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09年7月1日之前的几个小时,工信部发布消息,指出“因一些企业提出工作量大、时间仓促、准备不足,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推迟预装‘绿坝-花季护航’”。
而在此前一个多月,工信部下发了《关于计算机预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的通知》,要求国内各个计算机厂商须从2009年7月1日开始,在中国大陆境内生产和销售的计算机中预装“绿坝-花季护航”过滤软件(国外生产的向中国市场销售的计算机也要预装该软件)。这款软件由工信部斥资4170万元人民币公开采购,在此后一年内供中国网民免费使用。
通知甫一下发,便在业内外引起轩然大波。持肯定意见的一方认为这款软件的预装非常及时,其理由和依据几乎是无可辩驳的——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约有1/2的中国青少年曾经浏览过色情网站,有14.49%的青少年因为相信网上的虚假信息而造成财务或身心的伤害;但质疑声似乎更能站得住脚,无论是对该软件的技术本身的先进性和安全性的怀疑——这种怀疑有足够的技术分析的基础,还是对此次政府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的种种猜测——这种猜测源于此事的突然性、采购操作过程的不明朗等因素,都很容易让人们的判断结果朝向消极的、不好的方向。
不论何种软件,都要在实际操作层面追求更高的安全性和合理性,这是无可厚非的——更何况是一款涉及到亿万网民的、极为敏感的网络过滤软件。终于,不管是不是由于“工作量大、时间仓促、准备不足”的原因,那道准备防范色情、暴力等网络“洪水”的“绿坝”终于还是缓建了。
但是,与关注一款软件的命运,或者评断有关这款软件的种种是非相比,如何真正切实解决网络不良内容的问题,更具有现实意义,也更为紧迫。实际上,不仅中国,全世界很多国家也都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面临着广受质疑的尴尬局面。
“绿坝”只是缓建,因为互联网的不良内容问题还是需要面对和解决,当然,解决的思路和方式是值得商榷的。在这一过程中,不论是政府、厂商,还是消费者自身,都有很多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