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大水:壳资源依旧昂贵的悲哀

来源 :董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2008年末股市低迷时期不同,现在一个上市公司壳资源的开价基本都在3亿元以上,壳资源如此昂贵何尝不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种悲哀
  
  


  最近ST大水董事会换届了,由一个熟悉资本运作远大于水泥经营的刘刚出任董事长。这种安排凸显了此刻ST大水现状的无奈,也许只有通过资产重组才有可能生存下去。ST大水2009年上半年的中报也显示,公司无一分钱营业收入,营业利润亏损3300万元,实现净利润亏损28万元。按照这个趋势下去,ST大水今年的亏损已成定局,明年“戴星”将成为必然。
  对于ST大水来说,这家上市公司其实拥有水泥业发展的极好资源,要不也不可能让其能在12年前获得那么好的上市机会。水泥行业是需要大量煤和电的,而ST大水地处山西大同,坐拥煤电资源优势。遗憾的是,守着这么好的资源, ST大水的业绩却让人失望。2007年,借助政府3000万元的环保拨款,*ST大水勉强保“壳”;到了今年,因为母公司大同水泥集团的破产,ST大水主营业务已经全无。当前,国内水泥总产能达到17亿吨,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而市场需求大约在14亿吨,有3亿吨过剩。这种背景下,ST大水要想在水泥行业中东山再起,可能性微乎其微。
  滑稽的地方在于,这个垃圾公司近两年竟然引起各方投资者的青睐,其中南京美强和山西信托是最接近于成功重组ST大水的投资者。像南京美强,重组ST大水的花费可能高达3.5亿元,用这么高的价格去买壳非常荒唐,但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确是平常事。其实不单单是ST大水这样,其他众多的ST公司同样吃香。和2008年末股市低迷时期不同,现在一个上市公司壳资源的开价基本都在3亿元以上,壳资源如此昂贵何尝不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种悲哀。
  壳资源之所以有价值与我国对上市公司采取核准制有关。在这种体制下,一家公司通常从改制、辅导、保荐、审批、发募到IPO上市,不仅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准备过程,还要完成一系列繁琐的工作程序;同时,上市资格的最终获得还要受制于产业政策、上市额度与市场需求,以及地方、行业利益平衡等各种因素影响,所以上市公司的资源是种相对稀缺资源。既然稀缺,就有了价值,一个垃圾上市公司的壳资源需要数亿元购买就不奇怪了。因此,中国公司上市早点从核准制走向备案制,是直接降低ST壳资源的最重要的办法。
  当然,壳资源走俏还和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不规范有关。很多机构或个人投资者重组ST公司的根本出发点,并非是要做强、做大上市公司的业务,而是利用目前中国股市发展阶段的不成熟,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利用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地位和优势从股市里面千方百计地圈钱,常常能够实现非常大的资本收益。比如控股熊猫烟花的广州攀达,2005年入主熊猫烟花时只投资了1.2亿元现金,在4年时间没有帮助熊猫烟花做大做强过主业,但通过资本运作,最近光减持就套现了2.08亿元,而且剩余持股市值高达11.8亿元。通过入主上市公司实现如此高额的回报,能不让人对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垂涎欲滴吗?
  此外,漫长的退市机制给了众多ST公司寻找重组的时间和机会。如果退市的要求更严格点,时间更短点,众多ST公司可能不敢再待价而沽,导致ST壳资源过高,最终“劣币驱逐良币”。
  ST公司的壳资源昂贵原本就是一个怪胎,要想使中国资本市场取得更长远、健康的发展,必须让这一怪胎没有生存的土壤。为此,从监管层和社会各界都应该承担起责任,进一步推进改革,兴利除弊彻底割除痼疾。什么时候像ST大水这样的公司真正不再具有价值,也许才是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成熟的一个标志。
其他文献
MBO是管理层全数购买上市公司股份并实现下市,与管理层购股、改制有着不同的公司治理含义,对“MBO”的热衷过度,实际是对其实质内容理解的欠缺及浑水摸鱼心理的双重反映    2009年9月28日,新浪公司(SINA)宣布了一项管理层购股计划,被包括新浪网科技频道在内的诸多媒体及各方面人士解读为“中国互联网首例MBO”,得到了投资界、媒体和学术界无数人士的盛大赞誉。新浪管理层的这一购买公司股票行动,能
期刊
PE董事会扮演了一个更多基于价值增加的角色,每个高度投入的董事都更好地获得了信息,使得公司战略形成更为迅速,决策更容易贯彻。尤其是,外部董事更有激励动机在一些具体领域贡献他们的个人经验和智慧    21世纪以来,PE基金收购了大量企业(包括上市和非上市公司)。在1995-2006年期间,全球范围内PE收购企业的总市值占同期上市公司总市值的比率增长了一倍,如在英国,从1.1%达到3%。在2007年底
期刊
通用电气CEO杰夫伊梅尔特(Jeff Immelt)并不开心。他是今年少数几位主动放弃优厚绩效红利的执行长之一:4月,他拒绝了董事会给予的1200万美元分红。对于伊梅尔特个人来说,这算是一种表态,因为公众对高管薪酬的争议已趋于白热化,而通用电气(GE)的盈利又在下滑。  然而,最令他烦恼的并不是放弃可观的红利,而是社会对高管薪酬的关注也许会带来其他影响。目前,美国国会正在评估一项新的议案,如获通过
期刊
在复杂多变的背景下,G20这场电影即便有些乏味也值得细细品味    人生如戏,经济世界何尝不是如此?近日最引人瞩目的G20峰会,在不同人的眼里就有可能是一幕幕不同种类的电影:有时候看上去像是《暗战》,大国博弈之间似乎含混着许多勾人心魄的故事;有时候看上去像是《这个杀手不太冷》,曾经木讷朴实的新贵们骤然放射出慑人的光华;有时候看上去像是《东成西就》,无数的明星聚集在一起,说着做着看似玄妙的事情,实际
期刊
衡量我国经济形势能否好转的一个关键变量是外资形势何时见低回升。当前,应当以防御性策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政策着眼点是建立促进内需的长效机制和确保经济体系的内外均衡    于学军博士,江苏银监局局长。2009年9月,在“保八”基本成定局的情势下,著作颇丰的他又出版了《全球视角:中国宏观经济解析》一书,为包括金融改革在内的下一步经济政策建言献策。“这是一个有责任心、有远见的学者经过深思之后贡献的又一政策
期刊
对产业链进行整合,将研发、工程设计、技术咨询与服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等各个分散环节,整合为一个完备的产业链,发挥集群效能。在这一前提下,实施市场战略和业务模式再造,就实现了“交钥匙一站式服务”,能为业主提供更优服务,创造更大价值    2009年,当人们还在争论经济是否复苏的时候,中材国际发布半年报,报告显示了上半年公司实现了净利润3.17亿元,同比增长了近115.52%。新签水泥工程合同总额为
期刊
《董事会》:您认为到目前为止,金融危机已经结束了吗?  蒙代尔:我认为危机已经结束了,但经济还没有复苏。现在经济似乎有复苏了的迹象,但我不确定这种复苏是不是足够强劲,美国的失业率在9.5%左右,情况还很糟糕。    《董事会》:请您评价一下奥巴马政府在本轮危机中的经济政策。  蒙代尔:这是个很宽泛的问题。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和增长需要投资,但增税预期会抑制投资。奥巴马政府正计划增税,让税收回到小布什
期刊
人口红利消退倒逼变革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创新不能脱离经济发展,今后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这些年中国的经济为什么会发展得这么快?当然和改革开放分不开,也得益有利于经济快速发展的人口结构。20年前,大量的农民工涌向了城市、涌向了沿海,所以有了很多沿海地区公司的发展。  中国劳动力市场还在增长,但已经不像过去那么供给充足。1990年中国农民
期刊
从本质的角度出发,企业家作为一个群体,他们具有同一种气质;企业家不是一种职位或头衔,其实质是一种精神;企业家是参与企业的组织和管理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韦伯指出:透过任何一项事业的表象,可以在其背后发现有一种无形的、支撑这一事业的时代精神力量;这种以社会精神气质为表现的时代精神,与特定社会的文化背景有着某种内在的渊源关系;在一定条件下,这种精神力量决定着这项事业的成
期刊
沙漠的浩瀚、诡谲、神秘莫测,使很多人心灵震撼,心驰神往。  杉杉集团董事长郑永刚说:“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这句话形容沙漠旅行似乎很贴切。因为在沙漠的环境中,我会想很多跟企业经营没关系的事情,会想很多人生问题。这时,仿佛一个物质的你和一个精神的你在对话、在交流,慢慢和谐后你的心会平和,这就叫‘心灵之旅’。”  比如,腾格里沙漠月亮湖留给像郑永刚这样企业家的不只是一个“沙漠旅游”的概念,更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