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心中也隐藏着一个浪漫宝宝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ri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过年,我想送爸妈一次双人邮轮之旅。
  我早就听说过两种理论:一种是送礼物要送对方喜欢的东西,另一种是要送自己喜欢的东西。前者认为对方喜欢才实用,后者觉得自己喜欢才有诚意。无论哪种理论,都是同一个隐含前提,对方喜欢的和自己喜欢的不一样。而送爸妈礼物,可能是最纠结的。
  有人提醒,给爸妈的礼物,在告诉他们价格时,要去掉一个零再对折;还有人谆谆教诲,千万别送那些你觉得好看的却“华而不实”的东西。而广告商家也迎合这种心理,送父母的礼物除了滋补品就是保暖内衣,一切都把他们圈在老年人的生理需求上。
  在这个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时代,他们缺那些吃的穿的吗?他们整天关心你有没有穿秋裤,那显然是他们已经早早穿上了。但是,你爸妈有没有问过你类似“最近生活有意思吗”这样的问题?按照这个思路,你是不是该关心下爸妈的生活有没有意思?
  于是,过年给爸妈送礼物,我都奔着好生活的方向走:为了烘托节日气氛,我送过红包、对联、坚果礼盒;为了让他们紧跟时代步伐,我送过各种电子产品——iPad、蓝牙音箱、投屏神器;为了显示自己是个“文化人”,还送过书,我妈追什么剧,我就送原著……这些礼物的效果怎么说呢,都挺好,但总觉得缺点啥。
  后来我分析,我都是站在儿女的角度给长辈送礼物,而他们已经很久没有收到平视角度的礼物了。
  去年过年回家前,我在网上预订了一份五星级酒店的双人餐,和两张当天下午的电影票。买好后,我把验证码发到我们仨的微信群。按照以往惯例,送他们礼物一般要问我下价格,但出人意料的是,这次他们只关心怎么用、怎么去。
  等我回到家,他们已经顺利完成了消费。以往送爸妈礼物,也就在拆开那天能当几小时的谈资。但这顿饭他们吃得很开心——自从有了我,他們很少两个人出去吃饭;而电影因为是工作日的白天场,几乎是包场待遇,神奇的体验让他们在整个过年期间——甚至几个月后都说了又说。
  而且,我们几乎没有聊电影内容,也没有谈具体吃了什么,他们饶有兴致说的是过程,影厅如何冷,他们如何用雨伞挡风,餐厅隔壁那桌又坐了怎样两个年轻人……在他们有了皱纹却又神采飞扬的脸上,我第一次依稀辨认出当年还年轻的他们。
  爸妈,不是生来就是爸妈。他们经历过和我们一样懵懂的童年、欢脱的少年、彷徨的青年,然后也没有培训,就上岗为人父母。想来我妈在我今天的年纪时,我都要上小学一年级了啊!而我现在整天还喊着自己是个宝宝。
  在我略显模糊的童年记忆中,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周日晚饭后,爸妈会把我放到外婆家,然后两人去县城唯一的电影院看电影;小学时,家里书架上曾经有一本书,是爸爸买回来的,名字叫《一千零一种浪漫》,记录了各种浪漫的方式,堪称恋爱版“人间指南”。
  后来,当我慢慢长大,电影院拆了,那本书在搬家过程中也遗失了,一同遗失的,还有父母的浪漫生活。他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成为优秀的父母,而忽略了自己的个人生活——这可能是很多中国父母的共性。
  去年国庆节,我预订了一次全家福写真,价格不菲。又出人意料地,我爸还追问了一句,能不能加拍一张他的单人照。我瞬间想起,在家里久未打开的抽屉里,深藏着爸妈年轻时候的相册。我爸热衷和街边小轿车合影,喜欢车的他,当时最大的理想是能开拖拉机,完全没想到后来还能自己买车;我妈则喜欢撑个伞作婉约淑女状,在河边桥上留下不少倩影。
  到了拍摄那天,我们仨很有仪式感地化妆、换装、摆pose……爸妈上一次这么兴师动众地拍照,可能还要追溯到30多年前的结婚照。拍摄过程中,摄影师不断要我们调整姿势,经常耐心不足的爸爸居然很配合。
  现在,照片的放大版摆在我家客厅,缩小版放在他们的钱包。我爸的单人照,他精心挑选了一个原木色的相框装起来,摆在卧室床头柜上。
  看,是时候让爸妈找回自己了。送礼物的时候不妨平视,谁知道呢,也许他们心中,也隐藏着一个宝宝。
  (陈福民摘自《中国青年报》2020年1月21日 图/槿喑)
其他文献
童年里很多事我都忘了,偏对拾柴火忘不了,这记忆是温馨还是苦涩呢,说不太清楚。  我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生人,少穿缺吃,烧柴也成了问题。放学到家,还没丢下书包,娘就塞一块红薯给我,然后撵羊一样说:拾柴火去。我很无奈地掂一把镰,一只箩头,再拿一根绳子,正南下到河滩,正北去到坡上,拾柴去了。  我对母亲有“意见”,哭鼻子说:拾柴这活天生是我的?及至年稍长方才明白:吃穿住行,吃第一,柴米油盐,柴为首,没
曾经有故事说,在某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某位明星坐着飞机来到欧洲某城专程喂鸽子。但是现在,他要是来欧洲,比如去比利时布鲁塞尔,他一定会被告知,禁止喂鸽子,否则罚款250欧元。在不少欧洲城市,因为民众的自发投喂,鸽子越来越多,已经威胁其他鸟类生存,所以禁止喂鸽子,是很多欧洲城市的共识。  布鲁塞尔的各个公园,都会张贴一张告示,告知游客不要投喂鸽子,否则会收到高达250欧元的罚单。当地政府部门为了控制鸽子
人的一生中有太多目送,目送冬日的皑皑白雪,目送春光里的依依杨柳,目送夏天的酷暑炎热,目送秋阳下落叶的飘零。但更多的是与亲人、朋友间的目送。  我想起晚年的母亲住在弟弟家,我时常去看望母亲。每次和母亲分手,老人家都要送我一程,显出她那依依不舍的心情。走了好长好长一段路了,那“笃笃笃”拐杖敲地的声音让我不忍心,我几次拦住母亲,不要再送我了,她总是欲停又走。于是我会掉转身,再和母亲走回去。我想送她上楼回
儿子从省里参加表演赛回来,已是深夜。看到我房间还亮着灯,叩门进来道晚安。他穿了件藏青色的卫衣,外面套了件同色竖领的棉马甲。  这两件衣服都是第一次看见他穿。我伸手摸了摸他的新卫衣,质地不算好,有些硬,穿在身上显得有些短。这长度或许我穿着才合适,于是我说:“这衣服妈妈也喜欢呢。”  “真的啊?这是我们临时发的表演服。那我马上脱下来让你试试。”儿子一听像立了功似的,语气顿显欢快,不等我接话已把衣服脱下
常言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从我入伍至今,每天的生活便从“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开始。除了钢枪,扫帚仿佛成为手中的第二装备。刚当新兵那会儿,望着地上似乎总也扫不完的落叶,不免心生怠厌,恨不得将营区内的树桠全部修理成男兵式的板寸。班长听闻我们荒诞的抱怨,常用这句名言教导我们。于是,我便怀着“扫天下”的崇高信念来恢宏自己狭小的胸襟。在日复一日的洒扫庭除中,渐渐体悟到一些暗藏其内的深意。  扫地,先
她是班级里我最喜欢的女孩,是那种隔得远远的爱慕与欣赏。她的名字叫蕊。那時我们都还是些小不点,蕊却已经初现少女的苗条。她是长沙市少年体操班的成员,她总穿着令我们羡慕不已的花短裙,节日则穿上红皮鞋。我只要一看见她,就会产生那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但我不敢随便接近她。因为我隐约地觉得我同她之间有某种鸿沟,这大约来自她那富裕家庭。那个时候,大部分孩子的穿着都是灰溜溜的,只有少数例外——一个班有那么三四个吧。但
仁和这个地方,是浙江杭州最北的一个街道,靠近湖州德清。我和爱人走到一起,这才第一次认识仁和。仁和大隐隐于市,交通方便,新农村建设得相当好,人们非常好客。  在仁和,茶是待客的标配。茶不是随便泡的,人们管这个茶叫“七味茶”,又叫“七味咸茶”。  大致说来,七味茶有七种原料,茶叶、烘青豆、胡萝卜干、笋干、芝麻、橙子皮、花生。在泡茶时,这些原料不是一次性放进去,而是先后放,边喝边放。当然最先放的是茶叶,
有个裁缝师傅,收了一个姓宋的男孩当了学徒。这个裁缝又贪心又吝啬。一般说来,师徒俩到一家人家去做衣服,主人就端出两碗饭:一碗大的,给师傅吃;另一碗小一些,给学徒吃。但学徒刚伸手拿饭碗,师傅已经把徒弟的那碗饭拿到自己面前,对主人说:“他今天吃过了,我从昨天起一直没吃过饭。”学徒饿得很难受,决定教训一下师傅。  一天,裁縫要为一个大官做一件朝服。在量衣服尺寸那天,师徒俩到官府去,一个仆人说:“裁缝师傅到
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年少成名,有的人大器晚成。法国小说家弗朗索瓦兹·萨冈19岁时创作小说《你好,忧愁》,一举成名,创下84万册的销售记录。次年英译本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冠军,萨冈也因此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畅销书冠军。而我们熟知的笛福,直到59岁才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宾孙漂流记》,并由此确立他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为何有的人会早早成名,有的人很晚才迎来人生巅峰?这里究竟是人的天分不同还是
1994年,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女孩来到纽约证券交易所,她想要应聘一份普通职员的工作。  女孩来到人事经理史密斯先生的办公室时,正巧有几个女孩正沮丧地从里面走出来,看上去是面试失败了。  开始面试后,史密斯先生对女孩提出了很多刁钻古怪的问题,女孩每回答一个问题,史密斯先生就会在相应的表格里填上他所认为的得分。十分钟后,史密斯先生把那张表格递到女孩面前说:“我们这里,总分在540分以下的人是不会被录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