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针对中职生在顶岗实习期稳定率低的问题,本文从自身、学校、社会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中职生 顶岗实习 稳定率 问题 解决
今年,随着金融危机的转暖,社会用工需求持续增长,企业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据北京市人社局统计,今年前两季度用工缺口都超过了20万。各企业早早就在中职校门排起了长队,等着要人,中职学生成了皇帝女儿不愁嫁,只要学生肯就业,就一定能找到实习单位,就业率达到95%只是水到渠成的事。可不容乐观的是高就业率下隐含的学生顶岗实习不稳定的,“退岗”人数明显增多的问题,学生不安心实习,跳槽、离岗、在家闲置现象日益突出。中职生顶岗实习稳定率低的根源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一 影响中职生顶岗实习稳定率的因素
按照劳动部的相关规定,中职生学制三年,在校二年,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在我校,第三年的顶岗实习全部是由学校对用工单位考察,进行推荐,双向选择,最终决定学生的实习单位。顶岗实习期间,由学校和用工单位双方对学生进行管理,顶岗实习期间出现问题,学生将被遣返回学校,接受教育,再次安置实习。近两年,安置学生实习率达到100%,可中途由于各种原因被遣返回校的学生日益增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心理不够成熟,经不住磨难
有些中职生认为自己没有考上普高,是无能的、是失败的,认为上中职学校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高职生、大学生。因此,他们往往自责、贬低或惩罚自己,潜意识中就有自卑和压抑心理。
有些中职生在择业时,“人云亦云”、大多数人选择哪里自己就选择哪里,大多数人往哪里挤,自己就往哪里挤。这些人毫无主见,缺乏开拓精神,没有客观分析自身专业基础、经济状况等各方面因素,忽视自身的个体特异性与自我创造性,盲目跟风,随波逐流,从众心理严重。
近几年中职生大部分是“90后”的独生子女。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让这些独生子女在生活上基本上是有求必应,生活在父母的重点“保护”之下,他们基本上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天塌了有父母顶着,依赖心理过于严重。
中职生这些自负、自卑、焦虑、从众、依赖等常见的心理问题,使他们一旦遇到困难,也不论困难是大是小,势必会在其心理上造成极大的负担和阴影,导致离岗现象。
1.2、适应能力差,转换角色慢
中职生离校后如何适应社会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以及有时因专业不对口而带来的调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学生刚刚离校,大多思想都比较单纯,对如何应对复杂、突变的事物缺少必要的思想准备,加之学生知识面窄、技能不过硬、心理承受能力差、竞争意识淡薄、人际关系紧张等,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全新的工作、生活,于是选择了逃避。
还有些中职生到对口单位实习。适应不了企业三班倒、工作时间长、厂区离宿舍区远等,提出种种理由选择逃避,认为那样实现不了人生的价值。情愿放弃专业去专卖店做售货员。
1.3、缺少吃苦耐劳精神,急功近利
目前中职学生缺少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吃苦耐劳有恐惧感,没有充分做好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希望通过二、三年甚至更短时间的职校学习,掌握一门赖以生存的专业技能,获得富裕美满的物质享受,只想做一些清闲的工作,这种怕吃苦,急功近利的做法,只会害了自己。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逸”。既便一时运气好,达成了自己的意愿,但由于怕吃苦的思想作祟,在单位也不会受到领导的器重,很难得到发展的机会。
1.4、缺少责任意识
据我们对近两年实习不稳定的学生分析发现,他们的责任意识普遍较差。他们大部分是90后的独生子女,在父母过多的呵护中成长,习惯了只知索取,不知付出,不知道怎样对自己负责,更谈不上对他人、对社会、对企业的责任感。他们在学业上对自己没有要求,每天在学校混日子,上课睡觉,对学校缺乏应有的责任感,不关灯、不爱护公物、不爱护环境,迁移到企业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对企业的发展漠不关心,稍不如意就不打招呼,拍屁股走人。
1.5、期望值过高,不符合实际
今年就业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找到一份工作很容易,使有些学生产生了一些超出自身能力的期望。
有想一岗定终身的期望。学生不了解当今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想一次安置,一劳永逸。实际上这是受了长期计划经济用工制度后遗症的影响。
上国有企事业就业的期望。实际上,现在有很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无论在规模、效益,还是劳动保障方面,一点不逊于国有企事业单位。一味期望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往往会失去很多好的就业机会。
高薪期望。高薪是每个求职者的理想,但如果一开始就一味追求高薪,非高薪岗位不就,忽视了企业的发展、个人的发展,则会与许多就业机会失之交臂,不利于个人发展。
专业一定要对口的期望。专业对口就业是一种最佳的就业方案,也是学校在就业安置工作中始终追求的目标。但有时候遇到了一个不错的企业,但招聘岗位不对口,对专业要求也不高,而这时应先就业,后择业,以图今后发展,才不失为明智之举。
二 解决中职毕业生就业稳定率的几种措施
2.1、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推进课程改革
虽然中职生现在是供不应求,但学校要未雨绸缪,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蓝领阶层,才能取得长足发展。
我认为作为学校,首先在新专业、新课程的开发上应有前瞻性,避免造成结构性的“失业”。其次在工作过程中要进行系统的课改,向课程改革要教学质量,把好教师教学这一关。我校今年在四个专业平台全面引进“行动导向教学法”,争取最大限度的做到“有效教学”充分发挥教师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把教学重点定位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上,特别是加大对学生技能的培训,在校内积极开展学生技能竞赛,以竞赛促技能提高,以技能促就业,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职业竞争能力。
2.2、从一入学就开始职业指导课程,指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从新生报名、入学开始,班主任、职业指导教师就应通过与学生交谈,了解其爱好、家庭情况、个人的实际情况,并针对这些结合行业的要求和社会的需求,为学生设计合适的职业,开展中职生职业生涯设计咨询活动,直至学生顶岗实习、就业,指明他们应学习那些课程,具备怎样的素质,掌握哪些技能才能实现其就业期望和理想,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稳定其就业的选择。
职业指导的跟进程度,是顶岗实习是否稳定的主要原因。在学生顶岗实习后,职业指导教师要定期跟到单位,了解学生状态,解决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各种问题,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及时调整职业规划中不合时宜的地方,稳定学生实习。顶岗实习还需多方共同努力:学生要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诚信意识、敬业意识、奋斗意识、责任意识和合理的就业期望值;家长 要理解和支持学校教育工作,在学生顶岗实习后应配合学校,做好学生思想稳定工作,不能学生一诉苦,就不问青红皂白到学校质询,学校应加快职业指导教学的改革,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岗前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竞争意识、创业意识等的培养,
2.3、引导中职生认清就业形势
当前,金融危机在中国率先融化,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企业大批的订单,使得企业急需一批有一定技术的产业工人,用工市场的紧俏,使企业用工饥不择食。短时间中职生找工作很容易。可从长远来看,企业要发展,首先是人才的竞争,等企业缓过劲来,对人才的吸纳,就会从“量”转向“质”的要求,中职生不提高自身素质,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作为学校必须引导中职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让中职生多一点了解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法规、用人制度和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了解与所学专业相应的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专业、特长及能力,知彼知己调整好就业期望值,找准坐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家庭条件进行求职、就业、以及自身发展方向的选择,做出合理的职业规划。
2.4、做好中职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学校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因此,中职学校首先应从职教的特点出发,应从中职生特点出发,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教育指导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形成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其次,中职学校应积极开展中职生健康择业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中职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放眼未来。做好择业心理准备,特别是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以及求职自荐、面试、考试、洽谈等择业环节中的心理准备。促进中职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另外,学校可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对中职生进行与择业活动有关的心理测量、社会适应性测量,帮助中职生更客观的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及不足,指导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树立终身接受教育的观念,以便更合理地进行人一职匹配及科学地进行择业决策,并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咨询,以调适其心理状态。
社会的发展,注定要出现优胜劣汰的格局。作为中职毕业生,要抢抓机遇,有岗位则上,顶岗实习期一定要坚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诱惑。无岗位要挤,不要等待观望,坐失良机,要在顶岗实习期中学习、进步、锻炼、争取转正签正式合同。要将自己正确定位为从事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在竞争中磨砺,在奋斗中成熟。
参考文献
1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作者:肖建中
2 《中职生心理健康》作者:颜苏勤
关键词 中职生 顶岗实习 稳定率 问题 解决
今年,随着金融危机的转暖,社会用工需求持续增长,企业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据北京市人社局统计,今年前两季度用工缺口都超过了20万。各企业早早就在中职校门排起了长队,等着要人,中职学生成了皇帝女儿不愁嫁,只要学生肯就业,就一定能找到实习单位,就业率达到95%只是水到渠成的事。可不容乐观的是高就业率下隐含的学生顶岗实习不稳定的,“退岗”人数明显增多的问题,学生不安心实习,跳槽、离岗、在家闲置现象日益突出。中职生顶岗实习稳定率低的根源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一 影响中职生顶岗实习稳定率的因素
按照劳动部的相关规定,中职生学制三年,在校二年,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在我校,第三年的顶岗实习全部是由学校对用工单位考察,进行推荐,双向选择,最终决定学生的实习单位。顶岗实习期间,由学校和用工单位双方对学生进行管理,顶岗实习期间出现问题,学生将被遣返回学校,接受教育,再次安置实习。近两年,安置学生实习率达到100%,可中途由于各种原因被遣返回校的学生日益增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心理不够成熟,经不住磨难
有些中职生认为自己没有考上普高,是无能的、是失败的,认为上中职学校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高职生、大学生。因此,他们往往自责、贬低或惩罚自己,潜意识中就有自卑和压抑心理。
有些中职生在择业时,“人云亦云”、大多数人选择哪里自己就选择哪里,大多数人往哪里挤,自己就往哪里挤。这些人毫无主见,缺乏开拓精神,没有客观分析自身专业基础、经济状况等各方面因素,忽视自身的个体特异性与自我创造性,盲目跟风,随波逐流,从众心理严重。
近几年中职生大部分是“90后”的独生子女。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让这些独生子女在生活上基本上是有求必应,生活在父母的重点“保护”之下,他们基本上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天塌了有父母顶着,依赖心理过于严重。
中职生这些自负、自卑、焦虑、从众、依赖等常见的心理问题,使他们一旦遇到困难,也不论困难是大是小,势必会在其心理上造成极大的负担和阴影,导致离岗现象。
1.2、适应能力差,转换角色慢
中职生离校后如何适应社会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以及有时因专业不对口而带来的调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学生刚刚离校,大多思想都比较单纯,对如何应对复杂、突变的事物缺少必要的思想准备,加之学生知识面窄、技能不过硬、心理承受能力差、竞争意识淡薄、人际关系紧张等,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全新的工作、生活,于是选择了逃避。
还有些中职生到对口单位实习。适应不了企业三班倒、工作时间长、厂区离宿舍区远等,提出种种理由选择逃避,认为那样实现不了人生的价值。情愿放弃专业去专卖店做售货员。
1.3、缺少吃苦耐劳精神,急功近利
目前中职学生缺少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吃苦耐劳有恐惧感,没有充分做好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希望通过二、三年甚至更短时间的职校学习,掌握一门赖以生存的专业技能,获得富裕美满的物质享受,只想做一些清闲的工作,这种怕吃苦,急功近利的做法,只会害了自己。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逸”。既便一时运气好,达成了自己的意愿,但由于怕吃苦的思想作祟,在单位也不会受到领导的器重,很难得到发展的机会。
1.4、缺少责任意识
据我们对近两年实习不稳定的学生分析发现,他们的责任意识普遍较差。他们大部分是90后的独生子女,在父母过多的呵护中成长,习惯了只知索取,不知付出,不知道怎样对自己负责,更谈不上对他人、对社会、对企业的责任感。他们在学业上对自己没有要求,每天在学校混日子,上课睡觉,对学校缺乏应有的责任感,不关灯、不爱护公物、不爱护环境,迁移到企业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对企业的发展漠不关心,稍不如意就不打招呼,拍屁股走人。
1.5、期望值过高,不符合实际
今年就业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找到一份工作很容易,使有些学生产生了一些超出自身能力的期望。
有想一岗定终身的期望。学生不了解当今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想一次安置,一劳永逸。实际上这是受了长期计划经济用工制度后遗症的影响。
上国有企事业就业的期望。实际上,现在有很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无论在规模、效益,还是劳动保障方面,一点不逊于国有企事业单位。一味期望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往往会失去很多好的就业机会。
高薪期望。高薪是每个求职者的理想,但如果一开始就一味追求高薪,非高薪岗位不就,忽视了企业的发展、个人的发展,则会与许多就业机会失之交臂,不利于个人发展。
专业一定要对口的期望。专业对口就业是一种最佳的就业方案,也是学校在就业安置工作中始终追求的目标。但有时候遇到了一个不错的企业,但招聘岗位不对口,对专业要求也不高,而这时应先就业,后择业,以图今后发展,才不失为明智之举。
二 解决中职毕业生就业稳定率的几种措施
2.1、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推进课程改革
虽然中职生现在是供不应求,但学校要未雨绸缪,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蓝领阶层,才能取得长足发展。
我认为作为学校,首先在新专业、新课程的开发上应有前瞻性,避免造成结构性的“失业”。其次在工作过程中要进行系统的课改,向课程改革要教学质量,把好教师教学这一关。我校今年在四个专业平台全面引进“行动导向教学法”,争取最大限度的做到“有效教学”充分发挥教师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把教学重点定位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上,特别是加大对学生技能的培训,在校内积极开展学生技能竞赛,以竞赛促技能提高,以技能促就业,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职业竞争能力。
2.2、从一入学就开始职业指导课程,指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从新生报名、入学开始,班主任、职业指导教师就应通过与学生交谈,了解其爱好、家庭情况、个人的实际情况,并针对这些结合行业的要求和社会的需求,为学生设计合适的职业,开展中职生职业生涯设计咨询活动,直至学生顶岗实习、就业,指明他们应学习那些课程,具备怎样的素质,掌握哪些技能才能实现其就业期望和理想,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稳定其就业的选择。
职业指导的跟进程度,是顶岗实习是否稳定的主要原因。在学生顶岗实习后,职业指导教师要定期跟到单位,了解学生状态,解决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各种问题,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及时调整职业规划中不合时宜的地方,稳定学生实习。顶岗实习还需多方共同努力:学生要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诚信意识、敬业意识、奋斗意识、责任意识和合理的就业期望值;家长 要理解和支持学校教育工作,在学生顶岗实习后应配合学校,做好学生思想稳定工作,不能学生一诉苦,就不问青红皂白到学校质询,学校应加快职业指导教学的改革,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岗前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竞争意识、创业意识等的培养,
2.3、引导中职生认清就业形势
当前,金融危机在中国率先融化,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企业大批的订单,使得企业急需一批有一定技术的产业工人,用工市场的紧俏,使企业用工饥不择食。短时间中职生找工作很容易。可从长远来看,企业要发展,首先是人才的竞争,等企业缓过劲来,对人才的吸纳,就会从“量”转向“质”的要求,中职生不提高自身素质,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作为学校必须引导中职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让中职生多一点了解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法规、用人制度和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了解与所学专业相应的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专业、特长及能力,知彼知己调整好就业期望值,找准坐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家庭条件进行求职、就业、以及自身发展方向的选择,做出合理的职业规划。
2.4、做好中职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学校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因此,中职学校首先应从职教的特点出发,应从中职生特点出发,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教育指导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形成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其次,中职学校应积极开展中职生健康择业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中职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放眼未来。做好择业心理准备,特别是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以及求职自荐、面试、考试、洽谈等择业环节中的心理准备。促进中职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另外,学校可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对中职生进行与择业活动有关的心理测量、社会适应性测量,帮助中职生更客观的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及不足,指导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树立终身接受教育的观念,以便更合理地进行人一职匹配及科学地进行择业决策,并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咨询,以调适其心理状态。
社会的发展,注定要出现优胜劣汰的格局。作为中职毕业生,要抢抓机遇,有岗位则上,顶岗实习期一定要坚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诱惑。无岗位要挤,不要等待观望,坐失良机,要在顶岗实习期中学习、进步、锻炼、争取转正签正式合同。要将自己正确定位为从事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在竞争中磨砺,在奋斗中成熟。
参考文献
1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作者:肖建中
2 《中职生心理健康》作者:颜苏勤