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的美国梦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ey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6年的那个生日,是彼得•彼得森度过的最为惆怅的生日了。他那时已经60岁,在公司政治斗争中败北,离开了自己从危难时拯救出来、又为之奋斗10年的雷曼兄弟公司。新的公司已经创办两年,还是没有太多起色,他依然和刚入行的小伙子一样,夹着皮包登门拜访潜在的客户,经常被拒之门外、不时忍受被忽略的屈辱,精心准备的贷款备忘录,人家连看都不看一眼。他的父亲又在那一年去世了,这更让他哀痛不已。
  他把那两年形容为“炼狱般难熬的两年”,他必须不停奔走在国内外各种会议之间,甚至他觉得自己就像《推销员之死》中的主人公威利洛曼一样。在那之前,他结束过两段婚姻。前妻们都因为无法忍受他对工作的过于专注,离开了他。当他刚开始第三段婚姻的时候,又陷入了更为忙碌的日子。
  这样痛苦的、在60岁依然前途茫茫的生活状态,没有人会羡慕,也没人觉得这样的人是个成功者。其实,彼得•彼得森有着一连串让人羡慕的经历。在27岁就升任全球闻名的4A广告公司——麦肯公司的副总裁,34岁成为美国财富300强企业贝灵巧的总裁,44岁受尼克松总统邀请出任经济政策委员会主席,后来又成为了尼克松的商务部部长、尼克松访苏的重要智囊、基辛格的密友。在雷曼危难之际,他充当了拯救者,出任雷曼的首席执行官。
  彼得森现在最让人艳羡的名头,就是全球私募巨头黑石集团创始人之一。这家公司为多数中国读者知晓是在2007年,中国投资公司以29.605亿美元认购了黑石1.01亿股的无投票权股份。在这起被称为2007年“中国十大并购事件”之一发生的11年前,彼得森和他的黑石公司正经历着这样煎熬的时光。1985年,彼得•彼得森和史蒂夫•施瓦茨曼共同建立了黑石公司,并取各自名字的母语之意而为公司命名(Schwarz在德文中是黑色的意思;Peterson在希腊文中原意是岩石)。在最近翻译出版的彼得森自传《黑石的起点,我的顶点》中,人们才会知晓,这家如今被称为“华尔街PE之王”的公司创建之初的艰难,在表面的光环下,他的人生也有很多晦暗时刻,要靠不断的奋斗,才能实现“美国梦”。
  2008年,在彼得森82岁时,他才离开黑石公司,带着卖出黑石股份的10亿美金。这位富翁从小受到极为严苛的节俭教育,没有游艇,没有私人飞机,至今还带着一块30几美元一块的手表,他奖赏自己的方法是,在纽约第五大道上买了一套带阳台的公寓。怡然自得的看看书,写写自传。
  但实际上,这部书里,真正讲黑石期间的内容非常之少,书的英文题目更直接表达了全书的核心,那是“一个希腊移民的美国梦”。这不是一部私募公司如何赚钱的秘笈,读者无法从中发掘出牟利的秘诀。但这依然是本睿智的书,是百经人生历练以后,坐在暖炉旁的老者,向儿孙们回忆自己过往的岁月,温情而细腻。从不过分张扬自己的功绩,对自己做错的事情也毫不隐讳。是近几年来出版的商界名人自传中,最为动人的一本。
  彼得森这一生,就是穷小子实现美国梦的一个范本。一个没有家族背景,在人生每个关节点上都只能靠自己奋斗的穷小子,一步一步成为在美国政商界都具有影响力的亿万富豪。
  彼得森出生在大萧条时期,他的父亲来自希腊的一个偏僻山村,穷的连道路和自来水等基础公共实施都没有。到美国之后,靠自己努力开了个24小时咖啡馆。彼得森从8岁开始就在父亲的咖啡馆里负责收银。这个孩子从小所要面对的,并不止是贫困,更有融入当地社会的艰难──第一次去学校上学,同学们都穿着牛仔衣,而他却穿着母亲手工制作的希腊传统服装──蓬蓬裙。但早期生活对他人生的影响,并非对于金钱以及成功的极度渴望,而是父亲不舍昼夜工作潜移默化带给他的对于事业的执着追求。
  父母给予他的还有对于何谓“慈善”之举的本质性理解,在美国经济最惨淡的日子里,他的父母不仅养大了自己的孩子,还把食物分发给更贫困饥饿的人,甚至把自己一半的积蓄寄回更贫穷的希腊的家乡,帮助修建道路、各种公共设施。希腊国王保罗在一次访问期间,特意颁了一个奖章给他的父母,甚至有人称他父亲的这种举动为“一个人的马歇尔计划”。彼得森从黑石退休后,成立自己的慈善基金,就是受了父母极大的影响。
  在这本自传里,其实能看到的不仅仅是他的个人经历,而能清晰地看到美国这个移民国家各种核心价值观是如何在个体经历中展现的。那个抽象的“美国梦”——必须透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实现梦想,在彼得森的经历里展现得再清晰不过了。他也强调,美国梦并不只属于美国,“我希望我的晚辈们能享有我曾享有的机遇,能明白他们也可以践行美国梦。
  当然,因为他独特的身份,如尼克松时代的新国际经济政策委员会主席、商务部部长,彼得森的回忆录自然会还原一部分历史。读者会对于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的政治、经济情况有基本的了解,也细致展露了美国和日本、美国和苏联之间的贸易交锋和谈判的细节。对当时的白宫政治,也讲述得饶有趣味,彼得森在尼克松最为在意的政治忠诚性上存在瑕疵,因此先被踢出核心圈,去商务部处理小海豹保护之类的不重要的事情,最后被直接踢出内阁。
  彼得森是个商业奇材,在写作上的天分也并不逊色,他笔下的尼克松、强势、有才干、但又多疑、狡猾、党同伐异。我们眼中带着黑框眼镜、严肃、博学的高级智囊基辛格博士,在他笔下,是个幽默、滑稽的人,有着众多的好莱坞明星“女朋友”,名言“权力是最好的催情剂”的原创者。对彼得森来说,基辛格就是个聪明、但对经济并不精通的好朋友。彼得森有着美国人那种幽默而大大咧咧的个性,在和日本进行贸易谈判,作公开演讲的时候,开场白都是拿基辛格大开玩笑,让严肃的日本人大跌眼镜。而他写自己,也一样不加修饰。读大学因为抄袭,灰溜溜地被开除,第一任妻子因为他太专注工作而提出离婚,他因此大哭一场。
  彼得森拿自己的缺点寻开心几乎是随时随地。在被踢出尼克松内阁之后,他开了个离职派对,会上祝酒词,他开玩笑说,自己没能通过3P(政治、心理、生理)忠诚测试,因为他老婆在总统大选中没投尼克松的票失掉了政治忠诚,也因为腿肚子太粗,没办法咔嚓一声打立正,而失掉了生理上忠诚,被开除也很正常。这个笑话,后来被刊登在《华盛顿邮报》上,在接下去很多年里,腿肚子故事流传甚远,彼得森后来访问德国,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见到他,也询问了他的腿肚子。
  读读书中彼得森管理麦肯、贝灵巧、雷曼、黑石的经验,那绝对不是沉闷的事情,虽然历经磨难,不断地要从头来过,彼得森始终是个聪明、诙谐、幽默的人,在让人捧腹的故事里,人们可以细思所得。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现居北京)
  
  彼得森的旅程是一个了不起的故事——投资银行家,美联储官员、商务部长,黑石集团创始人,但在这本自传里,他并未渲染那些众人瞩目的关键时刻,而是以坦诚的态度把自己人生每个阶段真实地记录下来。
  《黑石的起点,我的顶点》
  作者: (美)彼得•彼得森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1年4月
  
  一周书情
  《何谓欧洲知识分子:欧洲历史中的知识分子和精神政治》
  作者:(德)沃尔夫•勒佩尼斯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6月
  
  本书阐释了近代意义上的欧洲知识分子的源起、类型和责任,贯穿其中的是欧洲精神政治的历史,并对当下知识分子的责任和使命作出深刻反思。
  
  《心灵的习性:美国人生活中的个人主义和公共责任》
  作者:(美)罗伯特•N.贝拉 等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1月
  
  这是中美关系正常化后美国官方向中国人推荐的第一本书。以“个人主义”和“公共责任”为主线。全面介绍美国社会的一般状况、深层结构和运动态势。
  
  《皇帝:一个独裁政权的倾覆》
  作者:(波兰)雷沙德•卡普钦斯基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5月
  
  本书记录了埃塞俄比亚末代皇帝海尔•塞拉西从夺权到倾覆,堕入“政变”循环的一生,可谓解剖独裁政权的绝佳样本。
  
  《灾难改变历史》
  作者:唐建光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6月
  
  中国是一个灾难频发的国家。本书由中国及世界,讲述了天灾、疫病如何改变世界历史,而世界历史又是如何改变灾难的。
  
  《施剑翘复仇案》
  作者:(美)林郁沁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4月
  
  施剑翘刺杀孙传芳,是民国一则奇案。一个年轻女性的命运逆转背后,是刚刚走上现代之路的中国遭遇的“情”与“法”之间的困惑,是舆论与规则之间的激烈冲突。
其他文献
8月初,陕北产煤县横山的全部煤矿已停产3个多月。  一场纪检部门介入、声势浩大的打击官煤勾结反腐行动,让横山全县陷入官场地震。同时,为化解村矿矛盾,全县推行开采损害补偿。  资源大县,如何在生态和社会治理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横山困境可作镜鉴。    官场地震  7月17日,横山县城西南30公里处的东方红煤矿满眼荒凉,传送带杵在空中一动不动;井下运煤用的上百辆三轮车并排停在地面,锈迹斑斑。  十几名留
期刊
一家2011年4月1日才成立的新公司,如何搅得国际能源市场风生水起?  6月17日,由内森尼尔罗斯柴尔德(Nathaniel Rothschild)与原BP公司CEO唐熙华(Tony Hayward)发起的Vallares对外公布,该公司以每股10英镑(约合16美元)的价格IPO发售了1.33亿股,大大超出此前10亿英镑的募资预期。而不计回购和收购,2010年英国市场的全部公开募资额也只有13亿英
期刊
徘徊多年的北汽集团上市迈开了实质性一步。  6月底,在北汽集团旗下零部件公司——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公司(下称“海纳川”)收购汽车天窗系统供应商英纳法的发布会中,北汽集团董事郭新民透露,北汽集团下属的北汽股份公司已正式启动上市工作。郭新民同时表示,海纳川将单独上市,且上市时间不受北汽股份上市时间限制。由此,北汽集团拆分上市的计划正式浮出水面。  这意味着,北汽集团一直致力进行的整体上市目标发生根
期刊
仅仅是最简单的预付款,就让中钢集团陷入困境。  5月20日,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对中钢集团的审计报告,其中,中钢集团“被合作伙伴占用资金88.07亿元”引人关注。中钢集团作为钢材贸易商,没有自己的制造厂,而是把从上游钢厂买来的产品卖给下游用户。  “中国的钢铁贸易商不够强大,而且比较分散,全国大约有几万家,这就造成了钢铁厂和贸易商之间的地位不平等。”一位跨国公司的钢铁贸易经理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
期刊
这些天,一个名为“达芬奇”品牌的家具颇为吸引人的眼光。女老板在记者招待会上,不言家具真假,却声泪俱下地大诉自己创业艰难之衷肠,其场面,也许更像是一场极具讽刺效果的小品表演。只是这表演让在场的人,没有一人能笑出声来。作为电视观众,我亦笑不出来。这小品如今还没结束,仍旧连篇累牍的追踪报道,在电视里连续演出。  在这出“达芬奇风波”的戏剧里,其实,家具真假不是问题,崇洋媚外也不是问题,参与其中的我们自己
期刊
在停止福利分房10余年后的今天,一些部委、央企甚至于高校,通过各种或明或暗的政策通道,进行带有福利性质的分房和建房;一些地方城市“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低价房,也被质疑为向特定人群输送利益。  福利房与商品房之间巨大的价差,正成为一种强力的刺激和驱动,将已被房改政策封存多年的福利分房冲动,重新唤起。而福利房回潮的冲动,恰与价差的大小呈正相关——价差越大,冲动越强。  同时,当福利房成为一些部委、央企
期刊
清华大学不经意宣布的教师住宅建设和分配计划,激起了关于福利房的争议。  今年两会期间,清华校长顾秉林表示,近8年来清华大学没有解决过住房,近期将推出两批住房解决清华教师的住房问题。其中,年底将分给教师1000套住宅,随后还有5000套住宅的计划。清华教师将以市场价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购买这些住房。  一语激起千层浪。“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市场差价,挑动了大众住房问题的敏感神经。一时间有关“变相福
期刊
如果一种家具出现在了萨达姆的藏身处、阿布格莱布的监狱、肯尼亚欢庆奥巴马当选的现场,《穿PRADA的恶魔》的办公室……它会是什么材质?  塑料的。  它的名字叫Kartell。它来自意大利。它独一无二,每一件家具都有独立的模具、独立的设备和独立的厂房。  因此,它价值不菲。一把椅子可以标价上万元,一个小小的矮凳也要四、五千元人民币。  但在热爱奢侈品的中国富人里,它并不像名表、名包那么受欢迎,甚至卖
期刊
“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下称IEA)不太可能再第二次释出原油储备。”7月21日,离油储释放行动结束还差2天,IEA总干事田中伸男宣布了这一决定。  IEA 历史上的第三次释放油储行动,就此草草收场。这也宣告了IEA与另一“大佬”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的油价战争正式“熄火”。  “基本实现预期目标。”虽然IEA在最新的评估报告中作出了如此结论,
期刊
深圳市历史上“最后一批”福利分房,可能会在2011年夏天画上句号。  此时,距离2003年6月该市出台104号文件,宣布今后不再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建设和分配“全成本微利房”时间已过去8年。  8年里,曾因诸多“创新”而成为全国住房制度改革排头兵的深圳,在公务员的住房问题上却坠入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一度处于“政策真空期”——新的制度还未建立,旧的制度却已被废除。    福利房“最后的晚餐”  7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