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比较异丙酚复合氯胺酮与单纯氯胺酮静脉输注麻醉在小儿大面积黑痣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大面积黑痣手术小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术前常规禁食禁饮,入手术室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02 mg/kg,咪达唑仑0.05 mg/kg。入手术室前肌注氯胺酮3 mg/kg,患儿入睡后入手术室面罩吸氧。手术开始2 min前静脉缓慢注射氯胺酮1 mg/min后,A组微量泵持续输注异丙酚7 mg/(kg•h)、氯胺酮3 mg/(kg•h),B组单纯输注氯胺酮5 mg/(kg•h),术中若出现体动,根据情况单次静脉追加氯胺酮0.5 mg/kg。两组均于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输注异丙酚及氯胺酮。结果 术中MAP、HR、RR、SpO2比较:A组术中MAP、HR较平稳,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B组术中MAP、HR与术前相比明显增加(P<0.05);与A组相比,B组各点MAP、HR明显增加(P<0.05);两组术中RR、SpO2无明显变化;两组苏醒时间相比,A组平均为(8.4±2.1)min,B组平均为(26±13.2)min,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对语言反应时间A组为(29.3±17.5)min,B组为(62.1±21.4)min,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烦躁例数A组为3人,B组为12人,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两组术中氯胺酮用量,A组为(4.89±1.98)mg/kg,B组为(9.12±2.93)mg/kg,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 异丙酚;氯胺酮;小儿 麻醉
氯胺酮是一种具有深度镇痛、且对呼吸和循环影响轻微的静脉全麻药,是小儿全麻常用药物之一。但其用药量随患儿体重和手术时间增加而增加,使麻醉安全性下降、患儿苏醒时间延长及苏醒期烦躁。异丙酚起效快、可控性强、苏醒迅速完全,是临床常用静脉麻醉药。近两年来,我院麻醉科将两者联合静脉持续输注,用于全身大面积黑痣患儿手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行全身大面积黑痣患儿80例。年龄1~6岁,体重10~23 kg,男42例、女38例;ASAⅠ~Ⅱ级,手术方式:黑色素痣切除植皮术。手术时间:45~110 min。随即分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A)组和单纯氯胺酮(B)组各40例。
1.2 麻醉方法 术前常规禁食8 h、仅饮4 h。入手术室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02 mg/kg及咪达唑仑0.05 mg/kg。入手术室前肌注氯胺酮3 mg/kg,患儿入睡后入手术室面罩吸氧,备口咽通气道及气管插管物品,连西门子多功能监护仪,常规检测血压、心率、呼吸、学氧饱和度。手术开始2 min前静脉缓慢注射氯胺酮1 mg/min后,A组微量泵持续输注异丙酚7 mg/(kg•h)、氯胺酮3 mg/(kg•h),B组单纯输注氯胺酮5 mg/(kg•h),术中若出现体动,根据情况单次静脉追加氯胺酮0.5 mg/kg。两组均于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输注异丙酚及氯胺酮。开放静脉后输乳酸钠林格氏液5~7 ml/(kg•h)。
1.3 观察项目 记录入室(T0)、手术开始(T1)、手术开始20 min(T2)、手术开始40 min(T3)、手术开始60 min(T4)、手术完毕(T5)各时点的HR、MAP、RR、SpO2,观察术后早期的恢复情况,记录苏醒时间(手术结束至唤醒有反应)、对语言反应时间(手术结束至对语言正确反应)及有无烦躁,记录术中氯胺酮的平均用量。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见表1。
术中MAP、HR、RR、SpO2比较:A组术中MAP、HR较平稳,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B组术中MAP、HR与术前相比明显增加(P<0.05);与A组相比,B组各点MAP、HR明显增加(P<0.05);两组术中RR、SpO2无明显变化,见表2。
两组苏醒时间相比,A组平均为(8.4±2.1)min,B组平均为(26±13.2)min,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对语言反应时间A组为(29.3±17.5)min,B组为(62.1±21.4)min,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烦躁例数A组为3人,B组为12人,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两组术中氯胺酮用量,A组为(4.89±1.98)mg/kg,B组为(9.12±2.93)mg/kg,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见表3。
3 讨论
氯胺酮是唯一具有镇静、镇痛和麻醉作用的静脉麻醉药,其脂溶性强,能迅速通过大脑屏障,30 s内发挥作用,起效快、镇痛作用良好,对呼吸循环影响较轻[1],因而常用于小儿麻醉。本文入室前小剂量氯胺酮肌注可使患儿安静,不会造成呼吸抑制。但氯胺酮同时有兴奋中枢交感神经作用,导致血压增高、心率加快,从而增加心肌氧耗,且术中渗血较多[2],单独大剂量使用,造成麻醉苏醒期精神症状及苏醒延迟。异丙酚为一种短效麻醉药,起效快、可控性强、清除半衰期短,且苏醒迅速完全,是持续输注无蓄积[3],临床常用的静脉麻醉药。它对交感神经有轻度抑制作用,使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本文将异丙酚与氯胺酮联合输注,使氯胺酮小剂量发挥镇痛作用,加上异丙酚的充分镇静,使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且减少了氯胺酮的用量,消除氯胺酮的梦幻、谵妄等精神方面的不良反应,苏醒更快、更平稳[4]。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等.现代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76-460.
[2] 赵俊主编.新编麻醉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294.
[3] 庄心良,等.现代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81-485.
[4] 董迎春,汪小海.丙泊酚与氯胺酮、芬太尼配伍用于无痛人流术比较.临床麻醉学,2005,21:136-137.
【关键词】 异丙酚;氯胺酮;小儿 麻醉
氯胺酮是一种具有深度镇痛、且对呼吸和循环影响轻微的静脉全麻药,是小儿全麻常用药物之一。但其用药量随患儿体重和手术时间增加而增加,使麻醉安全性下降、患儿苏醒时间延长及苏醒期烦躁。异丙酚起效快、可控性强、苏醒迅速完全,是临床常用静脉麻醉药。近两年来,我院麻醉科将两者联合静脉持续输注,用于全身大面积黑痣患儿手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行全身大面积黑痣患儿80例。年龄1~6岁,体重10~23 kg,男42例、女38例;ASAⅠ~Ⅱ级,手术方式:黑色素痣切除植皮术。手术时间:45~110 min。随即分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A)组和单纯氯胺酮(B)组各40例。
1.2 麻醉方法 术前常规禁食8 h、仅饮4 h。入手术室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02 mg/kg及咪达唑仑0.05 mg/kg。入手术室前肌注氯胺酮3 mg/kg,患儿入睡后入手术室面罩吸氧,备口咽通气道及气管插管物品,连西门子多功能监护仪,常规检测血压、心率、呼吸、学氧饱和度。手术开始2 min前静脉缓慢注射氯胺酮1 mg/min后,A组微量泵持续输注异丙酚7 mg/(kg•h)、氯胺酮3 mg/(kg•h),B组单纯输注氯胺酮5 mg/(kg•h),术中若出现体动,根据情况单次静脉追加氯胺酮0.5 mg/kg。两组均于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输注异丙酚及氯胺酮。开放静脉后输乳酸钠林格氏液5~7 ml/(kg•h)。
1.3 观察项目 记录入室(T0)、手术开始(T1)、手术开始20 min(T2)、手术开始40 min(T3)、手术开始60 min(T4)、手术完毕(T5)各时点的HR、MAP、RR、SpO2,观察术后早期的恢复情况,记录苏醒时间(手术结束至唤醒有反应)、对语言反应时间(手术结束至对语言正确反应)及有无烦躁,记录术中氯胺酮的平均用量。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见表1。
术中MAP、HR、RR、SpO2比较:A组术中MAP、HR较平稳,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B组术中MAP、HR与术前相比明显增加(P<0.05);与A组相比,B组各点MAP、HR明显增加(P<0.05);两组术中RR、SpO2无明显变化,见表2。
两组苏醒时间相比,A组平均为(8.4±2.1)min,B组平均为(26±13.2)min,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对语言反应时间A组为(29.3±17.5)min,B组为(62.1±21.4)min,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烦躁例数A组为3人,B组为12人,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两组术中氯胺酮用量,A组为(4.89±1.98)mg/kg,B组为(9.12±2.93)mg/kg,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见表3。
3 讨论
氯胺酮是唯一具有镇静、镇痛和麻醉作用的静脉麻醉药,其脂溶性强,能迅速通过大脑屏障,30 s内发挥作用,起效快、镇痛作用良好,对呼吸循环影响较轻[1],因而常用于小儿麻醉。本文入室前小剂量氯胺酮肌注可使患儿安静,不会造成呼吸抑制。但氯胺酮同时有兴奋中枢交感神经作用,导致血压增高、心率加快,从而增加心肌氧耗,且术中渗血较多[2],单独大剂量使用,造成麻醉苏醒期精神症状及苏醒延迟。异丙酚为一种短效麻醉药,起效快、可控性强、清除半衰期短,且苏醒迅速完全,是持续输注无蓄积[3],临床常用的静脉麻醉药。它对交感神经有轻度抑制作用,使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本文将异丙酚与氯胺酮联合输注,使氯胺酮小剂量发挥镇痛作用,加上异丙酚的充分镇静,使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且减少了氯胺酮的用量,消除氯胺酮的梦幻、谵妄等精神方面的不良反应,苏醒更快、更平稳[4]。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等.现代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76-460.
[2] 赵俊主编.新编麻醉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294.
[3] 庄心良,等.现代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81-485.
[4] 董迎春,汪小海.丙泊酚与氯胺酮、芬太尼配伍用于无痛人流术比较.临床麻醉学,2005,21: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