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针对“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林地生产力低”的特点,以天然林保护工程为契机,通过公益林建设项目,全面实施大面积荒山造林、封山育林、可持续林分培育,着力构建多林种、多层次、多效益、功能较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使森林得到有效保护,水土流失状况明显好转,生态功能不断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综合效益明显提高。
【关键词】:森林经营 榆树林场
一、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榆树林场位于地处秦岭南坡,长江流域,嘉陵江上游,小陇山林区西南部,横跨陇南市徽县、两当县,东接左家林场,南与徽县泥阳镇为界,西与江洛林场毗邻,北与高桥林场接壤。距316国道线1公里,距徽县县城30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5°50′一106°17′,北纬33°52′—34°09′之间,东西长41km,南北宽22km。全场地貌类型属秦岭石质山地,地势自西北至东南呈高低走向。辖区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冬季多西北风,夏季盛行湿润的西南季风,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二)经营沿革。1956年4月徽县建立了榆树森林经营所,1957年5月在林区成立了徽县榆树林场,全面管理和利用森林资源,1961年10月改建为国营林场,1963年4月1日由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正式接管榆树林场。榆树林场现为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直属的副县级事业单位。内设机构有资源和林政管理科、造林科、计财科、产业科、办公室五个科(室),下设李家寺、立斗、剡坝、榆树、洛坝、杨家山6个管护站,坝地、峡门两个管护点。
(三)森林资源概况。榆树林场位于秦岭南坡,地处长江流域,是温带、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带,植物种类繁多,据调查有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220科,951属,近2650种,其中木本植物900多种,草本植物近1700种。在木本植物中,乔木275种,木质藤本85种,灌木455种;木本植物中有常绿植物118种,其中裸子植物25种,被子植物88种。木本植物以壳斗科、桦木科、松科、柏科、杨柳科、榆科、槭科、椴科、蔷薇科等为主构成了植物群落的主体。草本植物158科715属,以禾本科、菊科、豆科、毛莨科、兰科、唇形科、玄参科为主。
落叶树种主要有锐齿栎、栓皮栎、槭、椴、漆树、山杨、白桦、红桦、冬瓜杨、梾木、秦岭白腊、水楸、刺楸、鹅耳枥、板栗、黄榆、臭檀、黄连木、山合欢、栾树等;常绿树种主要有华山松、油松、白皮松、侧柏、岩栎、尖叶栎、匙叶栎、女贞、黑壳楠、海桐等。
灌木主要有蔷薇、忍冬、卫矛、栒子、小檗、拔葜、甘肃山楂、绣线菊、臭樱桃、悬钩子、狼牙刺、酸枣、榛子、胡枝子、粗榧、马桑、黄栌、连翘、胡颓子、火棘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禾草、胡枝子、长花马先蒿、艾蒿、铁杆蒿、长芒草、白草、黄背草、马蔺草等。
二、技术措施规划
根据林场森林资源现状,规划在天保二期工程期间(2011-2020年)共安排五种技术措施类型,分别为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商品林抚育。
(一)封山育林。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宜林地、灌木林地及郁闭度0.5以下的有林地实施封育,充分发挥林地和植被自然恢复的潜力,辅以适当的人为干预措施,促使其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
主要采取全封、半封、轮封的方式,育林措施主要有补植、补播、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经理期实施面积2681.2公顷。
(二)森林抚育。以不破坏原生植物群落结构为前提,主要目的是提高林木生长势,促进森林生长发育,诱导形成复层群落结构,调整和优化林分的树种结构、年龄结构、调整密度,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防护能力。
主要采取修枝抚育、透光抚育、卫生抚育、生态疏伐、生长抚育等。经理期实施面积12136.4公顷
(三)人工造林。对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地,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优良乡土树种和珍贵树种,恢复森林植被。
(四)低效林改造。针对交通方便、土壤肥沃、坡度平缓、水热条件较好的低质低效林,通过树种更替,培育优质高效林分,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
主要适用于集约经营管理区。主要采取效应带改造、效应岛改造、综合改造等措施。实施面积288.8公顷。
三、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本经理期,森林培育直接支出6482.80万元,收入6601.35万元(利用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中的公益林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收入资金2568.00万元,木材生产收入4033.35万元),盈利118.35万元。
本经理期设计的林区道路、饮水、供电、苗木建设、绿化苗木、森林资源管护、森林防火和森林资源监测等基础设施建设需1494.23万元,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筹措资金解决,确保经营方案顺利实施。
(二)生态效益。按照本方案规划的培育面积及培育地块的空间布局,经理期结束后,年龄结构更趋合理,幼龄林、中龄林面积比例由现在的82.0%、17.6%降低到25.5%和66.2%,近、成、过熟林面积比例由现在的1%、0.5%、0.1%提高到15.5%、5.2%、0.5%。树种结构搭配合理,年龄结构趋于优化,固碳能力增强。
(三)社会效益。通过经营方案的实施,全场森林覆盖率增加4.3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比方案实施前净增18.8%,实现森林资源的正向演替,并有效改善民生,有力促进林区社会的和谐稳定,取得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一是通过森林经营和林产品加工,有效增加职工就业,增加职工收入。二是改善职工和林区群众生活条件,通过方案实施期间的管护站维修,道路、饮水和供电项目实施,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加强,将较好改善职工和林区群众生活条件。三是有效促进林区群众增收,全场未来10年安排森林经营任务1.6万hm2,用工110多万个工日,可增加群众收入1100多万元。四是有效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通过森林培育,森林的生态系统更加稳定,森林生态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将有较好地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森林经营方案的实施,能够有效保护、培育和利用森林资源,不断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将会取得生态、社会、经济和综合效益,对实现林区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森林经营 榆树林场
一、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榆树林场位于地处秦岭南坡,长江流域,嘉陵江上游,小陇山林区西南部,横跨陇南市徽县、两当县,东接左家林场,南与徽县泥阳镇为界,西与江洛林场毗邻,北与高桥林场接壤。距316国道线1公里,距徽县县城30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5°50′一106°17′,北纬33°52′—34°09′之间,东西长41km,南北宽22km。全场地貌类型属秦岭石质山地,地势自西北至东南呈高低走向。辖区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冬季多西北风,夏季盛行湿润的西南季风,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二)经营沿革。1956年4月徽县建立了榆树森林经营所,1957年5月在林区成立了徽县榆树林场,全面管理和利用森林资源,1961年10月改建为国营林场,1963年4月1日由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正式接管榆树林场。榆树林场现为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直属的副县级事业单位。内设机构有资源和林政管理科、造林科、计财科、产业科、办公室五个科(室),下设李家寺、立斗、剡坝、榆树、洛坝、杨家山6个管护站,坝地、峡门两个管护点。
(三)森林资源概况。榆树林场位于秦岭南坡,地处长江流域,是温带、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带,植物种类繁多,据调查有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220科,951属,近2650种,其中木本植物900多种,草本植物近1700种。在木本植物中,乔木275种,木质藤本85种,灌木455种;木本植物中有常绿植物118种,其中裸子植物25种,被子植物88种。木本植物以壳斗科、桦木科、松科、柏科、杨柳科、榆科、槭科、椴科、蔷薇科等为主构成了植物群落的主体。草本植物158科715属,以禾本科、菊科、豆科、毛莨科、兰科、唇形科、玄参科为主。
落叶树种主要有锐齿栎、栓皮栎、槭、椴、漆树、山杨、白桦、红桦、冬瓜杨、梾木、秦岭白腊、水楸、刺楸、鹅耳枥、板栗、黄榆、臭檀、黄连木、山合欢、栾树等;常绿树种主要有华山松、油松、白皮松、侧柏、岩栎、尖叶栎、匙叶栎、女贞、黑壳楠、海桐等。
灌木主要有蔷薇、忍冬、卫矛、栒子、小檗、拔葜、甘肃山楂、绣线菊、臭樱桃、悬钩子、狼牙刺、酸枣、榛子、胡枝子、粗榧、马桑、黄栌、连翘、胡颓子、火棘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禾草、胡枝子、长花马先蒿、艾蒿、铁杆蒿、长芒草、白草、黄背草、马蔺草等。
二、技术措施规划
根据林场森林资源现状,规划在天保二期工程期间(2011-2020年)共安排五种技术措施类型,分别为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商品林抚育。
(一)封山育林。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宜林地、灌木林地及郁闭度0.5以下的有林地实施封育,充分发挥林地和植被自然恢复的潜力,辅以适当的人为干预措施,促使其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
主要采取全封、半封、轮封的方式,育林措施主要有补植、补播、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经理期实施面积2681.2公顷。
(二)森林抚育。以不破坏原生植物群落结构为前提,主要目的是提高林木生长势,促进森林生长发育,诱导形成复层群落结构,调整和优化林分的树种结构、年龄结构、调整密度,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防护能力。
主要采取修枝抚育、透光抚育、卫生抚育、生态疏伐、生长抚育等。经理期实施面积12136.4公顷
(三)人工造林。对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地,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优良乡土树种和珍贵树种,恢复森林植被。
(四)低效林改造。针对交通方便、土壤肥沃、坡度平缓、水热条件较好的低质低效林,通过树种更替,培育优质高效林分,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
主要适用于集约经营管理区。主要采取效应带改造、效应岛改造、综合改造等措施。实施面积288.8公顷。
三、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本经理期,森林培育直接支出6482.80万元,收入6601.35万元(利用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中的公益林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收入资金2568.00万元,木材生产收入4033.35万元),盈利118.35万元。
本经理期设计的林区道路、饮水、供电、苗木建设、绿化苗木、森林资源管护、森林防火和森林资源监测等基础设施建设需1494.23万元,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筹措资金解决,确保经营方案顺利实施。
(二)生态效益。按照本方案规划的培育面积及培育地块的空间布局,经理期结束后,年龄结构更趋合理,幼龄林、中龄林面积比例由现在的82.0%、17.6%降低到25.5%和66.2%,近、成、过熟林面积比例由现在的1%、0.5%、0.1%提高到15.5%、5.2%、0.5%。树种结构搭配合理,年龄结构趋于优化,固碳能力增强。
(三)社会效益。通过经营方案的实施,全场森林覆盖率增加4.3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比方案实施前净增18.8%,实现森林资源的正向演替,并有效改善民生,有力促进林区社会的和谐稳定,取得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一是通过森林经营和林产品加工,有效增加职工就业,增加职工收入。二是改善职工和林区群众生活条件,通过方案实施期间的管护站维修,道路、饮水和供电项目实施,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加强,将较好改善职工和林区群众生活条件。三是有效促进林区群众增收,全场未来10年安排森林经营任务1.6万hm2,用工110多万个工日,可增加群众收入1100多万元。四是有效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通过森林培育,森林的生态系统更加稳定,森林生态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将有较好地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森林经营方案的实施,能够有效保护、培育和利用森林资源,不断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将会取得生态、社会、经济和综合效益,对实现林区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