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原基质全层皮肤模型的构建和表征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swang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构建一种体外维持时间长、有利于后续测试研究的胶原基质皮肤模型。

方法

将猪胶原和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混合接种于培养皿,培养得到真皮层结构后,将第3~7代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接种于真皮层表面,培养得到双层皮肤模型。通过HE和Masson染色评估皮肤模型的形态和组织结构,使用电镜观察模型的超微结构,并通过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模型中各层的主要标记物表达情况。

结果

HE和Masson染色发现,皮肤模型与正常人皮肤组织有相近的真皮及表皮结构,且模型收获后仍具有稳定良好的真表皮结构,可在体外继续培养14 d。电镜下显示,皮肤模型中可见角质层中脂质、颗粒层中透明角质颗粒、角化桥粒、桥粒、基底膜等超微结构。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显示,皮肤模型在表皮层中具有与正常皮肤一致的转谷氨酰胺酶、丝聚合蛋白、角蛋白10、Ki67的表达,基底膜具有与正常皮肤一致的Ⅳ型胶原和层黏连蛋白5表达,真皮层具有一致的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及原纤维蛋白表达。

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三维皮肤模型组织结构和多种蛋白的表达与正常人体皮肤相似,模型收获后体外可继续稳定培养至少14 d。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患者皮脂腺痣的皮肤镜及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特征。方法2016年1 - 12月将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门诊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83例皮脂腺痣患者,按年龄分成4组,采集、分析其皮肤镜及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图像特征。结果< 10岁组21例,皮损在皮肤镜下表现为橘色背景下独立分布、较为一致的黄红色、球块状结构,似鹅卵石样排列,伴血管增生、扩张;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皮脂腺发育不全,仅见幼稚毛囊。
目的探讨高效快速分离培养人腋窝毛乳头细胞的方法。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腋臭术后含毛皮肤标本,分别用改良二步酶消化法、一步酶消化法和显微解剖法分离腋窝毛乳头,比较3种方法操作过程差异以及毛乳头分离效率、贴壁率、细胞迁出时间、总操作时间、实际操作时间的差异,并鉴定培养的腋窝毛乳头细胞。结果与一步酶消化法和显微解剖法相比,改良二步酶消化法操作更简单,分离效
期刊
患者男,67岁,因头顶部皮损1年余来院就诊。体检:头顶部一淡红色环形斑块,约1.5 cm × 1cm,中央凹陷,边缘见淡黄色丘疹样突起,表面无毛发生长。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轻度增生,表面部分区域凹陷,真皮内见多个皮脂腺融合增生;真皮浅层见较多条索状嗜碱性上皮细胞及角囊肿,周围胶原纤维明显增生。免疫组化结果:CD34阳性(毛源性间质),上皮膜抗原、细胞角蛋白20阳性,bcl-2、P53、CD56、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喜树碱对人原代角质形成细胞(HPK)自噬的影响。方法取健康男性包皮组织,采用两步消化法分离提取HPK,取第3代细胞用于实验。将HPK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200 nmol/L、2 μmol/L、6 μmol/L喜树碱处理,对照组用0.1%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处理24、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作用24 h后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