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要我学与我要学,所得到的效果截然不同.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习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
【关键词】 兴趣;情景;争论;练习
数学本身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用“尊重和关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丁谷怡说过:切记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爱心贴近童心,它会让学生爱学、乐学、好学. 在教学中,不管是对哪个层次的学生教师都要尊重、关爱和信任他们,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做到宽容他们的错误、尊重他们的意见,鼓励他们自己创新. 以表扬、鼓励为主,使他们感受到温暖. 例如在《圆的周长》教学中,在学生发现了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点时,我立即表扬,其作用不仅仅是情感上的认可而且在心理上让学生也认识到我能行,使他们在探索数学的学习中,对自己更加有信心,把没有兴趣变成有兴趣,把有兴趣变成感兴趣,再努力把感兴趣变成乐趣. 老师课堂上的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句不在意的话,一个无意识的眼神,都会间接或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 对那些能够顺利完成各种练习的学生,我都会给予鼓励和赞许. 而对于学困生,更要鼓励他们,给他们信心,并且给予启发引导,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得到的尊重,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信任,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不知不觉地提高了.
二、创设良好的“情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中重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把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要求我们创设良好的“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解决问题. 教学中,我喜欢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教学课件、VCD影碟,肢体语言,教具学具、列举生活实际,等等,来出示教学内容,促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感觉,这些方法和手段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四舍五入法”和“进一法”时,我借助生活实际,以生动的小故事来区别这两种方法,孩子们在娱乐的同时能准确的区分这两种方法的用处了;在教学小数加减法的时候首先通过出示各国奥运会跳水运动员几次跳水的得分,让孩子们看看我们中国队到底是第几名,学生在祖国荣誉的驱使下想弄清楚中国队的最后得分到底是多少,就要来探讨小数的加法了,接下来便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学习效果当然也就提高了.
三、让“争论”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程倡导在互动中学习,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交汇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喷射;通过讨论、辩论、争论,认识不断提高,体验不断加深、情感不断升华,这就是生成性的课堂. 在教学中,采用争论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减轻学生克服困难的心理压力. 教学中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互相争论,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把枯燥乏味的课堂,变成轻松愉快的演讲赛场. 几年来,教学中我都积极创设争论环境. 展开争论,学生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 为了在争论中能战胜对手,绞尽脑汁复习旧知、联系新知寻求各种思路和解题方法,这么一来,学生不但能及时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也随之提高了.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转化的思想找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那么到底可以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呢?课前预习了的学生不约而同地说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来计算;我接着说:“再仔细想想还可以怎样做?”一会儿,一名学生举手说:还可以转化成梯形来计算,把圆沿若干半径分成若干等份,把分成的若干等份拼成近似的梯形,这样就可以计算了. 这时课堂气氛顿时又活跃起来,同学们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出来,人人积极思考,竭尽全力寻找与众不同的解答方法. 在争论中,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等多向思维都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同时争论的过程也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四、巧设练习,增强兴趣
设计练习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合适的练习也是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学生在探求新知中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往往会被呆板的练习形式、乏味的练习内容、枯燥的练习过程,而无情淹没,使学生振奋的精神、愉快的心情受到严重的抑制和扼杀. 怎样才能走出这种教学的困境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练习设计时不仅要形式多样更要精彩有趣.
1. 设计的练习要形式多样并且要注意层次性. 练习的多样性与掌握知识的程度紧密相连,我们要面向大多数学生,为他们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从类似于课本例题的模仿性练习到应用性的基础练习再到拓展提高性的思考练习,依次提高习题的难度,这样不但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而且能使学生一直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通过层次性的练习,不断掀起学生认知活动的高潮,使学生学起来不乏兴趣,枯燥乏味之感全无.
2. 设计的练习要注意趣味性和科学性.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选择编写一些贴进学生生活实际、有点情节、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以及学生又喜闻乐见的一些题目,通过多种形式的趣味性习题和少量的题目,使学生变知之为乐知. 比如,在学习《圆的认识》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而不做成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或者椭圆形呢.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自身实际的差异,想方设法地采取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兴趣浓厚起来,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
【关键词】 兴趣;情景;争论;练习
数学本身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用“尊重和关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丁谷怡说过:切记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爱心贴近童心,它会让学生爱学、乐学、好学. 在教学中,不管是对哪个层次的学生教师都要尊重、关爱和信任他们,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做到宽容他们的错误、尊重他们的意见,鼓励他们自己创新. 以表扬、鼓励为主,使他们感受到温暖. 例如在《圆的周长》教学中,在学生发现了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点时,我立即表扬,其作用不仅仅是情感上的认可而且在心理上让学生也认识到我能行,使他们在探索数学的学习中,对自己更加有信心,把没有兴趣变成有兴趣,把有兴趣变成感兴趣,再努力把感兴趣变成乐趣. 老师课堂上的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句不在意的话,一个无意识的眼神,都会间接或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 对那些能够顺利完成各种练习的学生,我都会给予鼓励和赞许. 而对于学困生,更要鼓励他们,给他们信心,并且给予启发引导,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得到的尊重,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信任,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不知不觉地提高了.
二、创设良好的“情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中重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把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要求我们创设良好的“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解决问题. 教学中,我喜欢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教学课件、VCD影碟,肢体语言,教具学具、列举生活实际,等等,来出示教学内容,促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感觉,这些方法和手段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四舍五入法”和“进一法”时,我借助生活实际,以生动的小故事来区别这两种方法,孩子们在娱乐的同时能准确的区分这两种方法的用处了;在教学小数加减法的时候首先通过出示各国奥运会跳水运动员几次跳水的得分,让孩子们看看我们中国队到底是第几名,学生在祖国荣誉的驱使下想弄清楚中国队的最后得分到底是多少,就要来探讨小数的加法了,接下来便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学习效果当然也就提高了.
三、让“争论”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程倡导在互动中学习,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交汇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喷射;通过讨论、辩论、争论,认识不断提高,体验不断加深、情感不断升华,这就是生成性的课堂. 在教学中,采用争论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减轻学生克服困难的心理压力. 教学中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互相争论,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把枯燥乏味的课堂,变成轻松愉快的演讲赛场. 几年来,教学中我都积极创设争论环境. 展开争论,学生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 为了在争论中能战胜对手,绞尽脑汁复习旧知、联系新知寻求各种思路和解题方法,这么一来,学生不但能及时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也随之提高了.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转化的思想找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那么到底可以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呢?课前预习了的学生不约而同地说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来计算;我接着说:“再仔细想想还可以怎样做?”一会儿,一名学生举手说:还可以转化成梯形来计算,把圆沿若干半径分成若干等份,把分成的若干等份拼成近似的梯形,这样就可以计算了. 这时课堂气氛顿时又活跃起来,同学们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出来,人人积极思考,竭尽全力寻找与众不同的解答方法. 在争论中,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等多向思维都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同时争论的过程也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四、巧设练习,增强兴趣
设计练习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合适的练习也是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学生在探求新知中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往往会被呆板的练习形式、乏味的练习内容、枯燥的练习过程,而无情淹没,使学生振奋的精神、愉快的心情受到严重的抑制和扼杀. 怎样才能走出这种教学的困境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练习设计时不仅要形式多样更要精彩有趣.
1. 设计的练习要形式多样并且要注意层次性. 练习的多样性与掌握知识的程度紧密相连,我们要面向大多数学生,为他们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从类似于课本例题的模仿性练习到应用性的基础练习再到拓展提高性的思考练习,依次提高习题的难度,这样不但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而且能使学生一直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通过层次性的练习,不断掀起学生认知活动的高潮,使学生学起来不乏兴趣,枯燥乏味之感全无.
2. 设计的练习要注意趣味性和科学性.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选择编写一些贴进学生生活实际、有点情节、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以及学生又喜闻乐见的一些题目,通过多种形式的趣味性习题和少量的题目,使学生变知之为乐知. 比如,在学习《圆的认识》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而不做成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或者椭圆形呢.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自身实际的差异,想方设法地采取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兴趣浓厚起来,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