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历史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070818206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分析高职历史课程教育人、引导人的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了历史课程设置的问题。针对当前各院校普遍不够重视历史课程的现状,认为应当开设历史课程,重视和加强历史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历史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3-0119-02
  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所谓“三育人”,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在教书育人中,毋庸置疑,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同时,其他各门课程同样负有教育学生思想、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完全可以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适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人文社科课程。
  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加强品德修养、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报国之志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内容上,历史课程教学具有明显优势,应当发挥主渠道的功能。
  历史学的教育和启迪作用
  历史就是人类的过去,一部历史书就是人类过去所经历、所创造的生活的记录。马克思曾把每一个时代的历史比作一部“历史剧”。向历史学习,接受历史的教育,就是置身于一部部“历史剧”中,身临其境地去体验、观察历史舞台上各种真、善、美、假、丑、恶的人物群像,从而可以荡涤人的灵魂,提炼人的品质,升华人的精神,激发人的热情。
  古今中外的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都十分重视历史学的教育作用。历史学的教育和启迪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历史是民族自信心的来源。中华民族几千年持续发展,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其间,虽曾有过多次严峻的考验,但是最终都战胜了艰难险阻,取得新的发展。如此悠久的历史,如此众多的民族、人口聚集在一起,数千年生生不息,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文明可以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媲美;唐宋盛世的文明水平,更是西欧“黑暗的”中世纪所不能企及的。一部中国历史,是我们民族自信心的根源,学习历史,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我们对国家前途充满信心。
  第二,激发爱国主义热忱。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忠诚和热爱的情感体现,它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积累起来的一种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信念。这种思想感情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出一种崇高的品质和精神,崇敬祖国、热爱祖国,并为之奋斗终生,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梁启超说,历史是爱国主义的源泉。了解我们祖国的历史,可以让学生在爱国中把自己对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统一起来,在爱国中寻求慰藉心灵的精神家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三,传承文化、提升道德的功能。人们在经济、思想、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成果,都汇入历史遗产的宝库而保存下来。所以,历史知识既是高层次知识的源泉之一,又是青年人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的教材。黑格尔说:“人们常常从历史中希望求得道德的教训,因为历史学家治史常常要给人以道德的教训。不消说,贤良方正的实例足以提高人类的心灵,又可以做后人的道德教材,以灌输善良的品质。”黑格尔把这种历史称为“道德反思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认为,进步的、革命的历史观能够引导人们在认识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神圣的使命感,所以,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历史学的特有功用之一,它以具体的历史人物、事件为素材,提供一部生动的道德伦理的教科书。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的忠贞为国,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宁死不屈、以诗明志,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虽禁烟被黜然报国之心益烈等等,都让人热血沸腾、心驰神往。近代以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先烈的崇高品德和光辉形象,更能涤荡人们灵魂深处的污垢,萌生革命的豪情和崇高品质。
  职业院校开设历史课程的现状
  当前的学校教育中,从基础教育,到中、高等教育,历史教学都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在中学教育阶段,受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历史教学不被重视。在初中阶段,因为历史不是中考科目,学校不把它作为重要的课程来严格要求,课时甚至经常被语、数、外、理、化等课程占用。在高中阶段,学生文理分科后,大多数学生选择理科,放弃了历史课程的学习。历史知识的缺乏造成这部分人知识结构不平衡、不完善,人文社科知识缺失严重,没有历史积淀,人文素养缺乏。其中的少数人甚至日后在很多问题上,大到国家、民族、政党、社会,小到个人感情、人际关系、就业择业、待人接物等方面,出现程度不一的肤浅、偏颇、一意孤行、自以为是的问题。不仅给个人发展造成障碍,严重的甚至危及多数人的利益。
  在高等学校,本科院校开设了《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但是1840年以前的两千多年古代史部分却是空白。最令人担忧的是,占大学生人数近80%的大专院校(含高职高专)没有专门开设历史课程,各类职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都没有开设历史课程。
  不仅仅是当德育课教学内容需要历史知识铺垫时,学生常常表现得茫然不知,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自己的无知不以为然。目前在学校,除了高中文科生和学习历史学专业的少数大学生之外,大多数学生,尤其是职业院校的学生缺乏历史知识,这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增开历史课程的建议
  学校应当增开中国历史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三大部分。按照时间顺序,以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为线索,在古代史部分,重点讲述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成就、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社会历史的进步,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近代史部分重点讲述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进行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了解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知晓中国没有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历史缘由;中共党史部分重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知道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知道新中国的由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品德,继承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学生通过了解时代变迁、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历程,可以积累知识,扩大眼界,增长见识,启迪智慧。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吸取前人的经验,进而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产生对国家的认同,对社会、对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每个人都应该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只有在了解国家的历史变迁、国家的繁荣与苦难、国家经历的曲折之后,才能产生对国家的深厚感情,爱国就不会成为一句空话;只有在了解国家历史的基础上,才能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性分析现实,正视眼前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克服浮躁心理,脚踏实地地工作、学习,而不仅仅是怨天尤人。
  总之,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多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历史、民族的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激发起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怀;让学生自觉跟随中国共产党,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吴鹏森,房列曙.人文社会科学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程光泉.社会课程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素质教育大参考,2010(12):15-16.
  [3]史习明.论高职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融合与培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1(4):32-33.
  作者简介:
  张晓君(1966—),女,江西南昌人,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2014年6月6日~8日,孟子思想与邹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孟子故里山东邹城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孟子研究院主办,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山东师范大学齐鲁
对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号召国民爱国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由于在二战期间,日本进行“爱国”和“爱国教育”,其目的是为了推行“军国主义”,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所
为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人文修养与艺术鉴赏水平.教育部组织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各地相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大纲》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
从2014年起.福建省整合“高职单考单招”、“高职自主招生”、“中职推免”等.设立“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并于今年12月底前后组织第一次考试。此举旨在落实教育部本专科分类
教育部近日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
所谓的政治社会化是培养政治人的过程,是政治文化和政治价值的传递过程,是培养合格的政治公民,形成其正确的政治价值、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从社会人变成合格公民的过程。当代中国
科研和写作是骨架和面皮的关系,科研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对科研过程和结论进行描述,使之符合一般科研结果形式的创作过程,因此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将写作方法与科研论文要求相结合,使
近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申报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培养项目》正式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该项目是我国首个“双师型”职教师资
导师对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重要作用,通过调查分析,导师需要增加师生互动,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积极引导大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对导师的监督。
你是否发现,静止的弹簧是毫无力量的,而施加越多的压力,它向上的弹力就会越强。事实上,这种“弹簧效应”生活和工作中亦随处可见,尤其表现在当你承受压力时。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