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萧朝德
字望公,号蜀汉堂主,1954年生,毕业于四川大学新闻系。1975年携笔从戎,军旅生涯18载。现任西南商报社副总编、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长江书画院副院长、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政协书画院画师、成都市武侯区美协副主席、成都巴蜀书画院院长兼秘书长。师从著名梅兰画家邓奂彰先生、著名山水画家龙国屏先生、著名花乌画家曾教宽先生以及著名书法家刘叔亮先生,深得四位恩师的教诲和厚爱。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作品240余幅。多幅作品被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美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及友人收藏。
在中国伦理文化背景下孕育出来的“向内求善,自我超越”的人文传统影响下,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艺术在长期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铸就了自己最为内在的、强烈的人文精神,在此基礎上也逐渐催生出审美价值的自觉。
书画家萧朝德先生画竹、画梅、画荷、画山水,亦兼擅书法艺术。其画作赋予了自然物象以坚毅品格的崇高意蕴,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传神的韵味昭人,既能让人读出一个艺术家的艺术追求,又能让人读出他的“心灵的质量”。其书法作品,或行、草,或隶、篆等,均气格超迈,有着一份才人志士的侠骨豪情,有着一份坦荡豪迈之英气。我系统读其以志向高洁、适情使性、不拘法度,“能”得碑帖之形,“妙”得碑帖之趣,“神”得碑帖之意的书法作品集,对画家书法艺术内蕴的“自然为美”观念以及其践行之浑然天成、不见斧凿痕的“天趣”美学观,以及“不知其然而然”的放情挥写的创作境界,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感觉颇深的是他的无法寓有法,真趣融真情。
看得出,书画家萧朝德先生是个勤于学习、肯于吃苦、勇于探求的“有心人”,他无意于书法名世,然其不经意间留下的书法艺术作品却风姿卓越。我十分喜欢他的2012年近作隶书《竹魂赋》,它有着君子恂恂之风,为文质朴委婉,书写随情绪的波动而顿挫有致,通篇风致,内敛,畅达,如锥画沙,洒洒落落,从从容容,如高山坠石,戛然而至。读之令人动容,欣喜。另一件楷书对联“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这是书画家2001年的旧作,我亦钟情于它。这幅作品诗书互表,相得益彰。读之,读者自会窥见:画家的书法艺术,是于不急不历中见风规抒情致,没有显山露水的抛筋见骨,用笔上沉稳、浑重,更见内蕴,行笔舒漫适度,有浓墨醒目,无臃肿之累,碑帖的调控熨帖,糅合有度体现了书画家书法艺术的擒纵和契合能力,而这一切又是那么地追求着气韵、意境、含蓄和心灵的内在谐和。
我知道朝德早年拜书家刘叔亮先生为师,其书法作品早年亦曾多次获奖。书画同源,兼修书法艺术的他追求一种形式并不张扬、气格并不剑拔弩张,可以感受到书者静远乃至平和沉静的心态。在细细品咂中如含橄榄愈见甘美,能“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冥冥之中有一种崇高的文化品格,在澄怀观道、寓静于动的文化品格承载书者深邃思想和超凡人格魅力的书法艺术。他的践行在锲而不舍中凸现着心灵的嬗变与碑帖的回归,书画家萧朝德先生之汇萃近年间书法创作的结集,既是自己一种反思和自我梳理心境的展示,又是自己一种庄重而纯粹与勤劳耕耘、登攀书艺高峰心迹的呈现。
最后,我还要说:中国书法,是一条绵远的大河,有涓涓细流,也有波澜壮阔;有风平浪静,也有惊涛骇浪。它以极强的生命力向前流淌,流向未来,流向远方。我们每一个书法家都无疑地成为了这其中的汹涌波涛,或随波水滴。我相信,有着神圣使命感和责任担当的书画家萧朝德先生,会义无反顾地在这艺海囚游,会在不断学习先贤、继续绘画创作的同时,汲取历代书法艺术营养,以自己的智慧塑造自己的辉煌。
字望公,号蜀汉堂主,1954年生,毕业于四川大学新闻系。1975年携笔从戎,军旅生涯18载。现任西南商报社副总编、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长江书画院副院长、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成都市政协书画院画师、成都市武侯区美协副主席、成都巴蜀书画院院长兼秘书长。师从著名梅兰画家邓奂彰先生、著名山水画家龙国屏先生、著名花乌画家曾教宽先生以及著名书法家刘叔亮先生,深得四位恩师的教诲和厚爱。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作品240余幅。多幅作品被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美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及友人收藏。
在中国伦理文化背景下孕育出来的“向内求善,自我超越”的人文传统影响下,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艺术在长期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铸就了自己最为内在的、强烈的人文精神,在此基礎上也逐渐催生出审美价值的自觉。
书画家萧朝德先生画竹、画梅、画荷、画山水,亦兼擅书法艺术。其画作赋予了自然物象以坚毅品格的崇高意蕴,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传神的韵味昭人,既能让人读出一个艺术家的艺术追求,又能让人读出他的“心灵的质量”。其书法作品,或行、草,或隶、篆等,均气格超迈,有着一份才人志士的侠骨豪情,有着一份坦荡豪迈之英气。我系统读其以志向高洁、适情使性、不拘法度,“能”得碑帖之形,“妙”得碑帖之趣,“神”得碑帖之意的书法作品集,对画家书法艺术内蕴的“自然为美”观念以及其践行之浑然天成、不见斧凿痕的“天趣”美学观,以及“不知其然而然”的放情挥写的创作境界,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感觉颇深的是他的无法寓有法,真趣融真情。
看得出,书画家萧朝德先生是个勤于学习、肯于吃苦、勇于探求的“有心人”,他无意于书法名世,然其不经意间留下的书法艺术作品却风姿卓越。我十分喜欢他的2012年近作隶书《竹魂赋》,它有着君子恂恂之风,为文质朴委婉,书写随情绪的波动而顿挫有致,通篇风致,内敛,畅达,如锥画沙,洒洒落落,从从容容,如高山坠石,戛然而至。读之令人动容,欣喜。另一件楷书对联“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这是书画家2001年的旧作,我亦钟情于它。这幅作品诗书互表,相得益彰。读之,读者自会窥见:画家的书法艺术,是于不急不历中见风规抒情致,没有显山露水的抛筋见骨,用笔上沉稳、浑重,更见内蕴,行笔舒漫适度,有浓墨醒目,无臃肿之累,碑帖的调控熨帖,糅合有度体现了书画家书法艺术的擒纵和契合能力,而这一切又是那么地追求着气韵、意境、含蓄和心灵的内在谐和。
我知道朝德早年拜书家刘叔亮先生为师,其书法作品早年亦曾多次获奖。书画同源,兼修书法艺术的他追求一种形式并不张扬、气格并不剑拔弩张,可以感受到书者静远乃至平和沉静的心态。在细细品咂中如含橄榄愈见甘美,能“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冥冥之中有一种崇高的文化品格,在澄怀观道、寓静于动的文化品格承载书者深邃思想和超凡人格魅力的书法艺术。他的践行在锲而不舍中凸现着心灵的嬗变与碑帖的回归,书画家萧朝德先生之汇萃近年间书法创作的结集,既是自己一种反思和自我梳理心境的展示,又是自己一种庄重而纯粹与勤劳耕耘、登攀书艺高峰心迹的呈现。
最后,我还要说:中国书法,是一条绵远的大河,有涓涓细流,也有波澜壮阔;有风平浪静,也有惊涛骇浪。它以极强的生命力向前流淌,流向未来,流向远方。我们每一个书法家都无疑地成为了这其中的汹涌波涛,或随波水滴。我相信,有着神圣使命感和责任担当的书画家萧朝德先生,会义无反顾地在这艺海囚游,会在不断学习先贤、继续绘画创作的同时,汲取历代书法艺术营养,以自己的智慧塑造自己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