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层次分析法与德尔菲法进行扩张型心肌病中医病因及危险因素初步调查

来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sky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对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中医病因及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初步建立量化的DCM中医病因系统层次分析模型,确定各因素的相对权重总排序.方法:在前期文献研究及模型初步构建的基础上,根据专家运用Satty法对判断矩阵做出的评分,通过一系列的定量运算得出各病因最大特征根λmax及各因素对应的特征向量W,通过归一化处理最终得出权重总排序.结果:各因素的相对权重排序准则层为自然因素>家族史>其他因素>生活因素>继发因素,因素层为邪毒>先天禀赋>六淫>体弱>劳逸失度>饮食>七情>(瘀毒=他病传变)>胎产>瘀血>痰浊>药邪>(水饮=性别)>肥胖.结论:外感邪毒或六淫、禀赋不足、体弱、劳逸失度、瘀毒等因素与DCM的发病有较强相关性,此对临床有针对性进行DCM的“辨证求因”及“审因论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部分专家意见尚与综合结果存有较大差异,有待于新一轮的问卷调查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其他文献
跟痛症是足底以及足跟后部疼痛的统称,影响人群广泛,但目前其确切病因未明确,相关因素较多,但不能确定与跟痛症的因果关系,因此,跟痛症的治疗方法虽然有很多,却并没有循证医学能证实的针对病因的最佳治疗.本文就跟痛症病因相关因素的研究以及保守治疗和微创治疗进展论述如下.
目的:分析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强化护理干预对其术后膝关节屈曲优良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为86例下肢骨折患者,均为我院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所有观察对象分为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n=43),以及以行强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n=43),对2组膝关节屈曲优良率、膝关节活动度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屈曲优良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81.40%;观察组ROM评分、HSS评分提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67%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外伤性颅骨骨折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大连市金州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外伤性颅骨骨折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的方式,对比2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疼痛状况以及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与心理状况优于对照组,且评分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数据有显著的差异性(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患者舒适护理有助于减少外伤性
目的:研究蜡疗及护理对小儿脑瘫下肢痉挛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4例小儿脑瘫患儿,纳入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分别实行中医蜡疗及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成效.结果:观察组的下肢痉挛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和对照组75.68%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30%相对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小儿脑瘫患儿所进行的护理中,中医蜡疗及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下肢痉挛情况,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目的:研究将整体护理模式应用在老年骨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将2019年3月-2020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老年骨伤病例72例设为本文的观察成员,以随机(抽签法)方法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分别对2组患者通过整体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满意度为94.44%,对照组为72.22%,2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护理后,2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都降低,SF-36生活量表评分都提高,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比对照组更好,2组比较存
目的:研究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使用手术室综合护理的方式对其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自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95例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使用电脑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47例,观察组48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手术室综合护理,对比2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和满意度评分.结果:对比2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和满意度评分,观察组发生率为2.08%,对照组发生率为17.0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为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使用手
近30年来国内慢性胃炎相关专家诊疗方案正在不断完善,每一次诊疗方案的发布都是医学的进步.从辨证分型、中医治疗及疗效评定三个方面阐述慢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的发展与完善.在辨证分型方面,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反胃络瘀血/瘀阻证贯穿每个诊疗共识;各版共识中医治疗与证型相对应,其中肝胃不和证和肝胃气滞证所需方剂一致,胃阴不足证和胃络瘀阻证主方相似,但脾胃湿热证用方完全不同.在疗效评定方面,其手段逐渐增多,疗效评定标准也逐渐明确.系统性对比、分析和研究已发布共识演变的原因及规律,发现并提出问题,以期为共识意见更科学、
以“久病入络”为基础,结合“气络”“血络”的络病学说,进一步根据缪希雍“降气以降火”、李东垣“升阳举陷”理论整体构建肺小血管炎辨证论治的理法方药体系.肺小血管炎患者以肺肾血络受损的器质性改变为基本病理变化,卫气虚弱,肺气上逆,脾气不升,元气虚陷,肺脾肾气络功能失调则是推动肺小血管炎临床症状产生的重要原因.外邪侵袭,气络失调,由气入血,血随气行,血络受损——气络失调,血络不通为肺小血管炎基本病机.临床应重视调理肺脾肾气血,润肺阴养肺气,健脾气益脾阳,滋肾阴温肾阳,清通和补肺肾血络,共达“升阳降气,清络和血”
基于《温疫论》一书对疫病的论述,认为疫气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疫气与“寒”密切相关,有明显的地域差异;病位为膜原,强调疏利透达治疗的重要性;早期治疗应重视下法,做到“逐邪勿拘结粪”;根据运气学说和本病特点,用药应避免大量使用寒凉、破气药物;愈后有劳复、食复、自复三种情况,强调患者病后饮食应循序渐进.《温疫论》作为疫病专著,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其他疫病的诊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烈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因多以湿邪为主,或寒化,或热化,寒湿之邪易伤阳气,湿热之邪易阻阳气,而阳气盛衰对COVID-19发病起主导作用.从阳气角度分析中医药诊疗方案,探讨阳气在COVID-19治疗中的重要性,并依据湿邪与阳气之间的联系,提出温通阳气的治则.阳气盛则抗邪强,阳气足则寒湿散,阳气通则湿邪除.温通阳气的思想在治疗COVID-19的中医诊疗方案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方药多选用温化寒湿药和清热祛湿药,均体现了温通阳气的理念,轻型祛湿通阳,重型温阳固脱,恢复期温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