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在一个国际论坛上,美国主持人发难一位中国企业家。
“你们中国和印度现在发展得太快了,9%的GDP增长率,太疯狂了,所以你们中国和印度得竞争一下。”
“那美国和谁竞争啊?”没等主持人反应过来,这位中国企业家补充说,“美国是在和拉登竞争啊。”
主持人一下很尴尬。
这个反应敏锐、口才也不错的中国企业家是侯为贵,中兴集团董事长。
外界认为,国产通信厂商里,真正做到跨国规模的只有华为和中兴通讯。不过,和华为的任正非相比,同是20世纪40年代生人,在通讯行业创业,一度把中兴通讯做到国内最知名通讯企业的掌门人侯為贵,是一个温和不善言辞的人。他是国企工程师出身,信仰技术,也依赖技术。
任正非则要强势得多,他信仰专利,信仰销售,或者说他只信仰结果,一派军人作风。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这两家企业先后在深圳创业、发展。又先后走出国门,巩固行业地位,行业地位一度旗鼓相当。
任正非一度让侯为贵觉得,“不能理解”。
而侯为贵让任正非,“非常上火”。
这两个年龄相仿,风格迥异的人,从企业创始地深圳开始较量,一路较量到全国,最后较量到全球市场。两家的竞争手段里,互相诉讼,互相举报,互相骗对方,都是家常便饭。
侯为贵的精
侯为贵比任正非大两岁,比任正非早三年创业。1985年,43岁的侯为贵辞去了国企车间主任的职务,带着同车间出来的几个人跑到深圳创业,专门研究生产交换机。
侯为贵是一个人缘特别好的企业家,人们对他的印象是:温文尔雅的工程师,重技术,重研发,重人性管理。
当然,他也很聪明。他预料,中兴通讯做的事日后一定会很赚钱。他对员工们说,以后买房子一定要有车库。
他的决策也很精准。
中兴通讯和华为在业务上针锋相对。在两件事上,侯为贵表现出了比任正非更敏锐的判断。
一件是在CDMA业务的判断上。
早期的通讯设备企业对运营商的依赖非常大。中兴通讯和华为的产品销售绝大部分依赖于运营商的订单。
2001年,中国联通第一期CDMA正式招标。
在这之前,中国联通推出过一次CDMA业务,并不顺利。业务暂停后,任正非觉得,这个业务应该不会再上市了,他开始指挥华为全力研发CDMA2000版,一个比之前中国联通推出的CDMA95版更强的版本。而侯为贵则让中兴通讯继续全力研发95版的业务升级。他们都在等待这次机会。
结果,中国联通的这次招标业务对准的是原来版本的加强版,中兴通讯完全对标,中标了10个省份共7.5%的份额。紧接着,2002年11月底联通CDMA二期建设招标中,中兴通讯又获得了12个省份总额为15.7亿元的一类主设备采购合同。
华为颗粒无收。
还有一件是在小灵通业务的判断上。
小灵通业务传到国内,主动权依旧在运营商手中,在运营商的政策不明朗之前,设备商只能靠运气。
任正非判断,小灵通简单落伍,不久就会被淘汰的。
侯为贵做出了完全相反的判断,他把小灵通作为中兴通讯短期内的市场助攻产品。
他的判断依据是,中国移动可能不在乎小灵通,但是中国电信想有所建树,小灵通是一个比较快速便捷的通道。侯为贵抓住了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关系,又一次赌对了。
2002年,小灵通业务为中兴通讯贡献了22.89%的份额。
到2004年年底,小灵通用户已达6000万,基本都是UT斯达康与中兴通讯的天下。
华为以销售起家,市场占有速度快。中兴通讯以技术起家,发展相对稳健。但是到了2003年,中兴通讯年销售额达到251亿元,华为年销售额为317亿元。两家的销售额相差无几。这与侯为贵的精准判断画等号。
侯为贵懂人性,重视人性管理。在中兴通讯,员工们看到的侯为贵依旧像一个工程师,稳重,和蔼。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准确地判断了CDMA,特别是小灵通的市场。
对任正非来说,侯为贵是难对付的。
华为以销售起家,后重技术研发和专利,前者是中兴通讯的弱项,后者却同样是中兴通讯的强相。工程师出身的侯为贵更懂得技术专利的重要性。于是,双方也展开过技术专利之战,在通讯企业中,这两家都是名副其实的专利控。
在专利上,双方也没有少用心思。
2011年4月28日,华为突然宣布将以侵犯公司数据卡、LTE(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专利和商标权的名义,正式在德国、法国和匈牙利对中兴通讯提起法律诉讼。
20小时之后,中兴通讯发表反诉声明称,中兴通讯也以侵犯LTE若干重要专利的名义,在国内对华为提起法律诉讼。
侯为贵,应对任正非,从来都是如此,没让任轻松过。
几年下来,侯为贵为了抗衡华为,给中兴通讯制定了在价格上“一定要比华为低”的原则。这让华为在海外也栽了不少跟头。
中兴通讯在世界范围内低价围剿华为的行为,最终引来了欧盟对中国公司进行“三反”调查。华为也被牵连。
任正非的狠
任正非军人出身,做事出了名的果断勇敢,赌性、狠劲都十足。
和温文尔雅的侯为贵相比,任正非让员工害怕。
这样的任正非,强势,前瞻,不服输。
中兴通讯和华为在2003年,销售额差距达到历史最低。之后,华为每年都在扩大这一差距。
国内市场,在经历了CDMA和小灵通之战后,任正非不敢小视侯为贵。
2008年7月,中国电信270亿元CDMA网络招标。在这一轮的中标竞争中,任正非先发制人,华为先于中兴通讯抛出“地狱价”,甚至开始传出消息,华为设备免费。 中兴通讯则意外连连,先是受华为免费消息的影响,股价大跌,后是送标人员耽误了送标时间。背后发生了什么,不言而喻。
华为中标,成功扳回CDMA95版时的失利,市场份额占到25%。
2009年,WCDMA招标,华为技术领先,获得31%的订单。背后,是任正非卧薪尝胆,在CDMA95版失利后苦心钻研WCDMA技术的收获。
除此之外,任正非较早大魄力地开展海外市场。除了国内市场的比拼,任正非首先开拓了国际市场。
20世紀90年代中期,华为开始布局海外市场。为了达到目的,任正非大量招兵买马。2001年,重庆邮电大学电信专业一个40余人的毕业班,39人被华为招走;东南大学无线电专业30人的毕业班,25人进了华为。严格的培训、诱人的激励机制,使这些人迅速上岗开拓海外市场。到2002年,华为海外市场收入就达10.5亿元,占总营收5%左右。
在《商界》的一篇报道中,一位华为的在职高管透露了当年一项海外竞争的内幕:
2003年,在印度MTNL公司的一次竞标中,华为和中兴通讯分别通过印度本地合作伙伴同时参与了项目竞争。经过几天角逐,所有参与竞标的公司中,中兴通讯排在第二位,华为垫底,中兴通讯夺标几乎毫无悬念。最后,MTNL却出人意料地弃中兴通讯选华为。
对于这个结果,侯为贵心里很不服气,他很快找到了反击点。在MTNL的标书中有这样一行字:参与本次工程竞标的企业必须具有在世界任一地方至少20万线CDMA设备供应记录,方能参与竞标。
侯为贵欣喜若狂,华为此前在亚非拉市场拿下的项目都比较小,根本没有20万线CDMA设备供应记录。侯为贵派人准备了一份中国联通CDMA网络建设工程中标公司的统计资料,并明确标注华为不具备相关条件,意欲把华为到手的订单再抢回来。
虽然侯为贵的如意算盘最终落空,不过MTNL接到中兴通讯的材料后特意派出调查小组奔赴华为进行调查,搞得任正非大为光火。
两次巨亏定输赢
2003年,中兴通讯和华为的销售额差距历史最低。之后,每年都在跌宕变化。总趋势是,华为越来越强大,中兴通讯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
2012年,中兴通讯遭遇上市15年来的首次亏损,亏损额达28.4亿元,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4%至842.2亿元。
面对那场巨亏,中兴通讯一位高管曾说,“就像一个高速奔跑的人突然摔了一跤,疼,钻心地疼。”
侯为贵显然更不好受。为此,侯为贵组织了“扭亏”团,深刻反思,重新制定企业策略,亲自主抓内控和风控。
他对媒体说,等中兴通讯扭亏为盈,我再考虑休息。
侯为贵平时就重视人性管理,在企业遇到危难的时候,对企业领导人的敬重而生的动力瞬间凝聚起来。
2013年,财报显示,中兴通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7.8%,实现扭亏为盈。
2016年,中兴通讯再次遭遇历史巨亏,净亏损达23.6亿元,较上一年净利润减少173.49%。
致使中兴通讯“扭盈为亏”的最直接原因,是因为中兴通讯近期承认违反美国制裁伊朗的相关规定,并同意支付8.9亿美元的罚款。
但是,最根本上是,中兴通讯已经承受不住这个罚单,因为终端业务持续低迷。
与此同时,2016年华为消费者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780亿元,同比增长42%;智能手机发货量达到1.39亿台,同比增长29%,增速甚至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华为的成长来自手机业务,中兴通讯的低迷也来自手机业务。
最近几年,中兴通讯对手机的定位开始出现偏差,从前五跌到十名以后。
IDC发布2016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报告时,有一句话模糊地讲到了中兴通讯手机的销量,“中兴通讯2016年的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与2015年相比锐减了36.5%。”
面对2016年的这场巨亏,侯为贵只能叹口气了。他老了,没有和华为继续斗下去的决心和信心了。
2016年1月7日晚间中兴通讯公告称,将选举第七届董事会成员。侯为贵不在候选董事名单之列,这意味着其将不会进入最高管理层。随后,侯为贵宣布退休, “我今年就要75岁了,人生总要有不同的阶段。”
任正非比侯为贵小两岁,依旧保持着昂扬斗志。
等到任正非也退休,两个年近80岁的老人会不会坐在一起聊一聊:他们曾经作为国产通信品牌厂商,在中国市场击败了西门子、阿尔卡特、诺基亚,进入全球电信设备商前四位。
或者下盘象棋。马走日,象飞田,人生的路不过是殊途同归。(编辑/张本科)
“你们中国和印度现在发展得太快了,9%的GDP增长率,太疯狂了,所以你们中国和印度得竞争一下。”
“那美国和谁竞争啊?”没等主持人反应过来,这位中国企业家补充说,“美国是在和拉登竞争啊。”
主持人一下很尴尬。
这个反应敏锐、口才也不错的中国企业家是侯为贵,中兴集团董事长。
外界认为,国产通信厂商里,真正做到跨国规模的只有华为和中兴通讯。不过,和华为的任正非相比,同是20世纪40年代生人,在通讯行业创业,一度把中兴通讯做到国内最知名通讯企业的掌门人侯為贵,是一个温和不善言辞的人。他是国企工程师出身,信仰技术,也依赖技术。
任正非则要强势得多,他信仰专利,信仰销售,或者说他只信仰结果,一派军人作风。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这两家企业先后在深圳创业、发展。又先后走出国门,巩固行业地位,行业地位一度旗鼓相当。
任正非一度让侯为贵觉得,“不能理解”。
而侯为贵让任正非,“非常上火”。
这两个年龄相仿,风格迥异的人,从企业创始地深圳开始较量,一路较量到全国,最后较量到全球市场。两家的竞争手段里,互相诉讼,互相举报,互相骗对方,都是家常便饭。
侯为贵的精
侯为贵比任正非大两岁,比任正非早三年创业。1985年,43岁的侯为贵辞去了国企车间主任的职务,带着同车间出来的几个人跑到深圳创业,专门研究生产交换机。
侯为贵是一个人缘特别好的企业家,人们对他的印象是:温文尔雅的工程师,重技术,重研发,重人性管理。
当然,他也很聪明。他预料,中兴通讯做的事日后一定会很赚钱。他对员工们说,以后买房子一定要有车库。
他的决策也很精准。
中兴通讯和华为在业务上针锋相对。在两件事上,侯为贵表现出了比任正非更敏锐的判断。
一件是在CDMA业务的判断上。
早期的通讯设备企业对运营商的依赖非常大。中兴通讯和华为的产品销售绝大部分依赖于运营商的订单。
2001年,中国联通第一期CDMA正式招标。
在这之前,中国联通推出过一次CDMA业务,并不顺利。业务暂停后,任正非觉得,这个业务应该不会再上市了,他开始指挥华为全力研发CDMA2000版,一个比之前中国联通推出的CDMA95版更强的版本。而侯为贵则让中兴通讯继续全力研发95版的业务升级。他们都在等待这次机会。
结果,中国联通的这次招标业务对准的是原来版本的加强版,中兴通讯完全对标,中标了10个省份共7.5%的份额。紧接着,2002年11月底联通CDMA二期建设招标中,中兴通讯又获得了12个省份总额为15.7亿元的一类主设备采购合同。
华为颗粒无收。
还有一件是在小灵通业务的判断上。
小灵通业务传到国内,主动权依旧在运营商手中,在运营商的政策不明朗之前,设备商只能靠运气。
任正非判断,小灵通简单落伍,不久就会被淘汰的。
侯为贵做出了完全相反的判断,他把小灵通作为中兴通讯短期内的市场助攻产品。
他的判断依据是,中国移动可能不在乎小灵通,但是中国电信想有所建树,小灵通是一个比较快速便捷的通道。侯为贵抓住了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关系,又一次赌对了。
2002年,小灵通业务为中兴通讯贡献了22.89%的份额。
到2004年年底,小灵通用户已达6000万,基本都是UT斯达康与中兴通讯的天下。
华为以销售起家,市场占有速度快。中兴通讯以技术起家,发展相对稳健。但是到了2003年,中兴通讯年销售额达到251亿元,华为年销售额为317亿元。两家的销售额相差无几。这与侯为贵的精准判断画等号。
侯为贵懂人性,重视人性管理。在中兴通讯,员工们看到的侯为贵依旧像一个工程师,稳重,和蔼。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准确地判断了CDMA,特别是小灵通的市场。
对任正非来说,侯为贵是难对付的。
华为以销售起家,后重技术研发和专利,前者是中兴通讯的弱项,后者却同样是中兴通讯的强相。工程师出身的侯为贵更懂得技术专利的重要性。于是,双方也展开过技术专利之战,在通讯企业中,这两家都是名副其实的专利控。
在专利上,双方也没有少用心思。
2011年4月28日,华为突然宣布将以侵犯公司数据卡、LTE(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专利和商标权的名义,正式在德国、法国和匈牙利对中兴通讯提起法律诉讼。
20小时之后,中兴通讯发表反诉声明称,中兴通讯也以侵犯LTE若干重要专利的名义,在国内对华为提起法律诉讼。
侯为贵,应对任正非,从来都是如此,没让任轻松过。
几年下来,侯为贵为了抗衡华为,给中兴通讯制定了在价格上“一定要比华为低”的原则。这让华为在海外也栽了不少跟头。
中兴通讯在世界范围内低价围剿华为的行为,最终引来了欧盟对中国公司进行“三反”调查。华为也被牵连。
任正非的狠
任正非军人出身,做事出了名的果断勇敢,赌性、狠劲都十足。
和温文尔雅的侯为贵相比,任正非让员工害怕。
这样的任正非,强势,前瞻,不服输。
中兴通讯和华为在2003年,销售额差距达到历史最低。之后,华为每年都在扩大这一差距。
国内市场,在经历了CDMA和小灵通之战后,任正非不敢小视侯为贵。
2008年7月,中国电信270亿元CDMA网络招标。在这一轮的中标竞争中,任正非先发制人,华为先于中兴通讯抛出“地狱价”,甚至开始传出消息,华为设备免费。 中兴通讯则意外连连,先是受华为免费消息的影响,股价大跌,后是送标人员耽误了送标时间。背后发生了什么,不言而喻。
华为中标,成功扳回CDMA95版时的失利,市场份额占到25%。
2009年,WCDMA招标,华为技术领先,获得31%的订单。背后,是任正非卧薪尝胆,在CDMA95版失利后苦心钻研WCDMA技术的收获。
除此之外,任正非较早大魄力地开展海外市场。除了国内市场的比拼,任正非首先开拓了国际市场。
20世紀90年代中期,华为开始布局海外市场。为了达到目的,任正非大量招兵买马。2001年,重庆邮电大学电信专业一个40余人的毕业班,39人被华为招走;东南大学无线电专业30人的毕业班,25人进了华为。严格的培训、诱人的激励机制,使这些人迅速上岗开拓海外市场。到2002年,华为海外市场收入就达10.5亿元,占总营收5%左右。
在《商界》的一篇报道中,一位华为的在职高管透露了当年一项海外竞争的内幕:
2003年,在印度MTNL公司的一次竞标中,华为和中兴通讯分别通过印度本地合作伙伴同时参与了项目竞争。经过几天角逐,所有参与竞标的公司中,中兴通讯排在第二位,华为垫底,中兴通讯夺标几乎毫无悬念。最后,MTNL却出人意料地弃中兴通讯选华为。
对于这个结果,侯为贵心里很不服气,他很快找到了反击点。在MTNL的标书中有这样一行字:参与本次工程竞标的企业必须具有在世界任一地方至少20万线CDMA设备供应记录,方能参与竞标。
侯为贵欣喜若狂,华为此前在亚非拉市场拿下的项目都比较小,根本没有20万线CDMA设备供应记录。侯为贵派人准备了一份中国联通CDMA网络建设工程中标公司的统计资料,并明确标注华为不具备相关条件,意欲把华为到手的订单再抢回来。
虽然侯为贵的如意算盘最终落空,不过MTNL接到中兴通讯的材料后特意派出调查小组奔赴华为进行调查,搞得任正非大为光火。
两次巨亏定输赢
2003年,中兴通讯和华为的销售额差距历史最低。之后,每年都在跌宕变化。总趋势是,华为越来越强大,中兴通讯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
2012年,中兴通讯遭遇上市15年来的首次亏损,亏损额达28.4亿元,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4%至842.2亿元。
面对那场巨亏,中兴通讯一位高管曾说,“就像一个高速奔跑的人突然摔了一跤,疼,钻心地疼。”
侯为贵显然更不好受。为此,侯为贵组织了“扭亏”团,深刻反思,重新制定企业策略,亲自主抓内控和风控。
他对媒体说,等中兴通讯扭亏为盈,我再考虑休息。
侯为贵平时就重视人性管理,在企业遇到危难的时候,对企业领导人的敬重而生的动力瞬间凝聚起来。
2013年,财报显示,中兴通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7.8%,实现扭亏为盈。
2016年,中兴通讯再次遭遇历史巨亏,净亏损达23.6亿元,较上一年净利润减少173.49%。
致使中兴通讯“扭盈为亏”的最直接原因,是因为中兴通讯近期承认违反美国制裁伊朗的相关规定,并同意支付8.9亿美元的罚款。
但是,最根本上是,中兴通讯已经承受不住这个罚单,因为终端业务持续低迷。
与此同时,2016年华为消费者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780亿元,同比增长42%;智能手机发货量达到1.39亿台,同比增长29%,增速甚至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华为的成长来自手机业务,中兴通讯的低迷也来自手机业务。
最近几年,中兴通讯对手机的定位开始出现偏差,从前五跌到十名以后。
IDC发布2016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报告时,有一句话模糊地讲到了中兴通讯手机的销量,“中兴通讯2016年的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与2015年相比锐减了36.5%。”
面对2016年的这场巨亏,侯为贵只能叹口气了。他老了,没有和华为继续斗下去的决心和信心了。
2016年1月7日晚间中兴通讯公告称,将选举第七届董事会成员。侯为贵不在候选董事名单之列,这意味着其将不会进入最高管理层。随后,侯为贵宣布退休, “我今年就要75岁了,人生总要有不同的阶段。”
任正非比侯为贵小两岁,依旧保持着昂扬斗志。
等到任正非也退休,两个年近80岁的老人会不会坐在一起聊一聊:他们曾经作为国产通信品牌厂商,在中国市场击败了西门子、阿尔卡特、诺基亚,进入全球电信设备商前四位。
或者下盘象棋。马走日,象飞田,人生的路不过是殊途同归。(编辑/张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