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术(PNF)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本体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性。方法:将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PNF组和联合组,每组32例。电针组先进行头部运动区、感觉区及患侧环跳、阳陵泉、悬钟、足三里、三阴交针刺治疗,再于阳陵泉、悬钟穴行电针治疗,予连续波,频率2 Hz,每次20 min,每日1次;PNF组采用PNF治疗,每次20 min,每日1次;联合组先予电针再进行PNF治疗,每日1次。各组均4周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半年后随访。观察各组治疗前,治疗4、8、12周后及随访时多轴平均轨迹差(ATE)和测试执行时间(Time),简化的Fugl-Meyer量表(FMA)及Barthel指数(MBI)评分;进行ATE、Time与FMA相关性分析。结果:①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0.3%(28/31),优于电针组的64.5%(20/31)和PNF组的62.5%(20/32,P<0.05)。②本体感觉测定:各组患者在治疗4、8、12周后及随访时ATE、Time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联合组ATE值在治疗8、12周后及随访时明显低于电针组及PNF组(P<0.05,P<0.01);联合组Time值在治疗12周后及随访时明显低于电针组、PNF组(P<0.05,P<0.01)。③运动功能评定:电针组、联合组在治疗4、8、12周后及随访时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PNF组在治疗8、12周后及随访时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联合组FMA评分在治疗8、12周后及随访时高于电针组及PNF组(P<0.05,P<0.01)。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各组患者在治疗4、8、12周后及随访时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联合组MBI评分在治疗8、12周后及随访时高于电针组(P<0.01),在治疗12周后及随访时高于PNF组(P<0.01)。⑤本体感觉与运动功能相关性:ATE、Time值与FMA相关系数r值基本介于0.4~0.75之间(P<0.05),具有中等强度相关。结论:电针、PNF及两种方法联合治疗均能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本体感觉、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而以联合治疗效果更优,并且本体感觉与运动功能在脑卒中患者病情恢复中具有较强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