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遇上共同富裕:普惠金融新答卷

来源 :中国农村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9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当前,推动共同富裕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动力.2021年8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
其他文献
依托首都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市情,践行“两山理念”,近年来京郊旅游产业实现大发展.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11月地方统计项目信息,北京市10个远郊区中已有乡村民宿经营主体1000余家.但与此同时,发展缺资金、经营风险大等难题仍在制约京郊乡村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北京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农担公司)作为政策性担保机构,坚守服务“三农”初心,运用市场化手段,促进政策集成、资金聚集,撬动金融资本注入产业发展,支持盘活乡村资源.
期刊
银保监会2022年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对依法监管的科技支撑,提高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2022年1月26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一系列监管动态预示着2022年银行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进程将揭开新的篇章.在当前监管工作形势下,监管数字化转型已成为破解各类监管难题的重要途径.
期刊
“十四五”时期,随着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增长的底层逻辑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改变.2021年四季度,经济增长压力较大,短期内宏观政策重心重回“六稳”“六保”.rn2022年的关键词是增长动力从出口主驱动切换到“科技赋能+消费反弹”.人民银行货币结构主义特征将进一步强化,且面临两场“大考”.债券市场没有乐观者的“猛牛”,也不会有悲观者的“大熊”,震荡市的可能性更大.
期刊
“明星村”“网红村”“非遗村”“打卡地”……种类繁多、各具特色的新标签,正逐渐打破此前人们对于中国乡村贫穷落后的刻板印象.越来越多的乡村成功盘活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富民产业,走通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之路,实现了“村里人愿意留,村外人愿意来”的发展蝶变.
期刊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浙江义乌农商银行围绕“以人为核心的全方位普惠金融”总体目标,大力开展“业务提升年”活动,充分发挥在网点、渠道等方面的优势,提升批量获客能力,通过数智赋能、构建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场景化打造网点等方式打好批量获客“组合拳”,实现零售业务“批发做”.
期刊
近年来,针对互联网金融产品存在的突出问题,重庆银保监局持续加强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监管,从业务治理、信息治理、内控管理三个维度,全方位提升金融机构网络营销规范化水平,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金融业务稳健发展.
期刊
近年来,“使用较少资源撬动较大收益”的批量营销理念在银行业悄然扎根.江苏兴化农商银行通过对客户分层管理、打造个性化营销场景、丰富营销支撑手段,走出了一条兴化特色的批量营销之路.rn需求标签化有的放矢批量获客rn以传统手段贴标签.批量营销的核心做法在于透过客户看到需求,满足集中出现的金融需求.对于集中出现的需求,兴化农商银行采取了标签化的管理方式,将客户需求对照存款、贷款、中间等业务模块分类,按照空间、时间、行业、关系等属性打上标签,梳理出48个特色行业、18个主要行业协会、30526个经营主体.围绕特色行
期刊
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干百年来共同的夙愿.共同富裕更是一场没有终点的伟大长征.从贫困走向富裕,进而实现共同富裕.浙江的先行示范如春潮一般,涌动着中国“共富”新的画卷.rn在先行市宁波,乡村共富产业联合体让一个个“盆景”正转化为一处处“风景”,“乡村大脑”赋能唱响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协奏曲;在红船启航的嘉兴,炽热的红色土地上均衡富庶发展的名片愈擦愈亮;而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湖州,一趟趟“共富班车”已出发,带领群众驶向“幸福终点站”……
期刊
2021年,常熟农商银行在奋楫前行中迎来了第二十个年头.回首过往,一串串闪光足迹标注着常熟农商银行不平凡的奋进历程——rn二十年,从农信社到农商银行,从引进交通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到登陆资本市场,从县域银行发展到管理7家分行、控股31家村镇银行的区域银行.rn二十年,资产规模超2400亿元,存款总额超1800亿元,贷款总额超1600亿元,分别是成立之初的23倍、22倍和52倍.贷款中超六成投向小微企业,超七成支持涉农领域,近八成服务民营经济.
期刊
2021年,我国银行业保险业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在促进国家重点战略落地、降低实体经济实际融资成本以及支持薄弱环节实现“六稳”“六保”目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对银行保险机构而言,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化解“三重压力”是2022年工作的核心内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