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下的重头戏,而语文学科的特点更是需要小组的有效合作。在合作中既要保证学生学会课堂基础知识,还要教会学生交流,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正是语文教师所要探索的课改之路。
[关键词]小组合作;自由结合;互相学习;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2-0015-01
一节优秀语文课的标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但始终离不开它“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基本特点,而有效的小组合作正是能把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放大并体现出来的路径。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呢?该如何分组,每个小组中的学生程度是整齐划一还是参差不齐?什么样的问题留给学生去合作解决?合作的时间怎样安排?合作后以什么方式在课堂中去汇报?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曾敲打过我们的大脑,而我们也在每一堂语文课中去反复斟酌,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
一、让学生自由组合
1.花样小组,自由结合
语文不似其他学科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因此课堂中留给学生交流的时间相对来说可以多一些。这里所讲的“放任”,是指在安排小组人数、小组人员时可由学生自由组合,教师可根据班级人数规定好几组,剩下的事情便交给学生,班干部适度调整小组人数,保证小组均衡性。为保证课堂的“火药味”,小组成员可以推选出本组的“主持人”,并根据本组的目标设计出本组的组名、口号。这样的自由结合方式,可以使学生在交流时不会特别拘束,避免一些学困生在小组中产生自卑感,小组中的埋怨声会大为减弱。
2.畅所欲言,崭露头角
对于語文课堂中基础知识的处理,教师可根据难易程度适当放手,学生在小组内便可交流自己的疑问,这期间由主持人负责组织学生快速解疑,组内解决不了的再进行组外解决,这时教师的巡视就是看看哪些学生预习得较为充分,哪些学困生有明显的进步。这种畅所欲言的机会让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渐增强。对于文章中研讨性的问题,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交流,形成本组一致的答案,然后是一番组与组之间的争议,在语文课堂中这一环节便是重头戏。教师要把控好时间,适时把学生引领到正确的方向。对于较简单的问题探讨,教师可安排组内主持人让本组内程度较差的学生发表看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崭露头角”,小组交流的目的就在于此。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1.小组“秀”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既可以通过语文教学来实现,又可以利用一些小组活动来实现。开展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开展适合的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报纸、电视、电脑等工具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新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以“小组秀”的方式,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是展开讨论;可以引导学生去关注天气预报、国家大事、自己感兴趣的名人生活,然后模仿主持人、评论人、记者的身份去“秀”出自己的风采。学生在活动中会有所收获,更主要的是通过语文课堂了解了外面的世界,还学会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还可利用此机会启发学生学会欣赏同学身上的亮点,也许有些学生在学习上是学困生,但见识很丰富,或对一些“大事记”并不是人云亦云,另类的看法都是学生思考后的独特见解。小组展示让学生学会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超越。
2.小组“说”
对于活动的形式,教师可挖空心思去寻觅新项目,将电视综艺节目中的热门创意活动略作修改,成为自己的“作品”。笔者在关注江苏卫视的《世界青年说》后,便把它移到语文课堂中,给学生开创了“青年说中国”“大话说中国”节目,小组可根据成员的喜好选择心仪的中国城市,介绍城市的方方面面。此时教师的指引也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关注城市的教育、环境和历史沉淀等。开展此类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能力,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树立远大的理想。
虽然在课改道路上,有很多优秀的教育者为我们树立了风标,他们有很多的理论与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但在这条道路上教师除了学习借鉴之外,还要学会找到适合本班学生的方法,因为学生不是生硬的艺术品,雕琢他们的方法不是死搬硬套,学生身上的灵动和差异,都需要教师去细细发现,细心琢磨。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关键词]小组合作;自由结合;互相学习;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2-0015-01
一节优秀语文课的标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但始终离不开它“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基本特点,而有效的小组合作正是能把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放大并体现出来的路径。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呢?该如何分组,每个小组中的学生程度是整齐划一还是参差不齐?什么样的问题留给学生去合作解决?合作的时间怎样安排?合作后以什么方式在课堂中去汇报?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曾敲打过我们的大脑,而我们也在每一堂语文课中去反复斟酌,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
一、让学生自由组合
1.花样小组,自由结合
语文不似其他学科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因此课堂中留给学生交流的时间相对来说可以多一些。这里所讲的“放任”,是指在安排小组人数、小组人员时可由学生自由组合,教师可根据班级人数规定好几组,剩下的事情便交给学生,班干部适度调整小组人数,保证小组均衡性。为保证课堂的“火药味”,小组成员可以推选出本组的“主持人”,并根据本组的目标设计出本组的组名、口号。这样的自由结合方式,可以使学生在交流时不会特别拘束,避免一些学困生在小组中产生自卑感,小组中的埋怨声会大为减弱。
2.畅所欲言,崭露头角
对于語文课堂中基础知识的处理,教师可根据难易程度适当放手,学生在小组内便可交流自己的疑问,这期间由主持人负责组织学生快速解疑,组内解决不了的再进行组外解决,这时教师的巡视就是看看哪些学生预习得较为充分,哪些学困生有明显的进步。这种畅所欲言的机会让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渐增强。对于文章中研讨性的问题,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交流,形成本组一致的答案,然后是一番组与组之间的争议,在语文课堂中这一环节便是重头戏。教师要把控好时间,适时把学生引领到正确的方向。对于较简单的问题探讨,教师可安排组内主持人让本组内程度较差的学生发表看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崭露头角”,小组交流的目的就在于此。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1.小组“秀”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既可以通过语文教学来实现,又可以利用一些小组活动来实现。开展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开展适合的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报纸、电视、电脑等工具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新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以“小组秀”的方式,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是展开讨论;可以引导学生去关注天气预报、国家大事、自己感兴趣的名人生活,然后模仿主持人、评论人、记者的身份去“秀”出自己的风采。学生在活动中会有所收获,更主要的是通过语文课堂了解了外面的世界,还学会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还可利用此机会启发学生学会欣赏同学身上的亮点,也许有些学生在学习上是学困生,但见识很丰富,或对一些“大事记”并不是人云亦云,另类的看法都是学生思考后的独特见解。小组展示让学生学会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超越。
2.小组“说”
对于活动的形式,教师可挖空心思去寻觅新项目,将电视综艺节目中的热门创意活动略作修改,成为自己的“作品”。笔者在关注江苏卫视的《世界青年说》后,便把它移到语文课堂中,给学生开创了“青年说中国”“大话说中国”节目,小组可根据成员的喜好选择心仪的中国城市,介绍城市的方方面面。此时教师的指引也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关注城市的教育、环境和历史沉淀等。开展此类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能力,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树立远大的理想。
虽然在课改道路上,有很多优秀的教育者为我们树立了风标,他们有很多的理论与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但在这条道路上教师除了学习借鉴之外,还要学会找到适合本班学生的方法,因为学生不是生硬的艺术品,雕琢他们的方法不是死搬硬套,学生身上的灵动和差异,都需要教师去细细发现,细心琢磨。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