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来源 :哲理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使用全国高校统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新教材进行教学已经实施几年,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实践中,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教育观念、教学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考核办法和师资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如何改进教学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4X(2009)02-0014-0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是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法治观念教育的必修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如何联系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将“基础”课程建设成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课程,是思政课教师思考的问题,也是“基础”课程的改革方向。使用全国高校统一的“基础”课新教材进行教学已经实施几年,取得一定的成效。本文通过教学实践和调查,提出目前“基础”课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当前大学生思想实际情况,并结合实际教学,对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教学改革措施。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材内容针对性不强
  现在使用的“基础”教材是教育部对原有的“思想道德修养”课与“法律基础”课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并全部使用经过中央政治局研究审定、全国各高校统一使用的统编教材。但是,教材没有进行本科学生和高职高专学生的划分,由于本科与高职高专培养目标不同,本科学生和高职高专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一本教材面向所有的本科学生和高职高专学生,显然不妥,对本科学生和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
  “基础”课程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在总结以往“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 以培养“ 四有”新人为落脚点, 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将两门课程的内容有效整合,教材的体系和内容都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从总体上看, 是一本时代性较强的好教材。但经过一线师生2006年以来的教学实践,发现教材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整合后“基础”课教材侧重于思想道德修养,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篇幅不变、课时不变,而法律基础部分由一本书减少为仅仅的两章,课时由原来的36节将减少到15节。二是内容涉及的层面过多过细,知识点繁多,导致教材中分级标题太多,特别是法律基础部分,保留了原来“法律基础”的框架,罗列上100部法律法规,较为详细的有30多部,内容大而全,从法理学-宪法-基本法-诉讼仲裁-调解,把法制体系基本囊括在内,重点不突出,详略不当,理论性强,但操作性不强。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在十多节课的教学时间里力求面面俱到,蜻蜓点水,理论灌输多,解决实际问题少,对教材的使用缺乏灵活性;而学生由于所用教材理论叙述过多,事例有限,给人枯燥乏味的感觉,不容易读下去,对本课程丧失兴趣。三是教材内容比较传统,跟不上大学生思想的步伐,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多样化的需求,尤其对于解决大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如: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诚信缺乏、艰苦奋斗精神不足、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比较脆弱、感恩感不强、合同不会签、就业维权难等等现实问题略显不足,需要教师进行补充。四是法律基础部分教材侧重学生的思想性教育,缺乏学生的行为性教育,学生知道要守法,但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守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知”与“行”统一的教学宗旨不相符,大学生法制教育实效性有待加强。
  1.2教学方法仍然传统
  在“基础”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大量的课件,但是由于课时少,内容多的压力,仍然不能脱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开展实践教学,即使进行一些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也只是走过场,传统的教学方法就不能把知识激活、无法指导学生学以致用、转智为德,学生便难以认识和解决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和世界观改造中的各种问题,这就大大降低了“基础”课的育人功能和引导功能。又由于教师教学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不够紧密,有空洞之感,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教学效果,有不少高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对“基础”课不重视,课堂上还普遍存在上课看专业书籍、看外语书籍、看小说、玩手机、听音乐、聊天、打瞌睡等现象。
  1.3考核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不仅有知识性,而且有思想性和操作性。大多数任课教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考核主要侧重于期末测验,考核方式是闭卷考试或开卷考查,评定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成绩的办法是:平时成绩(主要是作业和到课情况)占20%-40%,期末成绩占80%-60%。期末考试不管是开卷还是闭卷,仅仅对学生掌握教材内容知识性的考核,而不是对学生的意识性和行为性提高的考核,而对于平时表现,有些教师仅对学生的考勤和作业情况来进行;有些以学生到课率、作业、调查报告、参与社会实践、上课讨论发言等情况来进行;这些考核项目只是对学生某些方面思想状况进行考核,不能对学生全面的综合的考核。这样的考核结果很难对学生道德和法律素质做出比较全面和客观的评价,更不能把理论课教学和实际效果统一起来,而且难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基础”课的兴趣。
  1.4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基础”课教学要求
  “基础”课由“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有机整合,课程内容更加丰富, 既包含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又包含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提高法律意识的内容[1]。然而,担任“基础”课的教师是原来担任“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和担任“法律基础”课的老师组成,有的缺乏“法律基础”的知识和教学经验,有的缺乏“思想道德修养”的知识和教学经验,经过这几年的“基础”课课程培训和实践教学,他们的知识结构仍然存在缺陷和不足的,特别是原来担任“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教师,不能回答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这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对法律基础部分的知识性和逻辑性把握不准,对学生的教育缺乏说服力和威信,教学效果不好。
  1.5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目前“基础”课的实践教学活动,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和经验,但也存在着将就凑合、流于形式等一些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相对过多。按照现代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要求,每一门课程都应该进行实践教学,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活动以及学校和学生社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多如牛毛,学生无法应对。二是没有严格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对大学生虽有要求但缺乏检查督促,整个教学活动具有随意性。三是缺乏固定的经费和有效的指导思想。四是实践教学形式陈旧,主要是讨论、辩论、演讲、知识竞赛及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由于法律基础部分课时少,只能开展一种或两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成效不高。五是教师独立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比较困难,涉及到人、财、物等多方面问题。六是考核方式单一,从部分高校实施的情况看,该考核方式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只交一篇调查报告或一篇论文即完成实践教学活动,收效不大。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如何将“基础”课程建设成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课程,本文从教育观念、教学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考核办法等方面提出一些改革措施。
  2.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教育理念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各方面对人才的全面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等院校,在培养理论型、实用型及复合型人才的过程中,如何实现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是教育能否具有实效的关键性问题。创新教育,不仅要求教学人员要探索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模式,要求教学目标的创新,更要探索课程教学教材和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创新。
  2.2 坚持遵循知行统一的教育原则
  “知行合一”,就是知必真,行必是,即做出超越的道德判断,进行道德实践。“行”的前提,“行”是“知”的目的。不“知”而“行”,会使“行”失去方向,只“知”而不“行”,“知”就失去意义。[2]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过程中,“知”,指的是大学生道德法律知识的学习、理解与心灵感悟,而“行”,则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法律体验与实践,把知与行结合起来,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就是让大学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做。
  2.3 改革教学教材和内容
  教学教材和教学内容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为了进一步深化“基础”课教学教材内容的改革,应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分编本科学生和高职高专学生的教材。在国家统编教材的基础上,按照现有“基础” 课的体例和教学大纲,根据本科学生和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目标和特性,编写出更适合本科学生和高职高专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教材。二是增加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的内容和法律基础部分的内容及课时。增加解决大学生面临解决的实际问题,以及大学生关注的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道德和法律知识,如社会责任、诚信、合作、心理、感恩、合同和劳动合同、维权等内容。要让学生们感受到几乎所有的日常生活都可由道德法律来调整来规范,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其遵守道德和法律的意识。
  2.4改进教学方法
  为了适应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智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基础”课教学之中,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一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一是合理安排每一教学要素,讲授体系与教材体系适当分开,在课堂讲授中,尽量做到内容少、精、宽、新,相对缩短课堂讲授在整个教学环节的比例,加大学生实际参与,进一步落实实践教学。二是变全面教学为重点讲授,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有机结合。“基础”课程安排51到54个学时,既包括理论教学又有实践教学,对现有教学内容来说,教学时间相当紧张。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应提纲挈领式地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对一些容易理解或相对次要的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通过自学阅读、重点讲授,既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热点和难点,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进而为解决因课时少、教学内容安排上的捉襟见肘、教学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二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教学对象的不同特点,和教师的特点特长, 善于采用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案例式和网络式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三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图片影像资料、Web课件等,不仅有利于教师讲深讲透,加强师生的交流,而且延伸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思维更加活跃,对理论的理解更容易深入,摆脱过去空洞、抽象、枯燥无味的局面,增加知识的科学性、直观性和趣味性。[3]
  2.5 改革考核方式方法和内容
  考试制度和办法对“基础”课教学具有导向作用,恰当的考核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基础” 课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把课程中的思想观点、道德规范、价值观念、法律精神等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观点、道德规范、价值理念和法律意识, 转化为自己自觉的行为。所以,“基础”课主要考核学生在思想认识上的提高和现实的行为表现。在考核环节中,构建综合考核体系,从平时的行为表现的考察、作业评价、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等多方面考核学生,强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考试,采用开卷考试、写论文、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等形式,有助于学生在思考、总结的过程中,将“基础”课中所学的知识内化并提升为自身的基本素质内涵、行为习惯。同时,把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试同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考试方法的改革,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考核内容包括平时的行为表现的考察、作业评价、期末考试等等,对学生的平时行为表现可从文明礼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大学生行为准则、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参加班级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等几个方面学生的行为考核评价,作业评价、期末考试则是考查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6 加强师资理论培训。
  提高“基础”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于教师。加大培训资金投入,重点建立和完善“基础”课教师队伍培训体系,特别是法律基本理论的培训,通过岗前培训、定期轮训、脱产进修、攻读学位等各种途径提高现有教师的法律专业理论水平,通过参观考察、调研讨论、名师指导、国内外学术交流等形式,丰富他们的法律教学经验,尽快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尽快适应教材内容要求。有条件的高校,也可根据思想道德和法律的教学内容来安排多名教师进行专题式教学,以解决由于部分教师法律知识结构存在缺陷,造成大学生法律教育的缺失。
  2.7落实实践教学资金投入,加强实践教学
  “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实践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让学生直接参与实践活动,共同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是落实实践教学专项经费。随着实践教学向校外的拓展,实践教学更加依赖于财力资源的支持,否则,很多实践活动就难以展开。实践教学缺乏经费的投入与支持,是教师在组织实践教学时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各高校应该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专项资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
  二是把实践教学纳入教学管理和学生工作管理的双重轨道,在管理机制上协调配合。这样既构建纵向的管理体制,又将党、政、团、教等各方面力量组合起来,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协调各项实践活动,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教师以及各院系学生工作干部相互配合,对实践教学具体进行管理。
  三是建设好校外教学基地。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保证。实践教学是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实践基地是联系学生与社会的中介和平台,实践教学应具有充分的基地支持。实践教学除了要求实践基地数量充足外,还要求实践基地类型多样,能够满足不同目的的实践教学的需要。
  四是拓宽实践教学模式。为增强“基础”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拓宽实践教学模式,把遵守道德和法律规范落实到学生自己身上,通过规范学生的行为来开展实践教学,如学生中开展模范遵守大学生行为规则的活动、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活动,参加法律咨询,运用法律知识维权的活动、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等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综上所述,作为“基础”课的教师,在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对当前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基础”课的教材、教法应该不断地提出质疑,找出存在的问题,深入地探讨,进行不断的改革,“基础”课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肩负起重任的这一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本刊记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编写的有关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6(增刊):17-21.
  [2]汪帮琼. 道德实践的超越性与历史性——王阳明知行合一论的再理解[J ].晋阳学刊, 2004(2).
  [3]钟万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面临的问题及改革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
  导刊, 2007(4).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urse Teaching of
  “Cultivation of Ethic Thought and Fundamentals of
  Law”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Wu Mei
  (Guangxi College of Education, Nanning, 530023,Guangxi,China)
  Abstract: The new teaching materials of “Cultivation of Ethic Thought and Fundamentals of Law” have been put into use in al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within the country. Reasonable achievement and effectiveness have been made. However, in the practise of teaching “Cultivation of Ethic Thought and Fundamentals of Law”, some problems have been fou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se problems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to attack these problem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ducation notion,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procedures, assessments and evaluation, and teacher training.
  Key words: Cultivation of Ethic Thought and Fundamentals of Law; teach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责任编辑 罗国干]
其他文献
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部队完成各项任务的基本保障之一。如何使较为枯燥的思想政治工作更为有效,使广大官兵更能接受。增加教育中的趣味性是有效方
学习评价是教学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理课程的实施首先是确定教学目标,其次是教学手段(包括选择教材和教法),第三是评价机制。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就要根据目标的要求
网络越轨行为不仅是计算机安全领域的研究对象,也是犯罪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研究对象的一类,因而,研究此类行为发生发展的原因当然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将从综合性
对于运动车辆跟踪和检测是实现准确采集和检测交通信息的难题和关键,人们非常关注通过对跟踪车辆的视频图像来分析车辆的运动规律。对比分析背景差分法和帧差法来检测运动车
针对传统的信息安全偏向理论研究的课程设置问题,对网络空间安全新工科专业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在应用型大学的培养目标,构建通识基础、专业方向、实习实践、
量子遗传算法是目前较成熟的全局优化算法,对于多目标的优化有独特的高效性和精确性。图像的匹配过程可以近似地看作在搜索目标函数图像相似性的最优解,而目标函数的变量则可用几何参数代替,因此对图像匹配算法的研究可以归结到量子遗传算法的全局寻优。然而,图像匹配中特征参数较多,维度较高,如果使用量子遗传算法(QGA)匹配,就会陷入局部寻优的状况,为了避免此现象的出现以及提高多维高峰环境下的匹配成功率,提出了改
2009年6月,《瞭望》新闻周刊刊载的题为“应对‘网上群体性事件’新题”的文章中指出“群体性事件不仅发生在现实世界中,在网上也同样发生”,由此学界产生了对“网络群体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