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发展与降碳双赢的路径

来源 :开放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o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巴黎协定》将加速全球经济低碳化转型的进程。我国提出有雄心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行动计划,实施大幅度降低GDP的CO2强度目标,以实现经济增长与减缓CO2排放的全面统筹与共赢。“十三五”新常态下转换发展动能、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将使CO2排放增速比“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有较大幅度下降,为实现2030年左右CO2排放达峰的目标奠定基础。
  [关键词] 节能降碳 应对气候变化 经济新常态 低碳发展
  [中图分类号] F1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6)03-0018-05
  [作者简介] 何建坤(1945 — ),河北安平人,清华大学现代管理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能源系统工程与应对气候变化。
  去年底巴黎气候大会通过《巴黎协定》,确立了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机制,提出了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碳净零排放的全球长期减排目标,这将促进世界范围内能源体系革命性变革和经济发展方式的低碳化转型,从而将进一步重塑世界经济贸易技术竞争新格局。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也强调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努力实现经济的低碳化转型,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战略需要。
  一、实施统筹经济增长
  和减缓碳排放双赢的约束性指标
  《巴黎协定》进一步确定控制全球温升不超过2℃并努力控制在1.5℃以下的长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是减少人为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其中能源消费的CO2排放占全部温室气体排放的2/3,又是排放源集中利于采取大规模减排措施的领域。全球实现控制温升不超过2℃目标,到本世纪下半叶要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源与碳吸收汇的平衡,即实现净零排放。这即意味着到本世纪下半叶将终结化石能源消费,形成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低碳或零碳能源体系,取代当前以化石能源为支柱的传统高碳能源体系,实现CO2的近零排放。《巴黎协定》的实施将加速全球能源体系的革命性变革,促进先进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能源体系的低碳化转型将改变世界范围内能源供求格局,并将对各国能源安全和产业竞争力产生广泛和深远影响,各国都将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制约。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不仅使石油天然气进口依存度持续增加,能源安全面临新的挑战,而且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烟尘等常规污染物排放已严重超出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自净化能力,造成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严峻形势,也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当前要促进大气、水资源、土壤等环境质量全面好转,除严格排放标准和加强治理措施外,更重要的是控制和减少化石能源消费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因此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节约能源,改善能源结构,既是应对气候变化减排CO2的重要对策,也是国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内在需求,两者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是保护地球生态安全和改善国内环境相协调统一的战略选择,从而构建和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格局。
  当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既要保持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增长,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节能降碳,改善环境,控制CO2排放。因此,就必须大力提高单位碳排放的经济产出效益,也就是大幅度降低单位GDP的CO2排放强度。所以,实施GDP碳强度下降目标就成为统筹经济增长与减缓CO2排放的关键指标和重要着力点。
  大幅度降低单位GDP的CO2强度,一个方面是要大力节能,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单位GDP的能源强度,另一个方面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结构的低碳化,降低单位能耗的CO2强度。上述两个因素的叠加,可使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显著低于GDP增长速度,CO2排放增长速度又将低于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与降碳的双重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国制定单位GDP能耗下降20%左右的约束性指标,实际实现下降19.1%,再加上能源结构的改善,使单位GDP的CO2强度下降达21.4%,节能降碳取得显著成效,扭转了“十五”期间单位GDP能耗强度和CO2强度上升的趋势。但由于“十一五”期间GDP平均增速高达11.26%,尽管能源消费弹性由“十五”期间大于1.0下降为0.59,但一次能源消费量仍增长38.0%,年均增速达6.65%;CO2排放量增长34.0%,年均增速达6.03%。同期全球CO2排放仅增长10.3%,平均增速仅2.0%,其中气候公约附件I 发达国家CO2排放量则下降了4.7%。2005~2010年,我国CO2排放的增长量占世界增长量的62%。由于能源消费的过快增长,使国内资源环境制约形势日趋强化,CO2排放快速增长的趋势也倍受世界关注。
  “十二五”期间,我国在继续强化节能目标的同时,也提出应对气候变化、减缓CO2排放的目标和措施,制定了单位GDP能源强度下降16%、CO2强度下降17%的目标。“十二五”期间经过艰苦努力,已分别实现下降18.2%和21.4%的显著成效,年下降率分别达3.94%和4.73%。“十二五”期间由于GDP增速平均为7.81%,较“十一五”期间有较大回落,所以能源消费的年增长率也下降到3.56%,CO2排放年增长率下降到2.71%。特别是近两年以来,能源消费和CO2排放增速显著放缓,能源消费年增长率2014年仅为2.1%,2015年仅为0.9%,而CO2排放2015年基本上与2014年持平。这对近两年来全球CO2排放量出现稳定趋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三五”规划纲要和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加强了应对气候变化、节能降碳的目标和措施,“十三五”期间单位GDP能源强度和CO2强度预期分别下降15%和18%。更重要的是提出到2020年能源消费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的总量控制目标。在确立提升非化石能源比重目标的同时,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也就控制了CO2排放总量,而且在“十三五”单项规划中还将提出控制CO2排放总量的目标和措施。这体现了我国日益强化实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由“十一五”控制能源强度,到“十二五”同时控制能源强度和CO2强度,到“十三五”实行“强度”和“总量”的双控机制。“强度”控制目标旨在于提高单位能耗和单位CO2排放的产出效益。如果GDP增长速度快于单位GDP的CO2强度下降速度,CO2排放量仍会持续增长,能源消费和CO2排放总量增长并没有受到限制。在实现相同GDP的CO2强度下降目标下,GDP增速越快,CO2排放的增长量也越大。“总量”控制目标则设置了能源消费和CO2排放量的“天花板”,在实现相同的总量控制目标下,如GDP年均增速比预计提高0.5个百分点,单位GDP的能源强度5年内下降幅度则需要增加约2个百分点。即在规划期内GDP更快增长,则需要采取更大力度的节能降碳措施,更大幅度地降低GDP的能源强度和CO2强度,才能使能源消费和CO2排放增长的幅度得到有效控制。   我国2015年一次能源总消费量为43亿标准煤当量(tce),2020年实现控制在50亿tce以内的目标,5年内能源消费的增长幅度则不高于16.3%,年均增长率不高于3.06%,将低于“十二五”期间的年均增速。“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再次强调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十年间年均增长率需达7.2%。“十二五”期间GDP年均增长率为7.81%,因此“十三五”期间则需达6.6%。在2020年控制能源总需求不高于50亿tce情况下,“十三五”期间单位GDP能源强度年下降率应不低于3.32%,到2020年需比2015年下降15.5%以上。在2020年非化石能源比例达15%、天然气比重达10%、煤炭比例不高于60%的预期下,“十三五”期间单位GDP的CO2强度下降幅度可达21%,将会超过18%的预期目标,到2020年CO2排放量也将控制在100亿吨之内。如“十三五”GDP平均增速达到7%~7.5%的水平,实现控制能耗总量50亿tce 目标,GDP能源强度的下降幅度则必须达到17.1%~19.0%。相应GDP的CO2强度下降幅度则可达22.6%~24.4%,年均下降率将超过5%,GDP的CO2强度下降速度之大,将是世界所罕见的,需要采取更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因此,总量控制目标在GDP增速较快情况下则更加严格和富有成效。
  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我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的CO2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比例提升到15%的自主承诺目标。从当前情况来看,2005~2015年,单位GDP能源强度已下降33.8%,非化石能源的比重也从7.4%提升到12%,煤炭比重由72.4%下降到64.4%,因此,使单位能耗的CO2强度由2.29 kgCO2/kgce下降到2.13kgCO2/kgce,下降7.0%。据此测算,2005~2015年,单位GDP的CO2强度已下降38.3%。从全球来看,2005~2014年,单位GDP的CO2强度世界平均水平只下降2%,公约附件I 发达国家也只下降约15%,我国在降低GDP能源强度和CO2强度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赞誉。“十三五”期间GDP的CO2强度下降幅度即使按18%测算,到2020年也将比2005年下降约50%,这将超过对外承诺的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
  二、制定节能降碳长期目标
  和CO2排放的峰值目标
  在巴黎气候大会前夕,我国公布了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决定贡献(INDC)目标和行动计划:到2030年单位GDP的CO2强度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20%左右,特别是提出了CO2排放到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这些有雄心有力度的减排目标,体现了中国对全球事务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对推进巴黎气候大会成功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到2030年左右实现CO2排放达到峰值,这将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低碳转型的又一个新的转折点和里程碑。CO2排放达峰后,即意味着经济持续增长而化石能源消费不再增长,使GDP增长与CO2排放完全脱钩。也意味着将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常规污染物排放,促进国内环境质量的根本性好转。制定CO2排放峰值目标,也意味着我国将从“十三五”期间能源消费和CO2排放“强度”和“总量”控制机制基础上,2020年之后将进一步实施CO2排放“达峰时间”的控制,由控制CO2排放的“增量”到同时控制实现CO2排放“零增长”的时间,并为未来确定CO2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的目标创造条件。
  我国到2030年左右CO2排放达到峰值,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要早于发达国家达峰时的发展阶段。欧盟国家CO2排放达峰大体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和日本则出现在2005年左右。发达国家CO2排放达峰时共同特点都是出现在后工业化发展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经济呈内涵式增长,GDP增速较低,一般不高于3%,通过节能和能源结构替代,单位GDP的CO2强度年下降率可接近3%水平,高于GDP年增长率,GDP增长所引起的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的增长,由降低GDP能源强度和CO2强度所抵消,从而使能源消费量基本趋于稳定,而CO2排放量则可达峰值并呈下降趋势。
  我国到2030年左右将基本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也将由当前要素驱动型、粗放扩张的方式转向创新驱动型、内涵提高的发展路径。发展动力转型和方式转变,将加速产业升级转型,有利于降低GDP的能源强度,再加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快速发展,可实现比发达国家达峰时更高的GDP的CO2强度的年下降率。我国“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GDP的CO2强度年下降率均可达4%以上,到2030年左右可进一步提高到4.5%~5.0%甚至更高的水平。届时可支撑GDP年均4.5%~5.0%左右的增速,而使CO2排放不再增长。我国“十三五”期间经济新常态下GDP增速将由“十二五”期间7.8%回落到6.5%~7.0%左右,到2030年左右我国已进入高收入国家水平,GDP潜在增速大体也将进一步回落到4.5%~5.0%水平。因此,到2030年左右我国实现CO2排放达峰,与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目标可协调一致,达到双赢效果。
  由于2030年左右我国GDP增速仍将高于发达国家CO2排放达峰时的水平,尽管保持较高的GDP能源强度和CO2强度年下降速度,能源消费量仍将在一段时期内持续有所增长,但新增加的能源供应将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满足,而化石能源消费总体上不再增长,CO2排放才能达到峰值。所以届时在非化石能源比重达20%左右的基础上,仍需以年均6%~8%的速度持续增长。到203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大体上可控制在60亿tce,届时非化石能源的供应量可达约12亿 tce,相当于日本全部能源消费量的2倍。从目前到2030年需新建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约10亿千瓦,相当于美国当前全部的发电装机总量。届时我国每年新增风电、太阳能发电和核电等非化石能源装机仍需达5000万千瓦以上。我国未来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以及能源结构变革的力度方面,都将是其他大多数国家难以比拟的。   我国“十三五”提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将为2020年后实施CO2排放达峰目标奠定基础。在“十三五”规划中,同时也提出“有效控制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推进工业、能源、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低碳发展”,并提出“支持优化开发区域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目前已有北京市、广州市、镇江市等碳排放率先达峰城市提出到2020年左右实现CO2排放达峰,将为全国CO2排放达峰发挥引领作用。
  三、推进生态文明指引下的
  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与措施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全面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强调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强调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的贡献。
  绿色发展既包括国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也包括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生态危机,减缓碳排放,实现低碳化的发展路径。所以绿色发展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创新理念,其核心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着力点。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同时为保护全球气候体现大国的责任担当。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并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把绿色化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并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作为“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重要章节,这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大节能降碳力度,加速向绿色低碳化转型。
  我国经济新常态下转换发展动能,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提质增效,均将有利于推进低碳转型。“十三五”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着眼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提高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使企业生产模式由资源和要素投入驱动的“加工型”向知识和技术创新驱动的“价值型”转变,从而降低行业产值中中间投入的比例,提升产品的增加值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当前我国制造业产品在国际价值链中大多处于中低端位置,产品增加值率总体上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左右。利用I/O表测算,工业部门增加值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使单位GDP能源强度下降约2%。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将带动技术改造和革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费,对降低GDP能源强度和CO2强度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经济新常态下也将深挖国内需求潜力,增强消费拉动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这将提高最终需求在GDP中比重,而降低投资的比重,从而降低基础设施建设对钢铁、水泥等基础原材料需求,降低高耗能工业在GDP中的比重。利用I/O表测算,最终需求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相应投资比重下降一个百分点,单位GDP能源强度将下降约0.4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适度扩大需求总量,积极调整改革需求结构,促进供给需求有效对接,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使单位GDP能源强度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十三五”期间,转换发展动力,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各项重大改革举措,将使节能降碳取得更大成效,工业部门的终端能源消费和CO2排放有望在2020年左右趋于稳定并达到峰值,从而为我国早日实现CO2排放达峰奠定基础。“十三五”规划中也提出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实行重点单位碳排放报告、检查、核证和配额管理制度,健全统计核算、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碳排放标准体系,将有效促进控制碳排放的制度建设,形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体制和机制。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巴黎协定. http://unfccc.int/resource/docs/2015/cop21/chi/l09r01c.pdf. 2015-12-12,巴黎.
  [2] 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5(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3] IEA Statistics. CO2 Emission from Fuel Combustion 2015[R]. Paris: IEA Publications. Rue de la Federation, 2015.
  [4] 何建坤.中国能源革命与低碳发展的战略选择[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8(1): 1-18.
  [5] 国家发改委.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 中国政府网,2015年6月30日,北京.
  [6] 何建坤.CO2排放峰值分析:中国的减排目标与对策[J]. 中国人口 . 资源与环境,2013, 23(12):1-9.
  [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壳牌国际有限公司. 中国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M]. 中国发展出版社,2013年12月,北京.
  On how to Achieve Growth and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He Jiankun
  ( Research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Manage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
  Abstract: The Paris Agreement will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global economic low-carbon transformation. China has put forward ambitious goals of 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 (INDC) and action plans, and implemented measures to substantially reduce the carbon intensity of GDP, so as to achieve the overall coordination and a win-win situation of growing economy and mitigated carbon emissions. Under the new economic normal in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China will convert the development drive, transform the growth pattern and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which helps to substantially decrease the carbon emissions, and will lay a foundation for achieving the objective of reaching the peak of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around 2030.
  Keywords: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new normal, low-carbon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16-05-23 责任编辑:余 音)
其他文献
企业是国家经济竞争中最重要的主体,而人又是一个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的成功主要看它是否拥有了雄厚的人力资本以及激发这种人力资本潜能的制度.由此,现代企业的激
期刊
各位代表:  我代表甘肃省金融会计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对<甘肃省金融会计学会章程>的修改做简要说明.……
期刊
为进一步探讨护理因素在急性前壁心肌梗塞 (AAMI)预后中的作用 ,对比分析了两组同期发生 ,梗塞面积相同的 AAMI患者在不同护理条件下早期并发症发生的情况 ,包括梗塞后心绞痛
对B-Cr-RE共渗层在酸、碱、盐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的研究表明,铬及稀土元素可明显提高硼化物的耐蚀性能,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
将择期胃手术16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术后不插胃管组,Ⅱ组为术后插胃管行胃肠减压组。结果表明,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相近(P>0.05),无吻合口漏、急性胃扩张等并发症。Ⅱ组患者肺
用水玻璃砂型生产的铸钢件,由于水玻璃砂的蓄热系数大于粘土砂的蓄热系数,使得冒口的集中缩孔呈窄长形而不是抛物线形,且底面尖角易深入到铸件中.为了保证冒口的缩孔全部在冒
利用XRD、SEM、EDX等方法研究了Na2B4O7添加剂对离心SHS陶瘊内衬复合钢管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Na2B4O7后,陶瓷层内外表面相组成存在差异,α-Al2O3在凝固收缩过程中抗裂纹能力提高,并且陶瓷层孔隙度大幅度
目的探讨递减式调整负压封闭引流术(VSD)负压对软组织严重损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79例开放性软组织严重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39例,两组创面彻底清创后给予
护栏热浸镀55% Al-Zn-1.5% Si合金的最佳温度为640-660℃,保温时间3m in,提升速度10m /m in,护栏质量优良。
ZSnSb12Cu6Cd1属锡基轴承合金,含0.4%~0.6%Ni,0.4%~0.7%As和1.1%~16%Cd,与一般锡基轴承合金相比,具有较高的强度、耐磨性和防腐蚀性,能满足大功率高速运转的动力要求.因此,被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