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内化过程提高德育实效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gage88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在学校教育中,“德育为首”已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丰富德育内容,革新德育活动形式往往是德育工作者最热衷的事情。然而,德育的实效性问题一直是难于解决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内容再好、形式多新也不外乎是“唱高调、摆花架子”而已。在实际工作中,不难听到这样的牢骚:“不是没有教育啊!该说的都说到了,就是不听话。”之所以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学校德育只满足于形式上的说教和灌输,而没有注重德育内容的内化过程,以致失去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化是一种心理过程。人们从外部获得道德、智力等素质的关键是内化,形成并发展道德、智力等素质的过程就是内化过程。所谓德育内化过程就是社会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而德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外部教育影响内化为学生的主体素质。
  衡量学校德育工作优劣的标准不能只看学生是怎么说的,更要看学生是怎么做的。说的要转化成做的,这就必须有一个内化的过程。德育既要教给学生道德规范,又要提高学生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实际上,学生在多年的教育中对道德概念、规则、准则等早已耳熟能详,很多时候,他们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而是知道怎么做而不去做。我们要清楚,学生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并不等于道德行为的产生,在认知与行为两者之间,还有一个内化的过程。
  
  德育内化的规律
  
  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既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又受个体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德育内容(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方面)要内化为学生个体的素质,其内化过程一般通过知、情、意、行这四个阶段。例如,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要经历由道德认识到产生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强化到道德行为的自觉调控这一基本过程。道德情感的产生要有认知作基础,没有正确的道德认识,情感就无从产生,或者充其量也不过是缺乏理智的情感冲动。一定的道德认识只有同相应的道德情感产生强烈共鸣时,才能激发道德行为的动机,产生推动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道德意志是道德认识外化为道德行为的心理调控力量,一个学生能否抵御现实中的各种诱惑,往往要取决于他的道德意志。道德内化的标志在于人的道德行为独立于外界压力的程度。当人们觉得有义务遵守某一种道德规范而不考虑外界威胁或惩罚时,则某一道德规范便可以被认为已获得内化,而且一个人对外界监督越不注意,越不在乎,那么,他的道德内化的程度就越高。
  
  德育内化的思考与做法
  
  1 德育目标要有层次性。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中学德育大纲已分层次地确定了中学各阶段德育工作的目标。在工作中,我们应根据不同年级的实际,按大纲要求制订出具体的德育内容和方案,从而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我们反对那种无系统计划、“信手拈来”的做法。在实施德育方案时,我们还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心理、知识和思想特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我们反对不顾学生实际,企图一步到位的德育方法。
  
  2 德育活动系列化。德育内容抽象、杂乱无章不成系统的话,必将导致学生找不到内化的“切入点”,只能蜻蜒点水式的凑凑热闹,教师也难以操作,无所适从。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紧紧围绕德育目标,初步形成了德育内容系列化,变“无形”为“有形”,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德育活动体系。如,在时间序列方面是这样安排的:三月份“讲文明、树新风”,四月份“办好艺术节、陶冶情操”,五月份“发扬优良传统”,六月份“遵纪守法、当好公民”,九月份“我爱我校见行动”,十月份“热爱祖国、振兴中华”,十一月份“团结友爱、热爱集体”,十二月份“树立远大理想、开拓美好未来”。在时间序列基础上,各年级施教内容又有所侧重,如高一突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如何迈好青春第一步”的教育,高二突出“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教育,高三突出“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教育等。这样,使德育活动内容纵向上的梯次性和横向上的多样性交叉错落,学生时时处处都受到熏陶、感染,形成浓厚的育人氛围。
  
  3 突出德育主体。过去的德育工作往往只注重德育目标的制订和道德规范的灌输,却缺乏对人的关注,忽视了道德的个体性和学生主体性。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德育内化就成了一句空话。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内因”,起决定作用,学校和教师是外部因素,起教育主导作用。因此,凸现德育的主体,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得到体验和眢晤,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人格,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让德育变成学生的一种需要。譬如,每周一节的班会,如果都是班主任满堂灌,脱离学生实际空谈道理,强行要求学生应该怎么样,不该怎么样,学生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不会有好效果。若班主任能让学生共同参与班会(特别是主题班会)的设计、组织和开展,激发学生参与班会的兴趣,使他们成为班会的主体,班会自然就开得活,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又可得到能力的锻炼。
  我们认为,目前学生比较缺乏主动探索的精神,缺乏动手操作的能力,缺乏直接体验。所以,在组织德育活动时,一定要把学生推到主体位置上,让他们真正成为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和评价者,而不是推一推才动一动的木偶。鼓励学生参与,加大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广度和深度。教师在活动中所承担的角色,是一个参与者,一个提供信息的人,一个指导者。
  
  4 重视意志锻炼和行为强化。意志是学生在坚持政治原则、遵守道德规范、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克服困难、排除障碍的毅力和精神。它在由认识转化为行为的过程中起着定向的作用,我们时常发现,有的学生既知道理,也有行动的意愿,但由于意志力薄弱,往往不能作出相应的行动;有的学生虽然能付诸实行,但由于缺乏毅力或不能抗拒诱惑而不能坚持到底。在当今社会环境复杂、消极负面影响较严重的形势下,指导和训练学生提高抗干扰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学生有了良好的意志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得到强化,才能做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持之以恒。因此,在德育过程中,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善于调整外在的教育条件以适应学生的思想心理基础,培养学生的耐挫折心理和克服困难的能力,这是德育能否达到内化从而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
  
  5 增强师生情感沟通。人的认知活动是伴随着人的情感因素的,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德育与智育相比,困难的不在认知过程,而是在认知后的情感上的认同。一个人产生行为的动机,不仅要有“知”,还要有“情”。如果学生缺乏自身的情感体验,就不能把外在的教育要求与自己的内在需求融合起来,就缺乏行动的内部动力,其认识就多停留在口头上,更谈不上形成信念。“情通则理达”,德育过程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的意见就容易被学生接受;反之,即使教师讲的是千真万确的真理。通过学生的心理“过滤”,也可能遭到拒绝。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厢情愿地讲个没完,要善于以“情”育“情”,运用情感激励,感化和熏陶学生。当外部教育影响与学生的情感需求相一致时,内化过程就能顺利进行。
  影响德育实效性的因素很多,德育内容能否内化为学生的素质是关键,因此,我们在注重确立目标、充实内容、革新形式的同时,应重视德育的内化过程,从而提高德育实效。
  
  (作者单位:河北武邑县职教中心)
其他文献
Wave steepness is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describing the severity of sea state in ocean engineering. In the existing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wa
In fish,sex determination(SD) system shows high variation. The SD mechanisms include environmental and genetic regulation. The research on SD system and related
玩是人生的基本需要之一。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要掌握玩的技术,要发展玩的艺术。  有人对我说:现在我国经济建设还只取得初步成就,部分地区和少数人的生活还很艰苦,我们连反对“消费早熟”都还来不及,你这位经济学家却那样重视玩,甚至以“大玩学家”的称号为荣,这么做合适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搞清楚“玩”的概念。“玩”这个字有多种涵义,而我所讲的“玩”,仅指游乐和休闲,也即辞书中所解释的“
本人从公办学校跳到民办学校摸爬滚打已接近十年,十年来我不断关注着、体验着民办学校的创办、生存、发展、壮大乃至倒闭。一个又一个学校兴起了,一个又一个学校倒闭了。学校兴盛时,生源爆满;学校衰退时,人去校空,望楼兴叹。教师们不断跳槽择校而栖,老板们也不断猎头择优而用。尤其是金融危机的冲击,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啊!如今民办学校真的到了重新洗牌的时候了吗?民办学校的出路在哪里?    四则案例    2005
学校综合软实力,是一所学校为受教育者提供教育服务的质量、品质的全面体现,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方面,是教育高位均衡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基于各种原因会到外地出行,各客运站与城市交通系统的合理布局,对客流的吸引和衔接换乘很重要。对整个城市的交通车站
在美国,中小学生可以随时到当地州政府、议会厅、法院等地去参观、旁听、收集资料、做功课。  在澳大利亚,连国会的会议都可以让中小学生观摩。  阅读《教育的国际视野》一书,目光所及这些匪夷所思的文字叙述,为中国的中小学生艳羡和遗憾的同时,一个问题也油然而生:我们的中小学生可以旁听什么会议?  是啊,可以旁听什么会议呢?不要说地方政府的会议,就连教育行政部门乃至中小学校的教师会议,恐怕也没有几个中小学生
“五个统筹”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但各个统筹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为只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
学校文化是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学校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综合体。一个学校的建筑布局、校园环境、典章制度、校训校风、宣传栏目以及各类文化专题活动、人际关系以及蕴含于教育教学中的人文气韵、教师人格素养等,都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体组成部分,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特定工作中一系列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实践能力的总和。教师文化内隐在教育者的内心,对受教育者起潜移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