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嗅觉感受世界的艺术家

来源 :大科技·百科新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dangd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日里,我们已经习惯了用视觉和听觉去感受这个世界,而忽略了嗅觉所带来的感受。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育着如何去看、如何去听,以致于我们养成了习惯:要用眼睛去识别视野内的每一个事物甚至角落,或者用耳朵去倾听周围所有的声音甚至噪音。然而我们忘了,嗅觉才是我们时时刻刻都不能离开的感官。
  平均每天,我们都要呼吸2万多次来维持生存,而那些被我们吸入的空气,经过大脑边缘系统的神经转换,就会变成我们的嗅觉。那么,利用嗅觉能够多层次地感受世界么?利用嗅觉可以闻出“美丽”或者“恐惧”的味道么?当然可以!无论傍晚时街口巷间的饭菜香,还是新杂志出刊的油墨味,那些经由嗅觉闻到的各种气味都能勾起我们对于某些时刻、场景、人物的回忆,以此带给我们丰富的感觉。只不过相较于照相机可以捕捉视觉、录音机可以记录声音,嗅觉闻到的各种气味在呼吸过后往往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也就渐渐遗忘了嗅觉的感受。
  毫无疑问,比起视觉和听觉,嗅觉是一块尚未充分开发的感官处女地,它是相当容易触及的感官,但依旧神秘。挪威气味大师西塞尔·托拉斯看到了这一点,她坚持以气味作为艺术创作的主题,她希望以嗅觉改变世人感受世界的方式。
  闻香识世界
  西塞尔·托拉斯研究各种气味已经20多年了,但很长一段时间里,周围的人们不知道该用什么头衔来称呼她,因为她有着非常丰富的知识背景。
  西塞尔求学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波兰和俄罗斯,拥有数学学士学位以及化学和艺术学的研究生学位,她精通9国语言,工作时又游离于心理学、科学和艺术之间。如果非要找一个头衔来概括她的职业,也许“嗅觉艺术家”最为贴切。她的所有工作都与嗅觉有关,每天的工作就是“闻、闻、闻”,寻找漂浮在世间的各种气味。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西塞尔开始周游全球,在世界各地收集各种气味。至今,她已经走过了德国、墨西哥、美国和中国,搜集了超过7000多种气味。这些气味中不仅包含了香气,也包括了许多让人不适的气味,比如狗屎的气味、旧玩具的气味、汽车的尾气、腐烂香蕉的味道和洗衣机内传出的体臭。
  为完成这项工作,西塞尔会走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留意那里的建筑、设施甚至垃圾桶等等。尽管这些工作看上去并不容易被常人接受,但西塞尔对此不以为意,她说道:“虽然香味让人身心愉悦,臭气使人敬而远之,但这只是对气味浅薄的认识。当你在考虑这一点时,你对世界的感知就带有偏见了。实际上,气味本来就没有好坏等级之分,我爱一切气味。”
  虽然西塞尔带着极大的热情来搜集气味,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因为气味并不会因为你要收集而停留,它们往往转瞬即逝,所以西塞尔对于气味时刻保持高度警觉性。另外,这项工作也不是仅靠一个人就能够完成的,她还需要志愿者的帮助。比如在上海,西塞尔发动了500多个学生和志愿者为她收集了500多种气味,其中包括了食物、香料、汽车尾气、河流等等的气味。
  西塞尔认为,在世界各地收集的气味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世界,这其实与麻省理工学院做过的一项研究异曲同工。麻省理工学院曾通过记录接收到的声音来推断一个地方的社会、经济动态,而西塞尔用的则是气味,两者都是通过最普通的感官来研究世界各地的经济和社会状况。
  嗅觉的艺术
  经过多年的努力,西塞尔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有名望的嗅觉艺术家。2004年,在美国国际香精香料公司的资助下,西塞尔建立了“气味研究实验室”。一方面,她在这为阿迪达斯、奔驰等德国知名企业进行气味试验和品牌研究,另一方面,西塞尔在这里继续将商业收入投入到气味的收集和制备中。
  西塞尔出身化学专业,这帮了她很大的忙。在实验室里,她将涉足之地的气味用化学分解,再通过化学的方法将气味创作出来。另外,实验室的工业设备也帮助她更方便地获取各种气味。比如,在法国的蒙彼利埃,西塞尔从不同的人身上找了400多件穿过的旧服装,它们都存在着不同的气味分子。西塞尔在实验室里可以用机器将气味分子从旧服装吸出来,然后让这些分子经过一系列的过滤器。经过分析,西塞尔可以知道一件旧牛仔裤气味的成分,它可能有15%来自汗水、16%来自猫、24%来自万宝路香烟,然后是咖啡、口香糖、煤油等等。西塞尔的分析结果可以做到非常准确。
  借助于专业精密的化学科学,西塞尔将各种气味蒸馏提取,取罐封存,不仅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气味博物馆”,还可以用气味创作出风格别致的艺术品。比如,在东柏林,西塞尔在一个地铁站里找到了一个闻起来还有东德气味的角落,这种气味是褐煤、铁轨和清洁剂的混合,在柏林的一些旧防空洞,里边有掺和了泥土、火药和金属的味道,而在柏林的夏洛滕堡宫附近(当地的红灯区),西塞尔闻到最多的是香皂、香水和纸质钞票的味道。西塞尔用机器将这些气味捕获,带回实验室分析、记录、还原,由此制作出了一种柏林的“气味地图”。人们闻一闻这个地图,就可以大概猜出某个地点的人文环境。
  在世界各地,西塞尔同样创造了大量有趣的艺术装置。比如,在爱尔兰都柏林的艺术展中,西塞尔和美国科学家从人的鼻子、眼泪和肚脐上收集细菌,用它们做成名叫“人类起司”的奶酪。谈到这个作品,希塞尔解释了她的用意。奶酪的创意来自于美国科学家的“自我制造”的研究项目,他们总共做了11个奶酪。制作者用无菌棉签从艺术家、科学家和人类学家的皮肤上收集细菌,这些细菌可以用微生物技术加以繁殖,大量注入到奶酪中。这些奶酪闻起来会与我们人体的气味相似,这告诉了我们,大多数人身体都分享着差不多的微生物菌群,也证明了活的生物体不仅存在于身体中也存在于食物中,反之亦然。“没有人会吃这些奶酪,但我们希望这些奶酪可以使我们开始关注我们的身体和微生物之间的关系。”西塞尔说道。
  西塞尔的代表作
  西塞尔曾用汗水的气味推出了两款艺术品代表作。比如,一款是叫做“流汗猪”的“香水”,西塞尔从俄罗斯、美国、非洲、欧洲、印度、中国等地区的男性那里收集了大量的汗液味道,在实验室制成了充满男性汗液“香气”的“香水”。西塞尔让女性喷上这种带有男性体味的香水参加时尚派对,人们的视觉感官与身体气味之间联系的既定印象就会受到冲击。西塞尔希望用这种“香水”挑战性别概念,她的这件艺术品受到了一些人的欢迎,因为研究证明,男性汗液气味可以增强女性的性冲动。但是另一方面,也有研究发现,女性的应激激素水平,也就是压力荷尔蒙水平,会因男性体味的刺激而激增,所以,“流汗猪”也许会使你对面的女性高度紧张。
  西塞尔的另一种代表作品叫做“嗅觉墙”,这种墙壁曾经在许多大城市中展出,比如伊斯坦布尔、上海或者纽约,一些人闻到墙上的气味时甚至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比如,在曼哈顿的中央公园,西塞尔立了一面白墙,咋一看非常不起眼。但是,人们后来才明白,这种不起眼是西塞尔故意安排的。当人们无意中碰到墙壁的时候,就会闻到很浓的异样的味道。西塞尔将中央公园里树木、花草、昆虫、游客、泥土的气味收集起来,用一种特别的技术将它们合成到一种特殊的涂料中,然后涂到墙壁的不同部位。当人们沿着墙壁触碰这种涂料时,中央公园的各种气味就会散发出来,时而有种雨后的清新感,时而有种日晒的焦土味,时而产生遇到昆虫的感觉。这是个非常有趣的艺术品,它把嗅觉、生理现象和心理研究结合起来,让人们不禁惊叹艺术家的想象力。
  当别人问起西塞尔为什么如此痴迷于嗅觉艺术时,西塞尔表示:“很多人做艺术是给别人看的,我是对气味真正感兴趣才做。我的目的不是要大家每时每刻都像狗一样嗅来嗅去,我希望寻求一种平衡,用嗅觉给世人带来一个全新的世界。”
其他文献
食火鸡(学名鹤鸵)是世界上第三大鸟类,它们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等地的热带雨林中。虽然说是鸟类,但由于它们双翼退化严重,因此不能飞行。食火鸡擅长奔跑、跳跃,性情非常凶猛。在热带雨林中,它们常用锐利的爪子攻击天敌,并且几招即可致命。由于它们的爪子如匕首一般,甚至能把人的内脏挖出,因此被列为世界上最危险的鸟类。  食火鸡在森林里神出鬼没,它们可以安静优雅地从你余光中掠过,当你有所察觉并开始寻找它们身
期刊
1、奥陶纪-志留纪(4亿4700到4亿4300万年前)  第一批大规模灭绝由冈瓦纳古陆移向南极引起,导致全球变冷,两极冰川扩大以及海平面下降,原先丰富的沿海生物圈被破坏,大约有85%的生物消失。  2、晚泥盆世(3亿7500至3亿600万年前)  在一系列灭绝脉冲中,约有70%的物种死亡。海洋生物的生命受到了特别严重的打击,珊瑚礁几乎完全消失。原因仍旧不清楚,可能的原因是海洋火山所导致的全球冷却。
期刊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提高了生活质量。与此同时,我们并不想呆呆坐着,等待身体天生的免疫系统来抵抗最致命的病原体这样的“被自然选择”过程。  于是,我们研究各式各样的医疗知识,了解人体免疫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并发明了许多种疫苗,还创造了低摩擦性、对人体损伤小的植入物:我们的旧关节由金属合金和塑料来代替,植入式心脏起搏器使我们的心脏继续跳动……当我们的身体出故障时,可以用一系列先进的外科技术来修复。可见,
期刊
你能想到的最昂贵的物质是什么?黄金?钻石?它们确实在候选者之列,但是还有许多物质比它们要贵得多。比如,理论上说,反物质是最贵的,但是它几乎没法生产和存储,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我们需要100亿年的时间才能生产一克反物质,这么稀有的物质当然是最贵的。而在现实中,我们目前能够得到的单位质量最贵的物质是锎,每克锎价值2700万美元。  2015年12月21日,全球最大的在线实物黄金交易平台BullionV
期刊
《弗兰肯斯坦》是英国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在1818年创作的小说,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一个叫弗兰肯斯坦的科学家,用停尸房里不同的人体器官和组织,拼成了一个丑陋的怪物。现在,类似的情形也发生了,科学家们通过操纵细胞的沟通,让一种真涡虫从别的物种里长出了大脑。他们意味深长地为这种涡虫取名为“弗兰肯涡虫”——它的身体是自己的,可是脑袋却是别人的。  再生能力超强的涡虫
期刊
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科学前沿最热点的研究领域,它构成许多光怪陆离的科幻故事,人们醉心其中。  然而,一些著名科学家和科技先驱,却认为人工智能的终极影响非常不好,将给人类带来十大危害。  No.10 致人大量失业  近年来,机器代替人,已成事实。大到汽车制造,小至自助服务终端,都有这种趋势。  当机器配上人工智能,它就能自动更新,人类被代替的趋势,愈演愈烈。这将造成失业工人大量涌现,只有少数人从
期刊
接二连三的恐怖事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身心的伤害,还改变了我们的行为准则,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结构。  从2001年9·11事件之后,“恐怖袭击”这个词就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视野。10多年来,这股黑色势力在全球蔓延,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大国们无一幸免。尤其是近期,在俄罗斯、巴黎、马里、美国加州等地相继发生了系列恐怖袭击后,人们对“恐怖主义”的认识又再一次被刷新了。  其实,恐怖主义给世界的威胁远远不止鲜血
期刊
现在,无线网络几乎无处不在了,它是人类目前短距离通信的最重要途经。和有线网络不同,无线网络采用电磁波的方式进行通信,这种通信看不见、摸不着,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就会出现许多必需的或者有趣的研究项目,这使得无线网络成为计算机科学中最热门的研究领域。  在全世界,数不清的科学家研究着怎样使无线网络变得更快、更可靠,或者怎样最大限度地利用无线网络。如今,在这个竞争激烈、男子汉居多的计算机学术界,一位肤白
期刊
谋杀之都  说起全球最危险的地方,你会想到哪里?叙利亚?伊拉克?阿富汗?基本上,你会想起的地名大概都跟战争有关。但是,有这么一个地方,它虽然处于非战争区,每天却依然有诸多无辜的生命死去。它就是洪都拉斯的第二大人口城市圣佩德罗苏拉。  那么,为什么说它是全球最危险的城市呢?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组数据——圣佩德罗苏拉的人口大约有100万,据统计,每10万人中就有169个杀人犯。2011年,光是死于谋杀
期刊
话语的力量  美国一家医院里,一位病人被诊断为癌症,他的主治医师自以为幽默地说:“你体内有定时炸弹。”没想到,这句话却像一颗子弹打中了病人,并且时刻回响在他耳边。结果,病人的身体越来越差,六个月后去世。尸检和解剖后,医生意外发现他根本不到死的时候,因为癌变的肿瘤仍然很小,尚未扩散。  这种情况发生不止一次,科学家发现,很多病人不是死于癌症本身,而是死于我将因癌症而死的想法。假如那位主治医师说话婉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