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思考 对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思考

来源 :启迪·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当下的新形势,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国家修订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要求,必将有利于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的绩效。

关键词:德育 高中思想政治课 新课程改革 启示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在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责任。但是,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着德育低效的问题。随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新思想、新观念不断涌现,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德育低效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我认为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政治课思想道德教育有如下几点启示:

一、要具有时代感,坚持时效性。

德育是时代精神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为当代的政治经济服务,并反映时代的要求。德育最大的功能也在于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因此,德育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新课程要求我们,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把握时代特征的统一。要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力量。

目前,我國已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人们在观念、人生价值取向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高中政治课应适应形势的变化,将传统的德育观念和新的德育观念结合起。既要重视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思想,也要吸纳时代发展带来的新的观念;既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国家、集体、他人的意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崇高理想,也要努力培育学生的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精神、法制观念等,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实现德育与时代的统一,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感。

同时,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递速度加快。当代中学生知识面较广、思想开放度高、思维活跃,对新事物特别感兴趣,且易于接受。这就要求政治教学内容要有时效性,尽可能运用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最新材料、热点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时政现象,明确辨明是非曲直的标准,在解决问题的进程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二、坚持以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德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的德性充分地、生动活跃的发展,而不是让教师或其他什么人的德性得到发展。德育的主体是学生,而我们常常错位,将教师自己当作是德育的主体。传统的政治课教学强调德育知识的传授,教师在台上滔滔地讲,学生在台下默默地听。教师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告诉被教育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应该,什么不应该,把学生只当作知识的储存器。这种作法的弊端在于:抹杀了学生的主体性,影响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新课程标准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强调学生自身道德、情感和行为的学习,明确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生当作有生命、有理想、有追求、有自尊心的活生生的发展的人。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能包办一切,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统一。教师要采取说理、疏导、激励等措施对学生进行教育,采取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吸引学生,充分发挥“导”的作用;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德育主体意识,变强制为诱导,因势利导;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尊重学生的自主精神,放手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强道德辨析力、判断力、选择力。

三、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注重社会实践。

“本课程关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历练中、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课程标准在德育问题上,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实践的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德育不是封闭的、简单的说教,而是开放的、真实的。事实上道德产生于交往,倘若一个学生没有时间去和多彩的历史文化交往,没有时间去和身边的同学、朋友交往,没有时间同社会交往,那么他就不可能获得由这种交往所发生的心灵体验。没有交往,没有体验,一个人就不可能真正懂得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同样也就不可能懂得生活的意义。可以说参与社会实践,是道德理念内化为学生自身品质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应成为实践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各种组织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进行实践教育、养成教育,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走生活化的道路。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往往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入手,力图使学生在短短的一堂课上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激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培养正确的道德行为,整堂课的教学都是一种由外向内、自上而下的一种灌输。学生认为,课就是课,生活就是生活,完全是两码事,只要记住老师所讲的能应付考试就行了。这样就降低了德育的效用。

“本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使理论观点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思想政治新课程以生活为基础,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坚持了德育生活化的理念,突破了“思想政治课”的表面概念,使德育成为了一种综合实践活动。

新时期高中政治课教学要以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课前,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记录,使“思想政治”课上所要讨论的问题来源于学生;课上,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或他人亲身经历的事情、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想;课后,让学生在讲演、讨论、模仿等活动中深化知识,有关道德信念通过生活深深地镌刻在他们心中。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地点冲出了课堂、走向了社会,时间也不再局限于45分钟,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在生活的不经意间,学生就受到了思想的熏陶。

参考文献:

〔1〕马倩.《加强和体现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思考》.甘肃教育,2019.

〔1〕罗敏逸.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德育问题研究》.内蒙古教育,2019

其他文献
期刊
会议
期刊
期刊
会议
会议
期刊
期刊
会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