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要论》版本再探(上)

来源 :搏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y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要论》是一部经典的武术理论著作,曾在太极拳、神拳等拳种中秘密传抄,其具体年限已难考。《九要论》最早面世见于1919年形意拳大家李剑秋著的《形意拳术》中,称名《岳武穆形意拳术要论》和《交手法》(简称李本),书中交代为民国四年(1915年)河南济源郑濂浦先生得自于其乡原作杰家。其后《九要论》方揭开其神秘面纱,被逐步公诸于众。1928年凌善清《形意五行拳图说》中辑录有《武穆形意拳要论》和《交手法》(简称凌本);1934年董秀升《岳氏意拳五行精义》中有《岳武穆九要论》(简称董本);1935年陈绩甫之《陈氏太极拳汇宗》(南京版)中辑录有《太极拳十要论》,即《九要论》外加一节《刚柔论》(简称陈沟本);1991年刘会峙著《武当赵堡传统三合一太极拳》(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中辑录有《太极拳九要论》(简称赵堡本)。
  《九要论》传抄久矣,其间不乏错讹脱漏之处,《九要论》的原型是《心意六合拳谱》,所以《九要论》中的错误可以对照《心意六合拳谱》加以改正和理顺。就面世的《九要论》版本来说,各有其错漏不通之处,所以各版本之间的差异很容易辨识。2006年7月笔者在济源神拳传人的手中发现了古版本《九要论》,这是目前最早的《九要论》版本(简称济本),为我们研究九要论提供了新的资料和证据,本文以酒小郎先生收藏的两本《九要论》为参照,(简称济甲本、济乙本)以济甲本为主,济甲本不通之处参照济乙本。李本抄自于济源原家,原家版本和今之济本关系最近,对照济本,李本中屡见错讹之处;凌本和李本大致相同,但在李本抄误、错漏等等文理不通之处作了有明显的修订和改正,痕迹一目了然;董本语句又加整饬,文风大变,但细考其文字来源,当为凌本的改头换面。后来形意拳界著作所采用的《九要论》大都不外乎以上三种版本。
  流传在赵堡太极拳中的《九要论》,已知在赵堡等地广泛传抄的时间约为1930年,(见吴文翰《<九要论>的来历》,《武魂》1996.9)正式印入书中公开发行首见于刘会峙《武当赵堡传统三合一太极拳》。陈沟版本的《太极拳十大要论》是《九要论》外加一节《刚柔论》,最早见于1935年陈绩甫之《陈氏太极拳汇宗》(南京版)。1985年陈小旺《世传陈式太极拳》(人民体育出版社)中也录有《太极拳十大要论》,其中把“根基在膊”写成了“根基在脚”。赵堡抄本的九要论一些字词和李剑秋本、凌善清本不同,而又和济源本同,可见也很接近本真,来历仍是个谜,尚须专家们进一步考证。陈沟本具备赵堡本的特征,而内容上又比赵堡本为少,所以认为陈沟本实是抄自于赵堡本。太极拳内流传的《九(十)要论》皆为上述二版本,或为二版本的结合。
  从内容上判断,《九要论》必是心意门内的作品,至今心意六合拳的练法和《九要论》内的记述都丝毫无差,只是现存的马学礼一脉的心意六合拳一系中并无《九要论》一文的传承。济本《九要论》不署撰人,形意门内署名岳飞,太极门内或无署名,或署名陈长兴或王宗岳,皆无理无据,乃后人伪托。《九要论》注定了神秘。
  所以,目前可以认定《九要论》的不同版本有:济本、李本、赵堡本,其中李本又衍发出凌本、董本,赵堡本衍发出陈沟本,所有面世的《九要论》版本概不出此六种范围。李本源出明确,序言言明是济本的抄本,赵堡本在极大程度上同于济本,疑也是抄自于济本,而济本中尚有错误处,对照心意六合拳谱可以了然,济本的来源是个不解之谜。
  
  济本和李本的异同
  
  济源神拳本《九要论》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版本,原本现收藏在酒小郎先生手里,业已流传了几代人,民国年间抄本,和郑濂浦抄自于原作杰家的拳谱应是同宗同源。通过济本和李本的比较可知,两本还是最为相近的。济本比李本更完整,一些漏字不同之处在济本中可以找到答案。但现知济本也有不同传抄本,在济源神拳门内抄本有很多,济甲本中有几句脱漏,在李本、赵堡本等却有,是以知之。可以认为,济本正是李本母本的姊妹本。
  济甲本作“若火鸡之内攻”,济乙本作“若火之内攻”,李本同济乙本,赵堡本、陈沟本为“火机”。“火鸡(机)”怀疑为“火急”之误,河南话中常有“火急”之词(如:别火急。火急啥。),也正与心意拳经中所云“遇敌好似火烧身”之意相仿。济本“夫气主于一,何分为二”,李本作“可分为二”,二者意义大相径庭。济本:“身之节无定数,何分为三。”李本少“何分为三”四字,意义又不同,济本此四字开篇明旨,非议“三节”之论。济甲本:“既无非三节之所,即无非着意之处”,济乙本作“既无三节之所,即无着意之处”,李本同济乙本。两者意思迥异,“三节论”本为否定三节,前者与主题相合,后者着意分出三节,不合本意。“四要论”中济本作“梢之梢”,李本作“气之梢”。
   “五要论”济本:“性命之源、生气之本。”李本作“生性之源、生气之本”。济甲本:“心为君,心火动而相火无不动,奉命焉。”济乙本作“心为君,心火动而相火莫不奉命焉。”李本“心为君火,动而相火无不奉合焉。”显系抄误。济本作“两胁之下”,李本作“两胁之间”,赵堡本、陈沟本也作“之下”,可知李本有改动。济本:“故肾水足而金、木、火、水、土莫不生机焉。”李本作“故肾水足而金、木、火、水、土咸有生机”。济本“两鬓则为肺”,李本作“两发则为肺”,“两发”难以理解,显系抄误。李本、济本同作“心者为心”,凌本作“凸者为心”,赵堡本、陈沟本作“中者为心”。
  济本:“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李本作“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济本写法和赵堡本、陈沟本以及与心意六合拳谱之《六合十大要序》(见唐豪《行健斋随笔·形意拳鼻祖与谱》)相照应,怀疑李本有人为改动。济本《九要论》抄本非一,济甲本中无“肝与筋合”、“然此特分而言之也”两句,济乙本中完整。济本:“头为六阳之首……莫不本此为问。”李本作“惟此是赖”。济本:“步不进而意则索然无能为也。”李本作“堂然”语义不当,显系抄误。济甲本“统全体而俱无抽扯之形”,济乙本、李本作“……抽扯游移之形”,赵堡本为“……抽扯之形”。济甲本:“低则抑其身,而身若有攒促之形”,“领其气而回转扶势”,赵堡本与之相同,济乙本亦有作“攒捉”、“伏势”,李本同此,凌本、董本等又与李本同。济甲本:“而所以转弯抹角,千变万化,而不至于窘迫者何?莫非步为之司命欤?而要勉以致之也。”济乙本、李本作“而所以转弯抹角,千变万化,而不至于窘迫者,何莫非步为之司命欤?而要非勉强以致之也。”断句不同,而诸本皆作“而要非勉强以致之也”,这是和济甲本最大的不同,以致于意思截然相反,“九要”论“步法”,作者对于步法的重要性再三致意,并强调说“而要勉以致之也”,句中“勉”谓努力,作“尽力”解,而其他抄本写作“勉强”致使意思颠倒。
  《心意要诀》济甲本:“此捶一名心意”,济乙本作“此拳亦名心意”,李本作“捶名心意”。河南习惯上称“拳”为“捶”,“此捶一名心意”意思为“这个拳又叫心意拳”,那么就是说这门拳术除了“心意拳”之外还有其他的名称,什么名称呢,我们知道心意拳又称作六合拳、六合捶、心意六合拳、六合心意拳等。济本:“发手快如风箭,响如雷崩。出没遇众园(围),如生鸟入群笼之状。”李本与济本相同。济本:“静以待动,有法动以处静。”李本与济本同。济本:“起如箭攒落如风,委催崩绝手搂手,昏合暗迷中,由路入(如)闪电。”李本济本基本相同,语义斑驳难读,疑有误。济本:“两边提防,左右反背,如虎搜山。”李本作“两边挝防左右,反背如虎搜山”。“挝”古同“抓”,用指或爪挠,不如济本意义明确。济本:“鹞子钻林麻着翅,鹰拐(捉)四平足存身。取胜四梢要聚齐,不胜必因含(寒)射心。”李本类此,“含射心”意义不明,在《心意六合拳谱》上有:“进不能胜者,必有寒势之心。”可知“含射心”实是“寒势心”之误,凌本做了理顺,但不合心意拳谱原义,可知承袭李本而作了修改。济本:“意从足下起,足起快向心火作。”李本作“从足下起,足起快向心火作”,李本少一字,凌本在此基础上另有发挥,作“足从地下起”,不能脱李本窠臼,而济本原文应为“力从足下起”,凌本修改但不能还原出原意。济本:“我有心肝脾肺肾,五行相推无差错”,李本作“五行相推无错误”。差错重在相差,错误重在有误,“差错”比“错误”贴切。值得注意的是,在济乙本中有“抢上抢下势如虎,好似鹰鹯下鸡场”一句,在全文中“鹯”字仅出现一次,而李本中无此字,凌本中出现两次。
  《交手法》济本:“用拳拳要卷紧,用把把要有气。”李本作“用拳要卷紧,用把把有气。”李本有漏字。济本:“出手先占正门,此是巧地。”李本作“出手先占正门,此之谓巧。”济甲本:“伸从脚,指东头,防西杀。”济乙本:“抬腿伸发,脚指东头,须防西杀。”李本作“抬腿伸发,脚指东顾,须防西杀。”李本“顾”当为“头”之误。济乙本比济甲本通顺,可见,李本所依还应是济甲本的母本。济本:“手急打手慢,俗言即是,其真的确。”李本与之相同。济甲本:“脚踢头歪,拳打膊诈”,济乙本作“脚踢头歪,拳打膊作”,李本作“脚踢头歪,拳打膊体”,“诈(作)”应为“乍”误。李本和济甲乙本、赵堡本同有“三尺罗衣挂在无影树上”一句,为其他版本所无。济本:“雨行风,鹰捉兔,鹞钻林,鸡摸鹅,摸塌地。”李本和济本相同。济甲本:“拳打膀功踢须歪,把势审人,能叫亦思进。”李本作“拳打踢膀,头歪把势,审人能叫一思进。”济甲本“功”似为“动”之误。济乙本:“拳打脚踢,膀摇头歪,把势审人,能叫一思近,莫叫一思远。”济乙本意义最为完善,尤其是“能叫一思近,莫叫一思远”句,为先前之所未见。济乙本有“脚落时如埋树栽根”,与“身动时如山崩墙倒”对仗工整,可确定世传版本中漏一“山”字。济本:“总要以心为主”,李本作“总要一心为主宰”。济本:“时时操演思悟,朝夕盘打。”李本作“时时操演,勿误朝夕,盘打……”“思悟”误为“勿误”,句读再无正确。结尾济乙本有“诚哉是言也,是在习武者潜心体会玩索而有得焉”,李本有“诚哉是言,岂虚语哉”,济甲本无,此结语或为抄录者评语。
  
  李本和凌本的异同
  
  李本源于济源原家,和现济本的比较中看到,李本中尚有为数不少的抄误。在李本中的不通、难解之处,在凌本中都有相应的反应,作了修改和理顺工作,但凌本的修改并不尽符合原本或照应心意拳谱论,所以,修改痕迹一目了然,可以肯定凌本源于李本,是李本的修正本。
  李本和凌本诸多相同,如皆作“若火之内攻”、“必俟多闻强识之后,豁然之境”、“不可急遽,按步就步,循次而进”、“夫气主于一,可分为二”,“而身之节无定数”后皆无“可(何)分为三”一句,“若无三节之分,即无着意之处”、“而犹未及乎气之梢也”等等,是为其同源的证据。
  “五要论”李本、凌本、董本皆同作“五脏实为生性之源”,“心为君火,动而相火无不奉合焉”,“两胁之间”,可见李本、凌本、董本,一线相承。“背脊十四骨节皆为肾,此固五脏之位。然五脏之系皆系于背脊,通于肾髓,故为肾。”“故肾水足而金、木、火、水、土咸有生机,此乃五脏之位也。”“两发则为肺”等数句李本、凌本完全相同,可见二者同出或抄袭关系。
  李本同济本作“心者为心”,凌本改作“凸者为心”,董本作“突者为心”,承袭痕迹宛然。济本“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李本、凌本、董本皆作“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济本“本此为问”,李本、凌本作“惟此是赖”;济本“意则索然无能为也”,李本、凌本作“意则堂然无能为矣”;济本、赵堡本皆作“俱无抽扯之形”,李本、凌本皆作“俱无抽扯游移之形”,唯凌本同于李本,版本沿袭明显。济本“身若有攒促之形”,李本、凌本皆作“攒捉”;济本“回转扶势”,李本、凌本皆作“伏势”,而董本作“伏敛”,皆可见凌本承袭李本,董本修改凌本。
  《心意要诀》李本、凌本作“捶名心意”。李本:“发手快如风箭,响如雷崩。出没遇众园,如生鸟入群笼之状。”凌本:“手快似风箭,响如雷鸣。出没如兔,亦如生鸟之投林。”凌本对于李本述意不明之处做了理顺。济本有“逢单敌似巨炮推薄壁之势”,李本作“单敌”,含义不清,凌本改作“应敌”。李本:“静以待动,有法动以处静。”疑有脱漏,语意不清,凌本作“静以待动有上法,动以处静有借法”,凌本补充使之句子通顺、意义完整。济本作“不可思悟”,李本、凌本皆作“不可思误”,而赵堡本也作“思悟”,唯凌本承李本。济本:“起如箭攒落如风,委催崩(烹)绝手搂手,昏合暗迷中,由路入(如)闪电。”李本、赵堡本与济本基本相同,语义斑驳难通,惟凌本语义顺畅,作“起如箭攒落如风,手搂手兮向前攻,举动暗中自合,疾如闪电在天。”济本、赵堡本皆作“两边提防”,李本、凌本皆作“两边挝防”,又是凌本独同于李本。济本:“鹞子钻林麻着翅,鹰拐(捉)四平足存身。取胜四梢要聚齐,不胜必因含(寒)射心。”李本、赵堡本和济本同,凌本作“鹯子钻林莫著翅,鹰捉小鸟势四平。取胜四梢要聚齐,第一还要手护心。”“含射心”莫名其妙,凌本修改,但与原型心意拳谱中所云“寒势之心”大相径庭,可知非有所依,实是自忖而改。济本、李本、凌本皆作:“五道本是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心意六合拳论的《武夫子曰》中有:“五行本是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可知《九要论》此句的来源,“道”应该是“行”之误。济本“意从足下起”,李本少字作“从足下起”,凌本改作“足从地下起”。李本、凌本皆作“五行相推无错误”。
  《交手法》李本、凌本皆作“用拳要卷紧,用把把有气”,“出手先占正门,此之谓巧”,“抬腿伸发,脚指东顾,须防西杀,上虚下必实着,诡计指不胜屈,灵机自揣摩”,查济本知皆是抄误。李本“手急打手慢,俗言即是,其真的确。”凌本作“手急打手慢,俗言不可轻,的确有识见。”凌本显然做了润色。凌本缺少“三尺罗衣挂在无影树上”一句,济本、李本皆有,可能是主动删节。李本同济本:“雨行风,鹰捉兔,鹞钻林,鸡摸鹅,摸塌地。”凌本作“雨行风,鹰捉燕,鹞钻林,狮搏兔。”李本和赵堡本、济本皆作“双手双心打”,语意不明,凌本改作“双手护心旁”。济甲本“拳打膀动踢须歪,把势审人,能叫亦思进”,济乙本作“拳打脚踢,膀摇头歪,把势审人,能叫一思近,莫叫一思远”,李本作“拳打踢膀,头歪把势,审人能叫一思进”,凌本作“拳打足踢,头至把势,审人能叫一思进。”凌本承袭了李本之误,稍作了修正,但仍差之千里,济乙本此句最完整。李本、凌本皆作“总要一心为主宰,统乎五行,运乎二气”,济乙本作“总要以心为主,统乎五行,运乎二气”。李本、凌本皆作“时时操演,勿误朝夕,盘打……”对照济本知“勿误”原为“思悟”,李本之误,凌本承袭。结尾济乙本有“诚哉是言也,是在习武者潜心体会玩索而有得焉”,李本有“诚哉是言,岂虚语哉”一句,而济甲本、赵堡本等皆无,似为李剑秋所加或所改,凌本亦承袭。
  
  董本与他本的异同
  
  董本前有一段序言,不见于他本,可知是董秀升所加,董本在文法上作了改动,去除了些虚词的应用,文风为之一变,更显古雅。但从董本中可以看出是以凌本为原型所作的修改,凌本中所抄误的地方依然存在,凌本中所修正的地方也出现在董本之中,所以董本的所依原型昭然若揭。
  济本作“何分为二”,李本、凌本作“可分为二”,董本作“实分为二”,李本、凌本是济本的抄误,董本是李本、凌本意义的承传。济本“身之节无定数,何分为三”,赵堡本多作“可分为三”,唯董本与李本、凌本同样少此四字。济本、赵堡本皆为“既无非三节之所,即无非着意之处”,李本、凌本作“若无三节之分,即无着意之处”,董本作“若无三节之所,即无着意之处”,由意义上分析,李本是济本的抄误,董本是李、凌本之意的沿袭。“四要论”济本“梢亦乌可弗讲”,李本“梢亦焉可不讲”,凌本“梢亦乌可不讲”,赵堡本“梢亦焉可弗讲哉”,董本作“梢亦乌可不讲”,在否定词的应用上,各本各有不同,唯凌本和董本相同,承袭何本已是一目了然。董本同李本、凌本作“气之梢”。
  “五要论”济本、赵堡本“性命之源、生气之本”,李本、凌本作“生性之源、生气之本”,董本作“性之源、气之本也”,意与李本、凌本相同,实是前文之修改。李本、凌本、董本作“心为君火,动而相火无不奉合焉。”李本、凌本、董本皆作“而两胁之间”,而济本作“两胁之下”,赵堡本作“而两肘之下”,陈沟本作“两乳之下”,可知唯董本同于李本、凌本。董本、李本、凌本同作“故肾水足而金、木、火、水、土咸有生机,此乃五脏之位也”,而与济本、赵堡本皆不同。董本、李本、凌本皆作“两发则为肺”,“两发”显系“两鬓”抄误,而董本错处与李本、凌本相同。济本为“心者为心,窝者为肺”,凌本作“凸者为心,窝者为肺”,董本作“突者为心,陷者为肺”,董本对凌本的修改痕迹明显。
  济本作“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李本、凌本、董本皆作“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济本和赵堡本、陈沟本以及心意拳谱皆有照应,可知李本等为后人修改。济本“本此为问”,赵堡本作“本此为向背”,李本、凌本作“惟此是赖”,董本作“惟首是瞻”,董本是李本、凌本基础上的变化。济本“意则索然无能为也”,赵堡本与济本同,李本、凌本作“意则堂然无能为矣”,董本作“意则瞠然无能为矣”,“堂然”语义不当,显系“索然”之误,董本作“瞠然”显然是对“堂然”一词的修正。济本、赵堡本作“身若有攒促之形”,李本、凌本皆作“身若有攒捉之形”,“捉”显系“促”字误,“攒捉”难解,董本改为“扑捉”。济本赵堡本作“回转扶势”,李本、凌本作“伏势”,董本改作“伏敛”,可见董本是依据李本或凌本而修改。济本“要勉以致之也”,李本、凌本、董本皆作“要非勉强以致之也”,皆和济本大不同,以致于意思完全相反。
  董本没有“捶名心意”后面的部分,到此结束,不论。(待续)
  (责编:高生)
其他文献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工作最重要的一部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本文从探讨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出发,对目
小学写作教学以及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从知识积累、兴趣培养、思维能力的开拓以及写作指导与评价等各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小学写作教学应该
期刊
期刊
期刊
虎 扑    1、盘法  承鹰捉(图1),侧身而立,重心在前,前膝裹劲,以头领身向后,后脚后退半步,随前脚后退半步,重心后移,吸气束身,目视前方,三尖照,六合合。接着,后脚前蹬,以头领身,身催前脚,前踩,脚尖内扣,前膝弓,前脚趾抓地,膝与脚垂直内裹,腰不塌;后脚在后随追蹬半步,向前支撑蹬直,足跟落地,全脚掌贴地面,从头到脚根成一笔挺的倾斜直线,两脚在一条直线上,受敌面小,后脚置于中线上,撑地并微向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开展有效教学成为热门话题,但研究多涉及到教学模式的探讨.本文主要论述了新课改下如何创造性地整合教材,把有效教学和历史学科的特点结合
根据对本校2012级4个班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研,讨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建议和做法。
新课程的实施是势所必然,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语言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工具,也应与时俱进,得到改进、更新;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课堂上使用的教学语言是否恰当是分不开的,因此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