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赏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xiaoliyanq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0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1
  “秋”,一个在古代文人笔下充满灵性的季节,一个映射寄托着历代游子羁旅情怀和思念愁肠的意象,历来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无论是唐·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还是北宋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无不激荡着诗(词)人牵肠挂肚的情怀。但其中最令人拍案叫绝的还是元代马东篱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翻开古代文化典籍,除了唐·刘禹锡、杜牧等少数文人笔下的秋充满欢快喜悦情怀(《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外,其余大多古诗文都离不开惆怅别绪。这大概与秋冬季节特有的自然景观容易使人触景生情,产生悲凉之感;另外,古代的“秋”和“愁”是谐音,容易勾起羁旅在他乡的游子们的思乡思亲情怀有关。在那个交通信息不太灵便的时代,大概唯有借景抒情才是他们排遣惆怅的唯一途径吧。
  《天净沙·秋思》之所以被譽为“秋思之祖”,在于词人长于环境衬托,使意象和意境达到了水乳交融般完美统一,以烘托出炉火纯青般悲凉气氛。上半部分,词人运用蒙太奇手法把九种毫不相干的景物漫不经心的堆砌在一起,达到了无以言表的绝妙效果。生命力极强的“藤”,枝繁叶茂的“树”,成群盘旋的“乌鸦”,宽阔的黄河古“道”,猎猎的“风”,奔驰的骏“马”前面分别冠以“枯”、“老”、“昏”、“古”、“西”“瘦”六字,景象大变,骤然形成了一种荒凉、凄惨、悲苦、寂寥的场面氛围,充分凸现了词人高超的炼字功力;而这种使人恸伤的场面又与“小桥流水人家”这种与自己无关的安详、静谧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产生了一种人不如鸦的感觉。此时此境,在夕阳西下之际,对于这个骑着嶙瘦骨之马在急于赶路的游子而言,看到这种荒凉凄切场面,傍晚而投宿无门,欲哭无泪,赶路而跑不动,天暗在即,四野荒凉,空寂无人,生死两茫茫,怎么不让人肝肠寸断呢?
  现在,试让我们闭眼联想:
  在一个秋风萧瑟的傍晚,一抹血红的夕阳斜挂在天际,把那棵被一群乌鸦所盘旋的老树影子拉得老长老长。老树已落尽了他繁茂的枝叶,仅剩下黑魆魆的躯干像魔鬼的爪子一般拼命地伸向天空,枯藤缠绕其上,象无数条僵硬的死蛇在寒风中摆动,发出恐怖的呜呜声。四野已荒芜人烟,偶尔几只野兔从被西风卷动的道边草丛中窜出,与空中飞舞的断草茎在赛跑。夜幕悄悄降临了,只见一个满面尘土的男子在被荒草湮没的羊肠小道上匆匆前行。任凭他怎样驱赶,这匹瘦骨嶙峋的老马就是跑不起来。隐约望见远远的小溪上架着一棵独木桥,桥下一户人家的茅草小屋已在静谧安详中进入梦乡。多羡慕这群乌鸦啊!他们尚且有老树可栖,而我今晚投宿何处?欲哭无泪,怎不叫人肝肠寸断呢……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文化诗学不仅能够有效统合红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为红学的综合研究提供方法论的启示和可能,而且能够推动对“红学何以为学”的学科建构的再思考.与此同
1月5日下午,借《丁酉年》生肖邮票首发的春风,生肖集邮研究会在苏州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召开了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二十周年庆祝大会。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长杨利民到会,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在地质勘查工作会应用到很多技术,不同技术适用于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不同勘查工作.对地质勘查工作来说不同的工况适用于不同的技术,从现有的勘查技术情况来看当前的技术还不能
【中图分类号】G62.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1  教学内容: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8课  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这一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标志着伟大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拥有了自己的国家,在教学时,我们根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学情分析: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一种重要的物质基础,在勘查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与建设中对于矿产资源需求越来越大,这就迫切要求勘查工作能够高速发展,能够满足
最近,日本人荐田试验在水稻休闲地上适当进行水稻和大豆轮作,大豆获得较高产量。据报道,在气温不调、耕作粗放的条件下,大豆每十公亩的单产能达到四百公斤左右(每亩 Recent
【中图分类号】G63.0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1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想当然,甚至有些题目都有些“想当然”的嫌疑:比如细线挂萝卜,当萝卜处于水平平衡时,粗端细端哪一头更重?在这里,我们通常很容易想当然地认为细端所受重力的力臂大于粗端所受重力的力臂,但是其依据是什么呢?为了找到有力的依据,笔者把上述问题改编成如下问题:  假设物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1  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知识的基础,是地理教学的工具。地理事物分布很广,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很难直接观察。因此,地理教学中必须经常使用地图,地图是地理教学的准要辅助手段,在地理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应用地图确定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  地图可以确定教师所讲授的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地理位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