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子宫畸形对IVF/ICSI-ET助孕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IVF/ICSI-ET助孕的先天性子宫畸形患者151例(共196个取卵周期)作为研究组,并按照子宫畸形的不同分为弓形子宫组(40例)、纵隔子宫组(完全性纵隔+不完全纵隔共26例)、单角子宫组(68例)和双子宫组(17例)4个亚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行IVF/ICSI-ET助孕的正常子宫患者274例(共364个取卵周期)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分析不同子宫畸形亚组助孕
【基金项目】
:
郑州市科技惠民计划(2019KJHM009),吴阶平科研基金[320.6750.18558(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子宫畸形对IVF/ICSI-ET助孕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IVF/ICSI-ET助孕的先天性子宫畸形患者151例(共196个取卵周期)作为研究组,并按照子宫畸形的不同分为弓形子宫组(40例)、纵隔子宫组(完全性纵隔+不完全纵隔共26例)、单角子宫组(68例)和双子宫组(17例)4个亚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行IVF/ICSI-ET助孕的正常子宫患者274例(共364个取卵周期)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分析不同子宫畸形亚组助孕
其他文献
肠道菌群是人体的“隐形器官”,不仅影响宿主的营养吸收,在机体代谢、免疫功能调节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子宫内膜异位症妇女不孕症发病率高。本文对肠道菌群和子宫内膜异位症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子宫内膜异位症致不孕的原因进行综述,探究肠道菌群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不孕之间所起的作用,为后期改进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借鉴。
外泌体是细胞外囊泡的一种,是一种双磷脂膜囊泡,含有蛋白、脂质及核酸等多种成分。外泌体体积小,直径在30~200 nm,几乎所有的细胞都分泌外泌体,在细胞间连接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多种体液中可检测到。外泌体的功能表现为细胞间连接、免疫调节、细胞再生及分化的信号传导、血管形成、凋亡、抗原呈递等。外泌体所含成分有明显的特异性,利用此特点可被视为疾病的生物标记物用作诊断,如癌症及病毒感染、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外泌体还被尝试用作输送药物的载体,如抗肿瘤药物。目前研究将其用于癌症、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神经性疾病及糖尿病的
目的评价首次新鲜或冷冻单囊胚移植失败后,再次行单囊胚解冻移植时使用阿托西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移植新鲜或冷冻单囊胚失败仅一次,并于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运城市中心医院及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辅助生殖中心再次接受单囊胚解冻移植的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其中试验组有76例,对照组有64例。移植前30 min试验组给予阿托西班注射液,对照组进行生理盐水滴注,30 min后移植,移植后将余下药物约2 h滴完。分析两组患者单囊胚解冻移植的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
目的探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非整倍筛查(PGT-A)周期中发生早期妊娠丢失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行PGT-A治疗且获得妊娠患者的214个周期资料,根据是否能够持续妊娠分为持续妊娠组(n=187)和早期妊娠丢失组(n=27),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促排卵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早期妊娠丢失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除持续妊娠组的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早期妊娠丢失组[(9.73±1.63)mm vs.(9.59±1.71)
目的探索ICSI周期卵丘复合物脱颗粒到单精子注射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CSI周期的患者夫妇的临床资料。将卵丘复合物脱颗粒到单精子注射的时间定义为T,按照四分位数分为T1(T≤120 min,n=1303)、T2(120 min<T≤160 min,n=641)、T3(160 min<T≤210 min,n=1037)和T4(T>210 min,n=846)4组。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受精率、胚胎
目的分析在我院分娩的妇女产后抑郁症(PPD)的发生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823例为研究对象,产后2个月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按照妇女PPD发病状况将调查对象分为PPD组(179例)和非PPD组(644例)。对比分析两组妇女的问卷调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P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妇女中PPD发生率21.75%。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显示,PPD组妇女的年龄、受教育年限、家庭人均月收入、舒适状况量表(GCQ)得分均显著低于非PPD组(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不孕的常见原因。PCOS患者子宫内膜局部胰岛素抵抗(IR)降低了子宫内膜容受性,并导致胚胎种植率降低、流产率增高。本文通过回顾近年研究,阐述PCOS患者子宫内膜发生局部IR的分子机制、影响因素及生物学效应并探讨其改善措施和中医药治疗实践,旨在为PCOS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与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探析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子宫内膜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万方、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及相关参考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3月,根据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IGFs与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相关的数据。应用Stata 12.0统计软件采用随机或固定效应模式对数据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111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和158
无性生活史女性,因“月经稀发,停经后阴道流血”就诊,考虑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予孕激素止血后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伴糖耐量受损,采用屈螺酮炔雌醇片、二甲双胍、生活方式+运动调整、奥利司他联合治疗。治疗期间体重下降、月经周期规律,无不适。建议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临床症状,遵循相关诊疗指南,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药物种类、剂量和疗程,进行个体化精准医疗。
目的探讨胚胎体外培养中第7天囊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行第7天冷冻囊胚复苏后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追踪其临床结局。结果4例分别解冻移植了2枚第7天囊胚,另外4例分别解冻移植了1枚第7天囊胚。囊胚移植后3例临床妊娠并足月活产。结论延迟胚胎培养至第7天可获得有一定发育潜能的囊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