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梅:我与土地有个约会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ige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本身蕴含的治愈力量,让我很乐观。
  继承了母亲的拼劲
  全国妇联“女性之声”网站于2017年10月15日正式开通上线,江苏省淮安市棉花庄镇农民李建梅作为嘉宾代表。在开通仪式上分享了对于“女性之声”的期待与祝福。从北京回到家后,李建梅开始认真思考农业与互联网的关系,她有了新的目标:把产品挂到网上,卖向全国甚至世界。
  除了农民,李建梅还有一个身份:武梅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1988年,18岁的李建梅中学毕业,为了给母亲帮忙,中断了学业,跟随母亲回乡务农。
  李建梅的母亲刘桂兰是老一辈的三八红旗手和劳模。上世纪80年代,政府动员开展辣椒制种生产,大家都不敢报名,生性大胆的刘桂兰,靠着种山芋攒下的3000元,第一个报了名。灌溉缺水,刘桂兰一根扁担两只桶,从水塘到大棚,一天来回60趟。育种缺技术,刘桂兰请来技术员,拜师学艺。当年,五分地大棚,刘桂兰净赚2000元。在她的带动下,11户家庭从事了辣椒制种。为了培育辣椒新品种,刘桂兰和丈夫做了上千次“亲本”组合试验,成功培育出“绿源1号”等十多个辣椒新品种,畅销国内19个省。她带出的30名徒弟,陆续走上了辣椒制种的富裕路。
  母亲敢闯会干的拼劲,在李建梅心里扎下了根。最初,她跟在母亲身后,看母亲怎么做。看多了,她开始自己钻研、学习、实践。1990年,勤快爽朗的李建梅认识了憨厚朴实的苏北小伙金士武,两人喜结连理,并立志一起在家乡土地上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做土地大学的女状元
  婚后第五年,就在种植事业前景一片大好时,与李建梅合作多年的某公司突然取消合约。原来,对方放弃合作的原因是自己的产品落后,生产季节晚。李建梅开始实施三步走战略:调研,技术武装,大棚改造。
  他们培育的新品辣椒种子获得市场的高度认可,客户纷至沓来。就在李建梅的事业达到一个高峰时,新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缺乏。经过深思熟虑,她决心调整种植结构,开始种植蔬菜。临近村庄40岁以上的村民,很多都被李建梅动员加入了蔬菜种植队伍。
  优质高产的辣椒、口味纯正的西红柿、皮色鲜亮的茄子……抱着“要种就种最美味食材”的初心,李建梅摸索起绿色农产品种植方法。1998年,李建梅夫妻决定把广受欢迎的西瓜纳入自家种植品种。为此,他们拜访上海、浙江的师傅,按照有机管理种植。“虽然没考上大学,但我立志要做土地大学的女状元。”回忆那段与技术死磕的时光,李建梅笑着说。
  他们的西瓜一上市便大受欢迎。为了纪念夫妻共同创业,他们将西瓜取名“武梅”,分别取自夫妻二人名字最后一个字。
  就在事业蒸蒸日上时,2009年,一场冰雨几乎把李建梅夫妻多年来的心血毁于一旦。几百亩钢结构的大棚被压趴,瓜苗全部被冻死。李建梅和丈夫来不及悲伤,立即补救,通过贷款、借款、赊账,重新育苗,挽回了损失。“土地本身蕴含的治愈力量,让我很乐观,遇到困难就会积极去克服。”李建梅说。
  “幸福快车”创业传承
  2008年,在李建梅的技术支持和资金帮扶下,村民刘晓琴开始种植大棚蔬菜。如今,她的农场初具规模,占地百余亩的大棚,每年可以为她带来数十萬元的收入。2016年,她的30亩大棚基地,被评为“省级家庭农场”。
  在自家逐渐富裕时,李建梅开始帮助周围困难的村邻,一作技术指导,二来无偿提供资金,三是原种供给,四是帮助销售产品。为此,李建梅于2009年成立了武梅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立志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合作社现有社员50户,已流转土地1300多亩,年实现利润500多万元,社员户均增收4万元以上,实现了栽培技术、产、供、销于一体,注册了“军田村”辣椒商标和“武梅”牌西瓜商标。武梅牌商标2010年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12年合作社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设立了检测室,做好农产品准出制度。合作社还于2014年获得淮安市知名商标和著名商标荣誉称号,2016年获得“绿色食品”证书。李建梅还在中心市区设立了农副产品平价直销店。
  李建梅帮助了周边很多弱势群体。工人刘秀珍儿子瘫痪,9年里,李建梅每天多付她10元。一个工人曾因打架入狱7年,出狱之后没有手艺,没有经济收入,2013年,李建梅让他跟着学种地;2014年李建梅和丈夫送给他10亩建好的大棚,当年他便获得十几万元收入。对五里镇困难户金士兵,李建梅不但收他为徒,帮他偿还了5万元外债,还送给他1l亩大棚,现在金士兵已经成为蔬菜种植能手,扩种了40亩大棚。合作社成立以来,李建梅带动本村及周边农民致富250户,带动600多名留守女工从业。
  李建梅先后成为2014年全国三八红旗手、2015年江苏带头致富优秀企业家等。如今,李建梅忙里偷闲地学起电脑,准备进军电商。而李建梅的女儿金婷婷,也主动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投入到土地淘金的生活中去,成立了自己的家庭农场——“幸福快车”,延续一家几代人接力式的创业模式。
  对未来,李建梅信心满满:“农村是个大舞台,只要胸怀大志,抓住机遇,胆识与学识相辅,铁心和恒心共存,就能创造财富。”
  编辑 泡芙gegepretty.1@163.com
其他文献
女儿离世,处境尴尬  2014年5月7日,北京朝阳区一处别墅里笼罩着悲痛愁云。两天前,这幢别墅的男主人高成业的妻子杨露,因乳腺癌不幸离世。临终前,杨露叮嘱丈夫:“我妈无依无靠,希望你善待她。”高成业含泪承诺:“我会背负起她的晚年。”杨母耿焕香悲痛欲绝。  耿焕香时年57岁,四川资阳人。女儿杨露读高中时,她与丈夫离婚,母女俩相依为命。2007年,高成业和杨露的儿子高宇降生,耿焕香从资阳化工厂内退,来
期刊
作为享誉全球的时尚品牌,古驰(GUCCI)以奢华、性感、现代被欧洲王室成员和众多大牌明星青睐,尽管如今的古驰已脱离了古驰家族,但创造了这个时尚帝国的阿尔多·古驰仍将被写入历史,连同陪伴他走过辉煌与衰落的爱人布鲁娜·帕隆博。  推开古驰的门,她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1956年4月的一个清爽早晨,18岁的布鲁娜·帕隆博推开了位于罗马康多提大道21号的古驰分店的门,她是来面试的。父亲早逝,母亲靠做缝纫维持
期刊
司机得信任  今年33岁的张志城,是吉林省长春市一家出租车公司的出租车司机。2016年12月一个寒冷的夜晚,他在长春市吉祥宾馆门口等客人,11点半左右,上来一个时尚靓丽的年轻女孩。女孩喝了不少酒,一直打电话,而且和电话那端的人起了争执。她要去的地方是龙泰小区,然而,快到目的地时,她突然痛苦地说:“师傅,我一直肚子疼,你能不能送我去醫院?”  张志城发现女孩因疼痛满头大汗,马上载她前往吉大医院。女孩
期刊
《岡仁波齐》是今年电影中的大热门,亦是大冷门。  热门,是相关讨论太多,导演张扬、西藏朝圣、修行,任何一个话题,都可以挑起波澜。冷门,是用心欣赏、理解它的人太少,影院观众寥寥便是佐证。  电影中,普拉村村民尼玛扎堆,为完成父亲遗愿,帮叔叔实现人生梦想,决定陪叔叔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  小村里,很多人加入了朝圣队伍。其中有即将临盆的孕妇、家中祸事不断的村民、自觉罪孽深重的屠夫、身体残疾的少年。
期刊
费尽心机难证芳心  今年28岁的骆海斌是福建罗源县人,在福建晋江一家著名台资企业任部门主管。虽然长相一般,但他头脑灵活,心气颇高,一心想找个漂亮又有气质的女朋友。  2016年3月,卢芳菲进入骆海斌所在的公司做文员。时年24岁的卢芳菲,与骆海斌是老乡,个子高挑,模样清丽,初次见面,就让骆海斌心里一动。此后,他经常以老乡的身份接近卢芳菲,以老乡聚会的名义带卢芳菲游玩。  卢芳菲刚进公司,对骆海斌的热
期刊
年少的时候我曾无数次预想过自己30岁以后的样子,或者像张爱玲那样淡然而清苦,或者像杜拉斯那样绝望却浪漫,再或者像亦舒笔下的人物那样理性干练。  有一段时间,我确实以为自己做到了,经济上的独立让我充满力量。30岁之前,我越走越远,骄傲地在朋友圈宣称: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终于成为了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令人惋惜的是,这种优越感没有持续太久。从某个时候开始,我的战袍由吊带裙换成了白衬衣,战场由大千
期刊
科幻不是必需品,但它可以带你去遥远的未来和过去,你会有另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  大长腿、迷你裙、炫彩美甲——如果看过美剧《生活大爆炸》,你会觉得,80后姬少亭,就是书呆子科幻迷们心中的甜心公主。  实际上,她体内却有“洪荒之力”。作为“未来局局长”,她管理着未来事,推动着中国的科幻事业。  趣聚原理。有趣的灵魂总会相聚  对科幻的热爱,姬少亭是从9岁开始的。那会儿,爸爸给她买来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
期刊
缓慢的收获总是迷人,且影响深远的。  苏艳雯是国内唯一一个着重为心智障碍儿童提供性教育的公益组织“爱·成长”的老师。工作七年,其中的辛酸与甘甜,都是孤独而漫长的修炼。  试图弥合缝隙。教会他们拒绝与反抗  2009年,广州女孩苏艳雯读大学四年级,美国北新英格兰区的計划生育协会公众教育员格兰·昆特到校进行性教育授课培训。这个身形瘦削、表情夸张的美国老头儿,将A4纸裁成四份发给学生,让他们把关于性的疑
期刊
比得到自由更重要的,是拥有追逐自由的能力。  电影中的演绎。只反映了她的一个侧面  在昆仑山北坡羌塘高原的西北部,有一片广袤的无人区。据说,那是地球上除了南北两极以外,人类无法生存的第三极,是著名的生命禁区。现实生活中,旅行家杨柳松孤身闯过了这片禁区,成为人类历史上徒步穿越羌塘无人区的第一人(详见《莫愁·天下男人》2018年02月《77天穿越大羌塘无人区》)。这段经历被导演赵汉唐拍成了电影《七十七
期刊
娜丽·布莱(1864年-1922年),美国记者,“隐密采访”先驱,第一位只身环游世界的女性。  1887年,一个漂亮的美国女孩,连续几天又哭又叫,举止疯癫,邻居不得不报警。医生确定她“毫无疑问是疯了”,把她送进了精神病院。  十天后,《纽约世界报》的律师安排了她的出院事宜。随后,署名娜丽·布莱的《疯人院十日》系列报道公开发表:无情的医生对病人施以锁喉、殴打和骚扰;护士心狠手辣,强制病人食用腐烂的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