由Judy修改完成。看到部长最后的成品,贝芸觉得这经验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得到的,真正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且增加了许多当初她们想都没有想到的东西,看叶秋和方文瑾的样子,估计也在佩服之中。
从Judy的办公室出来,快要走到电梯口的时候,方文瑾突然摇了摇头:“想不到我的一些得意之处全都给删了,真没劲。”叶秋撇撇嘴,做了一个很不屑的表情,似乎在说:“什么得意之处﹖真是自以为是。”
“一个方案从策划到执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贝芸在休息室问叶秋,什么时候才能看到这个策划成功,叶秋这样回答。
她停了停又反问:“贝芸,你以前在学校是怎么学的,这么一点常识都不知道﹖我看过一些很有名的案例,常常都是在半年甚至一两年后才会收到效果的。公司是在做大生意,又不是小摊小贩,卖一件商品就有一点薄利。”贝芸突然给她戗了一下,虽然觉得有些尴尬,但还是嘿嘿笑了两声,算是自嘲。她知道自己在这方面是比叶秋逊色的。
随即,叶秋又把头摇得像什么似的,说:“你跟方文瑾真是两种人。”
贝芸笑着说:“要是我有方文瑾的那些经验就好了。”这句话似乎又引起了叶秋的不满,她呷的一口奶茶差点喷出来:“我觉得就是因为那些杂乱无章的经验害了她,总是搬来别人用过了的东西再用,我是不觉得那有什么好的。我跟你说,像这种大公司,才不要什么经验的,关键是底子好,他们有自己的培训系统。打个比方吧,咱们算是玉,他们就是刻刀,你想想,他们是要一块已经刻上几笔的,还是要一块没动过刀的呢﹖”没等贝芸回答,叶秋便自问自答地说,“当然是要一块没动过刀的,但是前提条件是这块玉石有好底子。我这么说你明白吗﹖”
贝芸当然明白,她也承认她们三个人当中叶秋的底子最好,可她总觉得事情不应该这么简单,方文瑾的优点谁都看在眼里。
但是,她什么也没有说,她想也许完善自身才是最重要的吧。
5
Judy一通电话把贝芸叫了过去,此时是2003年11月6日,距她们第一天来报到差不多一个月,她想,试用期结束,估计自己是没有戏了,虽然很想在这里继续待下去,可凭什么呢﹖
果然,Judy一上来就切入正题,说马上试用期就要结束了,你有什么想说的没﹖这多像临刑前跟犯人说的话呀!贝芸咽了咽唾沫紧张极了,但很快就平静下来,既然这一天迟早要来,那就坦坦然然地说说呗。
“我想说这个月我学了不少东西,虽然并非我曾经想像的那么完美,但我还是很高兴,起码是一种体验。”
贝芸刚准备顺着这个再说点什么,Judy突然话锋一转:“这样吧,你说说跟你一起试用的另外两个人都有些什么优缺点。”
叶秋和方文瑾就那么活生生地跳到了贝芸的脑海里,她想到了叶秋扎实的基本素质和方文瑾运用灵活的实际经验,干脆把这些想法全说了出来,Judy听着也不表态,只微微地笑。
一出门,贝芸就有些后悔了,哪有在总结时只顾说对手的优点的﹖自己真是太傻了,这下不玩儿完才怪。
两天后,人事部通知贝芸签订正式聘用协议,而叶秋和方文瑾却意外地被淘汰了,这个结果估计是她们谁也想不到的,叶秋很有些不服气。还是在Judy的办公室里,Judy解释了理由:“既然你们能被试用,这说明无论在潜力还是在技能知识方面,我觉得你们都是差不多的,但是你们之中只有贝芸在总结时说了别人很多的优点。一个人再优秀,如果不能看到别人的长处,也不算是人才。”
告别了叶秋和方文瑾,贝芸若有所思地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原来,欣赏对手居然也是一种能力,自己又学会了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