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是“管”与“理”的有机结合。
一、树立学生管理的新理念
以往的管理注重的是“管”,如何让学生服从学校的、班级的制度、规定以及管理者个人的意志是管的中心内容,而不去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管理大都停留在学校量管的评比上,表现在管理人员以扣分为原则,对学生当时的实际情况不作调查、不作分析、不作处理,只是把量管成绩第二天反映给班主任了事,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管理的实效,反而激化了矛盾。
管理,“管”是表象,“理”是实质。现在的社会发展快,学生所处的环境也随之复杂化,促使学生的思想动态发展化。因此,在管理上应以“理”为主,而这里的“理”是在“管”的前提下关系的理顺:理顺社会发展与学校制度的关系,理顺学校制度与学生思想动态的关系,理顺学生管理与学生发展的关系。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应是几十年一成不变的,也应是动态的,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作适时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管理要搞清楚管理的对象是有思维、有思想的人,要强调以人为中心。人是组织的主体,管理是为人服务的,因之要人本化、人文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二、探讨自我管理新模式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和自我教育的主体,他们具有独立的思想、情感、意志和性格,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他们的自我意识中有两个“自我”:一个是现实中的“自我”,一个是理想中的“自我”。两个自我之间的差别成为一个人心理素质是否健康的指标。两者之间常常会产生矛盾,最好的方法是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使自己更加成熟,从而去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进入理想境界。
因此,应积极探讨“自我管理”模式。学生的自我管理既是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约束下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最佳方式,也是学校管理的延伸。 曾子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省察自己的过失本身就是一个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的过程。
当然,学生的自我管理不是抛开学校的规章制度,而是以其为基础,是在老师指导和督促下的学生自主管理。针对学生生活、学习等实际情况,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管理自己。
学校把这项任务放给了班主任,由班主任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制订适合本班学生健康发展的“自我管理”要求。在自主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参与者,最后才是管理者。学校对班级实行量化管理,通过每日每周的评定,每学期评出优秀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进行奖励。这样,班与班形成了良性的竞争态势。班上日常事务应全部交给学生来做,变成时时事事有人管、件件事情有人做。
三、注重管理的细枝末节
细节决定成败。管理是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的,而人又是感情细腻的高级动物,因而,管理中不能不注重细节。我们从很多的资料上看到,有很多的学生采取极端的方式(有的离家出走、有的自杀等)对抗管理,这些悲剧的出现表面上是由于学生不理解学校、班级的管理造成的,实质上是我们在管理中没有注重细节导致的。当今的中学生注重个性的发展,追求新鲜刺激,同时由于受独生子女观念的影响,思想情绪化,感情细腻化, 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所以,管理者不能成为“管”的机器,不能机械地执行各项管理规定,在对学生管理时,既要严肃,更要充满热情;要大胆,更要细心。不能就事论事,要注意观察学生的隐形的行为、微妙的心理变化;之后还要跟踪管理,注重学生思想的动向、信息的反馈,防微杜渐。
四、注重指导、疏导、引导、开导
现在的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思想活跃,认识肤浅,信念淡薄,感情幼稚,如何激活他们内心深处的“善”是管理者所要探索的课题。从现象上看,中学生的不良行为影响了学习,破坏了纪律,但问题的症结却不是一般的思想或纪律问题,而是由于心理障碍导致的各种反常表现。如果以通常的谈心、家访或绳之以校规校纪,问题并不能真正解决;只有摸准学生的心理脉搏,了解其中的心理障碍,采用指导、疏导、引导、开导的方法才能使问题迎刃而解。
当前的学习环境不太优越,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值非常高,学生学习压力大,考前紧张、考试成绩不理想、学习方法不对、成绩老是提不高等,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作为管理者就应该主动去找学生谈心,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帮助他们减轻压力,缓和紧张的感觉。当学生因同学之间闹矛盾而出现人际别扭时,管理者要帮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从对方或者第三者的角度重新审视同学间出现的矛盾。同时,要帮助学生分析应该交往什么样的朋友、应该怎样对待朋友,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从而使学生走出情绪的低谷。
成长中随时随地都会有烦恼,学生随时会因为学习、生活与人际关系的不顺,而产生成人不以为是的烦恼。以往我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其实在实际生活中,青少年也是知“愁滋味”的。这时应该做好开导工作:对学生以心换心,多一点关心,用心去关爱他们,做到为他们保守秘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纠正学生们一些不正确的心态,给予学生克服各种困难的信心,同时培养他们面对现实战胜困难的决心,从而去培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总之,学生的管理最终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形势的要求,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文明素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人材。
一、树立学生管理的新理念
以往的管理注重的是“管”,如何让学生服从学校的、班级的制度、规定以及管理者个人的意志是管的中心内容,而不去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管理大都停留在学校量管的评比上,表现在管理人员以扣分为原则,对学生当时的实际情况不作调查、不作分析、不作处理,只是把量管成绩第二天反映给班主任了事,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管理的实效,反而激化了矛盾。
管理,“管”是表象,“理”是实质。现在的社会发展快,学生所处的环境也随之复杂化,促使学生的思想动态发展化。因此,在管理上应以“理”为主,而这里的“理”是在“管”的前提下关系的理顺:理顺社会发展与学校制度的关系,理顺学校制度与学生思想动态的关系,理顺学生管理与学生发展的关系。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应是几十年一成不变的,也应是动态的,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作适时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管理要搞清楚管理的对象是有思维、有思想的人,要强调以人为中心。人是组织的主体,管理是为人服务的,因之要人本化、人文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二、探讨自我管理新模式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和自我教育的主体,他们具有独立的思想、情感、意志和性格,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他们的自我意识中有两个“自我”:一个是现实中的“自我”,一个是理想中的“自我”。两个自我之间的差别成为一个人心理素质是否健康的指标。两者之间常常会产生矛盾,最好的方法是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使自己更加成熟,从而去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进入理想境界。
因此,应积极探讨“自我管理”模式。学生的自我管理既是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约束下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最佳方式,也是学校管理的延伸。 曾子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省察自己的过失本身就是一个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的过程。
当然,学生的自我管理不是抛开学校的规章制度,而是以其为基础,是在老师指导和督促下的学生自主管理。针对学生生活、学习等实际情况,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管理自己。
学校把这项任务放给了班主任,由班主任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制订适合本班学生健康发展的“自我管理”要求。在自主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参与者,最后才是管理者。学校对班级实行量化管理,通过每日每周的评定,每学期评出优秀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进行奖励。这样,班与班形成了良性的竞争态势。班上日常事务应全部交给学生来做,变成时时事事有人管、件件事情有人做。
三、注重管理的细枝末节
细节决定成败。管理是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的,而人又是感情细腻的高级动物,因而,管理中不能不注重细节。我们从很多的资料上看到,有很多的学生采取极端的方式(有的离家出走、有的自杀等)对抗管理,这些悲剧的出现表面上是由于学生不理解学校、班级的管理造成的,实质上是我们在管理中没有注重细节导致的。当今的中学生注重个性的发展,追求新鲜刺激,同时由于受独生子女观念的影响,思想情绪化,感情细腻化, 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所以,管理者不能成为“管”的机器,不能机械地执行各项管理规定,在对学生管理时,既要严肃,更要充满热情;要大胆,更要细心。不能就事论事,要注意观察学生的隐形的行为、微妙的心理变化;之后还要跟踪管理,注重学生思想的动向、信息的反馈,防微杜渐。
四、注重指导、疏导、引导、开导
现在的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思想活跃,认识肤浅,信念淡薄,感情幼稚,如何激活他们内心深处的“善”是管理者所要探索的课题。从现象上看,中学生的不良行为影响了学习,破坏了纪律,但问题的症结却不是一般的思想或纪律问题,而是由于心理障碍导致的各种反常表现。如果以通常的谈心、家访或绳之以校规校纪,问题并不能真正解决;只有摸准学生的心理脉搏,了解其中的心理障碍,采用指导、疏导、引导、开导的方法才能使问题迎刃而解。
当前的学习环境不太优越,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值非常高,学生学习压力大,考前紧张、考试成绩不理想、学习方法不对、成绩老是提不高等,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作为管理者就应该主动去找学生谈心,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帮助他们减轻压力,缓和紧张的感觉。当学生因同学之间闹矛盾而出现人际别扭时,管理者要帮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从对方或者第三者的角度重新审视同学间出现的矛盾。同时,要帮助学生分析应该交往什么样的朋友、应该怎样对待朋友,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从而使学生走出情绪的低谷。
成长中随时随地都会有烦恼,学生随时会因为学习、生活与人际关系的不顺,而产生成人不以为是的烦恼。以往我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其实在实际生活中,青少年也是知“愁滋味”的。这时应该做好开导工作:对学生以心换心,多一点关心,用心去关爱他们,做到为他们保守秘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纠正学生们一些不正确的心态,给予学生克服各种困难的信心,同时培养他们面对现实战胜困难的决心,从而去培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总之,学生的管理最终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形势的要求,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文明素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