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口的大集聚造就了义乌城市的大繁荣,然而,随着流动人口数量的迅猛增长,对土地资源、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等提出了严峻挑战,对治安管理、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造成了很大压力。本文对如何构建义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格局作出了思考。
关键词:流动人口;管理;义乌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人口的大集聚造就了义乌城市的大繁荣,然而,随着流动人口数量的迅猛增长,对土地资源、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等提出了严峻挑战,对治安管理、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造成了很大压力。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在“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背景下,义乌要充分发挥好、运用好这一政策先行先试有利条件,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谋划,为构建“发展空间共存、生活资源共享、社会责任共担、社会秩序共管、经济繁荣共创”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格局而努力。
一、创新工作理念,有序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一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转变过去单纯地把流动人口作为城市经济发展重要生产要素的观念,不能只看到其作为重要劳力资源的一面,而看不到他们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看不到他们也有提升生活品质的需要,要把增强流动人口的幸福感、归属感、安全感作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牢固树立“大人口”服务理念。充分体现对生活在义乌这片土地上的所有居民进行服务的精神,不把外来流动人口区别对待,实现过去单纯的以户籍人口服务管理为主向以实有人口服务和管理为主转变;三是树立“循序渐进”的工作理念。在当前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全国一盘棋格局远未形成,各项配套政策法规尚不健全背景下,我们尤要强调“循序渐进”的工作理念,诸如流动人口子女就业之类的问题口子不能一下开太大,不能一步到位,要量力而行,否则将形成“政策洼地效应”,拖累义乌经济社会发展。
二、优化服务,营造共建共享氛围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按照“量力而行,逐步到位”原则,大力优化对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内容,积极探索建立积分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是逐步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建立以公立学校为主,民办学校为辅的办学形式,逐步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二是逐步加大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力度。政府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流动人口参与社会保险的意识。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加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的能力。三是逐步解决流动人口住房困难问题。把优秀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纳入本地保障房建设体系,让他们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的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廉租房及公租房政策,在土地、经费上予以保障,让外来优秀流动人口在义乌安家。
三、融合信息,构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平台
有效整合现有工作资源,节约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改变目前公安、计生、卫生等各职能部门重复采集信息,重复开发信息系统的现象,应在全市层面统筹谋划,建设市级流动人口综合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是流动人口信息的重要汇聚点,对下承担基层采集点的信息采集、存储、变更、查询、统计等应用功能,对上承担上级系统的数据维护和交互。一是着力突出信息平台共享性。该信息平台建设具体由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负责建设使用,按照“一头采集录入,多头使用”的方针,由流动人口协管员将计生、教育、卫生等相关职能部门所需要的基本信息一次性集中采集录入到系统中,并及时交换给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共享优势;二是着力保证信息采集的鲜活性实时性。切实做到“人来登记,人走注销”;三是着力突出信息平台决策前瞻性功能。
四、强化保障机制,确保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优化组织工作网络体系。在市级层面设立流动人口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安排全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设立相应的办公室。在十三个镇(街)成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各村(居)成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站,由村两委指定一名专职领导具体负责这块工作;二是配足配强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切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500:1的比例,配齐配足协管员。三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以确保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事业发展、队伍稳定、素质提高为目标,多渠道筹集经费。四是建立健全考核督导机制。五是加强各职能部门协同配合机制建设。
五、整合资源,完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
积极搭建平台,着力整合行政、社会资源,完善社会支持网络,激发社会参与活力。一是稳步推行社工和志愿者服务。在全社会营造关爱流动人口氛围,引导社会专业人才参与流动人口志愿服务工作,为外来建设者提供心理辅导、流动人口子女学习辅导以及法律咨询等专业性服务;二是稳步推行“以外助外”工作模式;三是稳步推行“以外助外”工作模式。对于一些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可聘请吸纳一些群众威望高,社会影响力大,具有“带头人”气质的人员兼职体制内平安服务队以及治保协调员,给予一定的工作报酬,参与相关会议,协调解决其内部事务,从而以实现“以外治外”;四是大力推进流动人口党团组织建设;五是多渠道创设流动人口政治参与途径。继续拓宽流动人口人大政协参政议政渠道,逐年定向增加市、镇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名额,让流动人口利益群体声音得到有效表达。
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流动人口结构素质
流动人口数量不能无限增长,这应该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问题的关键在于,在牢牢控制数量前提下,如何对流动人口的素质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我们不可能设置行政性的门槛,规定哪些人可到义乌来,哪些人不能来,这就需要从市场化调节机制入手,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无疑是其中最有效的调节方式。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换代,起到腾笼换鸟的作用,在吸引高质素人才队伍的同时,让能力素质水平低的人在义乌无法落脚。
总之,如何把流动人口服务好、管理好,是义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管理中必须始终面对的重大课题。流动人口问题解决好了,就能够激发社会发展活力,增强社会发展动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如果解决不好,就可能引发社会矛盾、造成社会对立、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流动人口;管理;义乌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人口的大集聚造就了义乌城市的大繁荣,然而,随着流动人口数量的迅猛增长,对土地资源、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等提出了严峻挑战,对治安管理、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造成了很大压力。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在“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背景下,义乌要充分发挥好、运用好这一政策先行先试有利条件,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谋划,为构建“发展空间共存、生活资源共享、社会责任共担、社会秩序共管、经济繁荣共创”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格局而努力。
一、创新工作理念,有序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一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转变过去单纯地把流动人口作为城市经济发展重要生产要素的观念,不能只看到其作为重要劳力资源的一面,而看不到他们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看不到他们也有提升生活品质的需要,要把增强流动人口的幸福感、归属感、安全感作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牢固树立“大人口”服务理念。充分体现对生活在义乌这片土地上的所有居民进行服务的精神,不把外来流动人口区别对待,实现过去单纯的以户籍人口服务管理为主向以实有人口服务和管理为主转变;三是树立“循序渐进”的工作理念。在当前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全国一盘棋格局远未形成,各项配套政策法规尚不健全背景下,我们尤要强调“循序渐进”的工作理念,诸如流动人口子女就业之类的问题口子不能一下开太大,不能一步到位,要量力而行,否则将形成“政策洼地效应”,拖累义乌经济社会发展。
二、优化服务,营造共建共享氛围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按照“量力而行,逐步到位”原则,大力优化对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内容,积极探索建立积分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是逐步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建立以公立学校为主,民办学校为辅的办学形式,逐步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二是逐步加大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力度。政府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流动人口参与社会保险的意识。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加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的能力。三是逐步解决流动人口住房困难问题。把优秀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纳入本地保障房建设体系,让他们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的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廉租房及公租房政策,在土地、经费上予以保障,让外来优秀流动人口在义乌安家。
三、融合信息,构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平台
有效整合现有工作资源,节约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改变目前公安、计生、卫生等各职能部门重复采集信息,重复开发信息系统的现象,应在全市层面统筹谋划,建设市级流动人口综合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是流动人口信息的重要汇聚点,对下承担基层采集点的信息采集、存储、变更、查询、统计等应用功能,对上承担上级系统的数据维护和交互。一是着力突出信息平台共享性。该信息平台建设具体由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负责建设使用,按照“一头采集录入,多头使用”的方针,由流动人口协管员将计生、教育、卫生等相关职能部门所需要的基本信息一次性集中采集录入到系统中,并及时交换给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共享优势;二是着力保证信息采集的鲜活性实时性。切实做到“人来登记,人走注销”;三是着力突出信息平台决策前瞻性功能。
四、强化保障机制,确保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优化组织工作网络体系。在市级层面设立流动人口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安排全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设立相应的办公室。在十三个镇(街)成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各村(居)成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站,由村两委指定一名专职领导具体负责这块工作;二是配足配强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切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500:1的比例,配齐配足协管员。三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以确保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事业发展、队伍稳定、素质提高为目标,多渠道筹集经费。四是建立健全考核督导机制。五是加强各职能部门协同配合机制建设。
五、整合资源,完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
积极搭建平台,着力整合行政、社会资源,完善社会支持网络,激发社会参与活力。一是稳步推行社工和志愿者服务。在全社会营造关爱流动人口氛围,引导社会专业人才参与流动人口志愿服务工作,为外来建设者提供心理辅导、流动人口子女学习辅导以及法律咨询等专业性服务;二是稳步推行“以外助外”工作模式;三是稳步推行“以外助外”工作模式。对于一些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可聘请吸纳一些群众威望高,社会影响力大,具有“带头人”气质的人员兼职体制内平安服务队以及治保协调员,给予一定的工作报酬,参与相关会议,协调解决其内部事务,从而以实现“以外治外”;四是大力推进流动人口党团组织建设;五是多渠道创设流动人口政治参与途径。继续拓宽流动人口人大政协参政议政渠道,逐年定向增加市、镇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名额,让流动人口利益群体声音得到有效表达。
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流动人口结构素质
流动人口数量不能无限增长,这应该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问题的关键在于,在牢牢控制数量前提下,如何对流动人口的素质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我们不可能设置行政性的门槛,规定哪些人可到义乌来,哪些人不能来,这就需要从市场化调节机制入手,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无疑是其中最有效的调节方式。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换代,起到腾笼换鸟的作用,在吸引高质素人才队伍的同时,让能力素质水平低的人在义乌无法落脚。
总之,如何把流动人口服务好、管理好,是义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管理中必须始终面对的重大课题。流动人口问题解决好了,就能够激发社会发展活力,增强社会发展动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如果解决不好,就可能引发社会矛盾、造成社会对立、影响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