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北川——黄河上游一条支流、一方谷地的自然人文形态走笔

来源 :雪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pxu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山如父,江河如母.rn和众多的河湟子民一样,我们都把黄河和湟水共同造就的这片河谷盆地——河湟谷地,作为从蒙昧走向文明的摇篮.而湟水的支流北川河,古称苏木莲河,是抚育我成长的母亲河.对于黄河上游每一片紧紧相连或相对独立的谷地,我是情有独钟,而北川,则是哺育我成长的精神家园……
其他文献
腊肉:住在烟火深处的佳膳rn每年开春,母亲花钱捉来小猪,历夏经秋细心喂养,已经长成了壮猪.父亲、叔叔和舅舅合力将它摁倒在两条大板凳上,寒光一闪,锋利的刀子一进一出,猪血喷涌而出,猪哼唧几声,很快无声无息.接下来,杀猪匠舅舅娴熟地把年猪吹胀,开水浇淋,细刨干净,便开膛取出杂碎.杂碎有猪肚子、大肠、猪肝等,分类保存,留到过年做团圆饭和正月招待客人.然后,舅舅将猪肉一斫为二,搁置在大门板上.猪肉很多,一般很少卖,因为要靠这些猪肉熬油供一年食用,还要剁一块块“人情肉”,分别送给亲戚们.过年和送人情的猪肉留足,剩下
期刊
期刊
与浩门镇隔河相望的是门源地区有名的二塘沟景区.古代丈量土地路程,设五里墩亭,十里塘坊,墩亭是烽火台,塘坊是兵站.rn二塘沟距离浩门古城十多里,过浩门大桥上去高台,先是头塘,是这条兵沟古道的第一塘.头塘沟南北长十公里,在四五公里处向西分出二塘沟,向东分出达坂沟,中间向大山延伸的是马堂沟,三条沟分别通到山梁的青沙垭豁、北沟垭豁、达坂垭豁,翻越高耸入云的达坂山,直至大通的宝库五间房.
期刊
期刊
期刊
这是一片辽阔神奇的热土!rn这里河流密布,沟壑纵横!rn43.3%的森林覆盖率使这里处处绿意浓浓,溪流潺潺.生态文明、和谐宜居的欣欣向荣之景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壮美秀丽的自然风光、灿烂辉煌的河湟文明正在这里不断演绎和谱写着瑰丽崭新的历史画卷.
期刊
院子很大,我们坐在用清漆漆得丝滑水亮的木椅上.头上,是巨幅的绿阴,在清亮的阳光下翩翩拂摇.rn那是一棵巨大的梨树,叶正葳蕤,果正累累,是八月,抑或九月?我不能肯定,能肯定的是,那会儿,阳光正穿过叶隙,温软得像一方手帕,搭在前额上,我感到舒服得很.他——院子的主人,坐在我对面,笑容爽朗、轻松,瘦削的脸上终于祛除了几十年固有的冷肃.我身边还有一些人,但我记不清他们的面目,可能是我的舅舅、表哥、表姐妹们.他们脸上都笑盈盈,纷纷抬头仰望梨树,但见那繁叶间,一个个青梨密匝匝悬挂在枝梢上,正摇摇欲坠,此时,他开怀大笑
期刊
现在想来,一船青年男女荡桨而行,去看露天电影,是小船带给大家最浪漫的事.rn出门是水,这是圩乡的特色,水环绕着一面面四四方方的垾子和一座座绿树葱茏的村庄.从一面垾子到另一面垾子,从这个村子到另一个村子,都离不开船.于是,小船自然成了圩乡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期刊
期刊
爬过德加,山坳里藏着一片秋色,让我不顾上班迟到,驻足观赏.rn放眼望去,黄,绿,红,黑,白,蓝,在大自然的排列组合下,层次分明,分外和谐.rn中秋的田间,像一个丰满的少妇跃然在这片红土地上,随风起舞,成熟又不失俏皮,隐隐传来的沙沙声应是她因多子多福的笑.道路两旁的榆被连日来的雨洗得青翠欲滴,罅隙间露出的黄叶才将我拉回中秋时节,抬头只见山峦女神侧卧轻酣,臂腕轻搭于旁,尽显妩媚,屏翳派使者为她披上了轻纱薄幔,模糊了棱角,遮住了要害,拦住了山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