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极拳古往今来一直被人们视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保健方法及终身锻炼的首选项目。太极拳运动可以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费用。太极拳简便易学、安全有效的优点,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和重视。因此,无论是医学界还是体育界,都对太极拳运动进行了深入研究。
太极拳秉承中国传统的运动养生理论,以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为基础,将佛家舍己宽容、儒家中庸之道、医家经络学说、养生家吐纳导引、周易阴阳变化等众多内容融于一体。
太极拳的生理效应研究
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太极拳锻炼要求心静体松,情绪处于平和内敛的安静状态。通过精神内守,降低交感神经紧张性。动中处静,静中寓动的运动具有平衡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功能。以意行拳,不但能使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均衡性、灵活性和自我意识的控制能力得到加强,还可以使神经系统的调控能力得到提高。王遇仕等对78名受试者通过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太极拳锻炼可明显降低受试者动脉血压,增加口腔唾液分泌量,延长脉搏间隔时间,缩短呼吸间隔,调节大脑植物神经使其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使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状态由老年化向年轻化转变[1]。太极拳独有的虚领顶劲、立身正中的练法对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和视觉中枢以及神经、眼肌运动神经具有锻炼效果及医疗作用。
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太极拳运动具有轻柔均缓,连贯圆活,虚实分明的特点。在锻炼时,机体全身肌肉有规律地交替收缩与舒张,肌肉毛细血管、微循环系统大量开放,减轻了心脏负荷,血管舒缩功能得到合理锻炼,促进了静脉血回流。坚持太极拳练习可使每搏输出量增加、脉率减慢、左心能量有效利用率提高、心肌耗氧量和耗氧指数降低。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心脏指数等心功能指数随太极拳运动时间延长而改善。研究发现,坚持太极拳锻炼者可出现收缩压和平均收缩压、总外周阻力降低等血液动力学外周效应,长期的太极拳练习有可能改善和延缓血管的老化。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太极拳的呼吸法是一种“悠、匀、细、缓”的呼吸法。这种呼吸法可以降低肺换气的次数,控制呼吸,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增加肺活量。MVV是一个比较全面反映整个呼吸系统机能的指标,30岁以后MVV随年龄增加而直线下降。长期太极拳锻炼后,中老年女性MVV呈现上升的趋势[2],说明太极拳运动可以增加呼吸储备,延缓因衰老所致的呼吸机能的退化。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对24例参加88式太极拳锻炼的健康老人和24例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健康老人进行比较,锻炼组E玫瑰花环数、百分率,Y玫瑰花环数、百分率明显增高,为太极拳锻炼能增强老年人免疫功能的观点提供了有力证据。此外,太极拳运动还可以有效地提高T、B淋巴细胞的功能,增进老年人机体免疫能力,并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对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太极拳要求以腰为主宰,全身节节贯穿,一动无有不动,对骨骼、肌肉和关节具有较好的锻炼效果。老年男性、女性太极拳练习组身体各部位骨密度高于普通组,但是太极拳练习超过5年,锻炼年限与各部位骨密度无明显关系。说明太极拳练习可以有效地增高老年人的骨密度,但是太极拳练习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作用比较有限。通过同位素及生理生化的方法,连续3年追踪从事太极拳运动老人的骨健康状况,发现长期从事太极拳运动,可对骨骼肌肉运动系统形成良性刺激,能有效地减少体内骨矿物质的自然流失,使骨密度保持稳定,并有效调节骨钙-血钙之间的动态平衡[3]。
延缓衰老的作用对86例长期参加太极拳运动及92例平时不参加运动锻炼的健康男性老年人进行体能测查(EPESE)及RBC-SOD、LPO的检测。结果发现,长期进行太极拳锻炼的老年人与不运动者相比,体能明显增强,RBC-SOD活性增高,LPO浓度降低,并随年龄的增加更趋明显,表明太极拳运动可提高老年人体能,增进老年人整体健康。
对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的影响太极拳动作柔缓、均匀、连贯浑圆,其运动具有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补益气血、养筋骨、利关节等作用,非常适合体弱者和老年人练习。
对长期坚持太极运动的老年人进行的调查资料显示,运动组常见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脑梗塞、糖尿病、脂肪肝、肥胖症等疾病)患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
太极拳有氧健身锻炼可改善机体平衡功能,增强握力和短时记忆力,对老年人心脑血管慢性疾病患者和治疗是有益的。太极拳练习的强度、活动量适合于老年脑力劳动者,特别是老年心脑血管慢性疾病患者。吴小平对32例慢性病者练拳前后心血管功能各项指标做了自身对比观察,发现太极拳运动对慢性病者心血管功能起到了明显的调控作用[5]。太极拳运动对成年人的心肺功能、腰脊活动度确实具有良好的效应,不仅有助于增强体质,保持和提高工作能力,而且对于防治某些慢性病,促进身体健康,也有积极意义。
王敬浩等研究发现,长期太极拳锻炼在维持糖尿病患者正常的胰岛素分泌水平的基础上,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增强胰岛素受体活性。这可能是太极拳运动对Ⅱ型糖尿病产生疗效的机制之一。此外,王敬浩等通过对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神经肽Y水平的对比研究后,认为太极拳运动改善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的机制与其对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密切相关[6]。
太极拳调节心理的研究
太极拳的核心思想是形神兼备,松静自然,强调阴阳的协调统一。首先,太极拳要求练习者全神贯注、消除杂念、精神内守,沉浸在太极拳运动中。故而长期太极拳锻炼,可以转移人的应激源,转移人们对于现实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注意力。其次,太极拳受道教影响较深,“无为”理念对练习者的生存态度和人生体验产生影响,使他们对一些不利生活事件“视而不见”“难得糊涂”,因此能缓解精神紧张的不良刺激,有利于心理健康。
短期太极拳运动能够缓解老年人抑郁、紧张、焦虑等心理症状,改善心理功能,产生心理效应,由此激发积极性生理应答效果及社会功能改善。自行车、游泳、慢跑项目的锻炼方式对促进老年人认知功能的提高效果明显,而中国传统太极拳项目的锻炼方式对调节老年人的情绪状态效果更佳。长期太极拳运动后,中老年女性状态焦虑明显下降。
太极拳调整社会适应力的研究
太极拳讲究“舍己从人”,去掉个人意识,忘记自我,凡事从客观事物出发,考虑他人,避免主观,强调实事求是、心平气和、柔化矛盾。对知识分子的心理测定充分说明:有抱负、有成就的科技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太极拳锻炼,对发挥正面A型性格,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有明显效果,更使其事业有成而心理健康,充分考虑和照顾周围人群和环境因素,谦逊随和,从而能改善人际关系,加强社会适应力。
太极拳有着独特的保健机理和丰富的内容,不仅能提高老年人中枢神经的调节作用,而且有利于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健康,还能防治骨质疏松,调节内分泌, 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抵御疾病,对延缓衰老有着重要作用。此外,太极拳锻炼能够缓解老年人抑郁、紧张、焦虑等心理症状,改善心理功能,产生心理效应,由此激发积极生理应答效果及社会适应力的改善。
太极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门关于生命质量升华的学问。随着人类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的生活、健康问题将成为社会问题。除了躯体健康之外,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力等方面日益受到关注。另一方面,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势必影响人民的身心健康。社会存在众多的亚健康者,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具有简便易学、安全有效等优点的太极拳锻炼方法,受到人民的普遍欢迎和重视。因此,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可以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降低医疗费用,对人类的保健事业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王遇仕,林北生,周艺,等.太极拳锻炼对植物神经调节作 用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5):30-31
[2]刘静,陈佩杰,邱丕相,等.长期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女性心肺机能影响的跟踪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3):290-293
[3]王忠山.习太极拳老人骨健康状况的多年追踪研究[J].体育科学,2000,20(1):79-81
[4]雷宇春,白耀华.太极拳、太极剑对老年人常见病患病 率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药杂志,2003,4(8):104
[5]吴小平.太极拳运动对32例患者血液动力流变学的影 响[J].按摩与导引,1990(4):5-9
[6]王敬浩,黄叔怀,仇志刚.太极拳锻炼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及其机制探讨[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21(4):357-359
(作者单位:浙江省玉环县干江中学)
太极拳秉承中国传统的运动养生理论,以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为基础,将佛家舍己宽容、儒家中庸之道、医家经络学说、养生家吐纳导引、周易阴阳变化等众多内容融于一体。
太极拳的生理效应研究
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太极拳锻炼要求心静体松,情绪处于平和内敛的安静状态。通过精神内守,降低交感神经紧张性。动中处静,静中寓动的运动具有平衡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功能。以意行拳,不但能使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均衡性、灵活性和自我意识的控制能力得到加强,还可以使神经系统的调控能力得到提高。王遇仕等对78名受试者通过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发现:太极拳锻炼可明显降低受试者动脉血压,增加口腔唾液分泌量,延长脉搏间隔时间,缩短呼吸间隔,调节大脑植物神经使其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使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状态由老年化向年轻化转变[1]。太极拳独有的虚领顶劲、立身正中的练法对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和视觉中枢以及神经、眼肌运动神经具有锻炼效果及医疗作用。
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太极拳运动具有轻柔均缓,连贯圆活,虚实分明的特点。在锻炼时,机体全身肌肉有规律地交替收缩与舒张,肌肉毛细血管、微循环系统大量开放,减轻了心脏负荷,血管舒缩功能得到合理锻炼,促进了静脉血回流。坚持太极拳练习可使每搏输出量增加、脉率减慢、左心能量有效利用率提高、心肌耗氧量和耗氧指数降低。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心脏指数等心功能指数随太极拳运动时间延长而改善。研究发现,坚持太极拳锻炼者可出现收缩压和平均收缩压、总外周阻力降低等血液动力学外周效应,长期的太极拳练习有可能改善和延缓血管的老化。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太极拳的呼吸法是一种“悠、匀、细、缓”的呼吸法。这种呼吸法可以降低肺换气的次数,控制呼吸,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增加肺活量。MVV是一个比较全面反映整个呼吸系统机能的指标,30岁以后MVV随年龄增加而直线下降。长期太极拳锻炼后,中老年女性MVV呈现上升的趋势[2],说明太极拳运动可以增加呼吸储备,延缓因衰老所致的呼吸机能的退化。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对24例参加88式太极拳锻炼的健康老人和24例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健康老人进行比较,锻炼组E玫瑰花环数、百分率,Y玫瑰花环数、百分率明显增高,为太极拳锻炼能增强老年人免疫功能的观点提供了有力证据。此外,太极拳运动还可以有效地提高T、B淋巴细胞的功能,增进老年人机体免疫能力,并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对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太极拳要求以腰为主宰,全身节节贯穿,一动无有不动,对骨骼、肌肉和关节具有较好的锻炼效果。老年男性、女性太极拳练习组身体各部位骨密度高于普通组,但是太极拳练习超过5年,锻炼年限与各部位骨密度无明显关系。说明太极拳练习可以有效地增高老年人的骨密度,但是太极拳练习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作用比较有限。通过同位素及生理生化的方法,连续3年追踪从事太极拳运动老人的骨健康状况,发现长期从事太极拳运动,可对骨骼肌肉运动系统形成良性刺激,能有效地减少体内骨矿物质的自然流失,使骨密度保持稳定,并有效调节骨钙-血钙之间的动态平衡[3]。
延缓衰老的作用对86例长期参加太极拳运动及92例平时不参加运动锻炼的健康男性老年人进行体能测查(EPESE)及RBC-SOD、LPO的检测。结果发现,长期进行太极拳锻炼的老年人与不运动者相比,体能明显增强,RBC-SOD活性增高,LPO浓度降低,并随年龄的增加更趋明显,表明太极拳运动可提高老年人体能,增进老年人整体健康。
对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的影响太极拳动作柔缓、均匀、连贯浑圆,其运动具有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补益气血、养筋骨、利关节等作用,非常适合体弱者和老年人练习。
对长期坚持太极运动的老年人进行的调查资料显示,运动组常见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脑梗塞、糖尿病、脂肪肝、肥胖症等疾病)患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
太极拳有氧健身锻炼可改善机体平衡功能,增强握力和短时记忆力,对老年人心脑血管慢性疾病患者和治疗是有益的。太极拳练习的强度、活动量适合于老年脑力劳动者,特别是老年心脑血管慢性疾病患者。吴小平对32例慢性病者练拳前后心血管功能各项指标做了自身对比观察,发现太极拳运动对慢性病者心血管功能起到了明显的调控作用[5]。太极拳运动对成年人的心肺功能、腰脊活动度确实具有良好的效应,不仅有助于增强体质,保持和提高工作能力,而且对于防治某些慢性病,促进身体健康,也有积极意义。
王敬浩等研究发现,长期太极拳锻炼在维持糖尿病患者正常的胰岛素分泌水平的基础上,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增强胰岛素受体活性。这可能是太极拳运动对Ⅱ型糖尿病产生疗效的机制之一。此外,王敬浩等通过对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神经肽Y水平的对比研究后,认为太极拳运动改善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的机制与其对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密切相关[6]。
太极拳调节心理的研究
太极拳的核心思想是形神兼备,松静自然,强调阴阳的协调统一。首先,太极拳要求练习者全神贯注、消除杂念、精神内守,沉浸在太极拳运动中。故而长期太极拳锻炼,可以转移人的应激源,转移人们对于现实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注意力。其次,太极拳受道教影响较深,“无为”理念对练习者的生存态度和人生体验产生影响,使他们对一些不利生活事件“视而不见”“难得糊涂”,因此能缓解精神紧张的不良刺激,有利于心理健康。
短期太极拳运动能够缓解老年人抑郁、紧张、焦虑等心理症状,改善心理功能,产生心理效应,由此激发积极性生理应答效果及社会功能改善。自行车、游泳、慢跑项目的锻炼方式对促进老年人认知功能的提高效果明显,而中国传统太极拳项目的锻炼方式对调节老年人的情绪状态效果更佳。长期太极拳运动后,中老年女性状态焦虑明显下降。
太极拳调整社会适应力的研究
太极拳讲究“舍己从人”,去掉个人意识,忘记自我,凡事从客观事物出发,考虑他人,避免主观,强调实事求是、心平气和、柔化矛盾。对知识分子的心理测定充分说明:有抱负、有成就的科技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太极拳锻炼,对发挥正面A型性格,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有明显效果,更使其事业有成而心理健康,充分考虑和照顾周围人群和环境因素,谦逊随和,从而能改善人际关系,加强社会适应力。
太极拳有着独特的保健机理和丰富的内容,不仅能提高老年人中枢神经的调节作用,而且有利于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健康,还能防治骨质疏松,调节内分泌, 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抵御疾病,对延缓衰老有着重要作用。此外,太极拳锻炼能够缓解老年人抑郁、紧张、焦虑等心理症状,改善心理功能,产生心理效应,由此激发积极生理应答效果及社会适应力的改善。
太极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门关于生命质量升华的学问。随着人类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的生活、健康问题将成为社会问题。除了躯体健康之外,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力等方面日益受到关注。另一方面,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势必影响人民的身心健康。社会存在众多的亚健康者,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具有简便易学、安全有效等优点的太极拳锻炼方法,受到人民的普遍欢迎和重视。因此,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可以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降低医疗费用,对人类的保健事业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王遇仕,林北生,周艺,等.太极拳锻炼对植物神经调节作 用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5):30-31
[2]刘静,陈佩杰,邱丕相,等.长期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女性心肺机能影响的跟踪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3):290-293
[3]王忠山.习太极拳老人骨健康状况的多年追踪研究[J].体育科学,2000,20(1):79-81
[4]雷宇春,白耀华.太极拳、太极剑对老年人常见病患病 率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药杂志,2003,4(8):104
[5]吴小平.太极拳运动对32例患者血液动力流变学的影 响[J].按摩与导引,1990(4):5-9
[6]王敬浩,黄叔怀,仇志刚.太极拳锻炼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及其机制探讨[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21(4):357-359
(作者单位:浙江省玉环县干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