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探究更有效

来源 :湖北教育·科学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SHAOKUN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探究不是验证式的操作,它应该具有更丰富的内涵。科学探究是使学生理解科学本质、体验科学过程、领会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已成为科学教师的共识,但在探究活动中,有的教师只关注活动能否顺利完成,结论是否顺利得出,课堂上呈现出蜻蜓点水般的浅层探究,具体表现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操作,“成功”地得出实验结论。然而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学生依然停留在原来的思维水平上。在科学课上,我们切不可舍本逐末,忘记了活动的目的,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每一个实验更加丰满,让每一次活动更加有效,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通过科学探究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一、让学生主动提问
  问题意识是科学探究的基石,是思维的动力。探究活动一般从问题开始,学生的问题来自哪里?来自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对矛盾事物的惊讶,对日常现象的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和敏锐捕捉。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我们要设置有价值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现象的观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问题的指引下积极投入探究过程。
  1.还原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小学科学所研究的许多问题都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小学生对日常现象往往缺乏深入思考。我们可以选取典型的生活场景,启发学生对日常现象仔细观察,找到自己最“关心”的地方着重思考,进而提出问题。比如在一些旅游景点,学生经常会见到水池上漂着硬币,于是在讲授《水的表面张力》一课时,可以用语言描述或者用课件直观展示漂着硬币的水池,让学生对这种现象进行思考,进而提出问题。
  2.引发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发现问题
  科学上有些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可以设计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情境,触动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出问题。如学生都知道棉布是可以燃烧的,我在教学《杯子热了》一课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拿出一块棉布,请一个同学用打火机点棉布的一角,棉布被點燃了。然后我把火灭掉,在棉布内包上了几个一元的硬币,包得紧紧的,让学生点棉布包硬币的部分,点了几次都没有点燃。这时学生就非常惊奇,这部分棉布为什么没有被点燃呢?学生迫切希望探求其中的奥秘。
  3.利用新奇事物,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提出问题
  小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对于新鲜事物往往想一探究竟,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神奇的水》一课时,首先展示了自制教具——自动饮水鸟。学生观察之后,很自然地提出想探究的问题——自动饮水鸟为什么能自动饮水呢?
  其实,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还有很多,这些方式只是为学生提供了“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的平台,要想让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还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点一点地、扎扎实实地去培养。
  二、让学生科学地猜想
  猜想既是学生在探究之前对研究问题所进行的一种科学的、具有预见性的思考,又是他们制订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的依据。猜想可以使学生有明确的探究方向和路径,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究;猜想还是科学探究的动力,它可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使他们在探究中积极思维。因此,在探究活动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猜想。
  1.营造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彼此完善的猜想氛围
  猜想是对问题结果和原因的大胆预测,应当不拘一格。小学生阅历不同、知识背景不同,对同一个问题的猜想可能相差很大。在学生进行猜想时,教师要营造这样一种氛围:教师能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学生能欣赏同伴的独特意见,这里没有嘲笑,没有讽刺,有的只是善意地追问和彼此的完善。比如“你为什么这么想?”“我见过……,所以我认为你的猜想……也许更好。”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敞开心扉,在思维碰撞中逐渐学会思考。
  2.为学生科学猜想做必要的铺垫
  猜想不是胡思乱想,它是有根据的预测。在学生针对某个问题进行猜想时,教师要利用各种条件做好必要的铺垫,使问题比较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或思维水平,有利于学生科学地猜想。做铺垫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针对问题的难度采取不同的措施,可以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生活现象,可以让学生阅读有关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可以做一些简便易行的小实验,可以图文并茂地介绍一点小知识,等等。如有位教师在执教《热气球的秘密》一课时,当学生们提出问题:“热气球为什么会上升?”教师引导学生观看热气球上升前点火的视频,并回想生活中见到的炊烟上升、热气腾腾的场景,引导学生科学猜想。
  3.适度追问,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提高猜想的科学性
  在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时,教师可以就学生发言中的某个观点进行追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自己的想法,进而科学地猜想。
  三、让学生自主探究
  在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有结构性的材料。结构性的材料是指“材料应和科学上重要的概念有关,使用这些材料应该能揭示许多有关的现象”,结构性材料的操作性定义可以界定为: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使用的、能够帮助学生澄清误解、指向科学概念的学具。
  如研究磁铁的性质时,绝大多数学生都知道“磁铁能吸铁”,在这一环节教师所提供的材料就不能只是铁质材料,而要提供多种材料,比如铁钉、钢钉、一元硬币、五角硬币(铜制品)、一角硬币(两种不同的,一种是镍币,一种是铝币)、非金属类的几种材料,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为学生准备金、银等,学生自由使用这些材料后,对磁铁吸铁这一性质就会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再如,研究物体的毛细现象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毛细现象是“液体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向上爬”,我们为学生准备的材料有:玻璃棒(实心的和空心的两种)、玻璃片、固定在一起的两块玻璃片、布条、餐巾纸,学生用这些材料实验后,能更好地认识毛细现象的本质。
  在根据猜想设计实验、动手操作环节,教师要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对于比较容易的实验,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尤其是涉及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可以在学生初步设计之后,通过与学生对话,引导他们完善实验设计,并让他们意识到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不管哪种实验方案,一定要以学生的自主设计为主,教师切不可代替学生思考。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更要少点评、少干涉,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操作、自主发现。没有了老师的“面授机宜”,学生的实验探索之路也许不会那么顺利,但正是这种不顺利,才使学生有机会去思考,有机会去修正,在一次次修正错误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实验能力。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各组的实验状况,观察学生的表现,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出现,在他们探究活动即将结束时及时调控。教师必须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进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在适当的时候“退出”,让学生自由探究。
  四、让学生自由表达
  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可以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也会有丰富的发现,但要真正建构科学概念,还要通过表达、交流来进行有逻辑的论证。交流可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可以深化学生的认识,可以从同伴那里获得新的信息,引发更深入的思考。
  在交流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真实描述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表达真实的想法和做法;要引导学生倾听,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教师也要倾听学生的发言,从学生的只言片语中敏锐地捕捉到他们真实的表达意图,并给予鼓励和支持。最后,教师应当用比较规范的语言归纳学生的发言,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语言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其他文献
针对柔性吊杆拱桥吊杆索体的退化行为,系统地总结了柔性吊杆索体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病害特征。指出吊杆索体的安全性病害主要为钢丝锈蚀、开裂、断裂、吊杆偏位及弯曲变形,其中钢
1.进一步认识植物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知道每一种生物在食物链中都有着重要作用。  2.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通过实验等途径验证自己的推测。  3.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表面只有沙土覆盖的木板、表面有植被覆盖的木板、水槽、洒水壶等。  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动画短片。我们一起
本教具為水土流失对比实验装置,旨在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土壤保护措施。  主要材料  废旧拉杆书包架一个,底部带有许多小孔且形状相同的两个长方形塑料盒子,两个自动喷壶,水槽一个,烧杯两个,喷头两个,塑料软管两米,合页两个,木螺钉若干个,燕尾夹两个。  制作过程  演示器由三部分组成,即土壤坡度自控装置、降雨喷头升降装置、自动给水装置,三者有机结合成为一体(如图1)。  1.土壤坡度自控装置  (1)
[目的]建立龙胆草组织苗繁育体系。[方法]以龙胆草的嫩茎为材料,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不定芽的分化与生根、试管苗移栽与移植的研究。[结果]MS+0.2mg/LBA+1.0~1.5mg/L2,4-
目的:测定不同陈化时间和条件下烤烟中芸香苷含量和颜色变化,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不同温度、湿度陈化条件下的芸香苷含量,用比色仪测定
拜读了2015年第5期杂志上王继伟老师的《让课堂不再尴尬——〈悄悄发生的变化〉一课教学思考》.很受启发,文中谈到了通过转移教学重点和转变学习方法来回避课堂的尴尬。笔者在
[目的]研究不同铵硝比营养液对韭菜生长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方法]2008~2009年,对日光温室内砂培的2年生韭菜,分别浇施总氮量相同、铵硝比为0∶100,15∶85,30∶70,45∶55和60
《摆的研究》一课是《时间的测量》单元的第六节课。本课通过两个对比实验,探究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该课的常规思路是教师抛出问题“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呢”,学生猜测“与摆锤
介绍了秦巴地区桑—菜种植综合模式,分析了桑—菜间作的综合效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桑—菜种植综合模式在秦巴地区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探索国内外卷烟中主要多酚化合物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国内外112个卷烟样品中多酚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国内卷烟绿原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