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棚纪事

来源 :新疆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liu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孩子,瓜地是一个挡不住的诱惑。到了暑期,地里的瓜也适逢开园,为了尝鲜,一解嘴馋,三五成群结伴而行,兴冲冲来到地头之后,一口一个“萨拉姆”连声问好,随之青蛙一样蹲成一溜,齐刷刷将目光投向瓜棚,似乎告诉瓜棚里的看瓜老汉:“你看我们多可怜,行行好摘一个大甜瓜吧。”
  瓜棚呈三角形状,由几根椽子和树梢搭成,两头畅着,即通风又能觉察周围的动向。棚里有一层厚厚的麦草,上面铺一条羊毛毡,睡觉的被褥摞在那里,看上去似乎脏了,已经失去原色。抬头一望,棚里挂有一盏马灯,灯罩多半被烟熏黑,夜晚那些光亮,只能意思一下,起不了多少作用。
  看瓜的老汉说不清自己的实际年龄,只知道是麦子黄了的时候生的。因为年轻时落下残疾,冬天喂马,夏天看瓜,算是一种特殊照顾。
  老汉叫吐尔地阿洪,就是“站得住”的意思。据说当年老汉的父母连着生了几个孩子,不幸先后夭折,于是就给他起了这个名字,希望健康成长,把根扎住。至于“阿洪”则是昵称,实际上他从来没有学过一天经文。
  后来吐尔地阿洪真的站住了,娶了老婆不说,孩子也养了一大堆,就像一棵生命力旺盛的大树,变得枝繁叶茂起来。如果不是那次马车意外翻下沟去,压伤了他的一条左腿,即使上了年纪,他也会奔波于生产一线,多挣几个工分。
  喂马是在寒冬腊月的冬天,外面风刮得像刀子一样,但马号炉火通宵燃烧,铡草的伙计轮换陪着,日子打发得就非常容易。看瓜就不同了,一到晚上伸手不见五指,黑黢黢一片,马灯自然成了摆设。糟糕的是蚊子挥之不去,连夜“嗡嗡”叫着,叮得满脸红包,痒得钻心。
  问题是夜半三更头刚挨枕头,狗又“汪汪”叫上了,铁链子拉得哗啦啦响。吐尔地阿洪一个骨碌从麦草铺上翻起身来,一手拿上棒子,一手提着马灯,顺着狗咬的方向支愣着耳朵,听听到底有何动静。
  如果是一个偷瓜的,只要老汉使劲喊上几嗓子,就会溜之大吉,躲得远远的。当时有个罪名,叫破坏农业生产,要是被吐尔地阿洪逮住,告到队长那里,麻烦就大了。可是狗吠依然不止,他就觉得蹊跷,却又不敢贸然行事,万一碰上个胆大的,撩块石头砸在头上,黑灯瞎火的找谁算账。
  忐忑不安中,隐隐约约看见有个黑影向瓜棚靠近,不紧不慢,摇头晃脑,而且优哉游哉“咴咴”打着响鼻。不但狗不叫了,吐尔地老汉的心也随之放在了肚里。是队上那头二麻驴,正带着刚生不久的小毛驴,吃草吃到了瓜地,此时正顺道往圈里赶呢。吐尔地老汉就气不打一处来,骂了一声“牲口东西,去哪里不好,偏跑到瓜地来糟蹋了!”随手扬起棒子“啾什,啾什”撵着毛驴。
  像这样队上的牲口不留神窜到瓜地,似乎已经成为家常便饭,隔三差五就能遇上。一个个西瓜甜瓜,不是圆的就是扁的,驴呀马的无从下口,只是蹄子动辄扯断瓜秧,一片一片的,看着心疼。
  不过遇上浣猪,瓜就难逃厄运了。虽说浣猪是偷食玉米的高手,却难免偶尔反串一下角色。小巧玲珑,生性狡猾,哧溜一下钻进瓜沟,根本看不到它的踪迹。而且传说浣猪牙齿锋利坚硬,一口就能咬穿坎土曼,人们自然望而生畏,即使发现了也是躲着绕着。损失几个瓜是小事情,人被伤着了,就得不偿失了。
  折腾一夜之后的吐尔地阿洪,到了快要天亮的时候,上下眼皮再也不听他的话了,说着就要闭合在一起。他只得步履踉跄回到瓜棚,挂上马灯,扔下棒子,拉开被褥倒头就睡,俄顷鼾声如雷般响起。
  太阳升至一竿子高,老汉又像往常一样起身了。因为很快儿媳就会来送吃的喝的,他就挽起袖子,提上水壶,蹲在瓜棚一侧,开始洗手、漱口和抹脸,一切停当之后,就远远看着儿媳已经走过来了。
  泡在保温瓶里的茶水,滚烫滚烫的,倒在碗里呼呼冒着热气。老汉就喜欢这样的烫心茶,喝着提神解乏,不像有些人家的温吞水,洗锅水似的看着就难受。而且儿媳有意在茶里放了冰糖,茶就愈发回味无穷。
  儿媳不但茶烧得好,馕也打得漂亮,白里透黄,外脆内绵,加之掺了新鲜土鸡蛋,别有滋味。吃着切成条状的馕块,就着葡萄干和巴旦木,既可口又富含营养。吐尔地阿洪一边享受着生活的馈赠,一边习惯性打听着家中的情况:
  “盖羊圈的土坯还缺多少?”老汉问。“孩子他爸说还差四五百,再有两天就打够了。”儿媳说。提到孩子,也就是老汉的孙子,吐尔地阿洪就来劲了,头摇得拨浪鼓一样,脸上也是喜滋滋的。“淘气鬼塔依尔还捣蜂窝么,可要看好他了,让蜜蜂蜇上一口,可不是闹着玩的!”老汉说。“蜂窝已经被孩子他爸清除了,托真主的福,您的孙子塔依尔安然无恙。”儿媳一脸幸福。“那就好,那就好!”吐尔地阿洪捋着山羊胡须,慈祥地笑着。
  生产队长几乎三天两头来上一趟,人虽说瘦得像猴子一样,嗓门却大得喇叭似的,人还没到,声音远远地就传过来了。“吐尔地阿卡,瓜熟了没有,拉上一两车出去卖了,改善一下社员的生活多好呀?”
  还不等老汉回答完毕,队长早已径直来到瓜地中央,一次次蹲下身,一次次又站起来,拿起这个瓜放在耳边,“嘭嘭”拍一阵,不行,拿起那个瓜再拍,还是没熟。就一边嘴上“噫噫”叫着,一边让老汉挑一些长势看好的瓜,然后亲自例行公事,一个个划上“十字”记号。
  “吐尔地阿卡到底是个行家,选中的种瓜个个百里挑一。要紧的是要像眼珠子一样看守好了,不然明年大家都去喝西北风了。”临了,队长一再这样叮嘱看瓜老汉。
  有一年队长到瓜地巡查,发现少了一个大个种瓜,而且还是特别甜脆的“纳西嘎”品种,恰巧瓜地一头停一辆汽车,就怀疑是被司机偷去。二话不说,撒开脚丫子朝汽车撵去,快到跟前时,汽车却突然“呜呜”发动着开走了。队长越发觉得司机做贼心虚,一边高声喊着,一边拼命追赶。见汽车没有停下的意思,情急之下便操近路,飞也似地绕到一个转弯之处,气喘吁吁堵住了去路。然而当队长搜遍了驾驶室和车厢的旮旯底角,连一个瓜的影子都没有找到。当那个先是莫明其妙,后又因遭受不白之冤的司机破口大骂,甚至要提着摇把子教训教训他时,队长就别提有多狼狈了。
  实际上种瓜是被一个叫亚生“草包”的放羊娃偷走的。之所以送他这么一个绰号,缘自于他虽然个子黄瓜一样长,摔跤却老是输给比他小的孩子,而且一旦占了下风,就“阿帕,阿帕”喊着向母亲求救。   然而就是这个亚生“草包”,山上放羊的间歇,猛地就有了一个大胆的举动:那就是趁看瓜老汉走向一边蹲下解手,神速溜进瓜地,然后电打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你们见过没有,瓜上面画着一个‘十’字符号,打开全是红沙瓤,吃一口甜掉呀呢!”事后亚生“草包”见孩子就吹,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还真让他们有些刮目相看。
  瓜地总算开园了。当生产队长把这个消息像钟声一样传遍全村,瓜棚四周就像过节似的围满了人。通常孩子挤在最前边,一个个急得馋猫一样,瓜还没切呢,手已经伸上去了。大人就赶紧喊道:“小心,刀子可没有长眼睛,手割烂了,这里可没有医生。”于是孩子复又一个个缩回手去,眼巴巴看着大人切瓜,哈喇子都快流下来了。
  吃瓜的规矩是先西瓜,后甜瓜。甜瓜糖份高,赛蜜糖,吃过甜瓜再吃西瓜,西瓜就失去了原汁原味。就看吐尔地阿洪来回穿梭于瓜地和瓜棚之间,一会儿一边腋下一个西瓜,用麻布擦拭一番,放在事先备好的砧板上,取出菜刀,切一圆形瓜皮,来回抹两下,随之一分为二,接着中间各来一刀,就切菜一样唰唰唰成了一块块西瓜牙子,仿佛行云流水,一蹴而就。
  一会儿又抱着四五个甜瓜来了,“麻皮子”瓜纹像花一样,“黄蛋子”味道闻着就香。不同的是切西瓜用的是菜刀,而甜瓜则改用一把英吉沙小刀。而且老汉直接将甜瓜捧在手上,切一牙送一牙,大小匀称,形状统一。等瓜切完之后,手上就只剩一捧甜瓜籽,练就一手好活,看了令人称道。
  尝过鲜后,大人们抹着嘴三三两两,说着笑着各回各家。可孩子们大抵恋恋不舍,特别是那些尝到甜头的机灵鬼们,撒上一泡尿,又笑蜜嘻嘻转回来了。就像现在这样,青蛙似的蹲成一溜,虽说不好意思再张口,可肚里的馋虫却又催得不行,于是就有孩子急中生智,迎上去用衣袖擦起了灯罩,还有几个孩子借机拾着地上遗落的瓜皮。
  这种“地上撒上鸡食,心里想着斑鸠”的雕虫小技,早就被看瓜老汉看穿了。不过毕竟都是孩子,就像他的小孙子塔依尔,见到甜的东西就没命了,哭着嚷着索要,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一次儿子买回一包豆豆糖,孙子几乎整天“咯噔、咯噔”嘴里嚼着,饭都忘记吃了。因为怕吃多了伤牙,儿媳就放在了高高吊起的筐里。孙子便踩在凳子上,一伸手够不着,就又找来一根长长的棍子,捣也捣不下来,便一屁股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起来。
  如此想来,吐尔地阿洪就又动了恻隐之心,看着这些孩子,就像是看着自己的孙子一样。于是顺手抓住一个孩子的手说:“是不是嘴又馋了?”当那个孩子红着脸低下头时,就咧着豁牙老嘴笑着又说:“当心小肚子,吃撑了就会皮球一样胀破了!”随后背着手到地里摘瓜去了。
  然而孩子的欲望就像一个填不满的深坑,始终没有满足的时候。给了肩膀就要上头,今天打发走了,明天接着又来了。而且变换着花样,要么说是来拔草,要么索性直接把羊群赶到地头。说是放羊,眼睛却直勾勾盯着地里的瓜,仿佛一群闹心的蚊子一样,赶也赶不走。
  这时,有些孩子已不仅仅停留于要瓜吃了,更多的则是采取“自力更生”,也就是想方设法摸爬到瓜地,随心所欲去偷着吃了。
  还是那个亚生“草包”,因为频频得手,就有些麻痹大意,最终被吐尔地阿洪逮个正着。那天也该亚生“草包”倒霉,明明看瓜老汉那两天特别警觉,不时手搭凉棚密切关注着瓜地的动向,他却非常不合时宜钻进瓜沟,不露馅才怪呢。
  关键是当时他的动作严重走形。以前他说自己就像电影里的侦察兵一样,身子平卧在地上,两肘一撑,双脚一蹬,蜈蚣一样匍匐前行,加之瓜秧掩护,老汉很难发现。然而这次他竟然疏忽了要领,只顾将臉贴着地皮,屁股却撅得高高的,一动一动跟个鸵鸟似的,很快就被吐尔地阿洪发觉了。可是老汉装作若无其事,一边躬身随意拔着羊草,一边悄无声息靠近亚生“草包”。目睹一切的其他孩子,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却又不能发出逃跑的信号,眼睁睁看着他成了老汉的俘虏。
  时间一晃就几十年过去了,再回到故乡,已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当初那些熟悉的老人一个个故去,就像看瓜的吐尔地阿洪一样,永远长眠于东山黄土梁上。
  然而让人难以释怀的瓜地却保留了下来,只不过由原先的集体所有,变作现在的个人所有。瓜地已经规模连片,绿油油、瓜满秧,站在这头望不到那头,一半是清一色的“绿花皮”,一半是光灿灿的“金皇后”,皆是遐迩闻名的西瓜和甜瓜,不仅个头硕大,口感也上乘,地地道道的绿色品种。
  幸运的是瓜地的主人是塔依尔,就是当年看瓜老汉的那个小孙子。屁股下面坐着一辆红色桑塔纳,手里拿着新款诺基亚,一会儿一个电话,满脑子都是生意经。
  提及孩提时代偷瓜的趣闻轶事,塔依尔仿佛听天书一样,感到陌生而又遥远。一会儿不可思议地摇摇头,一会儿止不住“咯咯咯”畅怀朗声大笑。正当我品尝着一牙又一牙红瓤西瓜、黄瓤甜瓜,而且连声交口称赞瓜甜人好的时候,随着“嘀嘀”几声喇叭响,就看见几个西装革履的外地人走下车来,一边朝这边走着,一边手指着瓜地说着什么。只听塔依尔说了声“瓜商送票子来了”,就急忙站起身,兴冲冲迎了上去。
  我也接着站起来了。看着他们握手、问好,然后朋友一样说笑着径直走进瓜地,不由感到欣慰和敬佩。
其他文献
战马:蒙古马是世界上耐力最强的马,对环境和食物的要求也是最低的  马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七位。新疆辽阔的疆域上,随时随处都可以看到马矫健的身影,在新疆马的品种以蒙古马和伊犁马最为多见。  蒙古马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较为古老的马种之一,主要产于内蒙古草原和新疆的一些地区,是典型的草原马种。蒙古马体格不大,平均体高120~135厘米,体重267—370千克。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
期刊
冬雨霏霏的墨尔本  飞机从香港机场起飞,经过8个多小时连续飞行,总算到达墨尔本。墨尔本是素有“花园之州”美誉的维多利亚州首府,也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  到了墨尔本,不能不去库克船长的小屋。詹姆斯·库克是英国的一位探险家和航海家,因其1770年带领“奋进号”发现澳洲大陆,被誉为“澳洲之父”。库克船长的小屋,位于墨尔本弗林德斯大街一处硕大的绿地之中。四周树木环抱,郁郁葱葱,一派浓郁的英国乡村浪漫色彩
期刊
唯一的“臼凹孜”传人日杰甫·库酋喀琪  历史上维吾尔族人根据自己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生态,创造性的发明制造了适应环境的生产工具和独特的生产方式。有万能工具坎土曼,木匠用具砍砍,包括我们面前古老的“臼凹孜”土造榨油机等。不知道至今它运转了多少年、又给多少人提供了吃的油,养育了多少代人。而今天随着工业化的到来已悄然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日杰甫·库酋喀琪已是我在南疆多年来寻找到的唯一的“臼凹孜”传人,也是
期刊
一枚草原墓葬中出土的戒指,竟然触动中亚史的重要神经,公元4世纪前后的历史谜团都蕴含在戒面上雕刻的神秘人像中,她究竟是女神、女王,还是地位显赫的贵妇?  一次无意间的发现  这枚传奇的戒指,是新疆考古所在伊犁尼勒克的别特巴斯陶墓葬发掘出土的重要文物。这是一枚具有异国情调的金戒指,戒指上的中世纪古典贵妇人形象引起考古界人士的诸多猜想。新疆师范大学刘学堂教授认为,只要揭开这人像的身份之谜,将揭开公元4世
期刊
相对于以黄河和长江为经纬的“口内”而言,西部是中国地理与人文的某种“意外”,这完全是异质的、突兀的、另类的、怪诞的、迥异的……而在整个西部,新疆又是最为独特的。  人类绝不会再有这样的幸运:把最高、最低,最冷、最热,最荒凉极致又绿意盎然的地方同时置于一方天空之下;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如此众多的不同文化亦如一株天山雪莲不同的花瓣相映生辉,我坚信,这里边一定隐含着某种天
期刊
初春时节,微风吹过,牧草疯长,我随采风团到达裕民的时候,头顶的云悄悄盈了些泪,一场润雨,一夜之间草原就绿遍了。  芍药谷的花儿也开起来了,一片片、一茬茬,赶潮般的一路铺展开去,汇入那片桃红色的海洋中。  人们评花有“牡丹第一,芍药第二”之说。古人言:“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红楼梦》中的“仙杖香挑芍药花”,描绘了一位花仙子的形象,她所挑的花便是飘香的芍药花。  看着满坡满谷的芍药花儿,我有一种
期刊
在新疆少数民族的婚俗中,塔塔尔族的婚俗十分有趣。做父母的要先把儿子“嫁”出去,让他在女方家少则住一两个月,长的住一年左右,有的甚至要等到生过一个孩子后,然后再把儿子和媳妇“娶”回来,在家中生活。  塔塔尔族主要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比较集中地聚居在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城镇。另外,奇台、吉木萨尔和阿勒泰等地的农牧区也有少数的塔塔尔族人生活。由于塔塔尔族长期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生活在一起,因而
期刊
每天早上,努尔都要在小巷子里来回走走,这已经是多年的习惯了。77岁的她,在这个巷子里已经住了50多年,早已对每一棵树每一块砖都有了自己的理解。与她相遇完全出于巧合,在这条被称为维吾尔族民居一条街的小巷子里,不缺乏故事,不缺乏记录。缺乏的是叙述,以及一种观察。  传说中的伊宁市维吾尔族民居一条街位于伊宁市城乡结合部(隶属于汉宾乡管辖),东起阿合买提江路,西至新华西路17巷,长约750米,居住着以维吾
期刊
王洛宾诞辰百年国际书画展征稿  2013年3月14日,乌鲁木齐市亚欧艺术馆举行《为歌者而歌——亚欧艺术馆将举行纪念王洛宾诞辰百年国际书画展》征稿新闻发布会,向国内外华人书法家、画家征集作品,将在12月28日西部歌王王洛宾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举行盛大书画展览,以这种特有的方式纪念人民音乐家王洛宾先生,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新疆著名书法家席时珞先生、沟痕主义画家黄进先生、将军书法家闫崇厚先生在新闻发
期刊
新疆硫磺沟绵延百余里,如诗般镌刻在卡拉扎祖山。是我国最长的侏罗系山脉。它是色的海洋,春有春的娇嫩,夏有夏的妖娆。秋便洒落一地的金黄,于满目萧条巾收留残香一瓣。冬将它凝固成霜花般地圣洁,倔强的脊梁挺起苍穹,皓髯向天。  硫磺沟位于新疆的南北疆交汇处,在乌鲁木齐的西边,跨过乌鲁木齐与吕吉的界河头电河,沿着与天山山脉走向平行的10l省道西行,直到石河子南山,绵延100多公里,分布着类似美国西部科罗拉多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