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自信的梁漱溟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_h05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漱溟,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而他平日的行为方式,个性品格,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能够“若无其事”的从容和达观态度,同样让人津津乐道。
  1940年5月初的一天,重庆遭遇日寇轰炸,正在重庆的梁漱溟赶上了。空袭警报响起之后,大家争先恐后地跑向防空洞。此时的梁先生,平静地把一张藤圈椅搬到学校的操场上,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阅读,仿佛一切如常。当其他人躲警报回来,发现操场上戴着一副无边框眼镜,身穿长袍马褂的梁先生,手拿一本书正在认真阅读,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这件事当时在重庆以至全国都引起极大的轰动,大家从梁漱溟的行为中,不仅仅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气节,更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对于自己的淡定,他说:“为往圣继绝学,为来世开太平,此正是我一生的使命。《人心与人生》等三本书要写成,我乃可以死得;现在则不能死。又今后的中国大局以至建国工作,亦正需要我;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那是不可想象的,万不会有的事!”
  国家还有那么重要的工作要他来完成,所以梁先生坚信自己不会有事,所以,即便是日本飞机轰炸,上天也会保佑他。对于这样的自信,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其他文献
一方纹枰,万般变化。决战在两位高手之间展开,落子无悔,黑白之间,关乎荣誉与命运。他们相差五岁,年少者来自中国,是棋坛新锐;年长者,是日本超一流的棋士。手谈,虽无硝烟,却很残酷。  围观者,皆凝神注目,单等年少者落下关键一子,孰输孰赢,立马可辨。然而,年少者却迟迟没有落子。他身体前倾,双目紧盯纹枰,仿佛入定一般。  时间在慢慢流逝,似乎也要凝固。这时,意外发生了:因病缠身,且跪坐多时,年长者体力透支
什么是朋友?正如周华健唱的一样:“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  “嗨!”大多数陌生人的第一次打招呼恐怕都是这样,初进高中的我也没有玩出新花样,几声“嗨”就将自己融入到一个新的集体。一张张并不陌生却又叫不出名字的脸,让我有点尴尬。一个人在座位上看着新同学忙碌着,暗暗寻思,要不要去认识几个人。“嗨!你是哪里毕业的?”一句寒暄为我们的
齐白石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提起大师的艺术道路,可谓幸运有加,一路上贵人不断。  周之美师傅应算作其中一位分量不轻的“贵人”。因家境贫困,年仅九岁的齐白石便辍学,每日帮家里挑水、种菜、砍柴、放牛。十五岁那年,家人担心一向体弱的他难以承受田里的重活,遂让他拜本家叔祖学习木器制作,不料,本家叔祖嫌他体力不济,很快便把他打发回家。后来又跟了另一位性情温和的木匠师傅学习房屋大件、桌椅、农田工具等粗木器活。没学
前些时候,我出差到意大利的古老小城维罗纳,在那里,我见识到了一座特别的图书馆——乞丐图书馆!  这座图书馆位于维罗纳的市中心。那天一早,我从那里经过,当时我还不知道这座古老的石砌大楼是图书馆,门口站着不少人,有的扛着脏兮兮的大麻袋,有的挑着黑乎乎的被褥,一个个衣衫褴褛,肮脏不堪,应该都是些流浪汉或拾荒者。我好奇地走过去问他们是不是来这里接受布施,其中的一个年纪稍大点的流浪者摇了摇头说:“不!我们是
德国驻中国大使施明贤,在一次宴会上问了莫言一个问题:“莫言先生,根据中国政府的设想,到2050年,中国基本上可以建成一个现代化强国。但是,那个时候中国的贪污腐败问题、贫富悬殊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将会变得更加严重,甚至会变成摧毁这个社会的导火索。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莫言觉得施明贤问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应该由一个作家回答。不过既然他问了,莫言还是不急不缓以讲故事的方式回答道:“从现在退
人生最大的挑战是每时每刻的生活。生活如此重要,我们就不得不需要一点“安妮精神”来对抗生活中的无能为力。  安妮·雪莉自幼便成了孤儿,靠街坊邻居的好心收养过活。然而辗转的生活并没有使安妮灰心丧气。几经周折来到绿山墙农舍后,她仍然热爱生活,继续乐观地成长。对收养人,她乖巧孝顺;对知心朋友,她掏心掏肺;对老师,她满怀敬意;对世界,她热情澎湃;对未来,她斗志昂扬。在安妮看来,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妙而又有趣的世
初中二年级,刘启智喜欢上了网络游戏,上高中后更加痴迷了,天天上网上通宵。他喜欢玩群战游戏,好多游戏都玩到了100级。网络游戏为了吸引玩家,无一不是血腥残忍的,以大吃小,恃强凌弱。对刘启智来说,最初上网的原因只是贪玩,后来他在网络游戏中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刘启智个子小,在外面被别的孩子欺负的时候,他从来不敢反抗,然而在游戏中他却是强悍的霸主,能够打败无数人。所以刘启智不愿意走出网吧,他想永远生活在游戏
名声、威望谁都要,只是当官的要格外注意。  求治养名,“名,自命也”。一个官员除了恪守职责、精通本职外,还要注意自己的社会形象,不能按普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更不能像上海集体嫖娼的法官、山西奢靡娱乐的检察官一样,与庸俗之人混为一谈,或像重庆雷政富之流一样,因为不雅视频留下笑柄。这样的官即使不倒台,不站在被告席上接受审判,请问有几个人能尊之敬之服之爱之呢?  名,怎么立?望,如何树?  崔烈是东汉末期
朋友打电话来,说快被烦死了。我问她烦什么,她说:“老人有病住院了,孩子不好好念书早恋了,工作不顺心被上司找岔了,爱人不省心酒驾被抓了,买股票被套牢了,去早市买菜又涨价了……”她抱怨了一大堆,我说:“七层锅台八层炕,家家户户都一样,谁家都有烦心事,生活就是一串沾满烟火的念珠,慢慢数吧!慢慢修炼!”她不解其意,大呼小叫地问:“什么念珠?数什么念珠?”  生活里,我们从来都是看着人家幸福,看人家衣着光鲜
抗战时期,物价飞涨,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极其艰苦,而时任云南省主席龙云在人、财、物等各方面给了西南联大极大的支持。一天,龙云主席因为孩子没有考取西南联大附中,特地来拜访梅贻琦,希望能通过梅贻琦走个后门,破例录取他的儿子。梅贻琦得知龙主席的来意后,有意先和他大谈时事、治学之事,以及夫人挎篮卖“定胜糕”的事情。  直到中午,梅贻琦留下龙云主席吃饭。席间,梅贻琦借机谈起龙云儿子的事情,他对身旁的教务长潘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