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拓展延伸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实施过程中绝不能太随意,甚至生搬硬套,生拉硬扯,更不能无中生有,肆意妄为。想要提高拓展延伸在语文教学中的效率,就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在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立足于文本与语文课本身
文本是教学的根本,与课堂教学有关的一切活动都不能脱离文本。拓展延伸教学必须是建立在教材文本的基础上,要立足于文本。“教科书是根据学科的知识序列和学生年龄特点,选择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编写而成的,具有很高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效用性。”“任何离开课文的拓展都是‘空中楼阁’,必须处理好立足文本与拓展延伸的关系。”于漪教师曾指出:“那种文本的内涵还未掌握,就延伸,就拓展,远离文本去过度发挥,语文课就会打水漂。”由此可见,文本是课堂教学的根本,是教学的“聚焦点”。拓展延伸就是要以此为基点,向教材更广更深处挖掘,最终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教材,体悟情感,深入体会文本的内涵。
二、立足于教学目标
“语文教育的目的是语文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同理,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每一节课的设计都是围绕目标进行,每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同样对应着特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实施拓展延伸,绝不能脱离目标。在确定目标之前,教师要充分考虑教材、学生及教师三个要素。无论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中的哪一个,都应考虑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以及教师自身的知识功底。通过综合考虑,确定好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拓展延伸的内容与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同时,不同题材、体裁的文章,也要根据目标需求安排拓展延伸的内容与方法。比如:以拓宽学生视野为目标的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查阅相关资料来实现;以挖掘知识深度激发学生思维为目标的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小组间相互讨论,通过课中探究来实现。
三、因材施教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知识层次是不同的,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的边缘学校,生源参差不齐,无论是原有的知识水平还是后期的学习能力,学生之间的差距是明显的。因此,在实施拓展延伸时,我们要因材施教,要考虑不同层次甚至不同个体的差异。教师在预设拓展延伸时,不能千篇一律,统一要求,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倾向与知识储备的不同,提供多个切入点,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比如:在学习文言文时,对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就可以设置一些与主题相关的课外文章,让他们借助工具书及自主查阅相关资料达到预期目标;而对于那些学习文言文较为吃力,甚至对其不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现代文阅读材料,通过这些材料,加深他们对本课知识的印象,开阔他们的视野,使其增加古代文化知识与素材的积累。
在实施过程中,还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观点与看法,对他们所提出的想法要加以鼓励,同时适时引导,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和信心表达自己的想法,真正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四、适度、适量、适时
首先,在实施拓展延伸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好一个“度”,凡事都有限度,正所谓“过犹不及”。一是在设置拓展延伸的内容时,题目的难易要把握一个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不能相距太远,问题设置得太难就会从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只是徒劳而已。二是在拓展延伸的过程中,教师的讲授要把握一个“度”。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总是存在一种担忧,那就是怕学生听不明白,怕学生自己学不会,怕还有遗漏的知识没讲解到位,因此,一讲起来便滔滔不绝甚至再三重复,讲的内容也一发不可收拾,越拓越宽,越延越深。这不仅违背立足于文本的原则,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应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环节也让教师大包大揽了,教学目标也被抛之脑后。我们应将教师的点拨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在点拨中突出方法与技巧的指导,通过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适当拓宽学生的视野。
其次,拓展延伸要遵循“适量”原则。语文知识浩如烟海,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恨不得将所有与文本相关的内容都让学生了解,凡是与教材稍有联系的课外文章,都一一罗列。这样一来,只是一味地追求拓展的广度,盲目地延伸,耗时耗力,学生无法全面消化吸收,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会增加新的难点。因此,在安排拓展延伸的材料时,要善于抓住一个点,以点带面,围绕这一个点,精心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材料来拓展。
再次,拓展延伸要“适时”,就是要把握恰到好处的时机开展拓展延伸,让拓展延伸顺理成章,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想要抓住最佳时机拓展延伸,首先需要教师有一颗慧心。为人师者,拥有一颗聪慧之心,就可以根据文本安排最恰当的内容,设计最佳的切入时机,从而让拓展延伸有的放矢。其次,还需要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世上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善于发现的眼睛。”同样,在课堂上,随时都可能生发拓展延伸的机会,关键是看教师能不能随机应变,机智应对,让预设的课堂生发别样的精彩。
作者简介:钟海燕,女,山东临朐人,本科学历,中学二级语文教师,现任职于临朐县朐阳学校,聊城大学文学院2012级在职教育硕士。
一、立足于文本与语文课本身
文本是教学的根本,与课堂教学有关的一切活动都不能脱离文本。拓展延伸教学必须是建立在教材文本的基础上,要立足于文本。“教科书是根据学科的知识序列和学生年龄特点,选择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编写而成的,具有很高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效用性。”“任何离开课文的拓展都是‘空中楼阁’,必须处理好立足文本与拓展延伸的关系。”于漪教师曾指出:“那种文本的内涵还未掌握,就延伸,就拓展,远离文本去过度发挥,语文课就会打水漂。”由此可见,文本是课堂教学的根本,是教学的“聚焦点”。拓展延伸就是要以此为基点,向教材更广更深处挖掘,最终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教材,体悟情感,深入体会文本的内涵。
二、立足于教学目标
“语文教育的目的是语文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同理,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每一节课的设计都是围绕目标进行,每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同样对应着特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实施拓展延伸,绝不能脱离目标。在确定目标之前,教师要充分考虑教材、学生及教师三个要素。无论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中的哪一个,都应考虑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以及教师自身的知识功底。通过综合考虑,确定好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拓展延伸的内容与方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同时,不同题材、体裁的文章,也要根据目标需求安排拓展延伸的内容与方法。比如:以拓宽学生视野为目标的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查阅相关资料来实现;以挖掘知识深度激发学生思维为目标的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小组间相互讨论,通过课中探究来实现。
三、因材施教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知识层次是不同的,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的边缘学校,生源参差不齐,无论是原有的知识水平还是后期的学习能力,学生之间的差距是明显的。因此,在实施拓展延伸时,我们要因材施教,要考虑不同层次甚至不同个体的差异。教师在预设拓展延伸时,不能千篇一律,统一要求,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倾向与知识储备的不同,提供多个切入点,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比如:在学习文言文时,对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就可以设置一些与主题相关的课外文章,让他们借助工具书及自主查阅相关资料达到预期目标;而对于那些学习文言文较为吃力,甚至对其不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现代文阅读材料,通过这些材料,加深他们对本课知识的印象,开阔他们的视野,使其增加古代文化知识与素材的积累。
在实施过程中,还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观点与看法,对他们所提出的想法要加以鼓励,同时适时引导,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和信心表达自己的想法,真正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四、适度、适量、适时
首先,在实施拓展延伸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好一个“度”,凡事都有限度,正所谓“过犹不及”。一是在设置拓展延伸的内容时,题目的难易要把握一个度。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不能相距太远,问题设置得太难就会从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只是徒劳而已。二是在拓展延伸的过程中,教师的讲授要把握一个“度”。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总是存在一种担忧,那就是怕学生听不明白,怕学生自己学不会,怕还有遗漏的知识没讲解到位,因此,一讲起来便滔滔不绝甚至再三重复,讲的内容也一发不可收拾,越拓越宽,越延越深。这不仅违背立足于文本的原则,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应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环节也让教师大包大揽了,教学目标也被抛之脑后。我们应将教师的点拨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在点拨中突出方法与技巧的指导,通过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适当拓宽学生的视野。
其次,拓展延伸要遵循“适量”原则。语文知识浩如烟海,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恨不得将所有与文本相关的内容都让学生了解,凡是与教材稍有联系的课外文章,都一一罗列。这样一来,只是一味地追求拓展的广度,盲目地延伸,耗时耗力,学生无法全面消化吸收,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会增加新的难点。因此,在安排拓展延伸的材料时,要善于抓住一个点,以点带面,围绕这一个点,精心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材料来拓展。
再次,拓展延伸要“适时”,就是要把握恰到好处的时机开展拓展延伸,让拓展延伸顺理成章,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想要抓住最佳时机拓展延伸,首先需要教师有一颗慧心。为人师者,拥有一颗聪慧之心,就可以根据文本安排最恰当的内容,设计最佳的切入时机,从而让拓展延伸有的放矢。其次,还需要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世上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善于发现的眼睛。”同样,在课堂上,随时都可能生发拓展延伸的机会,关键是看教师能不能随机应变,机智应对,让预设的课堂生发别样的精彩。
作者简介:钟海燕,女,山东临朐人,本科学历,中学二级语文教师,现任职于临朐县朐阳学校,聊城大学文学院2012级在职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