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探究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iao1981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综合实践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综合实践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實践和有趣的科学活动获得合作、观察、分析处理信息、推理论证结果等能力的大幅提升。
  [关键词]小学教学;综合实践课;树叶中的比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0-0039-02
  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66-67页是一节综合实践课——“树叶中的比”,要求学生通过统计,探索树叶长与宽的比例,经历统计、比较、交流等实践活动,感受统计的科学性,体验个体数据与整体数据的区别,学会从大数据中发现问题。
  一、创设情境,提出方法
  1.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200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澳门各界人士共同举办了盛大的庆典活动,与会群众手举区旗情绪高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是绘有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图案的绿色旗帜。区旗的尺寸规格要求很严格,分别是(单位cm):274×183,234×156,174×116,124×83,84×56,56×37。(PPT显示6幅区旗)
  提问1:澳门区旗虽然有大有小,但它们的结构都很匀称美观,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回答:这些区旗的长宽比例清一色都是3∶2,同步演示尺寸比例)
  提问2:每面区旗的长宽比例一致,说明了什么?
  小结:面积大小不同,但长宽比例一致,说明形状相同。
  师:自然界中,形状相同的物体不计其数。(课件出示两片面积不同但形状一样的荷叶)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两片荷叶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其实,小小的树叶里隐藏着奇妙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树叶中的数学问题——比。(出示课题)
  【评析:这节课主要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导入部分教师通过区旗尺寸揭示长宽之比决定形状的道理,为后面诱导学生对树叶的长宽之比开展研究性学习做好铺垫。】
  2.观察比较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选取6种树叶进行研究(PPT出示6种树叶:米兰、吊兰、芦荟、万年青、朱蕉、龙血树)。大家面前就有一种树叶(特别展示某种树叶),请根据学到的科学知识,简述树叶的组成部分。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树叶的构成:叶柄、叶片、叶脉”)
  提问3:关于树叶的形状,你有什么想说的?
  (预设回答:树叶有形状、大小之别;不同树种的树叶形状不一样;同种树种的树叶形状相似)
  3.探索方法
  提问4:大家对树叶都很熟悉,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树叶中的比例知识。那么树叶中的比是指哪两个量的比呢?(预设回答:长与宽的比)
  统一标准:研究长与宽的比和比值。
  提问5:研究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预设回答:测量、计算、比较)
  提问6:树叶一般是椭圆形的,长和宽究竟指那部分呢?(让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回答)
  教师打开视频文件(画外音):树叶的长一般是指沿着主叶脉测量出的长度;树叶的宽一般是指垂直于主叶脉的最宽处的长度。
  【评析:学生虽然学过树叶的构成,但对于树叶的长和宽的概念是第一次接触。视频演示可以让学生直观感知树叶长和宽的定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合作探索,发现规律
  1.合作测量
  师:下面我们一起探究树叶中的比例知识。先测量树叶的长和宽的数值,再计算比值,最后对比值进行分析统计。(课前已安排学生每两人一组采集常见的树叶,同种树的树叶以10片为宜)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操作要求:(1)小组合作测量同种树叶的长和宽(以10片为宜),测量完毕后填写数据;(2)写出长宽比,并算出比值,最后求出比值的平均值;(3)思考比值的平均值与叶形的关系,看看有什么发现。
  2.交流结果
  呈现6组学生作品,树叶的品种分别是米兰、吊兰、芦荟、万年青、朱蕉、龙血树。
  3.发现规律
  提问7:观察不同的学习单,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同种树叶长宽比例基本一致)
  师:将6种不同树叶的长宽比值的平均值进行汇总(如下表格所示),你又有什么发现?
  小结:同种树叶,长与宽比值接近;比值越接近,叶形越相似;树叶长与宽的比值越大,树叶就越狭长。
  【评析:综合实践活动课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且不断发现规律。自主学习单,直截了当,以问题为导向,以活动为线索;列表对比叶名、图片和比值均值,便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求比值不是重点,通过比值变化规律与叶形的联系发现“数据是刻画形状的数学语言”才是落脚点。】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将树叶与图片连一连,并说出理由
  1号叶:长宽比为3∶1=3
  2号叶:长宽比为5∶4=
  3号叶:长宽比为18∶5=
  4号叶:长宽比为10∶7=
  2.根据要求画树叶
  某种树叶的长宽比为3∶1,请你画出它的大致形状。
  3.自由创作
  要求:随意写出一个长与宽的比例,并依据该比例画一片树叶。(学生完成后,呈现学生作品并评价)
  综上可知,综合实践课重在实践,重在综合。实践就是要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参与实践活动。这节课极具实践性,课的开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求出不同区旗长宽的比值发现“比值决定形状”,为后面探索“树叶的长宽比决定了树叶的形状和品种”打下基础。接着,教师让学生合作探究同种树叶的长宽比的比值,得出结论——同种树叶长宽比的比值很接近。最后,出示6种树叶长宽比的均值,让学生对照树叶图片思索,明白“同种树叶,长宽比接近;比值接近的树叶,形状相似;比值越大,树叶越狭长”。合作能力是学好综合实践课的必备素质,所以课上教师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
  (责编 罗 艳)
其他文献
[摘要]一提起“复习课”,大多数教师都会感到迷茫和困惑,不是采取“题海战术”就是灌输式讲评,抑或是把旧知识进行简单的再现和重复,而学生对这样的复习课并不感兴趣。教师需要设计新颖而高效的复习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体现复习课的价值。  [关键词]课前;课中;课后;理;展;通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4-0032-02  小学数
[摘 要]课本涉及的知识不可能面面俱到、天衣无缝,各种细节也无法尽善尽美。教学时,教师难免会遇到一些教学困扰,如时间计算的格式问题,乘法竖式的倒装问题……这些游离于课本之外的知识,教师应严肃对待,给予学生正确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时间;时刻;竖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8-0020-02  课本是一课之本,里面的素
[摘要]一道好题能串联起许多知识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数学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设计好的题目,应尽可能将一个单元要考查的知识点融入其中,让学生经历较少的问题就能遍历所有的知识点,这样一方面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仔细审题、发散思维的习惯与能力。  [关键词]表内除法;平均分;审题;发散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关键处、认知肤浅处、课堂生成处进行追问,通过追问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从低阶走向高阶,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追问;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0-0083-02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关注学生需求,积极落实“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凸显学生的学习主
[摘 要]以“圆的认识”概念教学为例,提出概念教学的策略,使学生在初步感知概念、建立数学概念、深化概念理解的过程中实现概念建构的精准化、系统化和实用化。  [关键词]概念教学;圆的认识;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5-0069-02  目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以下几种现象:首先,重计算、轻概念,教师忽略了运算实际上源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控力,使其主动对自身进行约束,取得高质量的学习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从生理和心理动力定型两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入手,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策略。  [关键词]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
[摘要]“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整理”例l是统计内容的起步,通过精心研究,实现“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整理”课堂教学的“五变”,即变问题解决为凸显统计、变情境引入为内容延展、变方法单一为方法多样、变小步缓进为跨越迈进、变单一练习为层级应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统计;数据收集;分类整理;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7-0009
[摘 要]“鸡兔同笼”问题之所以经典,不仅在于其对严密的逻辑推理提出要求,而且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方法,尤其体现了灵活创新的数学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施以问题导学,创设新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思考解题方法,进而有效解决问题。  [关键词]鸡兔同笼;变通;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1-0040-01  当今的课堂,在面对
“互联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给职业教育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因此,我校致力于探索办学改革,建立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加强中职生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培养工匠精神。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新型城镇化、“中国制造2025”等建设规划的实施,“互联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
乘法估算作为小学数学“数与计算”领域的重要内容,是新课程增添的教学内容之一。当前。由于对乘法估算教学认识的偏差。有的教师把乘法估算教学简单化为求积的近似值教学,大大束缚了估算教学的潜在功能,偏离了估算教学的初衷。那么,该怎样教学乘法估算呢?根据新课标所提出的“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自觉估算的习惯”这一目标,笔者认为乘法估算教学应达成“四会”的要求。下面结合人教版教材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