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老师课堂
老赵:都说每逢佳节胖三斤,看到大家珠圆玉润、容光焕发,老赵就放心了。告诉我,春节,你们都吃了啥好吃的……精神食粮?
众娃吐槽:老赵套路深……
老赵:好吧,直奔主题。韩国电影《隧道》看了吗?
众娃:看了看了,一部电影看尽人生百态。
老赵:好一个“人生百态”!老赵愿闻其详。
众娃纷纷从抽屉中掏出“观影大作”,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一
远兮:李正洙这个角色太棒了。在意识到自己已经被困,随时都可能失去生命的情况下,李正洙虽然一开始也十分慌张,但随后便冷静下来开始思考如何维持自己的生命,手上有什么食物可以满足自己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正因为没有自乱阵脚,他才能乐观地活下来。当同样落难的女孩米娜要求李正洙分水给她喝时,李正洙的内心其实是十分挣扎的,他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被救出去,而且救援队告诫他要把水分成多份,并且尽可能节约着喝。一瓶未开,而另一瓶几乎喝了一半,李正洙内心反复地纠结,反复地掂量,但是人性里最柔软的一部分让他放弃了挣扎,将水均匀地分给了对方。
义恒:整部影片中,导演对人物的刻画拿捏得相当到位。以李正洙的妻子世贤为例,在她如此美丽的面庞下隐藏的是一颗强大的心。当有救援队员死于施工现场之后,一直坚持不放弃自己丈夫的世贤妥协了。在签下停止救援协议书时,她内心的无奈和表面的冷静形成了强烈反差,展现了她的人格魅力。
思哲:我想谈谈救援队长金大庆。“赶走记者”“以身试尿”“竭力勘探”,作为消防队的队长,金大庆从未放弃努力,只为救一个被埋在隧道下的人。
郑宇: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场景就是救援队长打电话给李正洙而他的水已经喝得差不多了,队长告诉他可以喝自己的尿,尿是无菌的!可李正洙忽然问了他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題:“你喝过尿吗?”这个问题难住了金大庆。当他去上厕所的时候,目光不自觉地移到了手上的杯子上,“默默”地喝了它,还总结了经验和李正洙分享!
伟泓:我评价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想必大家都知道我要说的是哪些人吧?没错,我要评价的就是电影《隧道》中的那群记者。你们还记得这样一个片段吗?在探察隧道时,搜救队的无人飞行器起飞了,紧接着记者们的飞行器也纷纷起飞,一堆无人飞行器像野蜂归巢似的飞进隧道。最终,由于隧道里过多的电磁干扰,所有的飞行器纷纷落下,给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他们为收集新闻展开的竞争之激烈,几乎是病态了。
二
老赵:各位在谈及这些人物、评价这些人物的时候,都会说到电影中的情节。的确,电影不同于书面文学,它是一门视听艺术,只要镜头给某位角色一个特写,他五官相貌、衣着体态全有了,因此,在电影里,一切人物的展示,全在故事情节之中。人物在编剧、导演设定的情节里对话、动作,并通过它们表现角色的内心活动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中借鉴一些方法用于日常写作当中?尤其是写人的作文当中?
众娃:明白了。我们也当编剧,也当导演,设计情节来写。
老赵:有点意思。简单地说,是通过事件写人。我们以李正洙为例,再来回顾一下影片,理一理与李正洙有关的画面。
众娃:影片一开始,李正洙驾车加油,被多加了,收了两瓶水。然后,打电话给妻子,安排给女儿庆生。后来,接了单生意。车子进了隧道,事故发生了。接着就是在隧道里发生的种种。打电话告知妻子,报警求救,分配水,自救,遇到米娜,给她水喝,蛋糕被狗吃了,看着米娜死去,得到狗粮,陷入无水的绝境,差点喝尿,得知救援方向错误之后的绝望,听到妻子告白的绝望,绝境之中坚持直至最后得救,甚至,还有在废墟中用指甲钳修剪胡须的细节……
老赵:如果要在作文中刻画这样一个人物,可谓是工程浩大啊。我们不妨再梳理情节。对于隧道里的李正洙而言,何物最为重要?
众娃:水!生命之源!
老赵:的确如此。影片里很多情节也是围绕着水而展开。一起回顾一下。
众娃:加油站工作人员给水,接水,救援队长教授用水规则,米娜要水,看米娜喝水,看狗喝水,喝尿,废墟中接水……
老赵:米娜要水的时候,他先拿了小瓶,后来又倒入了一些,最后平分。那些动作持续了一段时间,恰恰暴露了他内心的纠结与挣扎。这才是一个平凡的人,在生死面前,谁也做不到奋不顾身。而正是他的纠结和挣扎,才更显得他救人的品质之高贵,人格之伟大。
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注意到他迫不得已需要喝尿的情节,当瓶中的液体一点一点靠近嘴巴,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抗拒,所以,当他听到废墟中的岩石缝里有水滴出的声音之时,他的欣喜雀跃是多么真实多么令人感动!
“水”让李正洙的人性得到了考验,让李正洙的形象更加真实、丰满、立体化,让李正洙成为“平凡而伟大”的存在,而不是我们在其他影视作品中看到的“高大全”。水中尽显人物精神,水便是我们评价李正洙的重要线索。
因此,我们发现,一旦我们掌握了一条线索,分析起人物形象来便能做到条理清晰。那么,写人,是不是也可以如此呢?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背影》,以“背影”为线索,刻画了沉默寡言却挚爱儿子的父亲形象;《王几何》,那个胖乎乎、有学问、幽默的王老师不就是在“反手画圆”“学生画圆”“借圆说理”中征服了所有的读者的吗?《变色龙》,奥楚蔑诺夫通过反复穿脱“大衣”,完成了“变色龙”的讽喻任务;而《台阶》中的父亲,不也是在不断修“台阶”中一天天老去?……
可见,好的文学作品,都是在清晰的线索底下取材叙事,塑造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学形象的。我们不妨从中获取有益借鉴,用于自己的写作。
老赵:都说每逢佳节胖三斤,看到大家珠圆玉润、容光焕发,老赵就放心了。告诉我,春节,你们都吃了啥好吃的……精神食粮?
众娃吐槽:老赵套路深……
老赵:好吧,直奔主题。韩国电影《隧道》看了吗?
众娃:看了看了,一部电影看尽人生百态。
老赵:好一个“人生百态”!老赵愿闻其详。
众娃纷纷从抽屉中掏出“观影大作”,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一
远兮:李正洙这个角色太棒了。在意识到自己已经被困,随时都可能失去生命的情况下,李正洙虽然一开始也十分慌张,但随后便冷静下来开始思考如何维持自己的生命,手上有什么食物可以满足自己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正因为没有自乱阵脚,他才能乐观地活下来。当同样落难的女孩米娜要求李正洙分水给她喝时,李正洙的内心其实是十分挣扎的,他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被救出去,而且救援队告诫他要把水分成多份,并且尽可能节约着喝。一瓶未开,而另一瓶几乎喝了一半,李正洙内心反复地纠结,反复地掂量,但是人性里最柔软的一部分让他放弃了挣扎,将水均匀地分给了对方。
义恒:整部影片中,导演对人物的刻画拿捏得相当到位。以李正洙的妻子世贤为例,在她如此美丽的面庞下隐藏的是一颗强大的心。当有救援队员死于施工现场之后,一直坚持不放弃自己丈夫的世贤妥协了。在签下停止救援协议书时,她内心的无奈和表面的冷静形成了强烈反差,展现了她的人格魅力。
思哲:我想谈谈救援队长金大庆。“赶走记者”“以身试尿”“竭力勘探”,作为消防队的队长,金大庆从未放弃努力,只为救一个被埋在隧道下的人。
郑宇: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场景就是救援队长打电话给李正洙而他的水已经喝得差不多了,队长告诉他可以喝自己的尿,尿是无菌的!可李正洙忽然问了他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題:“你喝过尿吗?”这个问题难住了金大庆。当他去上厕所的时候,目光不自觉地移到了手上的杯子上,“默默”地喝了它,还总结了经验和李正洙分享!
伟泓:我评价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想必大家都知道我要说的是哪些人吧?没错,我要评价的就是电影《隧道》中的那群记者。你们还记得这样一个片段吗?在探察隧道时,搜救队的无人飞行器起飞了,紧接着记者们的飞行器也纷纷起飞,一堆无人飞行器像野蜂归巢似的飞进隧道。最终,由于隧道里过多的电磁干扰,所有的飞行器纷纷落下,给救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他们为收集新闻展开的竞争之激烈,几乎是病态了。
二
老赵:各位在谈及这些人物、评价这些人物的时候,都会说到电影中的情节。的确,电影不同于书面文学,它是一门视听艺术,只要镜头给某位角色一个特写,他五官相貌、衣着体态全有了,因此,在电影里,一切人物的展示,全在故事情节之中。人物在编剧、导演设定的情节里对话、动作,并通过它们表现角色的内心活动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中借鉴一些方法用于日常写作当中?尤其是写人的作文当中?
众娃:明白了。我们也当编剧,也当导演,设计情节来写。
老赵:有点意思。简单地说,是通过事件写人。我们以李正洙为例,再来回顾一下影片,理一理与李正洙有关的画面。
众娃:影片一开始,李正洙驾车加油,被多加了,收了两瓶水。然后,打电话给妻子,安排给女儿庆生。后来,接了单生意。车子进了隧道,事故发生了。接着就是在隧道里发生的种种。打电话告知妻子,报警求救,分配水,自救,遇到米娜,给她水喝,蛋糕被狗吃了,看着米娜死去,得到狗粮,陷入无水的绝境,差点喝尿,得知救援方向错误之后的绝望,听到妻子告白的绝望,绝境之中坚持直至最后得救,甚至,还有在废墟中用指甲钳修剪胡须的细节……
老赵:如果要在作文中刻画这样一个人物,可谓是工程浩大啊。我们不妨再梳理情节。对于隧道里的李正洙而言,何物最为重要?
众娃:水!生命之源!
老赵:的确如此。影片里很多情节也是围绕着水而展开。一起回顾一下。
众娃:加油站工作人员给水,接水,救援队长教授用水规则,米娜要水,看米娜喝水,看狗喝水,喝尿,废墟中接水……
老赵:米娜要水的时候,他先拿了小瓶,后来又倒入了一些,最后平分。那些动作持续了一段时间,恰恰暴露了他内心的纠结与挣扎。这才是一个平凡的人,在生死面前,谁也做不到奋不顾身。而正是他的纠结和挣扎,才更显得他救人的品质之高贵,人格之伟大。
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注意到他迫不得已需要喝尿的情节,当瓶中的液体一点一点靠近嘴巴,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抗拒,所以,当他听到废墟中的岩石缝里有水滴出的声音之时,他的欣喜雀跃是多么真实多么令人感动!
“水”让李正洙的人性得到了考验,让李正洙的形象更加真实、丰满、立体化,让李正洙成为“平凡而伟大”的存在,而不是我们在其他影视作品中看到的“高大全”。水中尽显人物精神,水便是我们评价李正洙的重要线索。
因此,我们发现,一旦我们掌握了一条线索,分析起人物形象来便能做到条理清晰。那么,写人,是不是也可以如此呢?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背影》,以“背影”为线索,刻画了沉默寡言却挚爱儿子的父亲形象;《王几何》,那个胖乎乎、有学问、幽默的王老师不就是在“反手画圆”“学生画圆”“借圆说理”中征服了所有的读者的吗?《变色龙》,奥楚蔑诺夫通过反复穿脱“大衣”,完成了“变色龙”的讽喻任务;而《台阶》中的父亲,不也是在不断修“台阶”中一天天老去?……
可见,好的文学作品,都是在清晰的线索底下取材叙事,塑造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学形象的。我们不妨从中获取有益借鉴,用于自己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