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未必能学好语文

来源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oljo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讲述者】温老师
  【教师档案】温鑫,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芙蓉分校语文教师。2010年在全国青少年语文风采大赛上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2013年获得合肥市庐阳区第六届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被评为庐阳区“教学能手”;2016年获得合肥市经开区初中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同年被评为经开区“优秀班主任”。
  【教学语录】语文课堂是孩子们追寻文学梦想的开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含英咀华,一起谈古论今,我非常幸福。
  1.典型误区
  “我家孩子就喜欢看书,怎么语文还是学不好?”
  “是的啊,没事干时,他就喜欢看书,让他出去玩都不愿意……”
  我曾经的一名学生也是这样,因为家庭环境的熏陶,他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小学时期,他就开始阅读诸多文学作品,也涉猎过很多历史书籍。但是,进入中学之后,他的语文成绩并不理想,父母也十分苦恼,经常和我交流他的语文学习情况。
  还有一位母亲,说自家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就能认字,五岁就能读一些简单的故事。可是到了中学之后,语文成绩也是“泯然众人矣”。
  类似这样的疑惑,作为语文老师的我经常会被家长问到。老师您不是说语文靠的就是日积月累吗?说热爱阅读才能学好语文吗?可是我们读书都快废寝忘食了,怎么还是学不好语文呢?
  其实,我们始终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只要爱读书就能学好语文”,而没有认真思考如何读书,如何不“死读书、读死书”。
  2.误区探究
  语文这一学科包含人文底蕴和学科技巧两个方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可是,我们经常把语文简单化,以为只要不断积累,就一定能提高语文水平。在积累的过程中,我们恰恰忽略了语文这门学科的核心素养——语文思维的训练。
  我不否認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性,但如果忽略了语文思维的训练,那么学生读书再多也只能变成一个双脚书柜。你和他聊文学、聊历史,他说起故事来头头是道,可是拿到一份语文试卷时,他就束手无策了。
  那么,怎样读书才是真正高品质的读书呢?
  曾国藩读书不走捷径,不读懂上一句,绝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绝不摸下一本书。对他来说,读书就像是攻城略地的战争,不仅要打下来,还要守得住。
  语文学习提倡“读好书,读整本书”,是因为整本书有一个更为宏大的体系。如何进行整本书的阅读?那就要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可是我更喜欢“涵泳”一词,“涵泳”就是潜入书本,细细品读,边品边读,品中有思。读书有时候并不一定能够找到某个问题的确切答案,但一定要引发思考。
  孔子在《论语·宪问》中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我们换个说法:“古之读书为己,今之读书为人。”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仅仅是用见识的增加作为炫耀的资本,那么无形中也在助长自己的虚荣心,这种虚荣心态会让人变得浮躁。带着这种心态读书的同学,往往追求读书的速度和读书的广度,而忽略了读书的精度与深度。读书的收获,也只是停留在知识的记忆上,而背后的逻辑关系却很少去思考。
  作家刘墉看到女儿每天像比赛一样地读书,便写了一封信给女儿,告诉她,读书也要像生活一样,脚步可以慢一些,不一定要追求数量,但一定要有所收获并得到乐趣。甚至有学者指出“书要少读,要读好书”。读书读到一定境界后,就要开始做减法了。真正爱读书的人,不会因为读书的数量而沾沾自喜,而是认真对待每一本读过的书,细心品味读过的每一本书。
  抛开浮躁的心,静静地与一本书对话,这时候,真正的阅读才开始。阅读中,我们通过文字来激发自己的想象,去感受作家所创设的文学世界。一本经典名著,我们一定不要仅限于读一遍,因为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我曾经和那名爱读书的同学说,比如你很喜欢《西游记》,你在读第一遍的时候,主要是抓住整部小说的主线,然后了解整部小说的框架结构;读第二遍时,一方面是在复习情节,一方面也可以去细读每一回目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叙述方式;读第三遍时,可以关注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并思考小说的人物塑造传递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读第四遍的时候,可以带着一些问题,以研究的方式进行阅读,也许会发现自己曾经忽略的一些细节。这种研究式的阅读可能要经过第五遍、第六遍甚至更多次的阅读才会有所收获。
  “诗词中国”公众号最近推送了一篇文章《五年级学生熟读<西游记>发现了一个大问题》。文章中,这名学生发现《西游记》中有一个漏洞,即从大唐到天竺,唐僧一路上受到的宴会款待大多是中国菜,甚至很多菜品都和淮安菜有惊人的类似。
  首先,这名五年级的同学读书已经达到了研究性阅读的层次了。他在关注情节的同时,开始进行一些探究。地域不同,饮食文化应该不尽相同,可是为什么会类似呢?很显然,小说创作一定是以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为基础的。吴承恩是明代淮安人,他对于淮安的饮食文化非常熟悉。但是在明朝想了解西域文化,的确缺少相关的资料。而且吴承恩在小说里描写的市井风貌,很多都是对当下生活场景的一种艺术折射。因而,唐僧在快到天竺时依然能品尝到淮安菜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部小说就是一个世界,而认真阅读一部小说,尤其是研究式的阅读,才能真正走进这个世界。否则也就是在这个世界的外围走上一圈,看一看热闹罢了。
  因此,我们不仅要“爱读书”,更要“会读书”!阅读后,一定要将自己的阅读体验记下来。只有静下心来动笔写自己的阅读感受,所读的书才算是真正融入了自己的心里。写阅读感受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反刍深化的过程。
  “爱读书”是学好语文的起点,而“会思考”和“善思考”才是学好语文的过程。在阅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最终语文的综合实力才能提升。具备了这样的语文素养,优秀语文成绩的取得自然是水到渠成。
  当然,我们读书在精选书籍的同时,更需要找对方法。潜心阅读,甚至下一番苦功夫,方能达到南宋朱熹诗中所说的“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的境界。   3.案例分析
  每一年的中考复习,最尴尬的莫过于名著阅读。相比较150分的中考語文试卷分值,名著阅读题只有4至5分,真可谓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果不复习,丢了分太遗憾;可是花大量时间复习又无异于大海捞针。
  针对名著阅读的考点,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让我们先看一看近两年的中考试题。
  2017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下列选项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 吴承恩 明代       B.《安徒生童话》 安徒生 丹麦
  C.《朝花夕拾》 鲁迅 中国现代     D.《海底两万里》 凡尔纳 英国
  (2)“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出自冰心的诗集《___________》,诗中的“你”指的是_________。
  2018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用苦痛换来欢乐”是他写给埃尔多迪伯爵夫人信中的话,也是他的人生写照。他是(   )
  A.罗曼·罗兰     B.贝多芬     C.米开朗琪罗     D.托尔斯泰
  (2)“却说那【甲】久坐林间,盼望行者不到,将行李搭在马上,一只手执着降妖宝杖,一只手牵着缰绳,出松林向南观看。”
  上面文字中【甲】指的是《西游记》中的_____________,他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终成正果,受封为______________。
  看看近两年的名著阅读考题,我想问:中考考的是名著阅读吗?我们很多中考复习资料,在进行模块整理时都将这一模块归纳为“名著阅读”。但是,我们拿到中考试卷时,试卷第3题的题干却是“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
  根据题目要求,严格意义上这不能算是名著阅读,只能说是文学常识。既然是文学常识,自然强调识记书名、作者、国别(朝代)、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等等。
  这道题对于考试来说,只是要一个答案,但这4分的背后却是一个广阔的语文世界。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到九年级时,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以每本书20万字左右来算,学生在三年中要读完20本左右的名著,听起来不少,但其实算到每个学期,学生要完成的阅读量还不到4本,也是少得可怜。
  在阅读总量提高的基础上,我们更要注重阅读的质量。而只对文学常识进行了解的阅读算不上深度阅读。在新的统编教材中,编者就特别重视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在阅读整本书时,既要对这本书有整体的把握,更要有细节的品析。读者要浸泡在书里,让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有品、有感,更有思。
  如果按照这样的要求去完成整本名著的阅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一定会有大幅度提升。因为阅读,首先是思维训练,其次才是知识的记忆。
  一个把名著阅读做扎实并坚持下来的学生,如果回过头来看这些题目,一定会感觉轻而易举,相信他对于阅读和写作也同样能够做到驾轻就熟。
  所以,不要为了考试而选择应付,而要为了语文爱上名著,更爱上阅读与思考。
其他文献
碧玉琢成的叶子,  镶着乳白色的边。  长在主枝上的枝条,  一根根弧线般向外伸展。  阳光下,  枝頭上一丛丛小吊兰,  显得格外秀丽而端庄。  犹如一盏盏工艺吊灯,  在长安街上闪亮登场。  开花的季节,  朵朵白色的小花绽放。  只要用手轻轻地摇晃,  尊尊小花儿翩翩起舞,  又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期刊
科普俠:古代历险(二)
期刊
接连几天的大雾,使我坠入云雾之间。深呼吸,会嗅到前所未有的清新;睁开眼,會进入美好的仙境。从家到学校,沿途,我只惊叹雾的美妙——她是天降凡间触手可及的云朵;她是绝峰顶上纯洁无瑕的积雪;她是茫茫大海奔涌澎湃的浪花。她让一切变得朦胧,带我走入一个童话世界。  雾里看花,花枝摇曳,美在朦胧中。雾,包容了缺陷,低调了华丽,缩小了差别,使一切变得和谐起来。有时,雾中的花就是最美的花,何必要看得一清二楚呢? 
期刊
十四、出海  Mark居然一个助手都没带,穿了一身专业的户外装备,在海边和一名高大的当地人交谈。对方也裹得严严实实,一身醒目的橘色冲锋衣,唯一暴露在外的部位,只有络腮胡子上及防风墨镜下的三公分皮肤。这仅能一窥的三公分领土上,纹着样子繁复的纹身,或许是鱼鳞,又或许是章鱼的触手。  红茶盯着那纹身看了半天,暗自觉得此人一定有黑道背景:“真是万万没想到,Mark这家伙会穿越半个地球,跑到北极来涉黑!”闪
期刊
尊敬的江阿姨:  读了您的托孤遗书后,我哭了。  我这才明白,您不只是教科书里的一个名字,您是一个母亲,有着自己生命中的掛念。您像我的妈妈爱我一样爱您的孩子。当您知道,您可能要和自己的孩子诀别时,您的内心该多么的悲痛!  在凡人的牵挂中,也有着您的牵挂,您是多么希望能够看到孩子长大!您是那么的真实,您的痛苦,您的挣扎,您的守候,您的希望,都隐藏在每一个字的背后。书信让我穿越历史的烟尘,回到那个属于
期刊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从古至今,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悬梁刺股》这个故事。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孙敬,他学习非常刻苦。到了晚上,为了防止自己在学习时打瞌睡,他就用绳子把头发绑在房梁上。每当困了一低头,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继续读书。战国时期,也有一个像孙敬一样认真学习的人,他叫苏秦。因为年轻的时候没有好好做学问,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
期刊
不久前,人类接收到了来自遥远星系的神秘信号。加拿大氢强度绘图实验望远镜取得了自2017年9月落成以来的第一个重量级成果:探测到13个全新的快速射电暴,其中有1个为重复信号。普通人未必明白什么是“快速射电暴”,但相关报道中的一句“不排除是外星智慧的迹象”,还是引起了大家的重视。  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说:“外星生命的问题是可想见的最深切的哲学和科学问题之一,洞见着我们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不仅如此
期刊
“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  阿多尼斯的这句话完美地展现了人的一生就是这样面对困难与挫折,不断成长与强大的过程。正是如此,陆游才会吟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句来;泰戈尔才会高呼“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人们才会传唱“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因为即便无路可走,哪怕生命满是苦痛,但是只要勇敢面对,就会在风雨过后看到彩虹的希望!  古今中外,有几人不是爬出
期刊
无畏挑战,无惧困难;勇于冒险,敢于征服。  ——题记  少年热血,征途无限。他不甘于困居在小小一方天地,不甘于偏安一隅,他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不顾前方迷雾,不念家中财富,他扬帆出发!曲曲折折,几经风波,生死边缘的数次徘徊,都没有令他退缩。心脏依旧跳动,热血还在流淌,他再次踏上征途。  上帝总爱在关键时刻开玩笑。天灾人祸,沦落荒岛,除了一条小命,他一无所有。随之而来的是痛苦、绝望、颓废?不,是绝不放弃
期刊
周五的下午,我哼着小曲走进了教室。在走向自己座位的时候,走道上一堆乱糟糟的东西赫然闯入我的眼帘:那是什么?  我甩了甩头,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堆垃圾。我犹豫地停下了脚步:捡?还要考试呢……算了吧,不捡了。我旁若无人地走到座位上,掏出复习资料,准备好好复习。可是我的心總是静不下来,就像有一只猫爪正在挠我的心窝。我又不安地朝那堆垃圾看去,它们安静地躺在那里,没有丝毫变动。我努力安慰自己,没事儿,肯定会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