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河诗汇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40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坤龙的诗
  葡萄架被木耳和青苔密密围坐
  葡萄藤在深冬灰暗皲裂
  枝蔓随意生长
  已从斑驳的墙头越过
  葡萄架失却精致
  被木耳和青苔密密围坐
  葡萄架下的故事还在
  讲故事的人已经换了几波
  像一只贪嘴鸟一样
  葡萄红一颗就啄一颗的顽童
  被细纹束缚成温良的中年形象
  他久久伫立
  夕阳落在他身上也落在它们身上
  彼此静默,看时光
  从腐朽的木门框漏过
  很久都没推开吱扭作响的大门
  云朵很低,荒草茫然无措
  村子很空,人声和鸡鸣很稀
  村子很密,荒草占满庭前院后
  微风吹过,密密的草丛低下身去
  并没有躲着一只猫或者一丛蝴蝶兰
  天空很藍,云朵很低
  像一群绵羊悬浮于荒草之上
  只是这群绵羊并不吃草
  羊群自然也不会横冲直撞
  一切都是那么安然有序
  云朵悠悠地飘,荒草静静地长
  只是要长多密?花开的声音以及
  温暖的人声多么让人想念。而此时
  只有风吹响草叶,茫然的声音弥漫
  穆桂荣的诗
  每一滴泪都是透明的心声
  夜,潜进小屋。我运笔画梦
  画凋零,画泪水,画轻盈的无奈。留白处
  有千年不败的光阴和光阴里潺潺的思念
  想起你,空气荡漾起忧伤的涟漪。乌云
  居然在一小片心空盘桓。细雨湿了清风
  我一再克制咸涩,聆听岁月揉成一团
  回不去的光阴,打不开的芬芳
  待到你出现早已老得不能幽怨
  没了感觉,丢了情操
  无力说爱,再让这泪横流
  火车
  铁轨,两条紧绷的琴弦。火车
  弹起心急如焚的京腔,孤绝的快感
  追赶一桩桩往事,追赶光阴匆匆的脚步
  一支呼啸的响箭,与时俱进
  握紧方向和风暴,横渡山水和时光
  掠过长空的轰鸣,惊醒多少恬睡的城市和 村庄
  震撼着归心似箭的心灵。旅途漫长的焦虑 与思念
  都被撞击成粉末,裹挟着车厢里的人
  铁道上一粒粒的碎石,如心头的点点忧伤
  
  奔跑的铁轨,仿佛故乡的石桥,古老而坚实
  火车倥偬,驶过这古典的疼痛
  拂过大片大片激动不已的高粱
  一切的谎言、讥笑,都被车轮碾得无声无息
  一些人或事,在断肠处远离了故乡
  
  繁星装饰了火车的梦。时代的列车载着岁月
  载着速度,跨过草木枯荣,穿越时空,飞 过红尘
  冲出冰与火的漩涡。当晨曦在山涧流泻
  火车早已冲出夜的隧道,豁亮的人间
  山青水秀。列车,颠簸成如虹的波澜
  直奔主题
  王一萍的诗
  蝴蝶
  那一天,倾盆大雨
  我在廊下避雨
  它在阴暗的土壤里躲过一劫
  我们等待平原的风起
  我们互致问候,我们都不是“蝴蝶”
  那一天,我看着它钻进自筑的坟墓
  埋葬了匍匐的前半生
  寻觅一只蝴蝶
  我花了多年的时光
  直到夜色无边,直到
  我从沉重的蛹身里剥出轻翅
  平原的风
  平原生活多年
  陪伴我的是一年四季的风
  我每天穿行在人群
  风吹过我的周身
  那些风之外的事物
  比如高山,比如大海
  对我来说,并不低于头顶的星空
  那一天,我爬上乡村的屋顶
  离星辰更近了一步
  而我差点一脚踩空
  年久失修的屋瓦不够诚实
  屋顶的风从耳畔吹过
  吹散瓦上陈年的旧事
  吹落屋檐下春燕还没有完工的新巢
  我盯着一棵瓦松,它挺立着小身体
  只有它与屋顶的风亲切相伴
  那一天,我在屋顶坐了很久
  直到夜色降临
  黑色的海水淹没全身
  星辰像高山在天空俯视着我
  我顺着夜幕的绳索滑下来
  风在黑夜彻底安静了
  但我清楚暗夜里,它无处不在
  它让我的视觉暂时处于黑幕
  它又让我的嗅觉特别灵敏
  异于玻璃窗内谈笑的人们
  田野的油菜花香飘来
  平原的夜晚,静谧无风
  我体内刮起的风
  它们放牧我的身心,在花香之上
  任立的诗
  坐在车轮上已不能抒情
  
  那一年,我在南六环
  在大兴区的小旅馆趴了一夜
  那一年飘荡的柳絮像雪花
  六环的滚滚车轮
  颤动了我的床
  在大兴的床上我抒情
  像柳絮一样飘满北京城
  那一年,我把小生意做到了北京
  往往是坐一夜的大货车
  路途的雨水打湿了车玻璃
  我昼夜前行,意志坚定
  有时唱着小曲   我坐在大货车上激情
  在驶往北京的途中抒情
  现在,我又趴在北京的上上城
  趴在五月中旬的北京
  昨天坐在高铁上
  我再一次憋见车窗闪过的大兴
  我奔波,我江湖
  看过灯红酒绿
  经过世态炎凉诡谲
  我坐在飞速的车轮上却不能抒情
  在山东,我歌已咏尽
  在山东,我只留下爱情
  我的人生在夕阳西下
  我的双手软弱无力
  我坐在奔向北京车轮上
  我想高歌吟唱
  与屈原、李白、海子同框比嗓子
  现在,我有一颗大海的心
  坐在车轮上已不能抒情
  白俊华的诗
  午后,跟父亲一起喝茶
  最廉价的红茶。喝了一辈子的红茶
  此时,阳光还在杯里搅着日子
  越搅越淡。越搅,离夜越来越近
  我说太苦。父亲看天,不回
  杯子里满是茶锈。杯子很像父亲
  除了暗红的锈,只剩下一副骨架
  我站起来,准备给父亲再续点水
  父亲却摆摆手
  把杯底的残茶一颗一颗放进嘴里
  时间真快。父亲用力吐出的残渣
  带起一股又一股晚风
  蒲小茶的诗
  我在街道上寻找雨滴
  山雨欲来,风四处乱窜
  我走在无人的街道上
  如投奔一场激烈的爱情
  时光旋转
  没有什么是寂静的
  红嘴雀缩在墙头
  尘埃中的生灵,鸣叫平庸
  还是平庸
  这人世间的底部
  这无法收敛无处不在的忧伤
  前后左右四下找寻
  这晃动的身体,没有一个倒影
  衣袂翻飞,信仰和树叶
  高高地扬在半空
  即便,谁都知道
  谁都知道
  一场雨在天际外酝酿
  上下翻涌
  我低头在街道上寻找雨滴
  蓝定官的诗
  观海
  大海究竟有多大呢?迦太基人和阿拉伯人
  他们之中最勇敢的,还未抵达赤道就掉转 船头
  北方的渔夫在此成为了打水人,一个见习 水手
  猛然见到大海后仿佛一只受困的小狗。
  大海像忧郁的沙漠,谢绝植物在水面定居,
  有时甚至连忠实的水族都要被遣返到沙
   滩上。
  每次靠近海边,太阳触摸不到的圣灵深处
  一种贝类发出声音:“就在岸上安营扎
   寨吧。”
  当然,也有倔强的老人,在大海上战胜
   了死亡
  这场搏斗似乎发生在幽怨又振奋人心的
   昨天。
  蓦然回首,波涛之上仅存一副岩石般的
   鱼骨架
  昭示着黎明与黑暗之间,关于大海的故事
  像精卫填海一样永不停息。讨海的人们,
  在海的翻覆中扩充了我们浅滩上贫乏的
   想象。
  王文英的诗
  重述一件事
  清晨或黄昏
  重述一件事,对她来说
  无非是多一把油纸伞
  小巷、青石、河流以及身影
  是最长的叹号
  酒在体内发酵
  雨在外漂泊
  谁能接上一阙婉约的词
  让尘封的旧事
  在发黄的信笺,重新布局
  风沾满了花香
  一定要伸手触摸,抓住
  芬芳的醉意
  才會打开杂乱的心结
  长出新的绿芽
其他文献
我在这一天翻开黑色的笔记本,开始填写自己前天和昨天一起遗忘了的时间,空空的,似乎没有发生过什么,只有很讨厌的房东,还在我的耳边絮絮叨叨,他说我没有暂住证。我的心里很矛盾,我想,你凭什么要我对你低声下气呢?我重新合上日记本,什么也没有写,文字都很懒惰地睡着了,让我拿它们没有办法。  口袋还在睡,雨打湿了这个城市。  我于是又想起了多莉,她本是一个多么好的女孩,却消失在了我的故事里,轻的仿佛没有留下过
期刊
总觉得时间是有形状的,有时呈线状,急急流过,一去不复返,有时又呈链状,明明已经流逝了,却又会打个转,回到原地。一些花儿,盛开,萎败,以为花事终了,却想不到,还会在另一个时空再次见到她们的盛开。就像今年,我居然奢侈地看到了三次梨花的盛放。  三月中旬,我与北京小别,去西安出差。临行前,我路过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校园,特意去看了看那几株高大的梨树,看到树枝上挂满了小小的花苞,包裹得紧紧地,少女一般紧张、
期刊
看见花溪土屋,就像来到了岁月的门口。  门外是喧闹,门内是静谧;帘外是昨天,帘内是今宵。时光在这里停滞或倒流,似电影胶片一格格回放,终有一刻打动人心,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帧镜头。  位于巴山深处的安康市镇坪县曙坪镇兴隆村,聚集着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清末民国传统的民宿。花溪土屋亦或是岁月完整的珍存,静好成大自然的一角,不仅有花的斑斓,有水的清幽,更有泥土的肌肤。  “花溪”实名大崩溪,据民间传说每发山洪,水
期刊
张爱玲有个三十年前的月亮,阿慧有个六十年前的棒槌,只是一直靠在门后面,蓬头垢面的,沉浸在岁月的深思里。不过阿慧还有个木梭子,虽然不像一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的月亮,但是在月亮塘里飘荡过几次,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主,完成事物应有的几次跌宕起伏。  阿慧失踪已经二十天了。  人们最后一次看到她,是在黄昏的月亮塘四周徘徊,似乎要与月亮塘华山论剑什么的。如今,只剩下阿慧用过的半个木梳子孤单地在水面上飘呀飘,
期刊
我路过它时,还是一个不清不明的早晨。那会,太阳没爬上山頭,人们也还沉浸在睡梦之中。而它突然的出现,像是一汪平静的池水里,丢进了一颗小石子,在我的心里泛起久久的涟漪。  一棵树,一棵生在南方的树,实在太无奇处可言。尤其在这草木争鸣的春天,一棵树能有什么意思呢?但我依稀记得这棵树,毕竟来来回回经过了它无数次,从一个秋天到另一个秋天。  那该是一棵怎样的树呵!躯干被人拦腰斩断,身子矮小得不足两米。只留下
期刊
仇媛媛,女,安徽寿州人。中学高级教师,安徽省作协会员,第二届全国“十佳教师作家”,出版散文集《飞絮飘影》《大观园群芳谱》《来生做一株木樨花》等。  麦子  麦子的古老可以追溯到人类的童年,它以跟黄土地一样的性情,滋养着我们同样的肤色。  麦子是农作物里最有阅历的一族,跨越三个季节,由上一年的中秋,到下一年的初夏端午,由一个节日诞生,到另一个节日收获,它的一生由两个节日盘点。  麦子经历过一个完整的
期刊
白描  水墨之前,我們遇见的所有的美都过于   掩饰  照片里的黄昏太过迟暮  鸽子停在电线上,白云被挽成另一个死结  向下,干枯的葡萄藤挂满果实,女人依旧 画着浓艳的妆  宣纸上,数千年前的留白依然痴痴地等待  一瓶纯净的墨水,注满虚空  夜幕  七点,夕阳果断地割断榆溪河  最后一丝幻想  混沌的河水一点点吞没暮色下  白色的人群  北方的夏季,毛乌素宛若一片海洋  物竞天择,所有人竟一起在黄
期刊
小辰是我在中关村认识的一个姑娘。她在一色绾高长发的美女中,刘海如稀疏的灌木丛,脑后勺梳成一条垂柳小辫,尾巴一样保护人海航行的平衡,顺带掩护身体,梅花鹿一样敏捷,蹦着心跳的节奏,穿梭于长枪短炮的媒体席。小辰是会务员,她们公司搞一个新产品发布会,一长串英文名,说白了就是计算机中央处理器如何中国心——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会,小辰打动了我这位猎手的国产心。  枪,伪装成手机,但谁猎谁,倒成了一个伪问题。
期刊
我,一个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孩子,对土地的记忆仅限于老家附近梅花楼山下,窑洞坡底那些黄土。我未曾在田野里尽情奔跑,我的祖辈世世代代在黄土里滴下的汗水也未曾润泽我。想起陕北,层层沟沟壑壑,万垒枯焦的铜土里,随阳焰会升腾起一面面皱纹深蒂的脸庞,他们或在地里种田,或在陡坡放羊,或在炕头缝衣,或早已成为坟堆融进泥土——我未曾走进,但早在心中埋着牵挂。直至母亲离开,从城里的砖瓦平房到老家的土畔高崖,我一步步拉着
期刊
那些槐树大大小小的枝枝杈杈,一根根支棱着,像丝儿肉不挂的鱼骨,齐齐扎向空旷虚无的天空。初冬天气,树叶想必落尽了,当了大地的被子。  隔着薄雾,远远瞧去,树们连成一片,貌似亲厚。仔细看,还是能分出哪儿一片色深,哪儿一片色浅。那颜色是慢慢过渡的,黑中有灰,灰中有白。走进去,才看清楚了,这些生长在豫东平原沙土地上的槐树,远没有豫西地区的茂密和健硕。  我豫西老家的沟边上,长着一棵槐树。村里胡子最长最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