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改,让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然而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始终是教师永恒的追求。本文就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提出了探讨。
【关键词】数学课堂 有效性
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向纵深发展,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然而,这轰轰烈烈的课改令课堂效益究竟如何?这确实需要我们要冷静下来思考:什么样的课堂是我们想需要的,什么样的课堂是学生需要的,什么才是高效课堂?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我们探讨。
1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诠释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我以为: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
(1)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
(2)有效率——即以少量的投入换得较多的回报,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3)有效益——即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具体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的程度。
2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 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要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内容。在设计中要做到重“知识”,也要重“技能”;重“过程”也要重“方法”;还要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2 教学内容的有效设计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种依据,是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内容是一个静止的知识库,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过程不可能完全吻合。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设计前教师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知识的呈现顺序,即先出现什么,再出现什么。要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设计相应的练习时,要加强练习题的针对性、有层次性,真正达到知识的形成、巩固与应用的目的。所以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取舍教材内容,可打破章节顺序,进行有选择的、科学的再创造、再加工,合理优化教材结构。
2.3 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是指过程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实施过程,让学生“经历……过程,获得……体验”,在數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乃至人的发展等方面实现教学的价值。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就具体的教学过程来说,其有效性是可以分析和评判的,而在一般层面上概括,则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又是抽象的、相对的和发展的。综观数学课程中的教学过程发展历程,从“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到“在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中学习”,再到“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课程目标”,过程的重要性在不断地显现和提升,细读《数学课程标准》,我们还发现其中不仅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因此,我们的课堂很有必要追求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这一过程应具有情境性,组织有序性,参与性和实质性。
①过程的情境性是与学生学习的内容相适切的、包含问题的情境,创设过程的情境性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产生一种内在学习的需要,主动地去参与,循着知识产生的脉络准确地把握学习的内容,实现知识结构的完善。
②过程组织的有序性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教学智慧,科学机智地进行调控,精美的过程预设,需要组织的有序,才能珠联璧合,真正发挥过程的最大有效性,假如组织不当,就会使过程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如教师过程组织方式的单一,教师缺少引导的教学技巧,往往耐不住急于把“真理”呈现给学生,对于发生在课堂的意外,不能合理地利用教学机智等等,
③过程的参与性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它体现在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为本,因此,教学过程还必须体现学生的参与程度,只有参与程度深入,才能让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从而使思维深化,感悟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而过程的参与程度在显现层面上有赖于教师有效的过程情境创设和有效性的过程组织。
2.4 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状况的评价,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以极大的热情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激励、鉴定和研究功能,以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无效的课堂劳而无益,有效的课堂事半功倍。人民教育任重道远,一线教学教师要不懈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课堂 有效性
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向纵深发展,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然而,这轰轰烈烈的课改令课堂效益究竟如何?这确实需要我们要冷静下来思考:什么样的课堂是我们想需要的,什么样的课堂是学生需要的,什么才是高效课堂?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我们探讨。
1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诠释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我以为: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
(1)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
(2)有效率——即以少量的投入换得较多的回报,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3)有效益——即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具体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的程度。
2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 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要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内容。在设计中要做到重“知识”,也要重“技能”;重“过程”也要重“方法”;还要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2 教学内容的有效设计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种依据,是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内容是一个静止的知识库,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过程不可能完全吻合。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设计前教师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知识的呈现顺序,即先出现什么,再出现什么。要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设计相应的练习时,要加强练习题的针对性、有层次性,真正达到知识的形成、巩固与应用的目的。所以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取舍教材内容,可打破章节顺序,进行有选择的、科学的再创造、再加工,合理优化教材结构。
2.3 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是指过程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实施过程,让学生“经历……过程,获得……体验”,在數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乃至人的发展等方面实现教学的价值。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就具体的教学过程来说,其有效性是可以分析和评判的,而在一般层面上概括,则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又是抽象的、相对的和发展的。综观数学课程中的教学过程发展历程,从“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到“在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中学习”,再到“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课程目标”,过程的重要性在不断地显现和提升,细读《数学课程标准》,我们还发现其中不仅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因此,我们的课堂很有必要追求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这一过程应具有情境性,组织有序性,参与性和实质性。
①过程的情境性是与学生学习的内容相适切的、包含问题的情境,创设过程的情境性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产生一种内在学习的需要,主动地去参与,循着知识产生的脉络准确地把握学习的内容,实现知识结构的完善。
②过程组织的有序性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教学智慧,科学机智地进行调控,精美的过程预设,需要组织的有序,才能珠联璧合,真正发挥过程的最大有效性,假如组织不当,就会使过程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如教师过程组织方式的单一,教师缺少引导的教学技巧,往往耐不住急于把“真理”呈现给学生,对于发生在课堂的意外,不能合理地利用教学机智等等,
③过程的参与性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它体现在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为本,因此,教学过程还必须体现学生的参与程度,只有参与程度深入,才能让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从而使思维深化,感悟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而过程的参与程度在显现层面上有赖于教师有效的过程情境创设和有效性的过程组织。
2.4 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状况的评价,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以极大的热情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激励、鉴定和研究功能,以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无效的课堂劳而无益,有效的课堂事半功倍。人民教育任重道远,一线教学教师要不懈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