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nol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怎样让学生应用《电子线路》课程做些电路设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新方法。
  [关键词]电子线路;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21
  《电子线路》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该课程内容多,概念涉及面广,大部分学生感觉学完本课程没有用处,跟谈不上用它做些设计和创新,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做了以下探讨。
  1、采用“循序渐进”法,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在课程开始,要精心设计导语激趣,使学生在学习新内容的一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疲劳波谷区,又要善于设疑,形成一个教学的小高潮,使学生既可以在精神上获得放松,又可以促进对教学的顺利吸收。在课程结尾,教师的结束可以引而不发,留出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思索答案;也可以只画龙,由学生归纳概括后,自己点睛;或者只提出问题,而留有疑问,启发学生课后再思索再讨论,从而得出结论。采用“循序渐进”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整流器学生经常用到,但对它的组成不清楚,由此给学生介绍整流电路。先讲由一个二极管组成的半波整流电路,分析完波形,找出这种电路的缺陷。继而推出由两个二极管组成的全波整流电路,再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找出全波整流电路的不完美之处,最后引入常用的桥式整流电路。在这一由浅入深的过程中,密切注意学生的反映,适时的调整教学进度,循循善诱,直到学生弄懂为止。
  2、采用“模拟发现”教学法,加强实验教学
  所谓“模拟发现”教学法是指通过模拟科技史上的科学发现过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的教学方法。其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在讲授某些重要概念和公式时,首先把已知条件提供给学生,把科学家当年发现概念、原理和公式时的历史背景,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实验技术水平以及当时科学发现的机遇提供给学生,也就是说再现其当年科学发现的环境。第二,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独立思考出未知的结论;如果独立思考有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第三,教师将其科学发现过程的步骤、思维方法和科学结论介绍给学生。这样不单单使学生掌握了科学知识,还使学生产生了对一些问题想要验证的想法。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课学生首先完成基本实验内容,然后独立设计电路进行综合实验。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电子电路实验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即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利用所学理论知识,通过分析找出内在联系,从而对电子电路参数进行调整,使之符合技术性能要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
  对于学生独立思考中的错误,要指出其错误的原因,使学生恍然大悟,引为借鉴,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发现,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发现、发明等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把培养创新能力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3、采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探讨了“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就是在教学中尽量设置问题,然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知识和能力发生有机联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都应存在问题。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前提,而且还是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提出问题,才能使教学过程有连续性。
  这种问题教学法和传统的课堂提问是有区别的,传统的课堂提问目的是让学生接受已有的知识结论;问题教学法是让学生不局限于已有的知识,而是提出新的观点和新的想法;在对同一个问题回答时,尽可能求异,从多方面推测、假设。给学生创造机会,尽量把学生的创造能量释放出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显露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然后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评价最佳解题方案,进而把评价过程变成提高解题能力、发展高层次思维的过程。“问题”教学法不但能使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还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教材中虽然详细介绍了反相输入比例运算放大器,但对它的特例倒相器未做说明。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完主电路后,我把倒相器的电路图也画在了黑板上,让学生根据学过的方法,自己分析电路的特点,给出结论。学生们经过思考、讨论,找到了答案,这让他们印象深刻。在后续课程中,当介绍完反相加法器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消去反相加法器公式前面的负号?教室里安静了片刻,很快有学生大声回答,加一个倒相器就可以了。其余的学生会心地笑了,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增加了求知欲。
  4、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讨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讨论课是打破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独立实践为主的实践反思新型教学模式,有效地组织学习,大量地创造机会,将有利于巩固升华培养效果。讨论式课堂教学法一改课堂教学满堂灌的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具体做法是:选择学生易于理解、归纳的与学生已有知识紧密联系的章节作为讨论的题目,教师在上课讨论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提前布置讨论内容,针对讨论的内容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供学生思考,让学生提前预习,明确讨论目标,收集有关资料;经过充分准备后在教师的主持下开展讨论。课上教师能正确引导学生,及时解答和纠正讨论课中学生出现的问题,使讨论课逐级升高层次,提高水平,由于在讨论课中学生情绪饱满,课堂气氛活跃,求知欲旺盛,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创造动机,激发他们创造性的探索,进而促使学生投身于创造活动之中。
  培养创新能力是一个时代的课题,要转变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发掘实验教学中的创新因素,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变灌输式为发现式、讨论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21世纪人才的需求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
其他文献
胰腺癌是主要起源于胰腺外分泌腺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在国内外有显著的增高趋势,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胰腺癌虽然不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但其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效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教材中安排的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都是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在感知形成过程中产生的错觉,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但是,应该指
伟大的发明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源于一种热爱,一种不懈的追求,一种浓厚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小学生学习科学兴趣是学好本门学科的前提条件,只有产生了兴趣
摘要:在科学课程学习之前,小学生头脑中并非什么也没有,相反,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们对客观存在着诸多事物也许早就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本文将对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前概念与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前概念;教学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将小学生接受正规教育之前自身形成的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人文科学,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贯穿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小学语文课不仅是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还要发挥好学科的工具作用,在字、词、句、章四个方面进行扎扎实实的基础训练,使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积累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经验。所以,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急需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自觉摒弃以应试为目标
摘要:由于升学等因素,高中政治课老师对政治课的知识性做足功夫,而思想性则体现不足。为了贯切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科学落实《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政治教师在做好政治知识传授的同时,不可偏废政治课的思想性。政治思想性是政治知识的灵魂,有了政治思想,可以促进学生政治知识的学习。同样,有了一定的政治知识又可加强对政治思想理解和研究。政治课的思想性就是指以思想、观念为涵载,强调思辨而非经验,价值主导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择期行上肢手术的100例患者,ASA分级Ⅰ-Ⅱ级,性别不限,年龄18-55岁,体重45-80kg,无心动
目前,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拼体力、拼时间”的现象,课上一些老师“填鸭”式的“满堂灌”,课下学生被“练习”“作业”所围困,师生疲惫不堪,而成绩的提高却不明显。只有教师要教好,学生要学好,二者互相促进,才会“师逸而功倍”。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要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自学能力的培养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
英语学习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呈螺旋上升的循环体系.英语课堂教学是语言学习大环境中的微循环.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微循环有利于教师有效的开展和实施课堂教学,而有效的师生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经历和体验”过程性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学生要学好数学,就必须要体验学习的过程,可以通过联系实际,体验数学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回归生活,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实践操作,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成、引探导究,体验数学学习的创新等方面将参与体验、探究、操作、思考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去参与、去体验,从而真正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数学学习;体验;享受快乐  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