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不容忽略“眼神”的力量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ua7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位家长可能都不会对以下场景感到陌生:朋友要来家里做客,登门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可家里还是一团糟。孩子的玩具散落在地,午餐的锅碗瓢盆还没来得及清理,洗衣机里面的衣服还没有晒起来,而孩子正在专心致志地打电子游戏。于是我们一边焦头烂额地在厨房洗碗,一边对孩子大声呵责:“赶快去换衣服,不要穿着睡衣迎接客人!”孩子在遥远的书房回应了一句:“好!”
  等我们好不容易收拾干净了厨房要去整理卧室,披头散发、心急如焚地经过书房时,却看到孩子还是穿着睡衣在打游戏,于是我们一边匆忙走过,一边再次大喊:“赶紧去换衣服,客人就要来了。”孩子在我们匆匆走过的同时又答应了一句:“好!”但当我们终于满头大汗地收拾好卧室,要去晾衣服的时候,发现孩子竟然还是穿着睡衣在打游戏。于是一场家庭战争正式开始……我们最终气鼓鼓地迎接了客人的到来。


“眼神”沟通为何重要?


  很多家长会说:“我们家就是这样,孩子为什么这么不听话呢?”“孩子不听话”可能与“无效沟通”有关,而善用“眼神”的力量,则会让亲子沟通变得顺畅,事半功倍。
  眼神的沟通有这么重要吗?当然。科学研究显示,两个人在进行眼神交流时,会有一种约定感,这种约定感会让说出的话更有说服力,更有助于约定的达成。在我们的沟通交流中所接受的信息有一半以上来自肢体语言,四分之一来自语气,而来自字面的信息少之又少。
  回想上述案例的情景,当家长一边在另一个房间做其他事情,一边对孩子发出命令的时候,孩子能够接收到的有效信息就会降低,无效的信息仿佛在向孩子传递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这件事情并不重要,我的态度并不认真。”而孩子会接收到这个信号,并作出“我可以再磨蹭一会儿”的判断。
  从常识上说,孩子玩耍得正起劲的时候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他们答应的“好”可能只是为了让我们闭嘴,不要打扰他,没有真正地注意到我们到底在要求些什么。但是如果我们走到孩子面前并呼唤了他,在与孩子进行肢体及眼神交流后再说出我们的要求,则可以迫使他停下手头的事情,认真地听我们说话并理解我们的要求。

“眼神”沟通的技巧

◎ 沟通时不能分神,还要学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眼神的沟通非常重要。想要沟通事半功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呼唤他的名字,站在他面前明确地告诉他:“宝贝,看着我。”然后,我们再开始说想说的话。以刚才的场景为例,我们可以在繁忙的家务中抽一分钟的时间,站到孩子跟前对他说:“宝贝,把游戏暂停一下,看着我。”等他做到了再对他说:“现在去把衣服换好,客人马上就要来了。”你会发现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只需要花一点点时间和精力完成眼神的沟通,就可以为自己节省出重复命令的时间,拥有一个听话的孩子和一个美好的心情,这不是很值得吗?

◎ 在我们对孩子提出要求后,站在他的旁边看着他


  另外一个运用“眼神”沟通的技巧是:家长在对孩子提出要求后什么都不需要做,只是站在旁边看着他20秒左右,通过眼神给他一点压力。想象一下,如果在我们工作的时候有个人站在旁边看着自己,我们是不是也会因为感受到压力而更加卖力干活呢?孩子也是如此。当我们告诉孩子“把衣服换好,客人马上就要来了”之后,别急于立刻走开,站在他身边看着他,再看看衣服,仅需十几秒,孩子就可能放下手中的游戏。“眼神”给予的压力不同于大吼大叫、逼迫孩子的方式,不需要把矛盾激化就可以获得良好的結果。

◎ 善用“眼神”,机智应变


  如果我们之前一直忽略了在与孩子的沟通中眼神的作用,突然使用上述方法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孩子可能会感受到家长行为的变化从而感觉很不自在,于是问我们:“你为什么看着我?”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温柔地笑一笑不回答他,也可以说:“没什么,就是想看看你。”这样就足够了。孩子在感受到压力的同时,还会很快地意识到,想要摆脱我们的纠缠,最好的办法就是乖乖按要求行事。当然,孩子也可能在认真听完我们的要求后直接进入一种抗拒的状态,对我们说“不要”。这个时候不要慌乱,仍然站在那里什么都不做,只是看着他就好,只要孩子发现我们不打算离开,大多会一脸不情愿地按照我们的要求行事。
  眼神交流就是有着这样的作用。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眼神可以透露出威严,正如学校中的教师可以通过眼神来震慑学生。利用眼神的优势在于:教师可以实现在维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所以眼神交流也是教师常用的实用且有效的交流方式;另外,眼神中还可以透露出支持、关爱、鼓励。有时,一个无声的眼神比有声的语言更让人感觉温暖。
  人类解读眼神的天赋是与生俱来的。出生数天的婴儿就能区分出别人的眼神是否注意着自己,4个月大的婴儿便可以区分直视和游移的眼神,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越发能感受到“眼神”透露出的深层含义。
  孩子不听话不一定要大动干戈,只要我们懂得技巧,有时一个眼神就可以让一切自然而然地发生。
其他文献
“共情疲劳”(CompassionFatigue,CF)一词最早出现在国外学者约翰逊(1992)的一份护土工作疲倦的研究当中,其后创伤学家菲格利(1995)在自己的研究中首次对共情疲劳进行了阐释:共情疲劳即照护者在对患者共情的前提下间接接触创伤性事件,导致其共情能力降低而出现的身心不适。  那么,只要我们不从事此类职业,就不会“共情疲劳”了吗?  其实不然。我举一个简单例子:你的一位朋友找你倾诉负
期刊
今天,我接待了一对母子来访者。  26岁的儿子英俊潇洒,工作也很体面,却一直没有女朋友,也没有结婚的打算。同龄的伙伴都开始谈婚论嫁了,他还天天围着妈妈转,让他相亲他也不去,闲暇时间都待在家里,不出门社交。他的母亲对此很着急,怀疑他是心理出了问题。  交流中,我得知男孩是独生子,母乳喂养到4岁才断奶,这已经算断奶相当晚了。可是断奶后,他坚决不放弃妈妈的乳房,每晚必须跟妈妈睡,两只小手抓住乳房不放,上
期刊
每逢毕业季,心理咨询室里总少不了毕业生的身影,他们带着各种各样的烦恼而来,有的对于前途非常迷茫,不知何去何从;有的为学业着急,部分学科还未能修习通过,或毕业论文带来莫大压力;也有的为求职来回奔波,却迟迟没有得到满意的工作机會;更有恋爱中的情侣,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现实,为爱情的结局忧心忡忡;还有的迫于家庭经济压力,难以随心做出自己的理想选择,而感到万般无奈……  这种种问题,让临近毕业的他们心神不宁
期刊
宇涵夫妇结婚三年了,一直没有孩子,到医院检查,各项指标都显示两个人没有器质性的问题,在朋友推荐下,来到了心理诊室。心理困扰为什么越想怀孕越不怀孕呢?  小夫妻俩非常坦诚地告诉我他们结婚三年了,到现在还没有孩子。  “为什么没有孩子呢?是计划生育主动不要孩子吗?”  “其实我现在很想要孩子的。但是我们两个的夫妻性生活很少。我的心思好像都放在了工作上。为了经营店面我们起早贪黑,每天回到家里我都感觉很累
期刊
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安全事故的发生,令人震惊、令人扼腕叹息。我们大多数人对极限运动知之甚少,所以事故发生后很多人都会在心痛之余不禁疑惑:“为什么不停赛?”“为什么不退赛?”让我们将视角偏重于个体心理,通过几个概念,尝试探讨高风险运动中人们行为背后的微心理动因,从而提示我们在健身的过程中做好自我保护。心理预警  心理预警是个体因环境对自身生理和心理安全产生威胁的敏锐感觉,是一种自我安全的自主警告,它
期刊
冯某,男性,44岁,以前身体很健康.最近一段时间家人发现冯某的心情突然变得很差,时有哭泣,话变得很少,不跟家人交流,即便说起话来也颠三倒四、不着边际,冯某称有人跟踪自己、监控自己,凭空听到有人跟自己说话,自言自语,家属便带其到我院门诊就诊.rn冯某是得了抑郁症吗?还是精神分裂?在我的反复询问下,发现冯某有长期喝酒的情况,他从2000年左右便开始饮酒,起初只是朋友聚会时喝,常常喝醉,但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
期刊
自新冠疫情以来,厌学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不论是新闻对“儿子厌学被爸爸送到工地”等的报道,还是中国心理学会婚姻家庭心理与咨询专业委员会的“应对厌学拒学”专题论坛,都提示厌学拒学已然成为摆在家庭、学校和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  厌学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比较容易发现的是学校的原因(如班级授课制)、家庭的原因(如家庭冲突)、社会的原因(如升学压力)和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原因(如先天个性特点)等。但在厌学居家
期刊
之前我们拎着东西去病人家慰问,人家连门都不给开。现在可不一样了。  病人会特别开心地追着我们问:“康复活动什么时候还有啊?”“有活动的话一定记得联系我啊!”  家属说:“最让我感动的是我父亲的脸上终于有笑容了,愿意出门了。”“孩子不再无理取闹了,不再给家里添乱了。”“让我们这些绝望的家庭能够有一丝喘息的机会,不让我们时时刻刻处在恐惧中。这不是说花多少钱能解决的。有医生在,就有安稳。”  病友之间说
期刊
同事小美買了一条新裙子,我看到后夸裙子好看,她只是平淡地说了句:“是吗?我也这么觉得。”然后深深地叹了口气。  我感到奇怪,便问她为何叹气。  她回答说:“我很喜欢这条裙子。但从付款后到我今天穿上身,我一直被强烈的愧疚感包围着。”  我很疑惑:“买到喜欢的裙子,难道不该开心吗?你怎么还愧疚上了?”  小美摇摇头说:“我也不知道,最近我只要花了钱都会觉得很愧疚,觉得自己不配得到这些东西。”我意识到这
期刊
自2018年起,国家设立了“中国医师节”,定为每年的8月19日.提起医师,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治病救人的临床医师,但自新冠疫情暴发,公共卫生医师开始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每当一个地区出现疫情,除了临床医师救治患者外,公共卫生医师也会在第一时间冲锋陷阵,进驻疫区采集样本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然而,这只是他们工作中很小的一个方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