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理兼容进谏辞 赤诚感人爱国心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meiy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势造英雄”这句话正确与否暂不考究,但是,战国——这一弱肉强食的兼并战争络绎不绝的特殊时代使许多杰出人物脱颖而出确是事实。《触龙说赵太后》中的触龙就是这样一位大智大勇之人。
  《触龙说赵太后》是《战国策》中的名篇,叙述了触龙说服赵太后,让她同意其幼子长安君“质齐”的过程,塑造了触龙这一鲜明的形象。
  第一段寥寥数语,就交代了触龙说赵太后的起因、背景。当时,“秦急攻赵”,赵向齐求援,而齐要求赵太后最小、也最疼爱的儿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才肯出兵救赵,赵太后自然不愿意。一个“急”字,写尽了秦兵压境、赵国危在旦夕的情景,同时也说明要解赵国之围,只有齐国出兵救赵这一条路可走。但是,赵太后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她溺爱幼子,自然不愿他做人质,出现了“大臣强谏”而太后怒的局面。这就为触龙的出场埋下了伏笔。同时,这里也是反衬手法的運用,更能体现出触龙略胜群臣一筹:在群臣都不敢进谏的情况下,触龙敢于去“批逆鳞”,说明了他的“勇”,在群臣强谏都失败的情况下,他最终说服了太后,拯救了国家,说明了他的“智”。他的大智大勇体现在他说服太后的过程中。
  触龙的整个说理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逐层深入,一步一步进入问题的实质,最终达到了目的。第一层次,可以说是“投石问路”。触龙是为长安君“质齐”而来,他和赵太后都心知肚明,太后也是心存戒备,作好了准备应对他。但他避实就虚,意在次而先言彼,只字不提长安君,开口闭口都是关心太后身体健康的话,让太后有怒却不好发。这正是他的聪明之处,他紧紧抓住赵太后的心理特点,知道她作为一个白发老人,不但溺爱幼子,同时也希望别人关心自己的饮食起居,所以就投其所好,使得“太后之色少解”,轻而易举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几句简单的问候起到了再多的大道理也无法相比的作用,触龙的聪明由此可见一斑。
  第二个层次,触龙为了引诱赵太后涉及实质性问题,他先说自己亦疼爱幼子,这就和赵太后取得了心理上的共鸣,使其不但对自己所谈的话题产生了兴趣,好奇的问“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而且解除了对自己的戒备心理,最终笑曰“妇人异甚”,承认自己确实溺爱幼子。这样,赵太后开始陷入被动,触龙为自己的最终成功打开了第二道“关”。
  第三个层次,触龙欲言此而先言彼。尽管赵太后已近“笑曰”,已经承认自己溺爱幼子,但触龙仍然没有急于求成,立刻谈及长安君的问题,而是先说赵太后爱燕后胜过长安君,“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在太后不认同的情况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这也是趁机向太后申明怎样做才是真正“爱子”。对于这些事实,太后无言以对,只好承认自己对燕后确实是“计深远”(太后曰:“然。”)。这样,触龙就进一步抓住谈话的主动权,使赵太后身不由己地跟着他进入了实质性问题的探讨。
  第四个层次,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成败在此一举,稍有不慎,前面的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这时,触龙绕了一个更大的圈子:远远跳开燕后长安君,而去谈论诸侯子孙不能相继为王的问题。到此,赵太后已完全陷入被动,紧接着,触龙“穷追不舍”,说明诸侯王孙不能相继为王,是长期养尊处优造成的,“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并提及赵太后溺爱幼子将会产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言外之意,赵太后如果想要长安君日后能够“自托于赵”,必须现在“令有功于国”,也就是为其“计深远”。赵太后虽然溺爱幼子,但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她毕竟是通大理、晓大义的。经过触龙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shuì)说(shuō),她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不但对长安君不利,而且会危及国家社稷,于是幡然醒悟,答应触龙“诺,恣君之所使之”。至此,触龙说赵太后取得了圆满成功,长安君“质于齐,齐兵乃出”,解了社稷之危。
  虽然不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却也是针锋相对,甚至可以说是杀机四伏,因为触龙面对的是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她拥有绝对的生杀予夺大权,而且他是反其意而行之,一不留神,就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在这场看似平静、实则艰险万分的斗争中,触龙凭着自己的智慧,解救了国家危亡。他的言辞虽委婉却能击中要害,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使一个机智、爱国的老臣形象跃然纸上。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化进军,计划生育国策等影响,农村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少,形成了现在的每个班十多人的小班教育.学校认真落实市教体局关于推进小班化教育的文件精神,創设优质小班化教学环境,在这样的小班学情下,研究如何改进课堂写字,如何借力与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更好地指导学生写好字……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虽说现在是信息社会,智能手机电脑充斥着我们的眼球,但写字仍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
期刊
烟台市语文教研员杨振贤先生认为“语文学习的瓶颈”在于:忽视学科特点,忽视思维训练,忽视课外阅读,忽视文化浸润。  这让我深深反思,为什么我们教给学生那么多的“套路”,学生仍然答不好语文题?我深深地感受到以学生为主体,从重视技术层面的训练转为重视能力方面的提升 ——本色语文,尤为重要。  什么是本色语文?全国优秀教师黄厚江教师的阐述非常精辟:本色语文,就是必须把语文当作语文教,就是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期刊
古典诗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承载了我国三千年来的文化辉煌,然而,在二十一世纪的网络时代的今天,人们更多的注重实效性和功用新,大部分高中学生在有限的古典诗词教学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都不高,兴趣不浓,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大多只停留在背诵、默写的层面上,平时考试得分率也很低,就更不要谈鉴赏古典诗词的美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怎样才能搞好高中古典诗词的教学,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呢?  在此,本人结合多年
期刊
中学课本中的古诗文,都是一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精品,可以说“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之振。”正确的朗读,既可以领略古诗文表达的优美,绚丽的文采,又具有培养自己的语感,提高理解文意的作用,而且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提高思想素养,陶冶美好的情操。  那怎样才算正确地朗读古诗文呢?就是要读准确,包含字音要准确,断句要恰当,突出重点,读准重音,表情达意要有分寸。  由于古诗文与白话文的差别,恰当的断句是正
期刊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教学的要求变化也很快。信息技术课标指出:“要改变过去那种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脑,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新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采用新的学习方式,而作为教师相应的要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投入到新课改中去。那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何种学习方式呢?通过学
期刊
汉字是一种文化存在,汉字的书写实质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种形式。小学阶段是写好汉字的重要阶段,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大部分孩子不尽如人意的汉字书写,以及作业中找不完的错别字。汉字书写作为一种集教育、训练、艺术和审美实践为一体的活动,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应特别注意发挥汉字书写的审美功能,以使学生形成健康、优雅的审美情趣,并促进学生书写能力的提高,使汉字教学永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开掘
期刊
吟王之涣的《凉州词》时,我与不少人有着同样的感觉,那就是此诗有着明显的地理错误。据现代考古资料证明黄河远离玉门关,玉门关地势平坦也无“万仞山”。难道是千年錯误?查过许多资料后,有人找出证据证明古人传抄诗文出了错了。因草书形近的缘故“沙”抄为“河”,“直”抄为“远”。读“黄沙直上白云间”,似有写实的味道,那“一片孤城万仞山”又错在哪里?唐诗有“沙”“直”二字诗句也不少,单单王之涣的《凉州词》有如此争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把“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列在阅读目标的第一条,充分说明了诵读的重要性。  诵读,在我国源远流长,这与我国文化的内在特质有很大关系。我国是诗的国度,诗一经产生其地位就极为尊崇,且历代相传, 日益规整。从诗三百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毛泽东的诗词,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展现着我们民族文化的底蕴和精髓。与这种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相对的是我国语言的诗化特点。谴词用句精当
期刊
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在西方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在中国还是刚刚起步。当前,新课程实施中的合作学习问题,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语文选修课的实施为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舞台,合作学习在选修课中的意义重大。  教育的现实问题阻碍了合作学习理论的推广,理由有如下几点:l.中国的大班教学给合作学习带来的困难。2
期刊
一、《荷塘月色》鉴赏  誉满文苑的《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之一,是高中必学的一篇传统篇目。本文语言清新朴实,娓娓谈来,如叙家常,倍觉亲切。其中巧妙的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生动形象,像是一颗颗明星,熠熠照人,使满篇生辉,又不露丝毫雕琢的痕迹,确实是大家手笔。这篇散文给读者打开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卷,展现了一个虚幻又美妙的境界。  这篇文章写于一九二七年七月,当时,全国一片白色恐怖,朱自清和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