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者匡庐

来源 :绿色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139201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匡庐是一位舞者,她长袖一挥,便飘飘然将一江春水的秀色揽于怀中;她明眸一现,便活脱脱地将满城江南的灵气收于眼间。三叠泉是她袅娜的身姿,牯岭是她善睐的明眸,而白鹿书院更是她舞动千年的灵韵所在……
  Kuang Lu is a dancer who makes sensuous movements of the arms and eyes.Kuang Lu’s dance depicts an emotion or tells a story and notes for her elegant style .Sandie spring is her slender and soft figure and Guling is her bright eyes.However,Bailu Academy is even more importane palce in which her dance soul is.
  
  三叠泉 舞者的身姿
  
  人们赏黄果树瀑布,在于其水流之大,撼人肺腑;观壶口瀑布,在于其水流之急险,摄人心魄。而人们惊叹三叠泉为“真天下第一伟观”,又在于什么呢?
  我以为,山之美,在于或起或伏;水之美,源于一跌一宕。
  之所以人皆称三叠泉为庐山美景之最,便在于泉水在三跌三宕间,将水的坚韧在次次飞泻中无限张扬,将水的阴柔在遇石化雾中尽显无遗,而水的线条也随之在曲折间错落成美。如果说舞者的身姿是三道弯,那么这三叠泉该是自然界对此的最好诠释吧……
  三叠泉之水源出大月山,在五老峰的背面,泉水从崖顶折成三叠飞泻而下,因此得名“三叠”。从三叠泉崖顶下到崖底观瀑亭,路既奇且险。据导游讲,这一奇观当年李太白未曾去过,白鹿书院的主人朱熹更是求而不得。
  走了近二千级石阶,一次次上山,又一次次下山,当所有的力气几乎都耗尽时,令人激动惊心的景象和如雷的声响吸引了我所有的注意力:从高耸入云的山顶上,一条银龙奔涌而下,气势磅礴犹如银河倒挂。忽然,银龙猛地与山崖一撞,似击碎了半山的岩石,声若霹雳,水似喷雪。银龙被激怒起来,咆哮着以更加猛烈的速度向下狂奔。山崖不甘就此驯服,又设一道石嶂拦住银龙,刹时又一次兵戈相交,银光四射,水石咆哮!在几番回合后,银龙终于怒吼着扎入深潭。《庐山志》这样描写三叠泉:“上级如飘雪拖练,中级如碎玉摧冰,下级如青龙走潭……”
  站在潭边,任水雾飞扬身上,与其说我想近些欣赏三叠泉的曼妙身姿,不如说我更想体味她经过两次阻滞、三番曲折,虽柔尤韧之气韵。泉水飞泻,凡遇一大坎坷,便在破碎中迸发出最耀眼的光芒,发出摄人心魄的声音,之后又以其无限的韧性再次融合,再飞泻,再破碎……就这样经过千回百转后,在扑入水潭的那一瞬间,化雾成雨,飘落人间……
  此时,想到老子的“上善若水”,人生的过程如溪水之流淌,若要美到极至,也终须在波折中,在跌宕间,迸发出最灿烂的华彩,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在碰撞与矛盾中激发出其最本质的顽强,然后可以论之为美……
  
  牯岭 舞者的眼睛
  
  从三叠泉下来已是太阳西沉,远望庐山一片黛色,然而一座可爱的小城却在群山中灯火阑珊,于是我们便向着它驶去。从山下远望,云那端霓虹闪烁的街道,仿佛天上的街市。导游说,牯岭,是一个兼容了中西方两种血统的山中云城。
  车驶入镇,小镇的路是石板铺就的,路两旁梧桐树枝交错相连,形形色色的别墅和教堂是近代中西文化冲撞的见证。沿着大林路、慧远路漫步,路边依次坐落着600余家商店,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不大不长的街道上,一串串璀璨的灯火闪动着、变幻着,到处都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感觉就像是大都市的大排挡。
  我在山下看这条街时如云端处的辉煌,灿灿然令人神往,然而当我身处其中,却无法区分和我居住的城市有何不同;小镇的居民与城市的人们毫无二致地购物、散步、骑自行车上下班……然而在山下,我称他们是云中仙人。此时,我不禁想,是否天上与人间本没有什么不同:身处其外,天上高不可攀;若处其中,才发现天上也便是人间了……
  庐山的湿气很大,一缕缕,一片片如纱似絮的雾在我们的脚下、眼前、身边,游动着、缭绕着。它自如仿佛从来就是天街的一名居民,在川流不息的行人间从容飘游;它怯怯好像生怕别人找见了它,刚一发现,便倏地流走了……
  我站在石栏边,见不远处,有萤火虫微弱的光亮在黑暗中轻盈飞舞。周边蓊郁的树林中房屋灯火初明,隐约间可见楼台错落,灯影依稀。山上错落的别墅,点点片片,似与繁星争辉。
  一直以为,无论何方山水,需要有人的存在方显灵动。而这“庐”字本是人居房屋之意。“庐山”,便是有房子的山。山顶上房子多了,就有了这座叫做牯岭的小城。于是,人多了,房屋多了,这青山深处的牯岭便成了匡庐山水的点睛之笔了。
  
  白鹿书院 舞者的灵韵
  
  
  白鹿洞书院,是一片山水清凉心清凉的净土。去往白鹿洞的路上车很少,我们的车孤零零地在盘山路上如寻找桃花源般蜿蜒了再蜿蜒。经过了一道路卡,行至数十米,忽听潺潺水声,如朗朗书声飘然入耳。隐约间,一座灰色而略显破落的建筑掩映在高大葱郁的古树中,导游告诉我们,这便是白鹿洞书院了。
  早先知道白鹿洞书院,是因其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书院的创始人可以追溯到南唐李渤。著名理学家朱熹重修书院之后,白鹿洞书院便得以扬名。近代胡适更称白鹿洞书院为“代表中国近代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如此,我对书院便愈加向往了。
  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三山环拥,一水中流,兼有泉石之胜,且无市井之喧。涉贯道溪,过枕流桥,抬头便是院东北的礼圣殿。此殿是书院主建筑之一,是当年拜谒孔子的地方。门楣上方两块匾额为“学达性天”、“万世师表”。殿中有唐代吴道子绘的孔子像,两旁则是七十二弟子贤人像。如此说明书院是以儒家经典为教育基础的。
  行走在碑廊间,石壁上刻有朱熹拟订的《白鹿洞书院学规》,其中告诫学生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后有朱熹总结的《朱子读书法》,即循序渐进、熟读深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著紧用心、居敬持态等六个要点……很清晰地记得,在小学的黑板上,永远留着一行正楷大字便出自于书院之学规。今日得见出处,确实令人感慨。我虽非饱学之士,但面对自小便受益之格言,也不禁鞠三躬以表敬意。
  更为难得的是书院鼓励不同学派间的相互交流。朱熹治学不是党同伐异,而是求同存异。朱熹与陆九渊各属一派,哲学观点、教育思想自是各持己见。尽管如此,朱熹仍请陆九渊登上白鹿洞书院讲台。陆九渊为此深为感慨,讲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如此治学为人,引天下学者皆闻名而来,白鹿洞书院“一时文风士习之盛济济焉,彬彬焉”。白鹿书院学风之浓,人才辈出,由此便可略知一二。
  时经七百年沧桑,白鹿书院流水声依旧,读书声却无。然而,昔日白鹿洞的辉煌,绝非所藏石碑累累在刻的历代状元、探花,而是在此静谧之所,孕育出一整套古今大同的学习之道,为此后世世代代莘莘学子广泛受用。这貌似无音的白鹿书院早已将朗朗之声传遍神州万里,在每一个有学堂的地方,每一个读书人的灯下,都发出着来自白鹿洞的声音,世世代代经久不息……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学为人理念,让无数学子脱去为官为富之杂念,树立起学而为之报国、为之苍生的大志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学习的热情,为人的性情,以及一生报国的满腔激情。
  举头望天,透过林梢的剪影,我看见三面青山高耸入云天,脚下却是清透溪水山间蜿蜒而出,眼前更是圣贤古训以心灵之尘。一时间,我仿佛看到匡庐在舞动,她舞动着山脉纵横起落,舞动着泉水袅袅娜娜,更舞动着千年的中华文明生机勃勃……
其他文献
7月27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围绕“加强‘两基’建设,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行了经验交流和安排部署。这是自2009年年中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专题部署财政科学
据新华社报道,民营医院哈尔滨协和不孕不育医院受利益驱动,刊发虚假医疗广告、使用虚假高科技仪器、聘请虚假专家出诊,其失信问题极其严重。不孕患者陈女士赶来就医,3天里不停地
证券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会遇到众多风险,并会因此面临破产、被接管或被兼并的命运,因此,进行财务风险管理至关重要。本文拟分析已有证券业会计规范是如何利用预警思想来规避风险的
从态度忠诚与行为忠诚的角度出发,以太湖迷笛音乐节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体验和满意度对重游意愿、口碑推荐和态度忠诚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态度忠诚对重游意愿和口碑
目的:分析不同病变的脑膜异常强化MRI表现,探讨脑膜异常强化模式的形态与病因间的关系。方法对资料完整、MRI增强扫描显示脑膜异常强化的2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者
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把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和集约用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为什么国务院如此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呢?究
目的:研究丘脑、基底核单灶卒中后的空间结构功能损害特点。方法选择具有单一卒中病灶的丘脑、基底核损害患者88例与健康对照者34例进行对比研究,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画钟试
【正】9月12日下午,由苏宁电器主办的"2007中国PC行业发展高峰论坛"正式召开,来自IT产业链技术研发端、制造领域、销售渠道、服务领域内的企业高层以及国家主管部门领导、行
为加强内部控制,防范学校经济风险,进一步发挥高校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加强了对重点工程项目的资金管理、控制造价,完善了基建项目审计制度体系,校审计部门
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全球瓶装水的消费越来越大,即使在饮用水安全的地方也是如此,产生许多垃圾,并消耗大量能源。2004年全球瓶装水的消费高达1540亿升,比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