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联壁,质朴而宁静的诗意言说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wu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倪瓒是元后期画坛的领袖人物。倪云林的山水画追求萧条、淡泊的意境,有一种“静之愈静、空之愈空”的韵味。他把赵孟頫的“一水两相隔”的形式发展到极致:中间大片水域,几棵孤树,远处渺茫的山石。他的画没有些许的人间烟火气,流露出一种简淡超脱的情绪。《渔庄秋霁图》是他的代表作,此画不仅创造了一种荒寒旷远的绘画意境,而且也将元代的山水画的用笔技巧推向极致。
  【关键词】:倪瓒;渔庄秋霁图
  一、清高绝俗、超然物外――仙风道骨倪云林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居士、云林子,或云林散人,别号荆蛮民、净名居士、朱阳馆主、莆闲仙卿、幻霞子、东海农、无住庵主、绝听子、曲全叟、沧海漫士、懒瓒、东海瓒、奚元朗。江苏无锡人。
  倪瓒的绘画理论与美学思想在一本为其后人习画所作的绘画范本中可以体现,这范本就是《云林画谱》,在《云林画谱》中倪瓒不仅承接了“逸气”,“不求形似”,“逸笔草草”等观点,更进一步提出了“士气”,“省笔”以及“逸趣”等概念。中国历代山水画大家原是多得数不清,山水画作品留存也不少。不太懂画的人,会见得个个山水画家长得好像一样,幅幅山水画作品,无非画山画水,也没有什么差别,看过则过。懂画的人,要用很静寂的心思,方可以潜入深水,发现汪洋一片山水画中,你是你,他是他,天下绝无雷同一幅,功夫更是迥然有异。有些人性格粗犷,偏偏画出来细如牛毛、情绪哀婉的山水;有些人性格腼腆,为人谨慎,在画面上却恣意妄为,潇洒阔步。要说画如其人,这两种类型倒要从相反的角度去解他才对。但也有人格与画风完全一致的画家。如果他是豪迈直率的,他的笔力便要穿透纸背;如果他心性高洁精致,他的画面也必将干净雅致得很。倪瓒的山水,便属这最后一种,清朗洁净无比。
  二、物随心生、淡然超世――《渔庄秋霁》千古卓绝
  《渔庄秋霁图》是倪瓒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渔庄秋霁图》为纸本墨笔,纵96.1厘米,横46.9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此作充分展现了倪瓒成熟期的典型画风:简洁、空灵、明净、疏朗。他以平实简约的构图、剔透松灵的笔墨绘出幽淡荒寒的画面。画中的虚空暗示了无限的现实。他称得上是一位经营画面的天才。画卷描绘江南渔村秋雨初霁之景象:远山近树,秋水澄明,清寒空寂,淡泊宁静。近景一小片乱世,上面有数珠枯树,显得萧疏荒寒,上方是起伏平缓的山峦,中间的宽阔江面,以实为虚,不着一笔,却尽显秋水之真趣,给人一片空旷孤寂之境.其笔墨的处理,近景和远景虽无大的浓淡差异,但空间透视效果依然是很强烈的,特别是清新辽阔的湖光山色,描绘出了江南秋初的非凡魅力。其用笔的点染皱擦,多率意为之,不拘一格,干浓结合,尤其以枯笔为多。它以疏放的构图和笔致,形成山石荒寒、林木萧疏的情境,于空旷虚无之中描绘出朴实自然的生命感。
  这幅画是倪瓒晚年画风转变为萧疏枯淡的转折点。倪瓒虽然也是以自然存在的物象作为创作的源泉,但更着重于抒情,不刻意追求形似,而把自然物当作寄兴写意抒发自我的一种依托、他在为张以中画墨竹时的两段题跋,最脍炙人口,成为中国文人艺术的理论结晶。山水画是画家“因心造境”来表现一种寂静、空旷、萧瑟、荒寒的意境,同时也是画家心境的自然呈现,使笔墨风格和画面表现的意境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营造出一种萧疏幽远、冷落荒寒的气氛,正是倪瓒的手法。整幅画不见飞鸟,不见帆影,更不见人迹,有一种旷远幽寂之境。画中的景物不分远近,画家一律用干笔淡墨轻轻皴擦,营造出一种明净、疏朗的效果。画中山石所用的皴法,是倪瓒在前人“披麻皴”的基础上,根据他个人的审美喜好而创造出的一种正锋偏锋兼施、线条方锐转折的“折带皴”。再加上他又喜用干笔渴墨,故其笔墨显得更为“草草”,更有高雅的趣味。他的个性化笔墨,较之“元四家”中的其他三家,具有更多抽象美的元素。他画远山坡石用硬毫侧笔横擦。近观石石相叠,远看则抱为一体,浓淡相宜,富有韵味。画树用枯笔,树根、树梢用笔较重,枝干用笔有轻有重、有虚有实,枝叶稍加点写,具有点缀的意味。三五株杂树,左右相望,看似随意经营,实则蕴藏着无限生机,体现了画家构思的匠心。图中的树木并非奇树,石块也并非奇石,远处的山坡更是平淡无奇,然就是在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中,竟透露出几分古淡天真之趣。可以说,倪瓒以减笔淡墨营造出的空寂、荒寒的画境,在中国绘画史上再无来者。
  倪瓒性情清高孤傲,个性迂癖,不事俗务,一生没做过官。明人搜辑的《云林遗事》中说,一次他留客住宿,夜里听到咳嗽声,次日一早就命入仔细寻觅,有无痰迹。仆人找不到,假说痰吐在窗外梧桐树叶上,他就叫赶快把叶剪下,丢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倪瓒还有一传说:“ 吴王”张士诚之弟张士信,一次差人拿了画绢请他作画,并送了很多金钱。倪瓒大怒,撕绢退钱。不料,一日泛舟太湖,正遇到张,被痛打了一顿,倪瓒当时却噤口不出一声。事后有人问他,他答道:“一出声便俗”。倪瓒曾作一诗以述其怀“白眼视俗物,清言屈时英,富贵乌足道,所思垂令名。”倪瓒诗书画三绝。倪瓒的绘画开创了水墨山水的一代画风。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以淡泊取勝。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多取平远之景,善画枯木平远、竹石茅舍,景物极简。其画多以干笔皴擦,笔墨极简,所谓“有意无意,若淡若疏”,形成荒疏萧条一派。在元四家中,倪瓒在士大夫的心目中享誉极高。明何良俊云:“云林书师大令,无-点尘土。”明代江南人以有无收藏他的画而分雅俗。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数百年画坛有很大影响。至今乃被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倪瓒是个性较为独特的书画家。他的书法作为在野的高人韵士,参禅学道,浪迹天涯 ,以一注冰雪之韵,写出了他简远萧疏,枯淡清逸的特有风格。 文征明、董其昌都曾高度赞美过他的书法。文征明评曰:“倪先生人品高轶,其翰札奕奕有晋宋风气 。”董其昌评曰: “古淡天真,米痴(即米芾)后一人而已。”倪瓒与格守帖学的书法比较,完全是两种迥然不同的风格,不免遭人非议。如项穆指责倪瓒“下笔之际,苦涩寒酸。纵加以老彭之年,终无佳境也”。而近代书家李瑞清认为:“倪迂书冷逸荒率,不失晋人矩 ,有林下风, 如诗中之有渊明(陶渊明),然非肉食者所解也。”
  三、恬淡瘦劲、静穆秀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在《渔庄秋霁图》画面上并没有出现渔庄,明代董其昌根据图中倪瓒的跋语“写于王云浦渔庄”及画中意境,题为今名。画家以干笔渴墨淡淡皴擦,寥寥数笔,即传达出“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的意趣,并流露出一片萧疏寂寞之情感。在元代书法艺术崇尚柔媚浓妍,倪瓒能不为时风所动,师法晋宋之情韵,上溯汉隶之朴拙,由此创造了他恬淡瘦劲、静穆秀雅的书风。从《渔庄秋霁图》自题诗可见一斑。秀逸俊美而无妩媚柔弱之嫌,严整有规矩,行气茂密,却不失淡雅自然宽舒之态。与诗的内容、画面的意境融为一体。画的中右方以小楷长题连接上下景物,达到诗、书、画的完美结合。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品格、才华、学养、经历、境况等因素的综合体现。为人处世冰雪聪明的倪瓒,通过极间章法、无多笔墨,却传达出一股“太虚幻境”的空灵之气。这种安逸恬静、脱离世俗趣味的独特心境,是他多年生活的真谛,更是他摆脱世事“白眼视俗物”的写照。其精神境界吾当穷其一生!
其他文献
【摘要】:虚拟现实以及增强现实问世以前,建筑设计几乎被CAD技术统揽,该技术能够有效缩短建筑设计工期,提高设计精确度,降低建筑成本。然而,在现阶段建筑建造中,不仅有建筑规划,还有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管理及维护等等,运用CAD技术就很难满足。AR(虚拟现实)技术与VR(增强现实)技术的出现就使得这些问题得以摆脱,二者的真实性体验,让建筑模型在设计方法、设计观念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随着
期刊
【摘要】:民國时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特殊历史阶段,旗袍作为传统的满族服饰却在这一时期发展成为全国性的流行服饰。在新旧思想的碰撞和西方流行的影响下,旗袍缘饰从原本的奢华繁琐逐渐西化,变得越来越简洁。本文从去装饰化、西式花边的运用两个特点入手,结合当时的经济、社会、文化等背景,对民国时期旗袍缘饰的发展展开探讨。  【关键词】:旗袍;民国;旗袍缘饰  辛亥革命之后,旧的制度被破除,而新的制度又尚未建立
期刊
一、族群艺术的文化认同的概念与内涵  构成族群有两大元素,一是血统,另一是以语文为核心的文化,包括历史、文学、艺术、宗教、风俗、习惯,等等。因此,族群认同感必须同时含有血统与文化两种成分。单凭血统而产生的族群认同是不完善、不牢固的,对于强化族群或国家的凝聚力,也不能产生持久的、可靠的作用。  由于以上状况,本文对族群的元素之一进行研究,也就是对族群艺术的文化认同进行研究,族群认同研究是一个重要领域
期刊
【摘要】:肖邦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重要作曲家,其钢琴音乐作品体裁广泛,数量众多,如玛祖卡舞曲、波罗乃兹舞曲、前奏曲、练习曲、夜曲、圆舞曲、谐谑曲、叙事曲。他一生的创作,都体现了一位作曲家在吸收欧洲古典音乐精华的同时又突破传统、勇于创新的历程。它赋予了前奏曲练习曲,夜曲、谐谑曲、叙事曲、幻想曲等一系列音乐体裁以新的思想情感内涵,并深入挖掘和提高了这些音乐体裁的艺术表现力。本文以肖邦的
期刊
【摘要】:汪曾祺的小说《复仇》最初以《复仇——给一个孩子讲故事》为题于1941年发表在《大公报》上,此后经过三次改写,直到1982年定本才收入《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本文研究《复仇》的改写过程及动因,为我们提供了贯通汪曾祺前后期创作道路的独特线索。  【关键词】:汪曾祺;《复仇》;改写  汪曾祺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也是一位创作生涯持续时间相当长的作家,且创作生涯前后期的创作风格有较大
期刊
【摘要】:中国小学教育阶段的语文课本,一直没有专用字体,而邻国日本早在二战前就有相对成熟的教科书用字,日本在教科书用字的设计上值得我们借鉴,却不宜照搬其设计思路和风格,本文从教育目的、国家文化传承、教学实践与学校教育现状、儿童心理生理等多角度综合考虑,认为中国教科书字体在满足实用需要的基础上,应当有别于日本审美简单、过于追求实用性的设计思路,应同时成为学校教育“美育”的一个无声因子,在“目染”中传
期刊
【摘要】:近年来,器乐课程作为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在各地方高校中“尴尬”的存在着。一方面因为师资的不足,学校投资力度有限,众多门类的器乐课程不能一一开设;另一方面学生能力水平良莠不齐,更有为考大学临时突击入校者大量存在。因此,地方高校的器乐课程已陷入瓶颈,发展难度可想而知。本文试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为课程改革提供一丝思路。  【关键词】:地方高校;器乐;课程设置;改革  新
期刊
【摘要】:双排键电子琴与钢琴同属键盘乐器,钢琴是古老的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双排键电子琴是新型的乐器,是电子技术与音乐表现艺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电子音乐的全面发展,MIDI 技术的应用,电脑音乐的发展,电子类乐器的成熟,无一不再对传统音乐领域提出挑战。无论音乐怎么改变,在演奏中的音乐表现都十分重要。“音乐表现”无疑是一个极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双排键电子琴;钢琴;音乐表现  素有“一人乐队”
期刊
【摘要】:古筝这一古老樂器深受人们的喜爱,并且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其教学以及其艺术实践活动。它对于发展学生个性、扩展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活跃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继承和发扬了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国内各级院校的艺术专业相继开设了古筝专业课和选修课,目前在古筝教学中存在着技术与艺术的失衡,根据古筝教学的现状,就如何进行演奏技术训练和音乐表现方面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古筝;技术;音乐  一
期刊
【摘要】:2016年5月31日,“非首都功能”入选了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中的“十大新词”。“非首都功能疏解”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成为一个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与此同时,根据《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规划(2014-2020)》,丰台区将在戏曲底蕴深厚、吸取资源集中、西区人才荟萃、群众基础良好的优势基础上,全力打造成为戏曲文化艺术功能区。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