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诗词鉴赏是中考必考内容,分值一般在4—8分之间,是考生容易丢分、无从下笔的难点。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准确理解古代诗词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 1.修辞:比喻、拟人、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对比、反问、设问、顶针、通感、互文、叠字、反复、反语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白描、工笔)、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3.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衬托、象征 、想象、联想、寓情于景、乐景写哀情、烘托、起兴、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欲扬先抑、意象组合、一句一景、动静结合、细节描写、视听结合、绘形绘声等。4.布局谋篇:照应、抑扬结合、铺垫、卒彰显志等]等考查内容呢?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去鉴赏古代诗词。
一
审题目
人们常把眼睛比作“心灵的窗口”,古代诗歌的标题就起着这样的作用。
例1.(2017年浙江省舟山、嘉兴市)(浦源《送人之荆门》)
长江风扬布帆轻,西入荆门感客情。 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 此去郢中应有赋,千秋白雪待君赓。
例2.(2017年江苏省盐城市)(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从题目就可以看出这两首诗都属于送别诗。而送别诗常见情感:1.表达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意。2.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3.借送别言志。4.借送别表达思古之情。5.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 6.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生感慨。掌握这些就可以准确理解和把握全诗的主旨。
二
审作者
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及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才能客观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例3.(2017年贵州省黔东南州)(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例4.(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李清照的两首词,都写到了愁,一种是由相思引发的闲愁,一种是由物是人非事事休引发的苦闷和忧愁。它们分别代表了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风。
三
审内容
古代诗词中,不同题材的诗词,所用到的意象也有所不同。边塞诗: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羌笛、琵琶等;送别诗:杨柳、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长亭、夕阳等;羁旅行役诗:茅店、鸿雁、落日、白云、青鸟、猿啼、梧桐、芭蕉、丁香等;山水田园诗:空山、春山、柳綠、白鸥、白鹭、黄鹂等;爱情闺怨诗:翠楼、绮席、碧纱、鸳被、雨燕双飞、临笺泪长等。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掌握,进而去把握诗词的情感、内容。
例5.(2017年湖南省长沙市)(杨巨源《折杨柳》)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例6.(2017年云南省昆明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例7.(2017年辽宁省沈阳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例8. (2017年云南省)(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四
审注释
古代诗词鉴赏,有时会在诗后给出一些注释,对这些注释我们一定要重视,它对解读诗词有很大的帮助。注释的作用概括来说有——交代作诗的背景,把握情感;对具有特定含义的词语的解释,扫除阅读障碍;透露创作意图;直接或间接点明手法;简介作者,知人论世。
例9.(2017年江苏省苏州市)(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①》)
一片眷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②。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③。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释】①词作于南宋亡后作者飘零于姑苏太湖之滨时期。②帘招,指酒旗。③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解读:由注释我们可知蒋捷生于乱世、暗世。宋亡,作者深怀亡国之痛,隐居姑苏一带太湖之滨,漂泊不仕。此词为作者乘船经过吴江县时,见春光明艳的风景借以反衬自己羁旅不定的生活所作的一首词。
例10. (2017年浙江省衢州市)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①“安史之乱”中长安被攻陷,岑参写作此诗时长安尚未收复。
解读:由注释可以看出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年(757)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五
审题干
在古代诗词鉴赏中,设置的问题(题干)往往具有暗示性,我们可以通过审题去把握诗歌的答题方向。
例11.(2017年四川省广安市)(温庭筠《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解读:联想与想象在诗词中是常见的。有了想象力,我们才能与庄周一起“神游于天地之间”;有了想象力,我们才能随苏轼一道“思载千里,意游八荒”。“诗之境,词之言长”,诗词是极其精炼的艺术,都以少量的字词包含着丰富的含义,以含蓄的点拨给人以自由的想象。联想和想象是诗词艺术的翅膀,读者凭借它来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思接千载、观古今于须臾,来寻求诗句之外所包含的无尽韵味。
参考答案:⑴鸡鸣之声从朦胧残月下的茅店传出,行人的足迹印在那板桥激清的白霜上。⑵抒发了作者羁旅他乡的思乡之情。
总而言之,古代诗词鉴赏是中考的重点、难点,但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也可以化难为易,取胜中考。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去鉴赏古代诗词。
一
审题目
人们常把眼睛比作“心灵的窗口”,古代诗歌的标题就起着这样的作用。
例1.(2017年浙江省舟山、嘉兴市)(浦源《送人之荆门》)
长江风扬布帆轻,西入荆门感客情。 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 此去郢中应有赋,千秋白雪待君赓。
例2.(2017年江苏省盐城市)(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从题目就可以看出这两首诗都属于送别诗。而送别诗常见情感:1.表达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意。2.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3.借送别言志。4.借送别表达思古之情。5.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 6.综合型的,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生感慨。掌握这些就可以准确理解和把握全诗的主旨。
二
审作者
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及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才能客观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例3.(2017年贵州省黔东南州)(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例4.(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李清照的两首词,都写到了愁,一种是由相思引发的闲愁,一种是由物是人非事事休引发的苦闷和忧愁。它们分别代表了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风。
三
审内容
古代诗词中,不同题材的诗词,所用到的意象也有所不同。边塞诗: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羌笛、琵琶等;送别诗:杨柳、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长亭、夕阳等;羁旅行役诗:茅店、鸿雁、落日、白云、青鸟、猿啼、梧桐、芭蕉、丁香等;山水田园诗:空山、春山、柳綠、白鸥、白鹭、黄鹂等;爱情闺怨诗:翠楼、绮席、碧纱、鸳被、雨燕双飞、临笺泪长等。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掌握,进而去把握诗词的情感、内容。
例5.(2017年湖南省长沙市)(杨巨源《折杨柳》)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例6.(2017年云南省昆明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例7.(2017年辽宁省沈阳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例8. (2017年云南省)(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四
审注释
古代诗词鉴赏,有时会在诗后给出一些注释,对这些注释我们一定要重视,它对解读诗词有很大的帮助。注释的作用概括来说有——交代作诗的背景,把握情感;对具有特定含义的词语的解释,扫除阅读障碍;透露创作意图;直接或间接点明手法;简介作者,知人论世。
例9.(2017年江苏省苏州市)(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①》)
一片眷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②。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③。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释】①词作于南宋亡后作者飘零于姑苏太湖之滨时期。②帘招,指酒旗。③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解读:由注释我们可知蒋捷生于乱世、暗世。宋亡,作者深怀亡国之痛,隐居姑苏一带太湖之滨,漂泊不仕。此词为作者乘船经过吴江县时,见春光明艳的风景借以反衬自己羁旅不定的生活所作的一首词。
例10. (2017年浙江省衢州市)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①》)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①“安史之乱”中长安被攻陷,岑参写作此诗时长安尚未收复。
解读:由注释可以看出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年(757)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五
审题干
在古代诗词鉴赏中,设置的问题(题干)往往具有暗示性,我们可以通过审题去把握诗歌的答题方向。
例11.(2017年四川省广安市)(温庭筠《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解读:联想与想象在诗词中是常见的。有了想象力,我们才能与庄周一起“神游于天地之间”;有了想象力,我们才能随苏轼一道“思载千里,意游八荒”。“诗之境,词之言长”,诗词是极其精炼的艺术,都以少量的字词包含着丰富的含义,以含蓄的点拨给人以自由的想象。联想和想象是诗词艺术的翅膀,读者凭借它来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思接千载、观古今于须臾,来寻求诗句之外所包含的无尽韵味。
参考答案:⑴鸡鸣之声从朦胧残月下的茅店传出,行人的足迹印在那板桥激清的白霜上。⑵抒发了作者羁旅他乡的思乡之情。
总而言之,古代诗词鉴赏是中考的重点、难点,但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也可以化难为易,取胜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