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莲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风瑟瑟又一年,
  年年南辕。
  只此南辕,
  幸得棠与良辰眠。
  春水涟漪染九千,
  思蕊难见。
  苞含夢远,
  执子手共佳期盼。
其他文献
摘 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的增加,而在收入得到提高之后,人们对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也需要有着一定的满足和提高。在人们精神生活的提高中,旅游成为最好的提高精神文明的方法和最新的消费热点,同时伴随着我国与世界的同步接轨,出国游对于目前的人们来说也是重要的选择之一,因此旅游英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环境中,由于地域文化因素的不同,旅游英语无论是在交际用语或是地名用语中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跨文化研究中的后殖民理论批评》部分研究成果。  摘 要:美国当代墨西哥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斯的代表作《芒果街的房子》描述的是从墨西哥移民到美国后的艰苦又心酸的生活。小说中是以移民后代的女儿为主人公,以女主人公的视角,描述了少数的族裔女性在美国社会的弱势地位和饱受压迫的生活经历,从而对女性主义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和理论剖析,对女性的
作者简介:吴久涵(2002.7-),女,汉,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人,黑龙江省依安县实验中学学生。  中国文坛和政坛的两大人物——鲁迅和习近平,两人虽年代相差近百年,但对于“脊梁”给出的理解却整齐划一,大体为磊落、顽强、不屈的英雄之士。这一类人,可担重任,可化难题,可破困境,为大局奉献和建设着,撑起民族与国家的荣誉和利益的一片蓝天。  提及于此,个人不禁联想起某二科学人士。同是学术精深,同是身处
摘 要:“由人复天”一词出自刘熙载《书概》,体现了儒家有为思想,表现书家对规拟自然,建立秩序,从而对实现理想的艺术之美的追求,其标准与皈依是儒家“中和”之美,具体落实到书写中则有规范书法技法,完善书家人格修为性情等方式,以这些方式为桥梁到达“中和”之境。晚清是碑帖交融的时期,部分晚清书家对碑与帖亦有实现“中和”的实践与追求。本文就晚清书家在由技入道,达性抒情,碑帖并究三个方面进行的实践与其中渗透的
摘 要:希腊神话对英美两国文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希腊神话,英美两国文学是不完整的。希腊神话对英美两国的文学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也拓宽了英美两国文学的发展。  关键词:希腊神话;英美文学;影响分析  作者简介:刘莉(1981-),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高职英语教学与教改、英美文化与翻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中图分类号]:G2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0--01  石头寨村位于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地位优势显著,自然环境优良,相对于长三角地区其他村落而言其离土文化较早。随着社会形态的塑造,人力资源的积累,家庭再生产的作用,逐步呈现出现代城市体系辐射下的城乡融合。石头寨村地处大城市近郊,由于乡村与城市时空距离不断缩短,乡村老年人可以享受到城市辐射下的资源,
摘 要:中国传统古代女性被一个“贞”字捆绑,然而女性这样卑微的地位,并不止中国古代的女性,看似神圣的《圣经》中的女性代表——撒拉,也遵循着属于她的“三从四德”,也有着西方独特的纲常伦理。不管是中国古代女性的悲惨,还是撒拉的一生,都是代表着无数女性的状态,甚至这种状态在自由、平等的社会仍然存在,仍然被作为一个女性的标准。  关键词:撒拉;三从四德;圣经;女性  作者简介:刘全琴(1998-),女,四
摘 要:《山河故人》作为贾樟柯导演的一部在2015年上映的文艺电影,于众多商业大片的围剿之下拿下了3萬的票房,真正地做到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他通过镜头语言将故事的真实性与虚幻完美融合,通过听觉效果引发时代与情感的共鸣,导演运用娴熟而精湛的视听语言,处理出准确而生动的叙事和节奏,一步一步地引出故事的核心观点。  关键词:《山河故人》;贾樟柯;视听语言;真实;虚幻;时代;情感  [中图分类号]:J9
作者简介:陈婉(1995.10-),女,汉族,广东揭阳人,广东省韩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本科英语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01  题记:“One point seven billion were there for his birth. Two-hundred-twenty countries tuned id f
摘 要:受周围环境和家庭背景的影响,乔治·艾略特从小就接受着严格的宗教教育。作为一个曾经的宗教狂热分子,艾略转变为了东正教怀疑论者最终放弃了基督教,成为了人文宗教的忠实倡导者。此外,尽管艾略特坚信人类应该取代上帝,且爱心和同情心应该取代人的信仰,但在艾略特的作品中上帝却是无处不在且是至高无上的,这种矛盾的宗教观的形成与艾略特所处的环境和多年的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关键词:乔治·艾略特;宗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