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中的共同侵权行为研究

来源 :医学与哲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long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中基因编辑技术的违法临床应用侵害了受试者和基因编辑婴儿的民事权利,侵权责任形态包含多数人侵权责任。事件中的侵权行为包括非法行医和非法临床试验,整体上应认定为非法临床试验;受损权利包括受试者的知情同意权和基因编辑婴儿的自主决定权及健康权。对于受试者而言,贺建奎等组织者在共同过错方面属于故意,构成共同侵权;对于基因编辑婴儿而言,贺建奎等组织者和医务人员具有侵权的故意,受试者在主观方面为过失,这些侵权主体在共同过错方面属于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相结合的情形,构成共同侵权。
其他文献
采供血机构对采集的血液在加工和检测过程中由于质量要求等各种因素,会产生不合格或残余血液及相关信息等资源,这些血液样本和相关信息对于科研活动有着重要的价值。规范利用这些资源开展科研工作面临知情同意、隐私保护和生物样本二次使用等伦理问题。结合当前国内外伦理审查相关法规以及具体的案例对采供血机构使用这些血液样本和相关献血者信息进行科学研究可能涉及的伦理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采供血机构开展相关研究的伦理审查提供参考。
通过了解国内外不同干预措施对临终患者死亡质量的干预效果,找寻适合国内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临终患者的死亡质量。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三个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四个中文数据库中死亡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对最终纳入的10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其涉及的干预措施可以总结为安宁疗护的改进和干预、医患之间的交流和反馈、预先护理计划和教育三个方面。结果发现虽然部分干预措施没有明显地提高临终患者死亡质量,但整体上三个方面的
为了解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dvance care planning,ACP)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以ACP为主题检索Web of Science和PubMed数据库,从建库到2020年5月30日收录的文献,借助可视化工具
随着精准医学和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基因检测在肿瘤的早期筛查、诊断治疗、预后评估方面有独特优势。但目前临床研究尚未得到证实,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临床技术指南和标准规范。因而,基因检测在肿瘤精准医学临床转化中,出现诸如数据共享与安全、利益冲突、隐私保护与公正、自主知情同意等伦理问题。因此,为了有效规避伦理风险,维护人类健康的内在善,基因检测在肿瘤精准医学临床转化中应该遵循三个基本伦理原则:仁慈原则、自主原则和正义原则。
以虚拟现实暴露疗法治疗特殊恐惧障碍的应用现状为切入点,在分析其相较于传统暴露疗法所具有的独特优势的基础上,系统性地对其在特殊恐惧障碍治疗中面临的挑战,如虚拟现实设
对叙事护理的概念及其在乳腺癌患者疗护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结合既往资料,从叙事护理的概念产生,定义特征,在乳腺癌患者疗护中的应用方式、原则、效果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叙事护理的概念特征包括全面、共频、敬畏、包容、互馈五个属性。叙事护理对乳腺癌患者进行疗护,可有效建立心理-躯体-心理治疗的良性循环,改善患者及其家属情感体验与生活质量。研究发现,叙事护理不是单一时段护理,它贯穿护理过程始终,对于护理人员提供针对性照护,加强护患沟通,促进护患关系起导向作用。
绩效评价能够科学、客观展现养老照护志愿服务价值,为政府购买服务提供参考依据。基于对江苏省购买养老照护志愿服务项目绩效评价实践研究的总结,讨论了当前政府购买养老照护志愿服务绩效评价在评价主体、评价工具、评价结果应用、评价环境保障各方面存在的困境。尝试提出了构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参与机制;加强评价方式的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建设;实现评价结果的公开与有效应用;建立合法化与社会化评价环境保障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政府购买养老照护志愿服务绩效评价的有效开展。
锦旗是病人对医生的肯定,更是一种美好且和谐的医患关系,理应得到宣扬和广泛的社会认同,它是医生的价值追求,具有一种医德的光辉。但是,通过分析,笔者发现锦旗的背后却是病人痛苦的就医过程和体验,是对医生价值的忽视,是医疗服务价格补偿机制的错位,是医疗服务中的一种无序,锦旗背后隐藏着医患双方的真实世界。只有在了解了病人的真实世界之后,才能更好地解决病人的问题,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
通过对国内外问题管理加(problem management plus,PM+)相关文献的检索与分析,从PM+的应用现状、干预方法、适用人群、评估指标、实施者、成本效益及可行性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了解当前PM+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及当前存在的不足。PM+是有效性及可行性强的心理干预措施,可以推广应用于心理障碍人群中。然而当前我国对于PM+的研究较少,有待开展更多的相关研究,并增加投入以培养更多的PM+实施者,为推动PM+未来在我国的应用与适应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
基因技术的滥用会带来新型犯罪的出现,对人类生命伦理、尊严法益带来相应的冲击与考验,所以运用刑法对其进行规制具有天然的必要性。域外经验中的“法典模式”“单行法模式”及“混合模式”三种样态可提供有益借鉴,同时也要清晰地看到我国目前的制度缺陷。为应对基因医疗犯罪所带来的挑战以及加强对其滥用风险的规制,我国在规制的模式上应当采取“法典式+附随式”的模式。具体到刑法层面,在恪守法益保护的原则下,应尽快完善刑法解释并继续对基因医疗犯罪增设多方面的专有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